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影響因素及優化路徑

2015-05-30 10:48戴建春
教育與職業(中) 2015年8期
關鍵詞:優化路徑影響因素

[摘要]當今普通勞動者職業素質偏低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于城鄉、工農、貧富差別的存在,加上人口、土地、戶籍制度等因素的影響,農村戶籍人口仍占總人口的64%。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逐漸融入城鎮社會,因此提升農村務工群體的職業技能素質顯得特別重要。受思維定式、生產方式和生存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目前農村務工群體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不高。針對存在的問題,要通過科學設計制度、周密設計內容、嚴格進行監管等措施來優化對農村務工群體的職業教育與培訓。

[關鍵詞]農村務工群體 職業教育與培訓 影響因素 優化路徑

[作者簡介]戴建春(1956- ),男,江西萍鄉人,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思想政治教學部,副教授,研究方向為三農問題。(廣東 江門 529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廣東省高職教育農業類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教學改革項目“廣東農村職業培訓體系建設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批準號:高職農業教指委[2013]3號)

[中圖分類號]G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3-0017-05

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藍領勞動力市場的萎縮,老一代農村勞動力大軍由于年齡的增長逐漸退居二線,新一代農村中青年已經成為勞動力市場的主力軍。他們精力充沛,充滿活力,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反應能力、形象思維能力等較高,信息量大,觀念新穎,視野廣闊,思維敏銳,有較高的期望值,對前途充滿憧憬等。受經濟社會發展和家庭環境變化的影響,他們比上一輩人具有一定的年齡、文化知識信息、思維能力等優勢,與城鎮適齡中青年在外表等方面基本無差別,內涵上的差異也在逐漸縮小等。但是,由于社會保障制度的逐漸建立,生活水平的提高、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父母的特殊關愛等,他們一直處于衣食無憂的成長環境中,家庭負擔有所減輕,艱苦奮斗意志減弱,普遍存在對工作和收入的期望值過高與自我奮斗意識欠缺等問題。受某些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對現在的職業技能培訓感覺迷茫,關注度不高,意愿不太強。據了解,他們中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者僅占30%①,大多數人在進企業后經過簡單的培訓就上崗操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新型產業不斷興起等,社會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更加苛刻,而不少人較難適應這種需求。因此,梳理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思路,激發他們的學習潛能,大力提高他們的職業技能素質等顯得非常重要。

一、影響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因素分析

農村務工群體,尤其是作為主力的農村中青年基于不同的主客觀情況,對職業教育與培訓存在這樣或那樣的誤識等,制約了他們職業技能素質的提高。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受思維定式的影響,淡化了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意識

不少農村中青年以往形成的某些固定思維模式,使之容易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缺乏認識和信心,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受某些固化意識的影響。眾所周知,隨著大學的擴招,學習成績較好、抽象思維能力較強的農村學生大多選擇進入普通高校。其他的農村學生大多喜歡形象思維、動手操作能力較強等。他們在小學、中學時一般教師或父母會采取各種方式督促甚至強制他們學習,經常將他人與學習成績較好的人進行比較,長此以往容易使他們感到厭煩,學校和家庭的壓力使之對學習產生恐懼感,形成了自己不是學習材料的固化觀念,而萌發出另辟蹊徑的逆反心態等。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一些人寧愿外出闖世界尋找機會,也不愿意通過學習提高自身素質而獲得更好的機會。同時,當前職業教育與培訓重理論、輕實操的狀況也使他們敬而遠之。

2.受同類思維模式的影響。一些對課堂學習不感興趣、向往早日工作的農村青少年之間容易找到共同語言,為了抵御家庭和社會的壓力,會自然而然地抱團取暖、相互影響,容易形成學習不如打工等共識。他們在完成義務教育后,就迫不及待地尋找自我謀生路徑。由于對職業教育與培訓宣傳的缺位,不少人寧愿努力去適應比較惡劣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也較少考慮通過職業教育與培訓去改變這種生存狀況。不少人對前景充滿著幻想和期望,喜歡聚集在一起議論,如去哪里、做什么更賺錢,特別是做什么既輕松舒適又收入高。一些人幻想一夜暴富,將希望寄托于偶然機會,存在走捷徑、輕而易舉地改變命運的心理,容易影響他們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

