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譯美學視角下《紅樓夢》譯本的審美再現

2020-09-01 08:49王文婧
關鍵詞:譯本紅樓夢

王文婧

摘 要:《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古典藝術的完美載體,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意義。為深化研究翻譯美學視角下《紅樓夢》譯本的審美再現,根據文學的翻譯概念及美學的相關原理,在對《紅樓夢》翻譯現狀進行深入研究的同時,還要研究其自身潛在的美學價值?;诜g美學視角下,本文擬對《紅樓夢》的譯本進行美學賞析,通過分析譯本的語言美,使《紅樓夢》譯本的審美得到再現。

關鍵詞:翻譯美學視角;《紅樓夢》譯本;審美再現

中圖分類號:I0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0)07-0046-04

《紅樓夢》乃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具有一定的美學研究意義[1]。紅學研究發現,在此巨作的創作過程中融入了不少作者的真實經歷,因此,《紅樓夢》具有較強的現實色彩。該部著作對于處在不同文化價值觀下的西方紅學愛好者而言,頗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和較高的研究價值。隨著翻譯美學的問世,在世界文學領域中,《紅樓夢》及其譯本的研究價值逐漸呈現,研究地位和影響力逐漸上升[2]。因此,本文旨在翻譯美學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對《紅樓夢》英譯本的審美再現作進一步闡釋,以此為更多的國內外《紅樓夢》閱讀愛好者提供更高層次的美學感受。

一、文學翻譯和美學原理的深入分析

文學翻譯,作為對文學創作翻譯的簡稱,其本質屬于審美活動。它在實際的文學翻譯活動與美學原理方面發揮著紐帶作用,可有效地將文學創作者和翻譯者聯系起來,是一種通過分析和轉換等相關翻譯過程所實現的活動結果,同時也是文學翻譯的最終呈現方式。這種活動結果能夠呈現出譯者的綜合素養和審美體驗,譯者要想具備較高的審美素養需經過反復不斷地翻譯練習才可能獲得,而審美體驗則是通過跨越時間、跨越空間的方式,試圖通過賞析原著呈現出原著的審美內涵。文學翻譯和美學原理之間具有一定的關聯。通過翻譯美學的相關研究可以將譯著的審美情緒清晰地呈現出來,而通過此種審美探討還能深入認知原作者的創作目的及作者意圖。在此基礎上,探析譯者對于原著的翻譯水平,分析審美規律,將譯者對于原著的譯作美進行更加直觀的呈現[3]。根據翻譯美學的基礎原理,在翻譯文學著作的過程中,譯者需對不同時期的審美標準進行對比分析,以采用與原著更加接近的審美標準去進行翻譯創作。因此,針對此翻譯理論,譯者需依據原著作者的審美標準,對原著者審美觀進行深入探究,并在進行文本翻譯的過程中,把自己融入原著中盡量貼近原著,進而將譯著與原著的審美相似之處呈現出來。

在我國文學史上,翻譯美學的發展最早可追溯至三國時期,那時就有人提出過“需遵循本質,無需文飾”,發展至如今,涌現出“信達雅”“神似”“化境”及“三美論”等相關美學翻譯概論。

中國翻譯美學杰出代表者之一的學者劉宓慶提出過諸多翻譯美學的概論,并發表了與之有關的眾多書籍與文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表的代表作《翻譯美學導論》為我國的翻譯美學相關理論建設奠定了基礎。本書對翻譯美學的相關問題,包括對翻譯審美的主體與客體關系的探討、審美系統的建立、審美的再現及理想實現等領域進行了詳盡闡述。他指出,所謂的審美再現并不是機械化地追逐譯文的形式與原文的對等,而是要盡可能地為原語的表述尋找理想的呈現方式,即是在確保語義互相接近的情況下,最大化地確保譯文與原文的語言形式對等以使譯語讀者進一步掌握源語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形成和源語讀者同樣的美學感覺,基于此,我國翻譯美學杰出的代表者劉宓慶先生提出翻譯文學應符合借鑒感受觀覽→遐想與聯想品位→掌握領悟→再現內模仿→總結為觀→品→悟→譯這樣一個由淺至深的過程。

