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下的教師角色

2017-08-07 21:48楊雪邵小佩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7期
關鍵詞:幼兒教師教學活動幼兒

楊雪 邵小佩

2012年,教育部頒布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 試行) 》(以下簡稱《標準》),從國家層面提出了對幼兒園合格教師專業素質的基本要求?!稑藴省诽岢觥皫煹聻橄?、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對幼兒教師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幼兒教師在更深層次上進行角色重塑與轉換。新時期的幼兒教師在實現其社會價值的同時,應關注自身的成長價值、反思價值、研究價值、創造性價值,體驗與幼兒共同成長的愉悅,成為成長型、反思型、研究型和創新型的教師。

一、成長型的教師

隨著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和科學技術信息化的發展,知識和技術不斷更新,在全球化的趨勢下,傳統的幼兒教師教育存在著知識片面化、專業狹窄化等不足,這已不能滿足信息爆炸的社會對幼兒教師提出的新要求?!稑藴省分赋?,“幼兒園教師應提高個人的修養與行為,應該勤于學習,不斷進??;優化自身知識結構,提高文化修養;具有終身學習與持續發展的意識與能力”。因此,幼兒教師應樹立成長型的教師角色,在教學生涯中不斷更新知識和改進教學技能,以提高教育教學活動的質量。

(一)秉持建構主義學習觀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準確表征,而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它隨著社會的進步不斷革新。學習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并通過對新、舊經驗的相互作用而引發原有觀念的轉變和知識結構的重組。由此,幼兒教師的角色應該發生相應的變化,告別傳統知識權威的形象,樹立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作為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在了解幼兒的基本需求下,采用適宜的方式方法為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提供引導。

幼兒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學習新信息。而是不是一味地被動接收信息,不是將這些信息輸入大腦就可以了,這種學習要求幼兒教師在自己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上,通過對外部信息的輸入、提取,將這些信息進行重新整合,調整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結構,從而輸出新的信息,獲得新的知識。通過對知識的不斷建構,不僅會獲得新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教師將知識內化成自身經驗,獲得“自己的”知識,這一過程會對個人心性產生持久的影響,是一種“學習意義的獲得”。通過這樣的學習,幼兒教師的可持續發展才成為可能,才能得到成長。

(二)持開放心態,海納百川

在《標準》的引領下,幼兒教師要樹立一種開放的學習觀。幼兒教師應該以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為本,以開放的心態,不斷學習各種知識,拓寬知識視野,優化自身知識結構,通過有效渠道獲得當前最新的教育理論、前沿研究以及關注其他國家的教育動態,并用新理論,新方法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

幼兒教師不僅對自我知識的獲取要持開放的心態,對幼兒的教學也要持開放的觀念。教師的教學活動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只要有利于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適當改變教學計劃也是可行的。幼兒教師應該站在幼兒整體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幼兒教育,在教學活動中凸顯出幼兒的主體性。把幼兒看作是有思想、有情感的獨立體,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幼兒去發現、探究,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氛圍。讓幼兒在活動中不僅能積累一定的知識,也能夠在活動中體驗快樂,獲得一定的直接經驗,讓身心和健康人格得到發展。

(三)終身學習,永不滿足

幼兒教師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需要通過對各種類別、形式、內容的學習,發展幼兒教師的個人潛能。幼兒教師專業化是學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幼兒教師要實現其教師職業專業化,就必然要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調整已有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技能,以終身學習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成長基點。

活到老,學到老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幼兒教師專業化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所以,幼兒教師應秉持終身教育的理念,讓終身學習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在教學生涯中,通過自主學習各種科學與人文知識,提高個人專業知識,不斷拓寬視野,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培養相關的通識知識、專業能力、教學能力、教育理論等素養,實現教師的自主成長。在成長中克服不利影響,培養自我情緒調節的能力,在學習從中感受成長的幸福,為幼兒提供更優質的教育服務。

二、反思型的教師

《標準》對幼兒園教師的反思能力提出了要求,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主動收集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在幼兒園教學活動中,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復雜問題情境,通過行動展開解題活動,而每一次的這種行動都需要教師將知識結合具體的情境進行重新編碼,在解題活動過程中不斷反思,調整認知結構和情緒狀態,從而獲得自我發展。

(一)理性思維是反思的前提

幼兒教師應該以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以理性思維為著眼點,將教學行為和過程作為研究對象,通過不斷反思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其中隱含的教學觀念和教育原理來認識其中的不足,實現“自己與自己對話”,從而不斷提升自我。