3.受一般比較心態的影響。從心理學角度看,人的滿足感一般來自于對比,與不同的人或狀況進行比較會產生不同的感覺等。為了自我安慰,一方面,他們會與同等(或更差)能力的人進行對比,通過對比得出自己的低收入不是自己沒有本事,而是家庭背景、人際關系、機遇位置等因素造成的結論。另一方面,他們會與同等(或更差)處境的人對比,在與同鄉、同等或同樣狀況(大致同等的家庭、青年、學歷、工作經驗、關系者等)的人的對比中獲得平衡感,在與自己以前或上輩人的對比中產生滿足感,特別是在與某些工作和收入與自己差不多的高學歷者的對比中產生幸福感等。這種比較心態降低了他們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

(二)生產方式相對落后,弱化了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熱情

生產方式對人們的生產觀念具有重要影響,我國當前正處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向高科技生產模式轉型的重要時期,某些落后的生產方式仍然存在,容易影響新生代農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熱情。

1.生產操作簡單。雖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目前我國一般的加工業、制造業、運輸業等已經轉變為機械化或流水線操作,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或復雜的操作中逐漸解脫出來。有些工作比較簡單、機械,勞動者每天像機器一樣重復做一件事情,只要稍微示范一下,就能夠掌握和操作。有些工作,如裝潢、修理、泥水、木工、物流、餐飲等服務業崗位,由于生產工具和工藝等的改進,操作程序更加簡單便利,縮短了學藝的時間,原來的師徒關系變為平等互利的老板與伙計(幫工)的關系,不少人熟悉門道后就自己去當操盤手、師傅或老板等。社會上不少職業教育與培訓基本是圍繞這種勞動模式而進行,使人們感覺還不如一邊進行實操,一邊獲取勞動收益更為合算,從而影響了新生代農民務工群體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

2.生產缺乏遠見。一方面,一些企業對今后的發展沒有長遠打算,加上資金比較緊張,基本放棄技術改造和提升,仍然維持原有的生產方式。某些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在選聘人員時精打細算,不愿意進行教育投入,或盡量低薪聘用文化基礎薄弱而沒有任何技能的人,以減少生產成本,使得大量沒有文化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的人有一定的用武之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們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熱情等。另一方面,不少生產者對自己的職業發展缺乏遠見,沒有長遠的職業規劃,不少人這山看著那山高,不斷地轉換工作崗位等,沒有準確的職業或崗位定位,影響了他們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興趣。

3.生產效益較低。某些企業經營不規范,各種無證操作狀況比較普遍,致使人們滿足于一知半解,生產和服務都過得去就行了。企業依靠拼體力、財力、物力來發展,投入多,產出少,產品存在粗糙、簡陋、仿冒等缺陷,服務水平較低,功能效果較差,主要是靠數量大、價格低來生存。所獲利潤本來就不多,有的還可能會難銷售、遭遇處罰或官司,勞動者收入或待遇低并且無保障,使得勞動者個人(或企業組織職工)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成為奢侈之舉。一些低層次消費群體對各種低劣廉價產品和服務能將就就將就,這種狀況容易使生產單位或生產者放松對勞動技能素質的要求,懶得去舉辦或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

(三)生存環境變化,退化了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意愿

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建立健全、科學技術的進步、第三產業的興起以及各地經濟的協調發展等,人們就業、收入和社會保障等都在逐漸發生變化。

1.某些市場就業和收入信息,容易生成心理滿足感。就業市場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勞動者能否就業或獲得高收入,受供求、關系、機遇、勞動者素質專業能力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假如沒有一定的關系,在市場面前,無論你有無、有多少、有哪些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大家都是一視同仁的。由于脫離市場需求,某些冷門專業的博士、碩士、學士,還不如某些普通技術工種的職工;某些大學專業有一半以上的人,只能從事非本專業的工作;企業中有的人讀過大學、高中、技校、中?;騾⒓舆^短暫的職業學習培訓,其能力、工作和收入狀況與其他人沒有多大區別等。社會上大學生賣豬肉、賣糖葫蘆、擺地攤、收廢品、陪聊、當臨時工等情況屢見不鮮。不少大學生與農村務工者從事同樣的工作,有時他們的收益還不如農村務工者。這容易使人產生一種幻覺,似乎文化知識與就業收益關聯不大,職業學習培訓也不是醫治就業和收益的萬能藥,由此可能會影響人們參與教育學習培訓的情緒。

2.生存發展狀況改進,容易形成得過且過的心態。一方面,基本的生存保障憂患減緩。新加坡以往由于養老社會保障的欠缺,不少老齡人仍然學習技能求職,在餐飲等服務業就業的老人比比皆是。為了生存(吃穿住、醫療、養老等),不少人迫使自己去學習拼搏,以增強競爭能力和改變生存狀況。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逐步加大對城鄉居民的保障力度,逐漸建立了城鄉居民的(最低生活、生病、養老等)生存或發展保障制度,特別是農村免除了土地稅,增加對農業的補貼,保障農民住宅、承包地、自留地等利益,農村居民收入多元化,生活成本較低,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有養老保障的老齡人口,較少在職場繼續拼搏。城鄉居民中不少人產生了得過且過熬退休的觀念,容易喪失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動力等。

