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陽清風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綜合評價研究

2019-05-16 06:47柴宏偉
農業科技與裝備 2019年1期
關鍵詞:綜合評價自然保護區研究

柴宏偉

摘要:朝陽市清風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區位非常重要。闡述保護區保護管理的意義,介紹保護區管理機構職能與管理措施,對保護區管理工作、效益及綜合價值進行評價,以期為清風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管理與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清風嶺;綜合評價;研究

中圖分類號:S7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61(2019)01-0015-03

朝陽清風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地處遼西低山丘陵地區,屬陰山山系松陵山脈,北臨科爾沁沙地南緣,是阻擋科爾沁沙地南侵的重要生態屏障。保護區位于遼西生態十分脆弱的Ⅰ級生態敏感帶上,是荒漠化向外擴展的前沿,處于我國半濕潤氣候向半干旱氣候的過渡帶和我國東部森林區向西部草原區的過渡帶,其生態區位非常重要。保護區內相對水熱充沛、小氣候多樣、生境類型豐富、植被原生狀態較高、土層厚度較好等優勢造就了保護區生物區系交匯這一特點,特別是植物區系,融長白、華北、內蒙古植物區系于一體,具有強烈的過渡性和相互滲透的特點。完好的生態系統構成了天然的生態屏障,增加了抵御科爾沁沙地南侵的能力,同時對于生物多樣性、植物地理等方面的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多年來,朝陽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清風嶺自然資源的保護與綜合開發利用,不斷投入資金和人力,使自然資源規模不斷擴大,使保護區建立的意義得以充分發揮。

1 保護管理歷史沿革

1.1 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森林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只有建設好清風嶺保護區內森林生態環境,才能增加涵養水源能力,維持小凌河水量平衡,調節水量,改善水質。森林生態環境一旦遭到破壞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積。因此,保護好清風嶺地區的生態環境對于整個朝陽市乃至遼西地區的生態環境都有著重要作用。

1.2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需要

清風嶺位于朝陽市朝陽縣清風嶺鎮境內,地處華北生物區系與蒙新生物區系的交匯地帶,屬暖熱帶半濕潤森林生態系統類型,是一個生物多樣性比較豐富的特殊區域。整個清風嶺區域內已記錄維管植物913種、脊椎動物307種(不包括昆蟲類等低級動物),其中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4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7種,是重要的物種基因庫,也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基地,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

1.3 落實國家自然保護區戰略的需要

建立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資源的一項根本性措施。為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國家林業局確立了新時期六大林業重點工程,林業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特別是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啟動,標志著自然保護區建設進入了一個全面、快速發展的新階段。

1.4 進行科研和科普教育的需要

清風嶺保護區有至今保存完好、面積較大的天然次生林,為研究遼西地區森林演替規律、恢復自然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提供了詳實的科學依據。通過開展廣泛的、持久的科普教育,逐步提高人們對自然保護區重要性的認識,增加公眾參與程度。

2 管理有效性評價

2.1 管理機構職能

保護區管理機構職能包括:1) 貫徹執行國家和地方政策中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對保護區實行依法管理。2) 制定、完善本保護區的管理規定、措施,對保護區的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進行科學有效的保護管理。3) 對本保護區的生物物種、土壤、氣象、地質等進行科學研究和觀測,探索自然規律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途徑,不斷取得科技應用于生產實踐的新成果。4) 拯救瀕危動植物物種,馴養、繁育珍貴稀有和有特殊價值的野生動植物,永久性地保護清風嶺自然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不斷擴大提高動植物種類、數量及質量。5) 開展形式多樣的自然保護區知識宣傳教育,使社會正確認識保護區的巨大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提高公民熱愛自然、自覺保護自然的意識。6) 組織職工學習、培訓,不斷提高保護區職工的專業知識水平和管理保護能力,對保護區實行全面科學管理。7) 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妥善解決好保護區毗鄰地區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防止生態遭受破壞,并為地方經濟持續發展做出貢獻。8) 發展生態旅游,合理開發利用景觀資源,不斷提高自養能力。9) 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搞好保護區資料搜集、記錄、整理、歸檔、變檔等工作,加強保護區之間、保護區與科研單位之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不斷提高保護區科技管理水平。10) 負責維護保護區內治安,做好森林防火、病蟲害預測預報和防治工作,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2.2 保護區管理措施

2.2.1 加強制度建設 保護區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辦法,主要包括封山禁牧責任制、護林防火責任制、森林資源管理制度、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管理制度、保護區管理處日常工作制度等。保護區管理制度的建設有效地促進了自然保護工作的開展。

2.2.2 推進執法責任制 為配合退耕還林工程和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的實施,保護區大力推進執法保護責任制建設,對保護區管理處和巡護人員的執法范圍、執法責任等方面做了明確的規定,為考核執法工作提供依據。隨著依法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已初步形成了“保護森林,人人有責”的良好局面。

