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思考

2015-05-30 12:40曹科巖劉巖
教育與職業(中) 2015年8期
關鍵詞: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高校

曹科巖 劉巖

[摘要]志愿服務,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更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生動實踐。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對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實現高校德育工作目標、弘揚大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意義。新時期,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應從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管理體系、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激勵及相關保障機制、拓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地和項目建設等途徑來推動。

[關鍵詞]志愿服務 長效機制 大學生 高校

[作者簡介]曹科巖(1981- ),男,吉林敦化人,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人文學院,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組織行為學與人力資源管理。(廣東 深圳 518055)劉巖(1983- ),男,山東濟寧人,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處,講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廣東 中山 528436)

[基金項目]本文系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2014—2015年度廣東省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重點項目“高校志愿服務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014WT066)、深圳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校級重大教研項目“高職院校志愿服務育人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項目編號:701422J04012)和深圳職業技術學院2014年校級重點教研項目“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項目編號:701422J3202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5)23-0115-03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要“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廣泛開展志愿服務”①。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是廣大群眾參與精神文明建設和社會公共生活的有效途徑。青年是志愿服務的生力軍,高校是開展志愿服務教育的主陣地。經過多年的探索與發展,我國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影響不斷增強,參與人數日益增多。但與志愿服務發展成熟程度較高的歐美國家及我國港澳臺地區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實踐中面臨諸多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志愿服務的可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當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新一代大學生對志愿服務的廣泛認同和積極參與。因此,研究和探索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的多維動因

(一)建設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的需要

參加志愿服務有助于大學生進一步認知和剖析社會現實,從而形成符合現實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價值觀,從價值觀上規范大學生的社會認知及社會需求層次,進而促成其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和調控,為和諧校園建設提供必要的個體基礎。②志愿服務是現代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活力的體現,它作為傳遞愛心、傳播文明的生動實踐,是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助推器。例如,大學生通過開展法律普及、文明宣傳、環境保護及愛心援助等志愿服務活動,傳播科學文化知識,減少社會公害和環境污染,幫助有困難的社會成員,使得志愿服務活動在社會上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和諧進步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③

(二)實現高校德育工作目標的需要

志愿服務活動的理念與高校的德育目標要求是一致的。實踐證明,志愿服務是高校實踐育人的重要平臺。大學生在參與志愿服務中,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奉獻愛心、幫助他人,同時也潛移默化地熏陶了自己,逐漸樹立起為社會、集體奉獻的精神和為國家、民族貢獻的偉大理想。各種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營造出一種和諧的道德氛圍,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斷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④正如北京大學楊河教授所言:“志愿服務是高校育人的生動教材。它有助于增強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當代大學生的道德修養?!?/p>

(三)弘揚大學精神和傳播先進文化的需要

弘揚大學精神、傳播先進文化是大學的重要使命,志愿服務活動則是弘揚大學精神的有效載體。高校通過動員和組織大學生參與社區內群眾性、公益性活動,積極服務于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斷滿足社區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這使得大學生自覺成為大學精神和先進文化的傳播者,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去服務和感染著其他群體。同時,志愿服務活動對大學生“公共精神”的培養也是弘揚大學精神的一部分。志愿服務有助于強化對青年一代的公民意識和公共精神的培養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自己的公民權利、積極履行公民義務。隨著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途徑的不斷增多、形式日益靈活化,志愿服務對公民意識培養的推動作用將表現得更為明顯。

(四)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

志愿服務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提供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載體與實踐機會。當前,隨著志愿服務內容的不斷更新、服務領域的不斷拓展、服務要求的不斷深化,迫使大學生志愿者不斷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學習借鑒他人和社會的有益經驗。因此,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不僅有利于提高自身的觀察力、辨別力和理解力,樹立大局意識和工作全局觀念,鍛煉團隊合作、人際溝通以及環境適應能力,而且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敬業精神,在實踐中磨煉意志品格、發揮創造才能、提高人生境界。

二、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的思考

當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面臨著諸如志愿服務管理無序、參與動機功利化、資金籌集困難、缺乏法律保障等問題。⑤雖然這些問題短時間內不一定能從根本上解決,但志愿服務作為大學生服務社會的重要方式,對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作為地方高校,有必要探索新時期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長效機制。

(一)建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組織管理體系

一是建立三級聯動的志愿服務機構。學校成立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心,負責全校志愿服務的宣傳、咨詢、招募、培訓、管理等事宜。下設多個二級項目管理辦公室,定期結合日常項目和專項項目開展工作。各二級學院設立相應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心,在完成校級志愿服務活動的規定動作外,結合本學院專業開展具有專業特色的志愿服務,培育志愿服務品牌。各班級或團支部設立志愿服務工作團隊,指定聯絡員負責與校院兩級志愿服務組織的協調工作,實現志愿服務與自愿服務的有效結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推進志愿服務教育進課堂。把志愿服務教育納入學校教學計劃中,通過課堂主渠道傳播志愿服務理念。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于2011年專門成立了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教研室,負責全校志愿服務課程建設與教學管理。為進一步培育志愿精神、普及志愿理念,一些高校先后在公共課程“形勢與政策”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增設志愿服務教育模塊、在通識課程“大學生社會實踐”中設置志愿服務實踐模塊,在全校開設“志愿服務理念與文化”“志愿服務實踐”等選修課程。