另一方面,某些職業崗位的面子憂慮減緩。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某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生產企業出現了招工難等狀況,在國家政策和市場供求機制的作用下,各地企業不得已降低文化和專業知識等要求,提高職工的工資水平,珠三角地區以前1000元/月的工作人們搶著做,現在2000元/月還有人嫌少。一些原來比較辛苦的工作群體的收入有了明顯變化,原來一些農村干一天活薪酬只有30元,現在即便出50元也不見得有人愿意去做。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業的工資水平更是高得驚人,如保姆、育嬰師等。這樣一來,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復雜與簡單勞動、高學歷與低學歷勞動者、高技能與低技能職業崗位等之間的收入差距。此外,不少低技能含量的苦、臟、累、險工作的環境也有所改善,增設了勞保福利和安全保障,勞動操作工具的改進減輕了勞動強度等,從事此類工作的勞動者的社會地位也有所提升等。這樣的社會環境使人們逐漸消除了工作不體面被他人看不起的憂慮,不少人甚至又產生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等誤識,由此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需求可能會有所減少。

3.某些不良的外在因素,容易喪失學習進取意識。各種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包括人為制造的對他人而言是客觀的)因素,使一些人能夠不憑主觀努力輕而易舉(甚至不斷)地獲得利益,而其他人與此無緣,嚴重影響人們參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

一是受客觀環境的影響。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生存環境,正成為拉大人與人之間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比如,各地的交通地理位置、政策制度、領導素質決策能力、自然資源或環境(礦產、水、山林、土壤、歷史積淀、旅游資源)、風俗習慣(本地風氣)等,導致不同地區、鄉村的居民和村民收益截然不同,有時同一地區不同村莊、同一村莊不同家庭的情況也有較大區別。

二是受制度欠缺的影響。由于制度不健全、缺乏監管等,容易產生腐敗問題。社會(分配等)不公、社會不正之風的存在,使得某些利益集團或個人能夠輕而易舉或不斷地獲得各種非法的、不合理的收入。某些壟斷行業部門的收入與其他行業部門的收入懸殊;某些行業部門單位內部不同層級之間的收入也嚴重分化等。

三是受社會關系的影響。同族、同鄉、同門、同圈等關系日趨復雜緊密,使不少優勞、優位、優酬僅在一定的圈子內循環。不少與名、利、位相聯系的考試競聘、課題資助、評審評定、晉升晉級、評優評獎等不夠透明,導致不少人為此而挖空心思,運用各種手段拉關系、走捷徑。由于缺乏公開、公正的上升通道,普通農村中青年即使有機會通過自學、進修或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來實現學歷、能力等方面的提升,也很難實現自身社會地位的較大改變。在銷售、餐飲、手工加工等服務業中,農民后代子承父業的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這樣容易挫傷農村務工群體參加自學、進修或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信心和積極性等。

二、優化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路徑

當前,應當注重將不少農村務工群體期望獲得較高工作收入的心理,轉變為激發他們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積極性。為此,必須大力宣傳職業教育與培訓的重要性,科學設計與職業教育與培訓相關的制度,科學確定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加強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監督管理,為普通勞動者尤其是農村務工群體提高職業技能素質等提供各種有利條件。

(一)科學設計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制度

目前,應當制定有關政策制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新型工業和先進服務業,逐漸淘汰陳舊落后的粗放型產能,促進企業和職工順應時勢發展,提升企業生產技術水平和個人素質;應當適時、適度、適量地出臺刺激人們參與職業技能學習培訓的政策保障措施,科學設計與職業教育學習相關的法律規則、社會保障、就業和勞動收入機制等②;大力營造技術強國的職業學習的氛圍,打通人們通過能力提升獲得發展的上升通道。

1.建立職業專業工作和發展等保障機制??茖W制定各種行業、領域、部門、職業技術專業崗位的職業技能標準,只有持有一定職業專業崗位技能證書才能進行相應職業專業崗位的工作等。凈化社會風氣,消除人為因素影響,建立和實行科學、公正、透明、明確的競聘、晉級、晉升、評優、評獎、課題申報等政策法規制度和客觀標準等,力排主觀偏見的干擾,使普通民眾憑水平、能力、業績、成果等有同等的發展機會,使沒有任何關系的有能力的農村中青年也有上升的機會。

