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建設的幾點建議

2018-05-14 17:05安曉匯張燦宣榮歡李欣宇焦心心袁偉民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公益性農產品優化

安曉匯 張燦 宣榮歡 李欣宇 焦心心 袁偉民

[摘要]農產品零售市場是通過零售方式直接為消費者提供農產品服務的最終交易場所,具有交流農產品信息,穩定農產品價格,促進農產品品質可追溯等職能。在明確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建設重要性的基礎上,分析了其存在的問題,并對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的建設提出了優化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優化

[中圖分類號] F252.8;F762 [文獻標識碼]A

中國的果蔬流通過程中的損耗率高達25%~30%,每年的損耗量超過8000萬t,效率低下的農產品物流正成為我國農業產業化進程和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中的巨大障礙。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連續提出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2012 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投資入股、產權置換、公建配套、回購回租等方式,建設一批非營利性農產品批發、零售市場”。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強調“推動公益性農產品市場建設”,表明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需同公益性批發市場一道,為完善市場流通體系,促進農民增收,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發揮重要作用。傳統的小規模農產品生產、運輸、銷售模式已不符合現在中國大中城市農產品供應需求條件。造成農產品供求信息不能及時對稱流通,供求失衡。

1 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建設的重要性

1.1 公益性零售市場建設利于農產品價格的穩定

零售市場公益性建設可以通過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銷地批發市場與超市、社區相對接,“農戶+企業+超市”等形式,引導農民進入市場,減少流通環節,從而降低農產品流通費用,繼而降低農產品價格,同時還可以采用合作社或家庭農場與超市、社區相對接,也幫助農民銷售農產品,因此鼓足了農民的“錢袋子”。

1.2 公益性零售市場建設利于確保農產品安全

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可以在政府的引導下,對食品進行監督,對農產品批發市場流向農貿市場,平價菜店等的農產品進行嚴格的安全監測。但市場,超市,菜店等零售機構認真加強檢測力度,一旦查出問題農產品,不僅是農產品零售市場上游的商家會遭受處罰,零售市場部門也會受到經濟損失。公益性的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通過系統化的食品質檢系統,系統通過政府支持與主導,可以達到保障食品質檢的標準與要求。

1.3 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利于提高農產品流通的組織

化程度

隨著國家政策的導向,越來越多的個體農戶聯合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社,同樣也出現了種養殖大戶,家庭農場,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僅可以促進農戶與市場之間的聯系,還能夠在增加“農戶+合作社+市場”,“農戶+企業+超市”等多種形式的流通途徑。

1.4 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利于匯總農產品信息

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應及時掌握農產品的供求信息,提高供求信息的對稱度,適度的調節部分產能不足及產能過剩的產業,使農業產業再升級轉型。零售市場連接的是消費者和批發市場,有更多的信息匯總到零售市場。

2 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面臨的問題

2.1 財政補貼不足制約零售市場的公益性建設

公共物品具有非競爭性和排他性的特點,因此造成了私人提供公共物品的動力不足,必然會導致市場的經營者不履行公益性的職能。而我國農產品零售市場多為私人企業,政府對零售市場的補貼缺失,造成其較少承擔價格監管的功能。同時政府對零售市場的財政投入缺失,公益性履行職能的成本需要市場本身承擔,造成了經營商的成本提高,而最終會增加到消費者身上,導致了農產品流通成本的增加,影響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的職能。

2.2 農產品零售市場管理方面有所欠缺

農貿市場在市場內的交通管理及衛生環境等方面的管理上還有所欠缺,如大多情況下市場內外的道路交通都被消費者及商販的車輛所阻擋,占道經營造成市場附近的交通經常性的擁堵。市場內的衛生環境仍不容樂觀,部分市場內缺少衛生管理人員及清掃工具,垃圾、廢水處理還不完善,出現了一些市場內衛生環境堪憂的情況。少數的農戶在市場內銷售農產品較為困難,部分不良商家造成了市場秩序的混亂。因此導致了農產品零售市場管理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2.3 農產品零售市場的建設立法較為滯后。

