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習性、場、資本”理論淺析我國的數字鴻溝

2015-03-11 05:40宋麗芳仇亞東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5年2期
關鍵詞:信息通信技術數字鴻溝習性

宋麗芳++仇亞東

摘 要 基于布爾迪厄的理論框架“習性、場、資本”,采納外國學者的“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觀點,應用內容分析法來比較全面地分析數字鴻溝的產生原因。

關鍵詞 數字鴻溝;信息通信技術;習性;場;資本

中圖分類號:G20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2-0163-02

1 數字鴻溝

本文通過對一些數字鴻溝的研究成果的分析,認為“數字鴻溝”是指在信息技術時代,不同社會主體在擁有信息技術上的差距,這種差距又體現在不同社會主體在經濟、教育、技術方面,接觸信息通信技術(ICT)和使用互聯網進行各種活動的過程中產生的不平等。數字鴻溝問題是社會問題的一種,它已經導致人類在社會活動中技術、經濟和教育上的不公平。

幾十年的實踐證明,信息通信技術對社會的作用有兩面性,一方面促進社會的進步,這是積極的一面;另一方面加劇了社會中不同主體的不公平,造成數字鴻溝問題,這是消極的一面。這符合哲學上矛盾論的觀點:處于矛盾中的兩個方面,既有同一性,又有斗爭性。信息通信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是一直共存的,不會只存在一個;而且互相斗爭著,應該利用消極作用來促進積極作用,讓積極作用來抑制消極作用的發揮。

數字鴻溝問題是一個需要長期挑戰的問題,比較全面地分析數字鴻溝形成的原因,徹底剖析數字鴻溝的內在本質,這對于解決數字鴻溝問題、促進社會公平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2 從布爾迪厄的“習性、場、資本”理論到“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的觀點

布爾迪厄的“習性、場、資本”理論 布爾迪厄的“習性”,可以被定義為一組在相同的群體或階層的成員之間生成類似的做法和觀念傾向。這是歷史的產物,內化于行為者的心靈中。因為它產生了個人和集體的實踐,所以同時它是個性化和集體化的過程。同組的成員是相同的客觀條件下的產物,共有一個習性,并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是統一的,超出了他們作為個人代理人知道或者希望的。

布爾迪厄的“資本”概念是一種權力形式,它致力于在理論上調解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他將資本分為三個層面: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他集中研究了三者之間的區別和相互作用。文化資本在社會中不同地分布著,文化資本是世代積累和轉移的,就像經濟資本。布爾迪厄認為,在現代社會中,文化資本的積累是需要時間和教育的一項長期投資。雖然它們不能歸結為對方,但是經濟資本和文化資本是可以轉換的。布爾迪厄把社會資本看作是封裝在一組社會關系中的資源。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本都用在再生產和社會分層的變化中。正如當一個哈佛的學位不僅給人一種學歷,還能讓人獲得專屬的社交網絡時,它們經常相結合。

布爾迪厄使用“場”這個術語,指占據的具體的社會環境,在其中人們作為主體經營、積累和使用不同形式的資本。場,無論是經濟、政治、文化、科技或者教育,是分層組織和相對獨立的,但在結構上是相同的。例如,經濟、教育等領域將彼此相關,在這個意義上,人們用經濟資本,也趨向于獲得教育資本,反之亦然。

“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的觀點 基于布爾迪厄的“資本、場、習性”的概念,湯姆森等人確定了三個相互關聯的概念,這些概念可以幫助理解人們的態度、觀念、知識和信息技術的使用之間的關系。這三個概念就是“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這里的技術,就是指信息通信技術(ICT)。一個人與信息技術的關系,不僅取決于他對信息技術有多了解,或者他是否有足夠的資源來訪問它。人們的“技術—傾向”和“技術—資本”是互惠互利的復雜關系。例如,與計算機相關的文化資本的積累可能導致形成“技術—資本”的信息,反過來,進而影響一個人對技術的使用的傾向。但是,如果社會和文化影響傳達出“電腦的使用在社會上是沒有用的,沒有人渴望去使用電腦”這樣的信息,那么一個人的“技術—傾向”引導他遠離電腦?!凹夹g—傾向”和“技術—資本”和特定的人類活動的“技術—場”是相互作用的。