2.建立科學的收入分配和保障機制。制度欠缺引發的各種機會、資源、位置等不同,容易導致收入不合理、不公正、不合法的現象。因此,應當通過市場供求和競爭機制以及稅收制度,逐漸縮小非主觀能力等外在客觀因素導致的收入差距,拉近不同層級管理者與不同層級職業技術工人之間的收入水平,適當體現有或無以及低、中、高級職業技能者之間的收入差距。同時,要引導企業和個人通過提升技能和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張體力、腦力的勞動量,來增加收益。此外,社會保障制度應當確保人們的基本生存條件,防止未富先懶現象的發生,注重通過社會待業、失業資助、救濟保障等縮小收益差距,使人們通過勞動獲得舒適或富裕的生活等。

3.建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保障機制。要確保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投入,首先應建立網絡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新發展③,充分利用網絡傳播迅速、面廣、直觀等優勢,采取網絡慕課示范、在線職教學習培訓方式。比如,澳大利亞很多職業技能操作方式等都可以在網絡中進行搜索并免費獲取。我國應建立職業技能的培訓網站,將各種技能操作方式和知識要點制作成視頻等,供人們隨時學習參考。其次,要建立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科學體系。建立職業教育與培訓基金,廣泛調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來興辦各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機構等,逐漸形成政府宏觀引導,以職業院校為主陣地,社會機構、企業、個人等多元參與的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共同興辦的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加大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投入,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社會資金投入為主體,個人學習投入為補充,形成社會捐贈、政府資助、企業和個人出資等職業教育與培訓的資金投入體系等。

(二)周密設計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

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應當根據農村務工群體的特點,必須科學、規范、實際,重實操,輕理論,消除其對參與學習的恐懼感,使其切實感覺到是否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在工作質量、數量、收益等方面有一定的區別。

1.注重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的前瞻性。一是對新興的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領域或職業進行大規模的教育培訓;二是對現在暫時沒有市場,今后可能會成為發展趨勢的行業領域或職業進行適度規模的教育培訓;三是對某些發展前景不明朗,今后可能會被淘汰的行業領域或職業進行限量的教育培訓;四是對某些現在已經沒有市場正在淘汰的夕陽行業領域或職業停止進行教育培訓。

2.注重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的層次性。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除了要注意分門別類外,還應當注重同一職業對應專業中內容的層次性,不同的人情況不同,在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時,應當根據不同對象配置不同的內容。例如,初級層次內容,即能夠掌握本職業崗位技能工作的基礎內容操作方式,較好地完成本職業崗位技能工作;中間層次內容,即能夠解決本職業崗位技能工作中的一般困難和問題,比較圓滿地完成本職業崗位技能工作;高級層次內容,即能夠解決本職業專業工作一定難度、深度、廣度的問題,了解職業專業的發展前景,高標準、高質量地完成本職業崗位技能工作,并且能夠指導他人完成本職業技能工作等。

3.注重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的實效性。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必須簡明扼要、有的放矢,緊扣職業活動中心,與從業者的本職工作有直接的關系,應當根據不同職業崗位工作的性質、內容、特點來設計內容。只有不斷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才能從事本職工作,才能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才能解決職業活動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才能順應本專業職業發展的要求等。應該允許農村務工群體自行選擇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不同職業專業、同一職業專業的部分或全部內容),使職業教育與培訓成為人們的一種自愿行為,不能為了完成職業教育與培訓而去搞一些無實質職業崗位內容的空洞化的培訓。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內容必須緊跟形勢,與時俱進,注重創新,避免炒現飯;盡量減少那些(千篇一律與職業活動關聯不大的)萬金油式的學習培訓;避免那些非本職業崗位專業而單純迎合大眾胃口的培訓,少搞那種口號宣傳說教的假、大、空式的教育培訓,防止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形式主義傾向等。

(三)嚴格進行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監管

必須完善有關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法律法規,加強對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監管,嚴懲在職業技能教育與培訓領域的各種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唯利是圖等現象,促進農村務工群體職業教育與培訓的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真正達到提高學習培訓人員的職業素質的目的。具體來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對培訓機構的監管。為防止有些個人、單位、機構將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作為謀取私利的手段,必須規范培訓機構的收費標準,杜絕各種高、亂、雜等收費現象;必須加強對政府和社會資助的培訓內容、方式和經費的嚴格審核,打擊套取、騙取職業教育與培訓經費的行為;禁止通過強制性交費進行與職業無關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活動;嚴懲各種濫發、販賣職業技能證書,騙取他人和社會錢財的行為;嚴禁屏蔽、刪除、封閉網絡上公開傳播的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的行為,防止在網絡上發布職業教育與培訓方面的虛假信息等。為保障職業教育與培訓工作的質量,如果參訓者不能從事相關工作,允許其回到原參訓機構免費續訓等。

