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有效教學現狀及對策

2012-05-08 00:57韋雪梅
新時代教師 2012年3期
關鍵詞:培養能力有效教學數學教學

韋雪梅

廣西河池市金城江區第五初級中學河池547000

【摘要】課堂教學一直是新課改所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課程改革標準要求,初級中學應該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向45分鐘課堂要質量。在教學中,就要從講究實效,因材施教;嚴格要求,注重實效;講練結合,培養能力;培養興趣,激發熱情等方法去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有效教學,培養能力

當前,根據國家教育部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標準以及素質教育的要求,初級中學應該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而要達到這個目標,關鍵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通過隨堂聽課以及對部分老師和學生作了調查,了解到了目前本校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的現狀。

1.存在的問題

1.1教師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數學解題還存在兩種傾向:其一教師過分注重“情境化”、“形式化”;其二教師不加選擇地大量羅列簡單重復的題目讓學生做。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1教師的心態沒有調整好。

教師總認為講了做了學生就能聽懂、記住、會做,自己心理就平衡,否則就放心不下??记澳玫筋}目,看似熟悉的題目,認為學生一定會做,但考試結果還是一塌糊涂?;镜倪\算、等式的變形、定義、定理都錯漏百生、含混不清,教師常常這樣怒斥學生:這么簡單的題目,你也不會做,課堂聽到哪里去了?

1.1.2教師專業底蘊不足。

教師在知識傳授上按部就班、僵硬呆板,缺乏靈活性;流程承轉墨守成規、忽視鋪墊,缺乏連續性;教學語言不夠規范、準確、凝煉,缺乏邏輯性和感染性;時間分配不能確保突出重點……。

1.1.3教師教學觀念滯后。

教師教學方式因循守舊、越皰代俎,缺乏針對性和創新性,主要表現在:①資源選擇與運用缺乏創新性。有些教師唯教材是從,教材處理按部就班,不能站在課標的高度,整體理解和把握教材,不能從學生的認知需要出發,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分析、加工、重組、整合,變“教材”為“學材”,不能對教材中呈現的情境加以整合,不能恰當地選擇多種課程資源[教材、參考書、學具、錄像(音)帶、實物、照片、圖片等]來豐富課堂,不會把現代教學技術與教材進行整合,等等。②課堂教學方式缺乏創新。主要表現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學程序停留于“導入——復習——講授——練習——作業”傳統五環節,對自己的調控能力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缺乏信心,本來一個問題完全可以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爭辯詮釋共享,可教師卻把它拆分的太細小簡單,“是不是,對不對”之類的無效問題時有顯現,一問一答式淺表性熱鬧場面疊出,學生自由思考的空間嚴重受限。數學本來是在“冰冷的美麗下掩蓋著火熱的思考”,而這樣的課堂既不能讓學生體會到“冰冷的美麗”,又不能讓學生感受到“火熱的思考”。

1.1.4搞題海戰術。

教師大量布置作業,試卷滿天飛。教師不加選擇地拋給學生做,學生做得天昏地暗,漫無目的地做,一題接一題地做。學生成為做題機器,思想麻木,甚至晚上要做到十二點,哪有時間歸納做題的方法、技巧。同類題的分析比較,教師認為題目做得多了,各種類型的題目見多了,方法總會練成的。題海茫茫,新題型層出不窮,能做得完嗎?

1.2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學生活動以及主動探求知識過程有待加強。課堂教師雖意識到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過程的重要性,但往往心理上還不能完全放下來,往往因怕課時不夠,習題講少了影響成績,而匆忙走過場現象還比較多。

1.2.1不能正確認識數學學科。

學生認為數學就是計算、證明;數學是由需要背的事實和解題技巧組成的;數學就是統計和概率;了解數學就是在記憶數學法則、公式、定義、定理的基礎上做數學題。由此可見,“雖然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較長的時間但是不能正確地認識學習的對象——數學學科本身,對一個不能正確認識的對象進行學習,其效果肯定會受到影響”。

1.2.2學習目的不夠明確。

多數學生抱著功利心理學習數學,認為喜歡數學是因為數學在中、高考中所占分數比例較高,學好數學就是為了考重點班、重點校,而升學無望的學生則認為“數學課程是為中考設立,沒有中考就沒有數學,既然我沒有升學的機會,為什么還要學這些沒用的東西”,這些學生的數學學習基本處于被動、盲目狀態,值得注意的是:相當數量數學成績好的學生對數學學習也持消極態度。

1.2.3學生的學習方式依然停留在被動接受狀態,主動學習意識及能力欠缺。

對于“你喜歡數學老師怎樣來組織教學?”這一問題,47.1%學生回答喜歡“講授”,41.4%的學生回答喜歡“討論”,而回答喜歡“自學”的僅占11.5%。從課堂觀察看,滿堂哄現象較為嚴重,主動舉手回答老師提出問題的不到一半,且高年級次于低年級,多數課堂呈現“一人表演,眾人觀望”的局面,相當部分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課堂上擺弄書本、把玩學具等現象時有發生。合作學習表象化、泛化現象較為嚴重、時效性差、成果呈現不夠規范。