“技術—資本”是“技術—傾向”的產物,它提供了一定的能力和資源在“技術—場”內進行活動。作為一種結構化的空間,該“技術—場”被解析為一個競技場,在這個競技場里,人類機構與其他社會力量,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組成特定的關系?!凹夹g—能力”,即所獲得的有關信息通信技術的技能和知識,一方面是通過與“技術—資本”之間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方面是和資本的其他形式(社會、經濟、文化、符號)構成的。文化資本的來源包括教育、家庭傳統和其他社會資源。社會資本的來源包括擴展的家庭關系、社會的流動、社區關系和鄰里的互動。最后,經濟資本是由職業、收入、家庭規模和地理位置組成的。這些權力領域之間的相互作用將被進行分析,以揭示“技術—資本”的概念,這對于數字鴻溝的概念重建是至關重要的,用超越物理訪問得到信息和計算機技術的方式。

3 基于“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的觀點淺析數字鴻溝

“技術—傾向”被諸如以下的這些因素所影響:社會實踐、觀念和態度、技術教育、技術意識、工作要求高、社會關系、社會互動和地理位置。社會實踐包括個人和家族的技術運用歷史,尤其是互聯網和其他信息通信技術(ICT),以及他們的大眾媒體消費模式(如廣播、電視和電影)。技術意識是指為了經濟流動而對于ICT的潛在價值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了解。個人的技術傾向受工作要求和對信息通信技術工作的傾向所影響。社區組織和社區組織自己,擁有能力促成一個鼓勵ICT使用的環境的生成,也可能會影響人的技術傾向。最后,這個地方本身的地理位置,人與信息技術的相互作用要通過基礎設施和基本資源進行。影響“技術—傾向”的這些因素,導致不同個體在信息技術接入和使用上的差別,享有信息的不公,促成數字鴻溝問題的形成。

“技術—資本”,根據前面的理論,分為影響信息通信技術作用的文化資本、社會資本、經濟資本。文化資本主要來源于教育、家庭和社會。一個人剛出生,首先從家庭習俗中獲得最基本的生存文化和家庭特有的文化,然后從教育中,通過學習基礎文化知識、計算機技能知識和其他技能,獲得一些生存技能知識,最終融入社會,獲得在社會大家族中生存的本領。

社會資本,是一種介于“社會”和“資本”之間的生產要素,其實就是社會關系。信息技術組織的網絡其實就是一個關系網,處于信息時代的人們,網上交流成為人與人之間進行互動的最主要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之間的互動越密切,他們所使用的信息技術就越頻繁。社會資本影響著人們接觸信息技術的行為,影響人們享有信息資源的積極性。

“技術—場”,一個人們進行特定活動的結構化空間,人們要與其他社會力量,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發生聯系,構成特定的生存關系。在這個場中,人們在不同的社會領域中的行為,與他們積累和使用的資本,如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中的知識、財力、社會關系等進行社會活動。布爾迪厄采用“游戲”的比喻來解釋為什么人們參與或投資在為資源(包括獲得工作)競爭或斗爭的“勢力的領域”中。根據他們的階級習性,人們在其所參與的領域中做著特殊的投資,如體育、工作、教育或計算機技術技能。

4 總結

本文從布爾迪厄的“習性、場、資本”的社會學理論出發,借鑒湯姆森等人對布爾迪厄理論的擴展理論“技術—傾向”“技術—場”“技術—資本”,從社會學本源探討人類社會由于信息通信技術差距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這些理論對數字鴻溝的分析,涵蓋了經濟、技術、教育等方面的數字不平等問題,以求對數字鴻溝問題的其他研究做些許參考。

參考文獻

[1]陳思祁.數字鴻溝形成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郵電大學,2014.

[2]陳治國.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4.

[3]李艷陪.布爾迪厄場域理論研究綜述[J].決策與信息,

2008(6):137-138.

[4]Straubhaar J, et,al. Inequity in the technopolis: race, class, gender, and the Digital Divide in Austin[J].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2013.endprint

猜你喜歡
信息通信技術數字鴻溝習性
螳螂的生長過程和習性是怎樣的呢?
習性養成要趁早
烏桕大蠶蛾的生物習性之初探
信息通信技術在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方面的作用分析
推進“信息化”消除“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的視角下中國網絡政治參與失衡研究
淺析信息通訊技術創新與實際應用
信息通信技術:促進教育公平的有效工具
遠程高等教育中的信息通信技術應用
粳型不育系新稻97200A的開花習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