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農村初中生數學素養的策略

2015-06-12 18:08黃義松
初中生優秀作文 2015年22期
關鍵詞:合作學習

黃義松

摘 要:農村教師如何因地制宜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他們的數學素養?一、尋求農村數學的意識;二、改變知識學習的背景;三、合理組建學習組;四、給學生一個舞臺。

關鍵詞:數學學習能力;身邊的數學;合作學習;整合知識

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斷深入之際,農村教師如何因地制宜地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同樣成為我們關注的話題。對此,我有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尋求農村數學的意識,增強數學學習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而農村生產生活中有很多涉及數學知識的問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數學學習的深入,進而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實際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一)定期開展“身邊的數學”系列活動

讓學生平時收集有關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定期按類型匯報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在開展身邊的數學系列活動之一:“身邊的幾何”,有的同學講述稻田里插秧的農民將一根細繩子固定在田埂的兩頭運用了兩點確定一條直線知識,有的同學運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講述自己騎車上學路上經過一水溝過程中車輪與水面的位置關系變化……

(二)開展“我的數學故事”活動

通過自愿報名的方式,學生輪流講述自己的數學故事。呈現出多彩多樣、引人入勝的小故事。記得一位同學講述自己的父親是領班的瓦匠師傅,由于其父小時候家境困難,小學未畢業就輟學了,自己如何教會父親解決工作中的數學問題。每一次的活動做到精心組織,明確鼓勵機制。學生越來越深入活動,達到了越來越好的效果。

二、立足農村實際,改變知識學習的背景

(一)知識學習寓于農村背景中

教師教學一些問題時反復梳理,學生依然沒有領會。細想之,學生來自農村,課本中個別問題的情境學生沒接觸過,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他們熟悉的易于理解掌握的知識背景。例如:農村學生很少甚至沒有坐過出租車,他們在計算關于打的費用問題較為陌生,而農村電話已經普及,我們可以改為讓他們計算電話費用的問題。

(二)巧妙理解知識,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內化知識

學生的思維千差萬別,對事物的理解與感受各有不同。教會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理解知識,對知識的吸收內化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在教學平方差公式a?-b?=(a+b)(a-b)時,我形象說成蘋果的平方減去香蕉的平方等于括號蘋果加香蕉乘以括號蘋果減香蕉。

三、合理組建學習組,數學思維互補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通過有效的措施,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鼓勵學生合作交流,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痹趥鹘y的農村教學中學生缺少廣泛的合作機會,如何廣泛有效地開展學生的合作學習呢?

(一)組建學習組

首先我在學期初始摸清學生的學習能力情況。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數學題目(有算式計算、方程求解、應用題解答、函數問題、圖形證明……),將這些數學題寫在紙片上并張貼在教室四周的墻上,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擅長的一道或多道題目進行解答,待學生完成后,教師認真批改并仔細分析每個學生所具有的能力──從學生選擇題目的類型得知學生擅長的知識類型,從學生作業的錯誤點得知學生能力上的哪一弱點,從學生作業的書寫得知學生的學習態度,從學生解答步驟得知學生思維的邏輯性等等。然后,根據每個學生所具有的能力均衡合理地分配學習組,再讓每組各自取好自己的組名。根據學生的組織能力選出組長 ,根據學生擅長知識的類型提出自己的名號(如“函數小顧問”、“圖案設計小顧問” ……)。

(二)運行學習組

怎樣有效地運行學習組呢?首先,每個學習組提出本組的團隊目標與任務,如:如何鞏固本組每個成員各自知識及能力的薄弱環節,如何分配每個成員學與教的任務。另外,學習組之間應該建立競爭機制。根據課堂上及課后各學習組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數量與質量進行積分,一段時間下來,由積分的高低評選出優秀學習組。

(三)體驗學習組

每隔一段時間,讓學生們談談合作學習中的收獲與體驗,從而感受學習組的地位與作用。

互動的合作學習促進了學生對數學知識整合與吸收,提高了數學學習能力。

四、給學生一個舞臺,自我展示中提升綜合素養

農村學生受生活環境、家長文化水平和教育教學條件的局限,這類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以及在與外界接觸中表現出見識不多、膽怯害羞、能力薄弱、缺乏自信等特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以及敢于展現自己的才華是非常必要的。為此,我一般在上數學課的前幾分鐘,安排一個學生扮演老師角色講一道數學題。具體過程是這樣的:講題的學生是全班輪流,所講的題目是前一天所學的知識,在前一天上完數學課即安排好第二天上臺講解的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準備時間。學生為了有個出色的講解,他們可能與好幾同學交流討論,自然而然地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合作能力,同時學生無形中投入到數學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學生講解的時候,由于講臺上講解的“小老師”是他們的同伴——新鮮的面孔,其他同學聽得非常投入,而作為擔任“小老師”的學生站在講臺上,面對幾十個同學講完一道數學題,膽量得以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得到訓練,已學知識得以鞏固與整合。待講解完畢,我和其他學生對該“小老師”作適當的點評,尤其對他的講解亮點加以鼓勵,讓他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他自信心大增。

總之,教師應做到因材施教,合理的運用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吸收內化數學知識,努力提高農村初中生數學素養。

猜你喜歡
合作學習
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合作能力培養初探
合作學習模式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探究
合作學習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五二一”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
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分析
培養團精神,開展合作學習
淺談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推進合作學習激活中職英語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