1.2.4數學知識遷移運用能力較差。

在學習數學時對知識缺乏整體、系統認識,常常割裂、分化所學內容,對數學本質認知模糊,對數學知識遷移運用能力較差。如:將有理數運算遷移到多項式運算時,易出現運算符號錯誤,對字母代數中“數”“式”結構易于混淆。如:合并同類項時,誤將-a和-2看成同類項加以合并;不能從代數的角度認識方程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不善于運用數形結合思想認識并正確處理方程、不等式與函數之間的關系等。

2.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就是要通過義務教育階段數學學習,使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和思維方法,可以自主地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

2.1注重雙基,夯實基礎。

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這個道理誰都知道,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總是避免不了心急氣燥,好高騖遠,拓展無度,課堂上話語好似“連珠炮”,沒有給學生喘息的機會。學生應該深刻掌握的定義、定理等沒有達到目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訓練、發展。事實上,大量的解題都是回歸定義概念、定理等,這些不變的東西掌握好了,才能以不變應萬變;只有對基本知識了如指掌,如同探囊取物,深刻準確理解了,做題才是有效的。

對于定義、定理等應讓學生理解、掌握成立的條件、適用的范圍、幾何語言表達的形式等。如三角形的定義: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直線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教師不急于給出,而是通過原有的認識基礎判斷一些圖形是否是三角形,還可通過實驗觀察任意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是否是三角形。讓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然后給出三角形的定義。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成立的條件是什么:A.不在同一條直線上;B.三條線段;C.首尾順次相接。這樣學生就能牢牢掌握三角形的定義。此外,對于基本定義、定理等還應掌握其逆向應用、建模分析等,以達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2.2講究實效,因材施教。

2.2.1從課本的實際出發,力求做到緊扣課本而不照本宣科。課本是學生掌握“雙基”應達到何種深廣程度的依據,因而教師必須深入鉆研課本,教學過程的每一個基本環節都有充分緊扣課本,有的復習練習題,宜直接選用課本的例題和習題,使學生切實掌握該掌握的“雙基”。有的典型習題,宜盡可能找出不同的解決,然后有目的有計劃的安排在上課時處理,盡可能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在講授新課時,可適當而讓學生先進行研讀數學課本的某些句、段,然后從中挑出一些問題,指定不同程度的學生來回答,看是否真正讀懂,這樣,往往會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應該指出,緊扣課本不等于“書云亦云”的照本宣科了事。其實,課本對某些問題不能明說成詳述。這就需要教師要深入鉆研課本時發掘出來并且給予指正,以免謬誤流轉,貽害學生。

2.2.2從學生實際出發,努力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教師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后,應全面了解學生掌握數學“雙基”的 情況。教學開始一段時間,還要抓緊考察學生課堂上答問和書面作業情況,進一步了解班中每一個學生的只是基礎和智力的強弱的狀況,然后分類排隊,盡可能提供切合全班學生實際情況的依據。

大體可行的做法時每堂課的教學目的和內容難易繁簡的程度,在備課時編成若干個層次要求不同的問題,然后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的提供給智能優、中、差等各類學生思考、口答或練習,使各類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所收獲,爭取把各類的學生求知的自覺性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布置書面課外作業和編擬測驗考試題目時,除了有統一的比作題外,可以加少量的選作題,供給有余力的學生選作。

2.2.3教師要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努力揚長避短。在認識上要避免兩種片面思想:一要避免固步自封;二要避免生搬硬套別人經驗的輕率態度。為此,對自己的教學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對別人的教訓經驗應博取各家所長,化為己用,補己之短。通過反復實踐和不斷總結,必將使自己的教訓經驗更加完善,收效更加顯著。這樣,要提高教學質量就更有把握了。

2.2.4把課堂還給學生。

教師“穿新鞋走老路”,回到習慣性的心智模式上來。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教師先讀題,然后寫出解題過程,含變形、計算、理解等,都是教師在唱“獨角戲”,教師在黑板上一手完成。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教師的書寫剝奪了學生的動手機會,但在考試中,讀題、解題均是學生一人完成的。教師讀完題,學生還沒有反應過來就直接進入下一環節,學生當時是聽懂了,但獨立做起來還是不能完成。這樣的講解等于不講。教師們何不通過觀察學生獨立審題、解題過程,讓學生暴露不同的思維傾向,從而糾正學生的錯誤行為,學生從錯誤中反思自己、形成共識。這種課堂方式,學生們的認識是深刻的甚至是終身難忘的。此外,課堂還要培養學生數學的基本思想、解題的方法、書寫的技巧等。

2.2.5嚴格要求,注重實效。

(1)嚴格要求。就是要求學生在解答各種類型的數學題時都要按照一定的解題程序和符合一定的書寫格式,正確使用數學符號,答案要切合題目要求,答其所問,不能答非所問。通過反復多次的嚴格訓練,使學生逐步養成一絲不茍的解題習慣。

(2)“嚴而有恒”。就是要堅持不懈的貫徹執行一些能使學生切實掌握數學課本“雙基”的有效措施。例如要求學生每天做適量是數學課外書面作業,并堅持全數批改,及時發還好評講,使學生每做一次數學都有所收獲;每次數學測試考試都及時講評,并在講評后堅持要求學生認真改正答卷中的錯誤,直至答卷全部正確為止等等。