幼兒教師應打破思維定勢,聯系多種理論知識和教育思想,將自己的行為放在理性思維的監督之下,在應對教學活動中出現的問題時選擇合適的正確理念來指導幼兒教師的教學行為,多視角地對問題進行清晰且透徹的分析。

(二)通過多元合作、對話,提高反思能力

與家庭和社區之間建立廣泛的合作。幼兒教師是幼兒園、家庭和社區之間關系的橋梁,在家園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幼兒教師應發揮自身的優勢,積極主動與社區、家長建立長期有效的合作關系,與家長共同協商,傾聽家長的需求和建議,從中認識自身教學行為的適宜性,針對不同的幼兒制定適應個體的教育方案。

與同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幼兒教師應向同事分享和交流教育實踐中的問題與經驗,客觀評價其他教師的教學過程,通過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通過合作對話共同協商制定適應的教學計劃和方案,共同探討教學過程中的問題,這種交流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經驗進行內化、梳理和提升的過程,可以提高教師個人的反思能力,實現教師專業的共同發展。

與幼兒進行交流與對話。幼兒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持一種平等、親和的態度主動走進幼兒。在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了解幼兒的學習水平的基礎上,反思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階段;反思教學是否兼顧了幼兒的整體需要和個體差異;教學方式與策略是否合理;反思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是否有利于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為幼兒創建一個適宜的教學環境。

(三)在教學實踐中反思

反思型教師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反思。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如果出現了突發情況或幼兒出現一些消極行為,教師不能尋找外部原因去推卸責任,而是應該反思教師的教學方法或者教學思路是否正確,教師的教育行為是否適合幼兒的發展特點。在教學實踐中認真研究幼兒的心理和行為發展特點,了解幼兒的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情景,反思教學,在教學中發現問題,在解決問題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以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反思,獲取新的體檢,學到更多的新知識,不斷完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最終實現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

三、研究型的教師

《標準》指出,幼兒教師應該針對保教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成為一名研究者,在幼兒教學活動中研究教學內容與目標,確立適宜的活動主題,使教學既具有教育價值又能夠滿足幼兒的興趣需要;研究活動區域和材料,讓每一個區域和材料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有效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研究幼兒的一日生活,在生活中發現教育契機,循序漸進地對幼兒進行啟發誘導,促進幼兒心智的發展??傊?,幼兒教師應該參與到研究者的隊伍中去,善于用批評性的思維反思教學活動從而優化教師自身的教育實踐。

(一)先進的教育觀念

作為研究型的教師,應該擁有先進的教育觀念。在日常幼兒活動中,幼兒教師的教育觀念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教學的行為和態度。因此,教師應樹立先進的教學觀、課程觀和兒童觀。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通過相互學習和師幼互動,共同對問題進行不斷探究,從中得到新的發現、啟示與發展;學前課程不是固態的,完美的,所以需要幼兒教師去不斷對其研究和發展,完善原有學前課程中的缺陷與不足,實現學前課程的不斷生成和發展;教師還應尊重幼兒的人格,關愛學生,關注幼兒個體發展差異,提供輕松、愉快的氣氛讓幼兒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角,在活動中發現幼兒身上的閃光點,發展幼兒的潛能,從而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

(二)扎實的教學能力

作為研究型的教師,應具有扎實的教學能力。其中最基本的就是實踐反思能力、教學探究能力和教學監控能力。通過反思,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使教師探討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從而將其培養成一位研究型的教師;通過對教學的監控,不斷對教學活動進行反饋調節,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認識的對象,不斷對其進行制定計劃、檢查、評價,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通過對教學的探究,教師用敏銳的眼光發現教學活動中的潛在問題,在一定的教育理論的基礎上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法,從而進一步指導教學實踐。

(三)良好的科研素養

研究型教師是指“在教學領域中,具有豐富的和組織化了的專門知識,能高效率地解決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富有職業的敏銳的洞察力與創造力的教師?!边@一描述性定義顯示出教師應該在一定的專業知識與能力的基礎之上,還要具有高深層的理論素養和一定的科研能力,運用先進的教育觀念和理論來指導實踐,用敏銳的洞察力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用先進的教育觀念分析問題,通過行動研究解決問題。