2.加強對用人單位的監管。一是嚴格監督實行職業技能證書制度。監督促進職業技術標準等級制度的制定,對頒發或持各種職業技能證書等情況進行監查,監管用人單位的職業技能崗位準入制度的落實情況。防止企業無證操作等現象的發生,一旦發現無證操作的聘用單位或個人進行一定的處罰等④。二是加強對用人單位生產工作狀態的監管。對某些生產技術工藝落后、設備陳舊過時、造成環境污染、人力物力財力消耗較大的粗放型經營單位,要求其改進生產模式,淘汰落后產能,革新技術設備,督促單位建立激勵員工進行技術革新和參加繼續教育的制度措施,促使單位形成職工至少每兩年參加一次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新常態。政府有關部門要在年底對各單位職工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情況進行檢查通報,并且進行相應的獎懲,以促使企業提高員工的職業素質,不斷提高和改進生產技術水平,創新產品的種類、數量和質量。三是加強對各單位產品、工作和服務質量的監管。對某些生產假冒偽劣產品的企業進行相應的行政和法律處罰,除了要求其進行業務的學習提高外,還要強制性地對所有員工進行有關政策、法律的職業教育與培訓。對產品、工作、服務質量較差,員工業務水平較低的單位,促使其注重提升員工的素質,重視職工的業務學習與培訓;對重視職工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單位進行一定的資助、獎勵和表彰,激勵其繼續重視員工培訓,以提高員工素質進行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工作和服務的科技含量和質量。

3.加強對勞動者個人的監管。將勞動者的職業技能檔案納入其戶籍、社會保障等信息管理系統,通過信息系統可以查詢了解每個人的職業教育學習培訓、獲得技能證書及技能水平成果等狀況。一是對個人職教情況進行監管。凡是進行職業技能工作都必須參加相應的職教學習培訓,如對農村新務工人員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內容、時間、就業等)等情況進行監管,確保每個人業務檔案信息資料的真實性;對在職技能工作者參加社會企業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業務培訓(內容、時間、成效)等情況進行監管。二是對個人培訓經費的監管。適當為職業教育與培訓投入一定的經費,個人可根據社會需求和本人的興趣愛好選擇相應的專業技能學習與培訓。例如,為新進入的農村務工者、失業或無業者群體,提供500~1000元的培訓券,一定年限內有效,培訓券只能本人參加各種職業教育與培訓使用,不能兌現、買賣、轉讓等,過期失效。轉崗人員可采取個人先出資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的形式,獲得國家承認的相應技能證書后,個人可以向政府(社會)有關管理部門或單位申請補貼,政府(社會)有關管理部門或單位可根據個人的經濟條件和所學習或培訓的專業技能等情況,分別采取報銷1/3、1/2或全部等辦法。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要防止虛開發票套取社會經費現象的發生。

此外,必須建立科學的職業教育與培訓考核體系。國家設立職業知識技能管理中心,制定國家統一的各部門、行業、領域的各種職業知識技能的教材、教學大綱、考試標準,每年規定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統一考試,實行教、考、發證和聘用分離等。農村務工群體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應當采取文字和實際操作并行的方式進行考核,科學設計考核的內容,進行分門別類的考核,同一職業專業也要分不同層次(初級、中級、高級)的考核內容,要不斷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更新教材和考試內容。某些新興行業企業單位可根據自己職業崗位的特點設計考試內容,頒發企業內部有效的培訓證書,作為晉升晉級聘任的依據。此外,讓自學者和參加職業教育與培訓班者一起參加各種職業專業層次的考核,成績合格同樣可以獲得相應的證書等。

[注釋]

①桂杰.我國農民工中接受過職業技能培訓的僅占30%[N].中國青年報,2014-08-07.

②王嵐,朱靜然.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教育的保障機制[J].教育與職業,2014(36):84.

③習近平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N].人民日報,2015-05-23.

④童潔,李宏偉,屈錫華.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方向與支持體系構建[J].財經問題研究,2015(4):96.

猜你喜歡
優化路徑影響因素
國有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我國結構化面試困境及優化路徑分析
信息安全下企業經濟信息管理分析
新形勢下的黨群干群關系及優化路徑探索
突發事件下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影響因素研究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需求影響因素分析
村級發展互助資金組織的運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統論的煤層瓦斯壓力測定影響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