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背景下多元主體參與研究

2018-05-14 17:05龍強軍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8年9期
關鍵詞: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龍強軍

[摘要]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關系國計民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關鍵之舉。分析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意義,準確把握各主體在鄉村建設發展中的定位和作用,有助于提升各主體參與鄉村建設發展的效果。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多元主體;參與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其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在鄉村最為突出,如農民適應生產力發展和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不足,農村基礎設施和民生領域發展落后,環境污染向農村蔓延等。為此黨的十九大會議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包括政府、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村民、企業組織和社會公益組織等眾多主體,調動和吸引各多元主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來,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有助于提高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效果和成色。

1 鄉村振興戰略中的多元主體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體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和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上可以看出,鄉村振興戰略涉及到農村的方方面面,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就決定了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所有工作的不可能只是依靠某個單一主體完成,也不僅僅是依靠政府、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長駐村民的共同完成,同時還需要引導和鼓勵企業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和大學生、外出務工人員或創業者等返鄉置業群體等其他主體的共同參與。

1.1 政府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政府處于核心地位,它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發起者、制定者、監督者和主要實施者,但是各級政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其職責有著明顯的區別。中央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提出和制定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目標任務和行動計劃,分配和調撥各類資源,推動、督促和協調各部門、各地區組織落實戰略要求,對戰略實施的最終目標負責;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中央文件精神和戰略要求,制定符合本地區具體實際的鄉村振興的目標和中長期行動計劃,分配和調撥本地區資源,推動和督促本地區各部門具體落實行動計劃并對實施情況進行考評和監督;基層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根據上級精神,結合本區具體“三農”實際,制定本區域的鄉村振興中短期行動計劃并落實,根據當地實際分配各類資源,支持和幫助各鄉村發展建設,協調和解決其面臨的主要難題。各層級政府雖然在職責上存著一些明顯的區別,但都以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來開展工作,政府層級越高,政策制定越偏向宏觀,統領全國;反之政府層級越偏向基層,政策制定越偏向具體,更加注重實踐性。

1.2 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

基層黨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壁壘,是中國共產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在農村發展、建設、管理中處于核心地位。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加強黨建工作,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將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斗堡壘。村委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在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村委會具有橋梁紐帶作用,對上接受人民政府指導、落實上級決定并向其反饋村民意見、建議和要求,對下要代表村民利益,維護本村及村民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本村的集體土地和其他資產,管理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組織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調節民間糾紛等具體職責。除此之外,還應注重教育引導群眾,調動群眾積極性、創造性,勇于探索發展新產業,帶動群眾共同致富,倡導文明新風等。

1.3 村民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村民是最主要的參與者之一,更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根據居住時間及作用的不同,可以將村民分為長駐村民群體和大學生、在外務工或創業等返鄉置業群體。由于鄉村中青年人外出務工現象嚴重,長駐村民群體主要是以老人、小孩及部分中青年人為主,這類群體的主要熱點是長期居住在鄉村,能夠直接感受鄉村的大小變化,其不足之處在于受自身文化水平和社會經驗的不足影響,這類群體在鄉村建設過程中難以提供很好的建議,對待這類群體主要應采用宣教教育方式為主,提升其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和素質,在對待長期駐留鄉村發展的中青年群體的應通過專業技能培訓方式,幫助其成為新時代的農民。在“雙創”環境的影響下,大學生回鄉創業,外出務工人員或者是創業人群等群體回鄉置業的幾率越來越高,這一類群體通過自身的知識、技術、資金或者是經驗,將創業項目與鄉村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能夠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時還能夠將知識、技術、資金帶回鄉村,推動鄉村建設,同時也能為村民解決一些就業機會,增加村民收入。

1.4 企業組織

企業組織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重要的參與者,是知識、技術、資金和人才的重要來源。目前,農業是農村發展主產業,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業更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但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村產業也逐漸豐富起來。一是企業通過承包農村土地,開展種植業,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將技術、資金和經驗帶到鄉村,促進了鄉村的發展,村民不僅能夠獲得土地流轉的租金,同時還能夠進入農產品加工企業工作,獲得工作。二是企業投資鄉村旅游的項目,促進了鄉村的發展。多數鄉村有著優美的自然環境,但由于沒有經過系統的規劃和有效的營銷,難以將生態優勢轉變成經濟優勢和發展優勢,企業可以與鄉村開展合作,對優美的自然環境進行合理的開發,推出休閑觀光旅游、鄉村“一日游”、健康養老、農家樂等特色產品,吸引游客,推動鄉村發展。

1.5 社會公益組織

社會公益組織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的有益補充。社會公益組織最大特征是非營利性,社會公益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能夠在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社會服務、促進社會協調和道德調節方面的優勢。如公益環保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中來,既可以通過環保行動,幫助村民清除生活垃圾,同時通過發放環保資料、講解環保知識、播放環保宣傳片等方式來提高村民的環保意識和垃圾處理意識;社會醫療服務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可以為村民提供義診,發放醫療衛生資料,提高村民醫療衛生水平;農技服務組織,可以指導村民開展農業生產服務。

2 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意義

多元主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有其特殊的意義。一是能夠協調和調動社會更多的資源支持鄉村的發展,鄉村的發展能夠獲得更多的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的資源;二是能夠減輕政府在資金、技術和人才方面的壓力,如企業組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能夠為鄉村的發展建設提供資金、技術和人才服務,參與到鄉村建設中來,能幫助農民掌握和提高現代化的農業種植和農產品加工技術;社會公益組織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多的服務,如生態環保組織幫助農民提高環保意識,公益醫療組織開展義診,宣傳醫療衛生知識;三是營造支持和幫助鄉村發展的良好氛圍,多元主體參與到鄉村振興戰略中來,不僅能夠為鄉村的發展直接或間接的提供服務,同時也能夠營造良好的社會大環境,反過來促進村民更加努力工作,建設美麗家園。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5(001).

[2] 張麗,李毅弘.社會組織在農村社會建設中的作用與調適[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4,15(02):139-141.

猜你喜歡
多元主體參與鄉村振興戰略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創新探索農村家政職業教育的有效模式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構建多元主體聯動的城市危機信息溝通機制
試論大數據下的現代科技館科普服務創新
“參與”北約軍演的UFO
關于有效思品課堂的幾點思考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論法治建設中的政府治理文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