(3)落實“雙基”。要求學生對之中學數學大綱應掌握的數學“雙基”,務必切實掌握,落到實處,收到實效。譬如,在規定要掌握的數學基本概念、定理、公式和法則,都應要求學生在了解的基礎上切實掌握,并通過課堂上復習提問、測驗考試及時檢查學生對這些基本知識是否真正的掌握。如果發現仍有不少學生未掌握好,應要求這些學生重新復習,并且再次進行必要的檢查,直至全班學生掌握。

2.3講練結合,培養能力。

教學是涉及師生兩個方面的教學過程,教師既是主演又是導演。

2.3.1學生普遍感到困惑的問題(這要根據學生的實況,因人而異)。教師必須抓住難點問題講清楚,幫助學生解除困難。

2.3.2處理教學問題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比如,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義等,都需要教師結合教學,給學生闡明原理和要領,以幫助學生逐步掌握。

2.3.3課本未明說或未詳說而學生易于理解的問題,教師必須實時揭露出來,幫助詳說弄懂。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但是,任何好的教法都應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自覺求知的積極性。同時要想方設法在所教的班級中,造成一種師生民主、融洽的氛圍,使學生樂于答問,踴躍發言,敢提異議,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探索知識、積極思維的狀態。

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僅是教師講學生聽或者是教師問學生回答是不夠的,還必須騰出時間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聯練習,以便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的“雙基”。

2.4培養興趣,激發熱情。

現在有些初中生,由于基礎差,對數學感到枯燥無味,沒有興趣。擺在數學老師面前的任務是除了如何防止新的學困生的形成外,還要注重學困生的轉化,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此,應在數學課堂上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4.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靈活積極地創設情境,達到喚醒學生探索精神,調動學習思維的目的。教學情境對學生來說,是很重要且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初中生一般都比較喜歡聽故事,或者天下趣聞,當教師講到某個數學理論時,就可結合學習內容講述該理論提出者的故事或童年趣事、成長事跡等,比如,講一些陳景潤、華羅庚、高斯等數學家學習數學的故事等,讓學生對這個人產生興趣,從而對他提出的偉大理論也產生求知的心理,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又可增加其對數學的興趣,達到一箭雙雕的目的。

2.4.2抓住學生的好勝心理,培養興趣。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受挫,會讓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受到嚴重的打擊,如果他們對某一事物失去了信心,那么他將不會再對其感興趣。如果老師能合理利用這一特點,比如結合當地生活實際情況,編造一些數學趣味題讓學生學習,老師要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學生的自信心加強了,對數學課程也不再畏懼,其學習興趣也隨之增加。

2.4.3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培養興趣。

每個人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理,尤其對于初中生來說,他們對這個社會還處于比較懵懂的階段,對任何不懂的事物都感到好奇。興趣來源于思維,而思維又需要一定的知識基礎。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恰如其分的提出相關的問題,問題的難度適中,且這個問題勾起了學生的興趣,迫使他們迫切地想知道答案,通過對問題的求知欲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興趣,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考,而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此外,還可以結合教材講一些數學符號、數學原理的發明來歷;適當開展奇趣知識競賽等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交替使用,學生對數學就會逐漸感興趣,就會把學習數學看作是愉快的活動。學生對數學有了興趣,數學教學自然就逐步提高了。

2.5注重培養學生的活躍性和創造性思維。

解決數學問題一般需要多維度、多功能地考慮,引導學生運用分析、聯想、類比、歸納、猜想等方法,以及運用分解、疊加、變形、代換、反演等數學方法進行解決。

在初中數學教學和解題中有很多既成方法,致使有些學生忽視了知識的靈活運用。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設法克服學生的某些思維定式,注重多角度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全面性。當學生會投入地思考問題時,這時課堂氛圍馬上活躍起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也被調動起來,那么抽象的數學問題就實際化了,從而達到使學生靈活掌握規律,發展自我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促進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效果。

2.6改變評價方式。

新課標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歸根到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每一位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謀求進一步的實實在在的發展。

數學課堂上,評價應該是在客觀公正的原則上以鼓勵為主。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蘊涵創新思維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時,再給予鼓勵,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新火花。

對學生進行賞識表揚是激勵學生獲得心理需求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適度的表揚評價,能強化學生自信、自愛、自尊的信念,化作一股強大的學習動力,使數學課堂教學更有成效。

總之,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水平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采用的諸如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自主探究等方法是有效教學的手段,學生能否主動學習,以及學習效果的好壞是檢驗有效教學的重要標準。在新課程改革不斷完善的過程中,不斷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常汝吉.《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出版社,2003.

[2]文海山,石國峰.《淺談中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M].中國審計出版社出版,2005.

猜你喜歡
培養能力有效教學數學教學
“雙減”背景下主題語境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淺談高中英語有效教學策略
對九年級化學家庭小實驗的實踐與探索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
新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
對數學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認識
培養初一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實踐與思考
基于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培養的數學教學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