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及特性

2015-01-26 11:45黎云
教學與管理(理論版) 2014年1期
關鍵詞:板書多媒體教學中學

現有板書活動觀把板書局限于教學過程中媒介、技能、藝術的靜態認識的內涵擴大到教師的主體活動。就學生的主體性而言,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是中學歷史教師充分發揮其知識、智慧、思想等主體要素,根據歷史學科特殊性,依據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建構教學信息,并借助一定的教育影響與學生交流合作,幫助其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習得方法、豐富情感的認識活動與交往活動的總和。中學歷史教學板書具有簡約規范性、啟發開放性、結構整體性、情境生動性、靈活生成性。

歷史教學 ?板書 ?本質 ?特性

筆者曾在《歷史教學》雜志上拜讀了一篇教學論文[1],其引論背景講述的是一位歷史教師在一次公開課上,將教學過程全部由PPT(PowerPoint,即演示文稿)展現,沒有在黑板上留下一字一劃,課后引起聽課同行的爭論:或認為該教師未使用在歷史教學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課堂板書;或認為標志著現代教育技術的PPT課件就是板書,無需再在黑板上板書;或認為PPT只能當作“副板書”,而自近代班級授課制實施以來面向集體教學的黑板板書才是“主板書”;或認為板書與PPT二者是統一的,并非對立的。這引起了筆者的深思:這場爭論其實反映了這樣幾個問題,即在現代教育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何為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內涵?板書與PPT能否形成對立關系?中學歷史教學板書又有哪些特殊的地方值得中學歷史教師所注意?筆者不揣淺陋,對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及特性作簡要論述,以助于對上述問題的解答。

一、現代教學理念下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

板書對于一線的中學教師來說是一個極為平常的概念,但是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日益普及,板書問題引起了很多人的思考。絕大多數教師把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理解為一對立關系,即認為板書教學是在傳統教學語境下教師利用教室前壁上的黑板使用粉筆等工具展示教學內容的教學方式之一,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技術發展背景下使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工具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之一。也就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教師運用多媒體教學來代替傳統的板書教學”[2]之說,“板書過時論”[3]、“課件綜合征”[4]、“電腦中心論”[5]等“時代性術語”也時常見諸教育教學期刊中。缺乏對板書本質的深刻認識,也就難以澄清這些現象。

遵循一般與特殊關系的原理,欲清晰地認識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就有必要對一般意義的板書的內涵演變加以分析。對于板書的本質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

板書學科論[6]。把板書提高到學科的角度(板書學),是由王松泉教授首創的。他在其論著《板書學》中從板書學科論、板書教學論、板書設計論等方面詳細論述了板書學科的構建??偨Y之,他認為板書學是一門在20世紀80年代各國板書圖示教學法基礎上誕生和發展起來的,以教育哲學為理論基礎,以學科教育為指導,遵循教育工藝學的規則,憑借教育心理學,以板書現象為研究對象,旨在揭示教學過程中一切板書現象的本質規律,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綜合性應用理論學科。

板書媒介觀[7]。即認為板書是“教學中一種重要的師生傳遞信息的手段、媒介”。[7]持此觀點者認為教師將教學內容提煉、概括后用粉筆等教學工具在黑板上呈現教學信息,學生通過板書有效地接受所呈現的教學信息,以便高效率地掌握知識、發展思維能力。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新的教學媒介或手段不斷出現,而在這種觀點指導下,板書作為舊媒介則與新媒介形成對立關系。這使教師容易陷入“以新代舊”的誤區,所以有人發出了疾呼:“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時,仍不能排斥傳統板書手段?!盵8]

板書技能觀[7]。技能可分為操作性技能和心智技能,是人經過反復訓練而形成的一種穩定的心智狀態或習慣化的個體行為方式。把板書視為教師的技能之一,不僅把學生排斥在板書概念之外,而且作為板書技能的承載主體教師的“智”與“情”等也被排斥在外。相反的是,“板書外在行為表現方面的技能離不開教師知識、智慧、情感、態度等因素的支持”[7]。顯然,板書技能觀使板書的內涵更加狹隘化:將媒介觀下的中介性板書縮小為教師技能觀下的唯獨性板書。

