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活”教材,讓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2015-10-21 19:26張婷
無線音樂·教育前沿 2015年5期
關鍵詞:數學知識生活化情境

張婷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5-019-01

數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數學知識的獲得離不開生活,“數學學習更離不開生活”。根據兒童的心理需求和教育教學的規律,要想讓學生學習得輕松,知識掌握得牢固,只有讓數學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再加之與生活緊密聯系,才能真正掌握數學知識。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下面就結合我平時的教學,說一說我是怎樣把數學放在學生生活實際中進行教學的。

一、數學情景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而我們教師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要多創設生活情境,從現實生活中引入數學知識,使數學知識生活化。讓學生帶著生活問題走進課堂,使他們覺得我們所學習的內容和生活實際息息相關,能夠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在教北師大教材一年級下冊《100以內的連減》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我帶著全班同學的作業本進了教室,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先讓作業得"優"的14名女生到講臺上站成一排,每人發一朵小紅花,又讓作業得"優"的8名男生到講臺上站在第二排,每人發一面小紅旗,并讓全班同學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然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還有多少名同學的練習冊沒有得"優"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說說你的想法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計算?這個內容實際上就是本節課所要教學的例題,只是我把它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他們就能很自然的找到兩種解法,可以從總人數里去掉14,再去掉8,也就是連減。也可以先想想兩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站到了講臺上領獎,再從總人數里一起去掉。學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釋。這樣不但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了連減的意義,牢固掌握了連減的計算方法,而且表揚了作業優秀的同學,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

二、數學語言生活化

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托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交往中,主要是通過語言交流,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不一樣,主要還是取決于教師的語言素質如何,尤其是在我們數學課程教學中,要將抽象化的數學使學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個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學,實則里面蘊藏著生動有趣的東西。鑒于此,教師的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在不影響知識的前提下,對數學語言進行加工、裝飾,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認識“<”“>”,我引導學生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開口在前是大于,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區別這兩個符號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這個富有情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區分。又如把教學比大小說成“排排隊”;把教學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貨員”等,學生對這些生活味十足的課題知識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學習數學很有趣。

三、 教學方法生活化

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數學,加強知識與實際聯系,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及目標,結合學生現有的生活經驗和認知基礎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各種教學情境,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以“面積單位”一課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出示大小比較接近的兩個畫框(面積分別為9平方分米和8平方分米),請學生觀察比較面積的大小。起初學生意見發生分歧,發現僅靠前面學習的觀察法已經難以解決問題。教師適時引導:提出:“你還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嗎?”一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探索欲望被激發了,各種想法層出不窮,有的說:“可以用尺子量,因為我發現爸爸在計算房間大小的時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說:“我把兩本本子重疊就可以比較出大小,可以把這兩個畫框也重疊比一比”。有的說:“可以用同樣大小的小紙片擺一擺,看看可以擺幾個?!苯處焺t抓住學生回答閃光點把握時機,把畫框反過來,呈現出畫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觀察法、測量法、重疊法的基礎上數格子法應運而生。同時學生的思維得以飛揚,靈感得到激發,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經歷上述的學習過程,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數學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生活經驗啟發數學學習,享受到了自主探索和個性發現帶來的樂趣。使知識形態的數學呈現給我們的不是“冰冷的美麗”,而是“火熱的思考”。教師則因勢利導,“該出手時才出手” ,通過知識內化,方法掌握的教學過程,增進學生數學理解和用多種策略解決生活問題的信心和能力。

四、練習設計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由此可知,我們要注重引導學生感悟數學“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由于課堂時間短暫,課后練習是學生理解、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課后練習的生活化,可以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可以促進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的形成,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后,我布置學生回家測量家里客廳的長和寬,求出客廳的面積,再測量一下地磚的長和寬,并算出它的面積,最后估算一下客廳里鋪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塊?如果一塊地磚50元,一共需要多少錢?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既能將已學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又要考慮實際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就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使學生興趣盎然,親近數學,真正讓數學走近學生,讓數學走入生活,培養學生“用數學”的意識。

總之,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注重生活,創新才能得以實現,生活才能得以新發展。生活永遠是數學的出發點和歸宿,離開了生活,創新就沒有了生命,學習便失去了本應有的樂趣與生趣。

猜你喜歡
數學知識生活化情境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數學知識在于應用
從生活中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