?

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2012-05-08 00:57趙春平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個性因材施教分層

趙春平

陜西省橫山中學橫山719100

【摘要】中學數學教育必須突出基礎性和發展性,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基本的數學知識,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每個數學教師都應該深刻認識到學生個體差異性,切忌教學時實施一個標準,搞一刀切,而必須尊重個性差異、實行因材施教。因為因材施教是實施差異性教學的核心,而分層教學是實施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數學,教學,個性,分層,因材施教

素質教育的目標是面向全體學生,讓所有學生的個性、潛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為了更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尊重學生個性是很有必要的。尊重學生個性,就是要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學生充分認識個體價值,樹立自信心。因此,我們每一個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探索。

1.因材施教是實施差異性教學的核心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教學各因其材,墨子也主張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實際水平,做到“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教育學家維果茨基認為教師應該對每個學生的兩種發展水平有清醒的認識,即已經達到的發展水平和可達到的發展水平,可達到的發展水平是指學生還不能獨立地完成任務,但在老師的幫助下,卻能夠完成這些任務。布魯姆通過對學生學習的研究,指出學生在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上有一定差異。但是,如果提供適當的學習條件,特別是為中等生和學困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條件,90%以上學生的學習效果會變得十分相似。在一個班內,個性的差異是各式各樣的,我們教師要對自己所教的每一個學生的性格、氣質、意志、興趣等個性加以了解,然后再根據其個性特點,對學生因材施教。

如果學生具有堅強的意志,就會在學習上苦下功夫,鍥而不舍,從而取得好的學習成果。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在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探究過程中注意設置一定的困難,有意識地磨練學生的意志,使設計的提問或練習,并有一定的坡度和跨度,并且鼓勵學生不畏困難,知難而進,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讓學生學會用意志的制止功能排除不良情緒(如恐懼慌張、挫折感、悲觀失望和狂喜等)的干擾,強迫自己保持平靜的心境面對數學學習。

在課堂教學的提問過程中,我還注意實行鼓勵性教學,注意知識的深入淺出,設計問題時力求簡單明了,把容易的問題留給中下學生,當回答正確時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如果答錯也不加以指責,而是幫助他們分析,鼓勵他們再找出答案。在進行提問時,我還注意做到因人而異,如對性格內向、認真吃苦的學生,我則想方設法教給他們活學活用、融會貫通的方法,使他們變苦為巧學;對性情活潑、興趣廣泛的學生。在教學形式上我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搶答、分組比賽、學生講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光榮感、成就感,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樂趣。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做到教給學生深化知識、夯實基礎的方法,使其變淺學為深學;對學習勤奮、成績優異的學生,我則教給他們博學多思、擴大知識面的方法,使其變學滿為學而知不足,對基礎薄弱、自卑感強的學生,我尤其注意引導他們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給他們制定目標、改進策略的方法,使他們能變厭學為愿學。讓學生把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融匯貫通。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我培養了學生運用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學方法,我并培養把所學的知識分門別類,聯成一個整體,用知識的內在聯系去進行分析判斷,這樣,既提高學生獨立地獲得問題的解決能力,并讓學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獲得主動發展和全面發展。

2.分層教學是實現因材施教的有效方式

分層次教學是將同一班級學生按一定的標準分成各個不同小組,進而實行區別對待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同一課時對各組分別實施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在傳統授課模式下,容易產生基礎較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較差的學生“吃不了”的矛盾,而分層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在中學數學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實現分層教學,我們可從以下幾方面來實施。

2.1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對實施教學有導向作用。教師不僅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教學目標一般分為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教學時,教師應該以學困生“吃得了”、中等生“跳一跳摘得到”、優秀生“吃得飽”為原則,既要有統一的教學活動,又要對學困生及時輔導,還要積極創造條件讓優秀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才智,嶄露頭角。同時教師需要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進行評價,保護學困生的自尊心,鼓勵優等生不斷超越自我,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如:在教《幾何體的三視圖》時,教師可把學習目標分成三個層次,即知識與能力目標:知道正視圖、左視圖、俯視圖的概念,能正確判斷觀察方向;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動手制作一個正三棱錐,體會正三棱錐的外觀特征和本質特征,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自制的模型去猜想驗證其三視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欣賞不同幾何體的外在美及三視圖的魅力。在教《簡單幾何體的側面積》時,我們確定其知識與能力目標: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圓柱、圓錐、圓臺、直棱柱、正棱錐、正棱臺的側面積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側面積和表面積;過程與方法目標:會運用公式正確計算圓柱、圓錐、圓臺、直棱柱、正棱錐、正棱臺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團結合作的精神。通過操作、觀察、比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滲透轉化的思想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2課堂教學分層。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只有靈活應用教學方法,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一樣的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簡單幾何體的側面積》時,課堂教學的分層可作如下設計。

2.2.1創設情境:①思考:圓柱、圓錐、圓臺沿著其一條母線展開,分別會得到什么圖形呢?②怎樣求出它們的展開圖形的面積?展開圖與原圖形間有什么樣的聯系呢?

2.2.2提出問題:能否再想象一下直棱柱、正棱錐、正棱臺的側面展開圖的樣子呢?找出計算其面積的方法?并板書課題:簡單幾何體的側面積。再問:我們應該掌握哪些知識呢?

然后,根據學生回答歸納:計算簡單幾何體的側面積的方法;(板書:方法)

2.3提問分層。

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啟發學生思維的主要途徑。要真正做好提問分層,教師在設計問題上必須認真研究。要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知識。這樣分層提問,逐步增加了問題的難度,能滿足不同能力的學生的學習愿望,使學生的興趣更濃,掌握更多新知。

2.4練習分層次。

練習是強化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數學學習的必要環節。因學生存在著差異性,教師在練習時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

(1)模仿性練習。

(2)發展性練習。

(3)綜合性練習。

通過分層次練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得到提高,學得扎實而牢固。此外,教師還可以以差異學生搭配合作、輔導分層、作業分層次、分層評價、開展數學課外興趣小組等方式來實施分層教學。

“承認差異,利用差異,發展差異”“教好每一位學生,對每一個家庭負責”,這不僅僅是口號,而且應逐漸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動。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每個教師要有整體育人、全面育人的觀念,要對每個學生負責,我們應該認識到:轉化一個差生和培養一個優等生同樣光榮,我們一定要切實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使每一個學生的數學素質不斷完善和提高。

猜你喜歡
個性因材施教分層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一種沉降環可準確就位的分層沉降儀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雨林的分層
語言表達重“個性”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習作的教學策略
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個性化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的運用探討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