三是開發志愿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及專題網站。通過信息管理平臺,集志愿者注冊、服務、管理、培訓、考評一體化,實現志愿者與志愿者組織的快速溝通與良性互動⑥。依托志愿服務專題網站,大力宣傳弘揚志愿服務過程中涌現出的典型人物與先進事跡,營造學先進、比奉獻的濃厚氛圍,搭建交流志愿服務心得、學習志愿服務技能、獲取志愿服務機會的網上窗口。

(二)完善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激勵及相關保障機制

一是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勵是志愿服務管理過程中最關鍵的環節。為調動和保護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積極性,高??刹扇∪缦麓胧航⒅驹阜諜n案卡,將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有關情況記錄到就業推薦材料和畢業生信息庫,供用人單位選聘參考;設置志愿服務“校長獎”,定期對志愿服務過程中的優秀集體、優秀個人和優秀服務項目進行評比表彰,激發大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熱情;把志愿服務納入團員推優入黨、獎助學金申請、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等評優評獎工作體系,使表現突出者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引導學生積極投入到志愿服務中。

二是做好經費籌集工作。設立志愿服務事業發展基金,廣泛整合社會資源,通過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公益慈善組織等,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形式的志愿服務資金募集機制,努力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資金來源,確保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持續發展。同時,強化和規范志愿服務資金的管理,嚴格財務和審計制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三是建立政策權益制度。高??山Y合我國相關法律和法規,制定《高校志愿服務管理條列》《高校志愿者工作方案》等相關文件,從志愿者管理教育的目標和要求、日常管理、權利義務、保障措施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加強志愿者權益保障,免除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后顧之憂,讓其開心快樂地參與服務⑦。例如,有的高校為參加志愿服務的大學生購買社會保險,“奉獻”不再變“風險”,保證了志愿服務的工作質量。

(三)拓展大學生志愿服務基地和項目建設

一是加強社區服務基地建設。高??赏ㄟ^與相關社區建立共建或合作的志愿服務工作站,如科普服務站點、“四點半課堂”服務站點、文藝共建服務站點等,引導大學生進社區提供可持續的志愿服務,實現志愿服務的常態化。服務站點的設立可根據社區居民、中小學、敬老院等的實際需求和高校志愿者的服務能力共同開發確定。

二是鞏固農村和西部地區服務基地建設。這類基地多為團中央或團?。ㄊ校┪癁橹С植糠值貐^的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招募志愿者的志愿服務活動基地。志愿者流動快、數量少,但志愿服務的意義深遠。高校志愿服務組織部門應加強與上級組織部門和服務地方的溝通與協調,積極倡導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計劃和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等項目,提升就業創業能力,大力弘揚志愿精神。

三是開發高層次的志愿服務項目。大學生是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特殊群體,高校應積極發揮其專業優勢,推進產學研用結合,重點建設一批大學生熱衷參與、能體現大學生智力優勢的志愿服務項目,如社區健康保健服務項目、環境污染與保護項目、食品安全服務項目、法律咨詢服務項目等,組建環境保護、健康護理、食品安全等專業化義工隊伍,引導其運用環境保護與治理、醫療保健與預防等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社會。

四是拓展境外志愿服務渠道。志愿服務無國界,國外志愿服務活動起步較早,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實踐中,大學生赴國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還比較少,高校志愿服務組織部門應深入挖掘這方面資源,實施“走出去”戰略,啟動大學生志愿者國際交流計劃,爭取在國外設立1~2個志愿服務基地,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境外志愿服務活動。同時,加強與國際公益組織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大學生志愿者服務國際化水平的提升。

[注釋]

①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15.

②錢嫦萍,孫秀慧,陳立俊.角色理論視野下的高校志愿服務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10(11):93.

③肖湘愚,李茂平.志愿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載體[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160.

④宋喬李.大學生志愿服務管理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17.

⑤徐子恒,王為正.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8):124-125.

⑥黨秀云.論志愿服務的常態化與可持續發展[J].中國行政管理,2011(3):53.

⑦宋喆.我國志愿服務立法的實踐困境與現實對策[J].江漢論壇,2014(10):135.

猜你喜歡
志愿服務長效機制高校
構建長效機制推進掃黑除惡治理常態化
關于構建審計整改長效機制的思考與探索
建立三大長效機制 保障礦井長治久安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