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因效應”在七年級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2019-09-10 22:51孫自凡
新教育論壇 2019年26期
關鍵詞:首因效應質疑課堂導入

孫自凡

摘要:初中數學是理科學習中的重要基礎。如何培養七年級學生良好的理科思維,激發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是初中教師們值得探索的課題,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針對“首因效應”進行分析探討,提出了相關的教學體會與教學策略。

關鍵詞:首因效應;融洽無間;課堂導入;犯錯;考查;質疑

“首因效應”也稱之為第一印象效應、優先效應或首次效應。它是指人們在第一次和某人或者某物進行接觸時,留下的具有深刻記憶的印象。在認知社會的過程中,個體在通過最先輸人“第一印象”的信息時,對個體今后的認知影響效果。因為通常第一印象產生的作用會持續時間較長,因此今后對事物的整個印象得到的信息會產生更強的作用。對于首次接觸七年級數學的初中學生來說,教師應創造給學生開學以來一個良好的首因效應,為七年級學生的數學教學打好教學基礎,開個好頭。

一、首次與學生接觸或見面時做好第一印象

對于初中新生來說,他們往往迫切想知道七年級新老師較以往小學老師有何不同,包括:身形樣貌、性別、上課時會不會兇等等,通常他們希望在第一節課時一探究競。因此,學生們在開學第一節課表現得較為認真也較為緊張。老師如果能把握學生此時的心理特征,將開學第一節課上好,給學生留下一個良好的印象,將會為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發揮出極大的積極作用。在教學七年級數學首次新課時,教師進入課堂后,作者沒有第一時間讓學生們起立,只是先平易近人的讓學生聽取教師的個人介紹,然后問他們對老師有了新識了嗎,當大家回答說是的時候,教師接著說道:“上課,起立?!睂W生在這樣的突然轉變下,一下子又驚又喜,有的學生懵然不知,有的學生措手不及,課堂的氣氛瞬間活躍融洽起來。后來的課堂時間,教師并沒有接著教學新課,而是與學生在教室面帶微笑地開始師生間的談話,一起分享自己當年讀中學時的點滴趣事和印象深刻的學習經歷等。這堂節課如茶話會般地代替了上課形式,為教師以后與學生的接觸建立了良好的親近關系。

二、科學運用“首因效應”上好每章的第一節課

通常來說,數學每章的第一節課都是本章節的教學重點,是本章節的核心內容,教師對本章第一節課教學內容準備得是否充分,內容組織得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設置恰當,都會對教學效果的好壞受到直接的影響,也會對學生今后章節內容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用。而其中課堂導入最為關鍵,一堂課中最開始環節的課堂導入,是對本堂課教學中的最初印象,對數學是否存在學習興趣,啟動數學思維的快慢速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引入新課時的藝術感和科學性。因此,要基于教材內容,進行對教材資源充分的挖掘和創造,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如在講授七年級代數第一冊(上)第二章《整式的加減》的第一課時,在新課引入時教師可以這樣做:

先讓學生口頭回答:1+1=?5-4=?6+他=?

然后再問學生:一個蘋果加上一個蘋果一共為幾個?5個人當其中走了4個之后,還有幾個人?當總共的10艘船游走了8條魚之后還有什么?

學生回答道:a+a=?5x-4x=?10b-8x=?

在結合由數到式的規律變化后,使學生能充分體會到運算數字到運算算式的不同之處,進而對本章數學思想內容的突出由特殊到一般的轉變學習。

三、認真對待每位學生第一次的課堂提問

作為數學教學中重要的手段,課堂提問是不容忽視的環節,它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及時的反饋,再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教學的調整,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善,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數學課堂上教師第一次提問的回答,對他們來講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一旦教師存在不當的處理,將會失去提問本身的意義,也會造成學生今后課堂學習不利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設置課堂第一次提問的環節過程中,問題的設置要符合學生能力水平和他們的實際年齡特征;問題的重點要清晰明確,要有集中的問題內容;設置問題的答案盡量是簡潔明確的;學生回答問題時的信息和積極性,教師要充分的保護和鼓勵,如若遇到錯誤的回答時,切不指責或打擊,要認真的給予分析和糾正,保護自尊心的同時作出問題的修正。

四、在第一次數學考試時從難度和內容上充分設計好

要對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作出判斷,可以通過考試的手段進行檢查,也是給予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的有利時機。學生通常在七年級開學第一次的數學考試時,會作充分的準備。因為七年級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尚且在表面,且對數學檢測的評價有著不穩定的表現,因此常會因為一時考試的失利而感到喪失學習的信心。因此對七年級學生第一次的數學考試教師要努力設計好考試內容,盡量讓做出很大努力的學生能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學習能力,且不宜讓反應較遲鈍的學生慘遭考試的失敗,以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針對一些智力尚存不足的學生,他們本來的學習就有存在困難,如果試題太難更會磨滅他們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自卑感,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給以后的數學學習帶來陰影。

五、結束語

總之,在教學七年級數學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師生都將面臨眾多珍貴的“第一次”,教師對此如果能引起充分的重視,發揮出“首因效應”的積極作用,運用各種“首因效應”于教學過程中,相信會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能極大改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07

[2]時蓉華.《社會心理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02

[3]尹安群.《有效教學---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對策》.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

猜你喜歡
首因效應質疑課堂導入
初中化學教學中首因效應的應用策略
談中職數學課堂導入的技巧
和諧的課堂應充盈學生的聲音
對《老人與海鷗》的一點質疑
趣味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高中數學課堂導入的方法
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藝術研究
《哲學與人生》課程教學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