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淺析

2016-12-21 19:13王然
青春歲月 2016年20期
關鍵詞:校企融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王然

【摘要】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迅速,校企合作已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借鑒發達國家校企合作辦學的成功經驗,對我國發展職業教育已成為一種有益的方法。職業教育應積極推動校企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具有不同區域特色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技術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為國家工業及各行業發展輸送優秀人才。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現代學徒制;校企融合

在我國,普通勞動者技能素質與企業用工需求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就業難與技工荒的現象仍然沒有完全解決。針對我國“就業難”和“技工荒”的矛盾現狀,一條有效途徑就是研究具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專業特色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并將其運用到人才培養的實踐中去。

一、高等職業教育著力推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近十年,我國高等學校連年擴大招生規模,導致學生個體在學習能力和知識結構水平不同的情況下,共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教學培養,再加上學校教學內容與實踐相脫節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畢業后,不能將學到的知識直接進行應用轉化,進而加劇了我國的就業矛盾。就業問題如果不能得到妥善解決,那將成為社會發展的不穩定因素。為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用工與高校人才培養不相適應的結構性矛盾,我國開始推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F代學徒制的最大作用就是把培養學生與就業市場緊密聯系起來,使學生有明確的工作前景和學習目標。通過實習與學習相交替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學習有更強的針對性,并有利于將學到的知識直接應用于實踐。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育以教師和教材為主、學生沒有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和創新的弊端。因此,我國職業院校踐行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對緩解我國嚴峻的就業形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二、現代學徒制的產生與發展

“學徒制”是一種源自古代的職業教育形式,這種教育形式與所在時代的工業發展情況相適應。十八世紀工業革命開創了機器代替手工勞動的時代,原有學徒制的教育方法日漸陳舊,學徒制所培養的人才滿足不了機器化的工業生產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學校的職業教育取代了原有的學徒制。

隨著二戰后德國“雙元制”的興起和取得的成功,這種源于古代的師徒相授的技藝形式增添了新的內容,發展為現代學徒制。西方各國積極的汲取德國的成功經驗,對現代學徒制進行了具有本國特色的調整和改革,如英國推行“現代學徒制”、澳大利亞推行“新學徒制”、美國推行“合作性學徒制”等。我國也開始研究和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模式,1991年,我國國務院在《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決定》中,首次提出了中國職業教育要走“產教結合,工學結合”的道路?,F代學徒制正是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一個典型范式,它將傳統的學徒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將職業教育與勞動力市場緊密連接起來,形成一種學校與企業合作式的職業教育制度,采用交替式學習和培訓的實施方式,學生在企業培訓期間享受學徒工資,隨著技能的提升工資也會逐步提高,學校、學生、企業三者的關系和權益由法律合同保障?,F代學徒制架起了校企合作的橋梁,使職業教育更具針對性、適應性和發展性。

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舉例

1961年,法國建立了“學徒培訓中心”,十年后法國頒布了《學徒制法案》,確定了學徒制在法國職業教育體系中的法律地位。之后,法國開始了一輪又一輪的學徒制改革浪潮。英國現代學徒制的培訓課程有NVQ課程和GNVQ課程,前者著重培養技術性,后者著重培養學術性,這些課程共同構成了多樣化培訓課程體系。每一類課程,在實施前都要經過多方合作進行開發,做到切實符合行業需求。通過現代學徒制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學生會交替的進行在崗培訓、脫產學習以及從事生產工作,在這過程中,學生會逐漸的掌握知識和技能,企業會積累培訓經驗有助于形成“學習型工廠”,為員工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和發展空間。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師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具備專業資格證書、持有職教教師資格證書、具備至少3—5年的行業工作經歷。在澳大利亞許多有才之士參與到現代學徒制的教育培訓中,有效地提高了師資水平,保證了教育質量。

四、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踐探索

高等職業院校應該遵循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辦學,努力形成以政府主導、企業融入的辦學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保證學校培訓基地能夠真實再現企業實際生產情況,使學生無論是在企業還是在學校都能接受生產技能培訓,切實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同時也促進了學校教師和企業技工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在課程建設方面,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與合作企業的用人需求,實現課程內容以基礎技能和高級技能教學為主要特色,課程以產品生產、頂崗實習為主要載體。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建立新產品開發實訓室,真實模擬企業實際生產過程,學生參與或主持開發具有市場潛力的新產品,并聘請企業產品研發人員和高校博士進行定期和不定期講座及現場指導。努力幫助學生實現企業生產技術與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綜合應用。在教師培養方面,學??梢云刚埰髽I高級技術人員,作為兼職教師(企業師傅),與校內教學團隊共同組成現代學徒制師資團隊聯合研發與建設專業等工作,提升企業師傅教學能力與校內教師生產實踐技能。

綜上所述,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正走在探索、實踐和創新的道路上,通過產學研協同發展,實現校企的深度融合,努力形成具有不同區域特色的職業人才培養模式,最大程度的提高學生技術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工作能力,為國家工業及各行業發展輸送優秀人才。

吉林省高等教育學會2015年度高教科研課題《吉林省高職院?,F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GJX2015D356;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批準號:GH150695

【參考文獻】

[1] 鄭新悅. 中國古代藝徒制與英國現代學徒制的比較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2:8.

[2] 楊小燕. 現代學徒制的探索與實踐[J]. 職教論壇, 2012(9):17-20.

[3] 趙志群. 職業教育的工學結合與現代學徒制[J]. 職教論壇, 2009(12):1.

[4] 孫曉燕. 試論現代學徒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意義[J]. 職教論壇, 2008(1):23-25.

[5] 高育奇. 德國職業教育的特色及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啟示[J]. 教育與職業, 2007(27):58-59.

[6] 姜大源. 德國教育體制機制改革與創新的戰略決策——德國職業教育現代化與結構調整十大方略解讀[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0(30):44-54.

[7] 關 ?晶. 法國現代學徒制改革述評[J]. 全球教育展望, 2013(4):104-111.

[8] Steed man H. Gospel H. Ryan P. Apprenticeship: a strategy for growth[J]. The centre of economic performance, 1998(10):1-40.

[9] 吳艷紅. 英奧現代學徒制比較研究[D]. 東華理工大學, 2013:55-59.

猜你喜歡
校企融合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企業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探究
校企深度融合背景下高職模具專業課程體系重構與實踐
第二課堂建設有效推進職校學生職業素養提升
現代學徒制在創新型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模式中的應用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