翻譯當中包含了審美的主體與客體,審美主體是指文章的讀者與譯者,審美客體是指目標語文本和源語文本。審美主體通過對源文本發揮主觀轉化作用,即在將一種語言文本轉換至另一種語言文本的過程中,將源文本審美最大化地融入譯文之中,以確保源文本當中的美學要素能夠在譯文本中得到再現。翻譯審美的客體可以分成兩種,即非形式系統與形式系統。形式系統審美信息涵蓋句段層、文字、語音;非形式系統即為模糊集,其審美的構成并非字詞表達層面有關的審美信息,作為非物質審美系統層面,在具體翻譯中需要對譯著從整體結構上加以研究。

二、研究《紅樓夢》的美學現狀

自建國初期至今,縱觀文學領域對《紅樓夢》的研究發現,以“紅學”為代表的研究長期處于主導地位。但從建國初期至《紅樓夢》問世之后,在百余年期間里,鮮少對《紅樓夢》進行過深層次分析,所以在研究框架層面上并沒有達到如今日“紅學”研究一樣系統、深入的研究層面。清末年間,著名的文學家王國維先生的偉大創作《紅樓夢評論》問世,其對“紅學”研究產生了巨大影響。該著作作為第一篇文學評論類文章,既能充分地呈現出《紅樓夢》的文學價值,并對《紅樓夢》所蘊藏的思想內涵和所彰顯的藝術形式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從而充分體現出其獨特的審美價值。

歷經多年的不斷發展,“紅學”研究開始自成體系。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胡適為領頭者的一批學者,包括馮其庸與周汝昌等在內的第一批紅學大師開始深入研究《紅樓夢》。在此時期,相關考證派學者的著作研究成果中以《紅樓夢學刊》最為聞名,在此類學刊中,他們的研究成果得以充分展現。直到21世紀,“紅學”研究依舊如火如荼地進行,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逐步發展成為其他研究者進行研究的理論依據,很多人開始對《紅樓夢》的美學研究高度重視,其中影響力最大的就是劉心武的百家講壇。美學研究屬于文學研究中針對文學意義層面的研究和批評,出于對原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涵的考慮,需要對原著所蘊含的美學特征進行深入探究。同時,還要對原著者的創作目的進行探討,以明確著作意圖,并在分析原著內在結構的基礎之上結合當時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進而分析該著作的潛在審美價值。

三、《紅樓夢》美學價值的深入研究

《紅樓夢》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中的一部,是呈現古典藝術美的完美載體,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意義?!都t樓夢》具有頗高的現實色彩,是曹雪芹經過數十年的精心創作才孕育出的一部深受廣大讀者喜愛的佳作,在古典小說創作層面具有較高的模范作用。該著作的人物刻畫、情節發展、篇章結構與構思是后人難以臨摹的,因此,在某種層次上具有一定的不可復制性。在進行人物形象塑造的過程中,掙脫了千人一面的束縛,利用現實主義的寫作手法,通過圍繞賈寶玉與林黛玉之間的愛情悲劇這一主線,從側面描述了他們所生年代的社會背景、歷史文化。從一個奢靡生活的宦官世家到體驗百姓疾苦生活的淪落,從一個個家庭衰敗再到王朝沒落,從家族主要成員的婚姻狀況、經歷和結局再到一個王朝的興起、繁榮、沒落乃至衰敗的整體政治歷程的呈現,無不讓讀者從各個方面感受到世態的凄涼和作者內心的跌宕。作者在創作中使用敘述手法的同時,還運用了臨摹手法,體現出世間變態。此外,作者有效地運用美學的表現手法,充分利用語言方面的技巧,巧妙地融合了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以此充分體現了東方傳統藝術中潛在的魅力。