板書藝術觀[7]。即認為板書教學是教學藝術之一。藝術觀下教師需巧妙構思板書的形成,重視板書設計、呈現的技巧,使板書“在內容上更具形象性、直觀性、簡約性,形式上更具結構性、邏輯性、啟發性,在表現上更具實效性和創造性”[7],追求視覺上的新穎性、布局上的美觀性。這種重形式輕內容的板書觀在教學實踐中易導致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板書設計的藝術表現上,而忽略了書“客體”[9](教學內容)的落實情況,也容易輕視板書“受體”[9](學生)的主動性。

板書活動觀[7]。即認為“板書在本質上是教師綜合素養的表現活動”。[7]此觀點把板書局限于教學過程中媒介、技能、藝術的靜態認識的內涵擴大到教師的主體活動,即板書活動是“教學活動中教師全部書面語言的呈現活動”,體現了“教學內容和內在關系兩大要素的動態呈現”。[10]這是具有時代意義的,因為現代教學論下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等教學信息的解構與重組的過程,體現了教師的創造活動,超越了以前板書內涵下教師單方面的素質要求。

但筆者認為現有板書活動觀只強調教師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教師在解構教學內容基礎上發揮“結構力”[7]重組教學信息,進行板書設計,然后發揮“表演力”[7]呈現結構力下的成果(板書),這似乎忽略了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下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也就難以解釋板書的“啟發性”。而現代教學理念下的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的“教學相長”的過程,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基于已有認識的建構過程,活動觀下的板書應該既是教師素養的表現活動,又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的交往活動。學生在交往活動中,根據課堂師生交流情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對板書加以重構,以此反映板書的啟迪成果。這種認識就將教師、教育影響(教學工具等)、學生這三大教育要素緊密聯成一體。板書的這種動態、全面的理解超越了媒介觀、技能觀、藝術觀等靜態認識:板書活動需要一定的教學媒介進行,但又貫穿著整個教學過程,包括課前的板書設計、課上的板書呈現、課后的板書重構;板書活動需要教師技能的參與,但又展現著教師其他方面的素質(學識、情感、思想等),同時把學生的創造力納入板書概念的體系中;板書活動需要藝術的點綴,但又不能脫離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endprint

綜上所述,可以這樣認為: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是中學歷史教師充分發揮其知識、智慧、思想等主體要素,根據歷史學科特殊性,依據教學目的與教學內容建構教學信息,并借助一定的教育影響與學生交流合作,幫助其有效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習得方法、豐富情感的認識活動與交往活動的總和。它包含預設與生成兩大要素,分板書設計、板書呈現、板書重構三個階段。其中,板書設計要求教師具備“結構力”,板書呈現要求教師具備“表演力”,板書重構需要教師的溝通力和學生的創造力。

二、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特性

中學歷史教學板書作為一種認識活動,與認識對象(歷史知識)的特殊性分不開;作為一種交往活動,又與中學歷史教學過程的特征密切相關。因此,筆者從以下幾對關系中來認識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特性。

歷史教學內容的繁雜性與板書活動的有限性。歷史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歷程,歷史學是對人類文明演進的認識與解釋,中學歷史課程的目的是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能夠認識人類文明演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等歷史概念,從而形成健全人格,成為現代公民。人類文明的演進是極其復雜的,要求中學生掌握的歷史教學內容是多方面的,千頭萬緒的。歷史教師需要對之進行解構與重新組合(結構力),然后進行板書設計,在有限的時間(一般為一課時)內通過一定的載體(黑板或電子屏幕)呈現板書(表演力),以期學生高效率地認識過去的人類活動。從這個角度講,板書設計與板書呈現的時間是有限的,而板書活動載體的空間也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板書引導學生掌握“系統綜合性”[11]的歷史知識,決定了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簡約規范性,即歷史教師基于自身學識、思想等素養高度濃縮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板書中的關鍵詞,充分利用板書活動的有限時空,做到板書的一筆一劃都“師出有名”。

歷史觀的多樣性與板書活動客體的規定性。歷史學是對過去的歷史的認識,處在不同地位、有著不同經歷的人對歷史的看法是有差異的,這也許是歷史學科既顯得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緣故之一。中學歷史課程不完全等同于歷史學,它要體現國家意志,反映歷史最新研究成果中的主流認識,這就要求作為課程實施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教學內容(板書活動的客體)有一定的規定性,教師一方面不能“隨心所欲”,但另一方面又不完全臣服于教材,失去作為歷史過程中的主體的獨特性。因此,歷史教師在板書活動中的設計階段要有意識地審視自己歷史觀,盡量與歷史教科書達成共識,但同時保留自己的“個識”,學生在這種多樣的歷史觀的分析中得以開闊視野、鍛煉思維、增長智慧。作為板書活動受體的學生對客體的認識也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隨其年齡的增長,對同一歷史問題的看法也不斷得到補充與修正。這種“導向性”與“發展性”[12]的歷史教學過程要求中學歷史教學板書具有啟發開放性。

