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探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2019-05-18 09:16陳莉
考試周刊 2019年43期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培養途徑核心素養

摘 要:隨著我國對教育發展的不斷重視,核心素養成為促進教育進步的一個重要手段,在培養學生的全面發展過程中有著重要意義。教育發展不是僅僅通過學生成績的提高得以表現,更重要的是對核心素養的形成和把握,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歷史課堂教學;核心素養;培養途徑

一、 引文

教育的目的在于立德樹人,核心素養的提出能夠真正實現教育發展的這一目標,是現階段條件下順應時代發展的根本趨勢,在教育發展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對祖國文化和歷史自豪感的雙重把握,對個人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二、 歷史核心素養概述

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是國際教育發展水平的一大進步,是教育發展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衡量標準。核心素養是在學生具備實現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愛國、誠信、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保證個人自我發展和時代進步。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融合了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體現了時代進步的要求,也是我國特色教育的重要發展趨勢。

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于歷史教學中的具體化和實踐化,在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基礎上,著重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學習能力,形成積極樂觀的歷史態度,樹立正確的歷史價值觀。在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中,要對以下三個方面的能力進行培養。其一,史料實證,所謂史料實證,必須在對獲取的史學資料進行科學的理解和分析,運用一些已被證明真實的歷史事件和歷史物件去還原和重現真實歷史的態度和方法。歷史學科的學習不同于其他學科,對歷史的探究必須對史學資料進行科學的探索,用求實求真的態度形成對歷史的客觀認識。其二,時空觀念。具備時空觀念是形成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前提,歷史事件的發生必須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的背景下,僅僅通過單一的歷史事件去分析很難實現科學合理的解釋,這就必然要求在培養過程中要將事件發生的時間、空間以及構建事件發生的人物、現象聯系起來,將認識的對象放置于具體的時空條件下進行解釋。其三,歷史價值觀,歷史價值觀是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根本目的,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判斷,形成對歷史辯證統一的認識,在對歷史真實事件的分析中提取出適合當代時代發展和個人進步的重要特征,從而實現歷史對社會發展的重要價值。歷史核心素養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相互聯系,缺少其中任何一環都難以形成科學的核心素養,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著重對這三個方面加以培養。

三、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途徑

(一) 鼓勵閱讀,查找實證

歷史學科的學習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之外,教師和學生都應當具備閱讀思考的能力。對教師而言,教師是教學的主要承擔者,教師也應當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專業能力和專業實踐。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與課外讀物的相互聯系,提高課堂教學的樂趣,不斷加深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只有教師在教學中具有淵博的知識,才能加強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從而激發自身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對學生而言,高質量的學習應當是自主完成的,只有通過自身的查找和學習才能真正實現對歷史學科的理解。歷史學科具有跨時間和跨空間的顯著特點,同一歷史事件可能在記載過程中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書籍和文獻的過程中應當獨立思考,對其中存在疑問的地方同教師和同學共同探討,提高自身對史料的辨析能力。

(二) 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要活力

從新的教育制度來看,學生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育對象。相反,學生應該具有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構建歷史課程資源,拉近課堂與學生自身的聯系,來源于過去的歷史事件能夠讓學生更好理解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這樣不僅能夠加快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同時也能提高歷史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入故事性的歷史事件,滿足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對學生的差異性有一定的了解,通過對不同學生的個性進行剖析,促進歷史教學的有效進行。

(三) 促進學生參加歷史實踐活動

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不能僅僅依賴于課堂教學,而是應當實現課堂教學與歷史實踐活動的充分配合。歷史實踐活動主要通過班級活動和課外歷史活動兩個方面進行。對班級活動而言,教師通過形式各異的集體活動,增強學生高度的集體責任感和團結意識,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充分融入史料探討的過程中來,這也是歷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課外歷史實踐而言,教師鼓勵學生參與大型的歷史紀念日活動,提高學生參加歷史活動的積極性,形成有利于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資源。另外,實踐活動的實時交流性也表現了初中歷史教學的鮮明時代特征。

(四) 將歷史教材內容與微課堂教育相結合

歷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教師教學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通過課程案例讓學生學會分析理解事物并進行反思的過渡材料。歷史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需求程度合理處理教材內容,在教學內容上盡可能地與微課堂教育相結合。通過課前的短視頻播放等形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歷史的磅礴感,領略過去前輩們的辛勤勞動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從而增強自身學習的動力。同時,將教材內容與時代特性相結合,突出體現歷史知識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的運用,通過歷史事件激發學生對于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敢于表達自己的不同觀點。

四、 結束語

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發展趨勢,在現代教育體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有利于形成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是學生個人發展和時代進步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周永紅.試論如何在初高中歷史教學銜接中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新課程(中學),2016(9).

[2]崔爽.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培養[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4).

作者簡介:

陳莉,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河海中學。

猜你喜歡
歷史課堂教學培養途徑核心素養
提高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嘗試
重視史料教學,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
淺談多媒體信息技術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