在行動中研究,對行動進行研究。教師是幼兒的觀察者和傾聽者,教師善于觀察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的一言一行,在充分地了解、體察幼兒的基礎上對幼兒的行為進行解碼。在日常的幼兒教學實踐中,教師在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時,融入自己的價值傾向并整合一定的知識、理論和方法從而有效解決問題并提高行動的質量。教師通過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總結經驗,又將所得到的總結在行動中進一步予以驗證。這是一個不斷在驗證中總結,探索,再付之實踐的循環的過程,這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過程。

作為研究型的教師,只有具有了良好的科研素養才能在行動中有效地實施研究。幼兒教師應培養自身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掌握有效的科研方法,用科學的眼光指導教育實踐。在行動中研究就要“秉承科學方法論的指導, 以避免盲目的實踐和不必要的錯誤, 進而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 更快地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行動研究是研究型教師成長的必然途徑,是教師走向專業發展的必經之路。

四、創新型的教師

《標準》指出,教師應創設有助于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體現了對幼兒教師創新能力的要求。李克強總理也曾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進一步體現出21世紀是“創新教育的世紀”。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背景下,教育的任務有了新的改變:創新人才的培養。而實施創新教育離不開教師,沒有創新型教師,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型人才。 所以,這要求教師要有更高的素質。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成為一名創新性的人才,方能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對此,幼兒教師應拋棄傳統知識復制者的舊形象,樹立起符合時代需求的創造型教師的新形象。

(一)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

教師應在日常生活中善于用創新的意識勇于打破自己的思維定勢,養成創造性地生活的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就會推動教師讓創新活動成為一種內驅力,從而讓教師具有強烈的創造意圖、創造動機和創造欲望,在教學活動中產生出新觀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捌婆f立新”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應成為幼兒教師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活動領域中求新、求異、求好,在教學工作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成為以創造為己任,視創新為生命的人。教師應該每天都反思:幼兒園中有哪些東西需要改進?怎樣改進?怎樣組織幼兒教育活動才有新意?怎樣才能啟發幼兒的創造性意識?通過不斷反思與創新,將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內化為教師的人格特征,以創新性的人格魅力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地在潛移默化中感染幼兒,啟發幼兒的創新意識,讓幼兒受到榜樣力量的感召。意識決定行動,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是創造性行動的前提條件,它是創造性活動的直接推動力。

(二)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如果說,幼兒教師有了創造的意圖、動機和欲望,但卻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那么這種創造就是毫無根據、天馬行空的創造。如果沒有一定的知識作為創造活動的基礎,那么創造就無從談起,培養創造性的人才就更不能實現。這并不是說有了知識就一定有了創造力,就知識本身而言,其本身并不具有創新的特性。一個具有廣泛知識的人并不一定具有創造性的特質。但是,一個創造型的教師必然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與廣泛的文化知識。對此,扎實的專業知識是教師走向創造性教學的核心關鍵,它支配著幼兒教師創造活動的構思和理論來源。幼兒教師應將知識視為動態的、開放的,并將其靈活運用在教學實踐中,將其作為創新的材料,從而創造出既滿足幼兒需要又有利于幼兒發展的創造性活動。

(三)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

只有具備了創新意識和專業知識這兩個重要條件,才可能擁有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未來教師具有的核心品質之一。在未來教育中,各個要素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所以,為適應這一變化,需要教師創造性地利用多種資源,應用新的知識與技術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新途徑。教師的創新能力是以創造性的思維能力為基礎,所以,幼兒教師應該克服自身的思維定勢,學會用多種思維方式去看待問題。幼兒教師的思維模式不應是僵化的、單一的,而應該是批判性的、發散性的、類比的。對此,幼兒教師應在了解幼兒興趣和需要的前提下積極主動地創設活動條件,創造適宜的教學環境和活動材料,開設具有創新性的活動課程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活動中創設真實的任務情境,讓幼兒積極參與活動,并在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的問題情境和生活場景中進行相互合作與交流,獲得知識經驗。

區別于中小學教師的創造活動,幼兒教師不僅要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與手段,還應在教學實踐中具有環境創設與利用的能力、開發游戲活動的能力。通過各種有益的教學活動,創造豐富的精神環境和物質環境,創設適宜的游戲活動,讓教學與實踐真正有效結合,將創新融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

注:本文系重慶市2016年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卓越幼兒教師駐園式培養的行動研究”(162020)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猜你喜歡
幼兒教師教學活動幼兒
住培教學活動指南專題
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活動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教師能力提升策略
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三個維度
如何構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數學教學活動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活動設計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