農產品零售市場是我國農產品流通中的“最后一公里”,連接的是消費者、批發商及農戶,但是針對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的法律法規建設還嚴重滯后,從而導致了零售市場公益性職能不能完全的發揮。然而像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都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公益性的職能得到了明確的體現,其公益性的職能包括農產品價格的監管、穩定價格和保障供應。通過政策及法律的調控,使得政府對零售市場具有更多的掌控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公益性零售市場的職能。

3 推進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建設意見措施

3.1 應設立相應的法規,從而有政策的引導

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離不開政府相關政策的指導以及監管機制的建立與保障。尤其在我國當前經濟的發展進入新常態背景下,應盡量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加快建立健全公益功能實現和保障機制,通過制定有關法律對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進行規范和保護,建立相應機制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利于政府的宏觀調控,穩定農產品市場運行。同時中央和地方應加強聯動,共同推進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相關部委要積極完善有關法規、標準,積極探索公益性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建設之路。

3.2 加大政府財政補貼投入力度

政府財政補貼要積極且及時地投入到構建市場體系的方方面面中去,例如完善市場設施功能的建設,建設公益性菜市場、平價菜店等,完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公共加工配送中心、消防安全監控中心、檢驗檢測中心、廢棄物處理中心等一系列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和公益功能實現的長效機制。資金的投入要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切實保證資金流入到組建公益性市體系的建設中去。同時應繼續完善財政支持政策,重點支持公益性流通設施、偏遠農村農產品流通體系、流通體系信息化建設,以充分發揮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物流節點和價格形成功能。

3.3 零售模式多元化,不只局限于線下銷售

現階段我國銷售農產品的渠道不僅僅局限于農超對接,“農民合作社+社區”,農貿市場等線下銷售途徑,隨著京東、天貓,蘇寧易購等網上電商業務的不斷擴展,生鮮食品成為越來越多電商相繼競爭開發的領域。但網購生鮮農產品的同時,品質是否有保障,配送覆蓋面積局限,缺少線下的體驗店等問題也同樣隨之而來。因此政府可以建立監管電子信息平臺,質量監測等結合“互聯網+”的途徑,從而更好地發揮公益性農產品零售市場的職能。

3.4 市場價格體制改革,加大群眾的監督力度

針對部分農產品價格不同時間內起伏變動過大的問題,政府應建立農產品信息網站或平臺,實時掌控農產品需求量及農產品的生產量,促進供需平衡,繼而降低農產品價格。加大對農產品市場的監督力度,完善市場的信息披露制度和農產品市場價格調節機制,加強人民群眾的監察力度,使社會公眾成為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職能發揮和政府主管部門行為的最有效監督者,這樣不僅能夠對農產品零售市場形成高壓監管態勢,更有利于完善農產品零售市場公益性服務的方式和種類。從而穩定農產品價格,使市場的公益性的職能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1] 紀良綱,米新麗.推進農產品批發市場公益性建設的政策建議[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6):75-79.

[2] 安玉發.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強化公益性特征[J].中國農民合作社,2012(1):14-15.

[3] 唐震,曾文清.農產品市場公益性價格補貼的政策研究[J].市場經濟與價格,2014(10):13-16.

[4] 周應恒,王二朋.優化我國食品安全監管制度:一個分析框架[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119-123.

[5] 趙安平,趙友森,王川,等. 蔬菜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價格變化及傳導機制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1(4):253-260.

[6] 王宇,武拉平.城市農貿市場運行機制及“農改超”前景[J].農業展望,2010(8):37-39+44.

[7] 李妍麗.公共圖書館公益性文化建設策略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5(4):2-4.

[8] 龐任平. 改革我國公益性項目建設投資的思考[J].四川財政,2000(4):4-6.

[9] 梁鴻頡.政府投資項目實施代建制之思考[J].經濟視角,2006(5):53-55.

猜你喜歡
公益性農產品優化
政府購買農業公益性服務的相關政策文本分析
關于做好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工作策略
營商環境五方面持續優化
各地農產品滯銷賣難信息(二)
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策略的探索
促進學生認識發展 優化初中化學復習
農產品爭奇斗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