2.2.3 強化森林防火和封山禁牧工作 遼西屬干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為了保護好區內資源,保護區在護林防火和封山禁牧方面采取了以下措施:1) 組建并武裝了專業的撲火隊伍。2) 防火戒嚴期內,保護區管理處和地方政府全力以赴,將防火工作作為中心工作;落實領導包片、專人包段,對核心區分兵把守,簽定防火責任狀,明確責任,做到萬無一失。3) 主要路口設立防火檢查站,禁止使用明火,堅決消除火災隱患。4) 對保護區實施封山育林,嚴禁畜牧養殖戶到山上放牧,要求對飼養的牲畜實行圈養舍飼,收效明顯,區內植被得到了保護和恢復。

2.2.4 認真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政策 保護區部分區域已退耕還林。

2.2.5 加強社區工作 保護區管理機構非常重視社區工作,使社區村民對保護區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提高了村民的保護意識,不少社區村民自覺加入到保護管理隊伍中。

3 保護區管理評價

3.1 保護工作評價

清風嶺自然保護區在各級管理部門的管理指導下,各項管理措施到位,使保護區資源保護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績,區內的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和恢復。近年來,清風嶺自然保護區借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加強生態建設的大好時機,緊緊圍繞新形勢下林業建設的基本思路,搶抓機遇,狠抓落實,通過實施封山禁牧、加強日常巡護、嚴厲打擊毀林開墾、加大查處力度等措施,杜絕了保護區內毀林開墾、亂砍濫伐、亂捕濫獵現象的發生。保護區護林防火基礎設施不斷加強,已連續多年無森林火災發生。在森林病蟲害防治方面,多年來保護區遵循“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積病蟲害的發生、擴散和蔓延。

3.2 科研基礎評價

自然保護區本底資源調查是保護區開展管理工作的基礎,多年來,保護區配合有關科研、規劃設計、教學單位開展資源調查,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對保護區本底資源的動態變化尚缺乏監測和研究。同時,還缺乏由不同學科的專業人才組成的技術隊伍在保護區長期開展科研工作。

3.3 宣教工作評價

保護區自成立以來,通過召開村民大會、座談、張貼標語、建立宣傳牌、印發宣傳單等多種形式,向周邊社區和游客宣傳《森林法》《環境保護法》《自然保護區條例》《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社區村民的法制觀念,提高了村民和廣大游客的自然保護意識。

4 效益評價

4.1 社會效益

4.1.1 保護區是理想的科研基地 由于保護區所處的特殊地理位置,其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及自然的生態系統是進行各種生物學研究的最佳場所。

4.1.2 保護區是“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基地 由于保護區所處位置距城市不遠,加上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每年定期向當地居民宣傳有關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法律、法規及護林防火知識,使當地居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此外,通過對游客進行宣傳,擴大了社會影響,使更多的人加入到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列。

4.1.3 保護區的建立可提高當地村民的生活水平,保護民族文化,發展地區經濟 隨著保護區的進一步建設,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可持續資源,從而提高保護區內部及周邊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時使當地的傳統文化得到保護,實現生物與文化的協同發展。

4.2 經濟效益

4.2.1 合理開發利用可持續資源 保護區及周邊地區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也有豐富的藥材資源,在保護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利用這些可持續資源,可為當地居民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

4.2.2 開展生態旅游 保護區在其實驗區開發旅游資源,在社區的參與下開展生態旅游,可對發展保護事業和社區經濟提供較穩定的經濟來源。同時隨著保護區的發展及其知名度的提高,朝陽市的知名度也有所提高,增加了對外交流的機會,可以吸引國內外有識之士到朝陽市考察、旅游、投資,對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4.3 生態效益

保護區的建立和發展使得保護區的保護設施更加完善,保護手段更加現代化,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等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礎上,從宏觀上控制了自然因素對資源和環境的影響,也使區內眾多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得到更好的保護和繁衍,將增加珍稀野生動植物的數量,僅從動物保護方面其價值就難以估算。

5 保護區綜合價值評價

5.1 保護區為遼西地區重要的生物基因庫,具有極高的科研和學術價值

保護區處于我國溫帶半濕潤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帶,現保存有豐富多樣的森林生態系統,孕育了區內豐富多樣的動植物種類。初步調查表明:區內分布有植物98科409屬913種;有脊椎動物5綱25目68科307種。

5.2 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良好的自然環境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

保護區地處華北與內蒙古兩個動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帶,有著潛在的巨大經濟價值。有食用、飼料、綠肥、藥用、香料、油脂、花卉等多類資源植物,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加強對這些有極高經濟價值的動植物資源的科學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和經濟效益。隨著遼西區域生態經濟的發展,建立清風嶺自然保護區,對科學研究、文化教育、生態旅游、涵養水源、防洪抗災、保持土壤、防風固沙、凈化空氣、調節氣候等將發揮其潛在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促進遼西地區人與自然協調可持續發展將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陳思思.自然保護區綜合評價——以萬佛山自然保護區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6.

[2] 張博雅,陳美蘭,劉東,等.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評價[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2016,44(7):70-75.

[3] 吳俊玲.內蒙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資源評價與開發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5.

猜你喜歡
綜合評價自然保護區研究
林業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策略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10kV配電線路帶電作業安全綜合評價應用探究
基于熵權TOPSIS法對??谑嗅t療衛生服務質量的綜合評價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學英語寫作評價中的應用
鄭州市各縣(市)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三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獲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