歷史知識的邏輯性與板書活動展開的分散性。人類歷史是一個有機整體,歷史知識是彼此相關的,時序發展、因果聯系、比較分析、演繹與歸納等邏輯要素尤為突出。板書作為一種認識活動,是一個逐步展開的過程,在板書的聚合中去認識分散的歷史要點,又從分散的歷史要點中聚合到板書上。學生在這既分又合的過程中要掌握歷史發展線索,對歷史有一個整體認識。歷史知識的這種“時空關聯性”[11]要求中學歷史教學板書具有結構整體性。

歷史內容的過去性與板書活動的再現性。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間接性和不可復制性”[11],要求歷史教師以一定的形式再現情境,這是歷史學科最顯著的特征。一般來講,歷史教學過程的基本結構包括“激發動機、感知歷史、理解歷史、運用知識、鞏固知識、評估反饋”等[12]。歷史教師可在板書的“合與分”中通過線條、符號、圖畫等因素使學生進入歷史場景,進而認識歷史。因此,中學歷史教學板書又具有情境生動性。

歷史教育的人文關懷與板書活動的相對預設性。就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而言,歷史教育的核心在于價值理性教育,實質在于對人的一種終極關懷。板書活動作為一種交往活動,板書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與其受體(學生)進行交流,溝通情感(教師的溝通力)、產生思想爭鳴。然而,板書是由教師在課前預先設計好了的,一般按計劃呈現板書,但并非絕對:板書呈現可以根據師生互動情況進行適當變化,學生也可在板書重構階段根據課上交流的情況進行再創作(創造力),即板書有一個生成的過程。歷史教學過程的這種“互動性”[12]決定了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靈活生成性。

可見,中學歷史教學板書除了具有一般意義上的“共生性、公益性、同步性、強化性、透視性、直觀性”[6]外,還具有簡約規范性、啟發開放性、結構整體性、情境生動性和靈活生成性。上述幾對關系的明晰,有助于弄清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特有屬性,也就易于明白中學歷史教學板書諸如“概括、規范、準確、邏輯、簡潔、完整”等[13]具體特點。

對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本質和特性有了一清晰認識,可知板書的內涵不應僅僅局限于教師在黑板上呈現的教學信息,而是教師和學生相互合作的一種生成過程,而黑板和PPT只不過是這一生成過程的實現載體,教師應根據中學歷史教學板書的特性合理選用之。

————————

參考文獻

[1] 陶建萍.板書與PPT的教學運用.歷史教學,2008(23).

[2] 徐景福,周慧.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的探索與思考.美術大觀,2008(1).

[3] 楊紹臣."板書"過時了嗎.當代教育科學,2008(4).

[4] 項福庫,何麗.教師使用課件教學存在的誤區、成因及其對策.教育探索,2011(3).

[5] 朱秀英,樊琳.研究性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悖論的顯性特征.中國成人教育.2010(14).

[6] 王松泉.板書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1995.

[7] 吳立忠.關于板書本質的新闡釋.教學與管理,2010(13).

[8] 歐陽興,蔣朝鮮.多媒體教學不能取代傳統板書.教育文匯,2004(4).

[9] 彭小明.教學板書設計系統論.教育評論,2003(4).

[10] 李美鳳.多媒體教學環境中課堂板書的設計.中小學電教,2004(5).

[11] 張向陽.歷史教學論.長春:長春出版社,2011(8).

[12] 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13] 王昌沛.歷史教學板書芻議.山東教育(中學刊),2004(17).

[作者:黎云(1988-),男,重慶開縣人,華中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2級學科教學(歷史)專業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劉永慶】endprint

猜你喜歡
板書多媒體教學中學
在多解中學創新
硬筆書法教學板書實錄(二)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好的板書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
多媒體教學在語文課堂的有效應用
多媒體教學為高中語文課堂插翅添翼
如何正確認識多媒體教學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語文課堂中的神來之筆——板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