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課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策略淺探

2014-03-22 10:55李保中
教育學 2014年4期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

李保中

摘要:新課改下,高中歷史學科的內容基本已經擺脫了“繁、難、多、舊”弊病,對于學生的要求也有所改變,由以往的以吸收大量的歷史知識信息為主到如今的以掌握學習歷史的基本技能、學習方法為主,如今的教學目的更加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所以,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是當下高中歷史教師首當其沖的職責和義務。

關鍵詞: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

中國的應試教育歷來備受世界的關注,學生的惰性思維和慣于接受而不是思考向來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大忌,而今,歷史課程的改革也已走進了課堂,生機和活力已成為當下歷史課的主題,學生的積極參與改變了傳統的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對于整體知識的統籌和架構能力是當下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筆者將根據自己多年的高中歷史執教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第一、系統的教學設計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

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應當具備豐富的知識經驗,知識積累應當達到一定的深度。除了系統的掌握教材上的知識,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架構,而且必須查閱其它相關的資料,這樣,才能使得知識的構成是豐富的而不是單調的。除了掌握豐富的知識,歷史教師教學課程的設計也是比較有講究的,比如,哪些知識應當作為重點,哪些知識作為難點,哪些地方應當以問題的形式出現,誘導學生去思考,這是,都是課程設計的主要內容。

如果說,歷史教師的基本職責是向受教育者傳遞歷史知識信息,那么,在傳遞歷史知識信息的同時,向學生傳授學習歷史的方法、讓學生養成學習歷史的習慣,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是歷史教師的目的和歸宿。讓學生學習歷史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從眾多的歷史事件中,汲取教訓。博古通今說明的也就是這個道理?!耙糟~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 ,這是古人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第二、從根本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往往是激勵其學習的內在動因。從哲學上來講,考試的壓力是學生學習的外因,興趣愛好是內因,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如果學生對于所學習的知識沒有興趣,那么,以考試為目的的學習結果往往是考試結束了,知識也忘記了。所以,熱愛歷史,是激勵學生持久學習的強大的動力。所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先決條件。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呢?筆者認為,首先,應當讓學生認識到學歷歷史的對于提升學生自身素質的作用,通俗一點講,就是要讓學生意識到學習歷史的實用性。歷史知識源于生活,對于生活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古人的故事中往往蘊含著許許多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所以,歷史是人類生活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而很多歷史事件的發生,又和我們的現實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其次,強烈的榮辱觀及民族主義精神是驅使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一部中國的近代史,也就是中華民族的革命史,是一部中華人民地域外國侵略的歷史。強烈的民族主義精神,會讓我們的學生愈發地想去探索我們的祖先曾經受過的屈辱,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我們的民族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祖國更加的強大。那么,了解過去,讓我們汲取經驗和教訓,不再重蹈覆轍,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第三、適當的啟發引導與課堂討論,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以往的以灌輸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方法已經得不到學生的擁戴,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加以指導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師應當怎樣對學生進行指導,怎樣把握好這個度呢?首先,教師應當要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課本知識雖然枯燥,但是,對于課本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把握是基礎,只有對基本的知識掌握了,學生在查閱其它的相關資料的過程中,也才能夠做到融會貫通。在學生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例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當能夠快速地把握某件歷史事件的重點以及要領,從中可以吸取哪些教訓等等。其次,學生應當學會獨立的思考,遇到問題,要學會開的腦子,多想、多問。實在不清楚的,可以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比如《史記》。再次,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也應當進行適當的課堂討論,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課堂討論是學生之間思維交流的一個最好的形式。教師首先設置一個題目,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鼓勵學生討論,甚至是爭論,教師再進行適當的點撥。這樣,學生在準備資料的過程中,能夠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發現別人的優點,找到自身的不足;在老師點評的過程中,或許又會起到撥云見日的效果。所以,有些問題在討論中解決,能夠讓學生記得更加的牢固,同時,也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更加的豐富化。

第四,善用多媒體情景教學,啟發學生的思維

多媒體教學的一個最大的優點是化靜為動,圖文并茂。很多的歷史事件,如果僅讓學生從課本上干巴巴的咬文嚼字,或許會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對于某些歷史事件,教師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方法,比如,搜集相關的音像資料,在課堂教學之前播放,讓學生從故事中了解某個歷史事件的原委,這比單調的講授知識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歷史教學的重中之重,學生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只有尊重這個個體的思維習慣和方式,才能夠讓個體在群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學習歷史知識的目的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他日走出校門,能夠利用所學到的這些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這才是學習歷史的目的和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 李曉梅. 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J]. 考試周刊,2010(40).

[2] 趙彥志.如何開展高中歷史教學[J]. 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2(17).

[3] 蔣松桃. 高中歷史教學反思. 百度文庫,2012.

猜你喜歡
高中歷史思維能力培養
高中歷史“問題+”課堂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究
遵循記憶規律 提升高中歷史學習效率
學科哲學導向的高中歷史教學重構
淺議普通高中歷史課程體系的新變化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