按照著作者那個年代的社會背景,人類思想在傳統思維與封建迷信的約束下,不敢對新鮮事物給予接受狀態。因此,造成了《紅樓夢》著作者在書寫中難以將心中的意向直觀地向讀者呈現,通常以隱諱、婉轉的話語表達方式將作品進行呈現,在某種層次上體現出一種朦朧美。而文學創作的藝術體現方式所彰顯而出的美感即為語言的表達形式,廣大讀者即是通過這種語言的表達方式從而進行審美享受。不僅如此,此種語言的表達形式還能呈現出傳統美學藝術方面的感悟,可以將創作價值進行充分展現?,F階段,在《紅樓夢》相關的眾多研究成果中,最具價值的當數著名文學家萬國維先生的《紅樓夢評論》。此評論可從兩方面加以展現,即美學與精神,針對當前對《紅樓夢》的諸多研究而言,極具一定的指導性?;谀壳啊都t樓夢》的研究現狀來看,人們更多的是從美學理論的角度著手,以批評文學的高度深入研究。此外,出于對原著創作目的的考慮,從中探析作者的創作意圖,并與原著的內在結構相結合,進而分析原著審美藝術的價值所在。

四、翻譯美學視覺下《紅樓夢》的譯本審美再現

譯者通過對于原著的翻譯,在一定程度上可呈現原作者的審美意識。而在翻譯的初始階段,譯者需對原著進行反復閱讀推敲,發現原著中潛在的美感。此種美是指具體的形態美和意蘊美。如果譯者可將原文中的意蘊美和形態美加以呈現,那目的語讀者勢必會收獲相同的閱讀效果[4]。但要想具備同等閱讀效果的轉換需滿足兩點要求,其一,在進行著作翻譯中盡量將原著中意蘊美保留,具體而言,在著作翻譯中使用同義的語言體現出原著當中的語義,使譯文對目的語讀者進行的語言輸入盡可能地貼近原文對源語讀者所進行的語言輸入,進而保證其與原著的意蘊美;其二,盡可能地呈現出原著當中的形態美,確保譯文的語言呈現形式更加貼近原文的語言特征,避免翻譯中出現難以估量的損失[5]。如果翻譯水平和翻譯手法較高,可使譯文呈現和原著的不分伯仲的藝術效果。但原著中運用了修辭和韻律等手法,可能會使翻譯出現偏差,因此,在具體翻譯中,需要對此種特征提高重視度[6]。

在此著作中作者使用了較多的雙關修辭手法。對于雙關表述的翻譯,譯文不僅要體現出原著與譯文各自的語言特征以及背后的語言內涵,以確保譯文的審美再現。在《紅樓夢》第三十回中,王熙鳳見黛玉、寶玉、寶釵三人互相斗嘴各不相讓,雖說鳳姐對三人之間對話的具體內容并不了解,但只見他三人的形景才能知其意,笑著問道:“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誰能吃生姜呢”?這時很多人都會感到很疑惑,眾人紛紛回答:“我們并未吃生姜”。鳳姐特意把手置于下巴摸著腮,詫異的回答:“既然沒人吃生姜,為什么會有辣的感覺呢?”譯文:In the original text, Although sister Feng didn't understand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the dialogue between the three, she could only see the shape of the three of them to know its meaning, and asked with a smile: "in this hot summer, who can eat ginger?"At this time, many people will feel very confused, they have to answer: "we did not eat ginger."Sister Feng deliberately put her hand on her chin and touched her chin, surprised by the answer: "since no one eats ginger, why does it feel spicy?"。夏天的溫度已經讓人感到非常燥熱,而大家都知道生姜的味道,在夏日的季節吃完生姜自然更加火辣辣的感覺。而寶玉、黛玉、寶釵三人互不相讓的場景自然讓旁觀者聞到了一股火藥的沖鼻之味,這種感覺與夏天吃生姜讓人產生火辣辣的感覺,更是不謀而合。因此,譯文選用直譯法,直接將吃生姜后帶給味蕾那種火辣辣的感覺映射到三人這種火藥味十足的場景之上,完美體現鳳姐這句話一語雙關的涵義。因此,當事人寶玉、黛玉二人聽見這話,尷尬之前溢于言表。寶釵這時想要再解釋時,見其他二人如此表現,也不好再多說一句話,只得一笑而過。而其他四人卻不了解這四人之間對話的真正意圖,也就這樣自然而然的翻過去了。此種譯文不僅與原文貼合,還能將鳳姐犀利、潑辣的語言加以體現,既能將翻譯者對原著的掌握體現出來,并且還能原汁原味地向目的語讀者傳達出原作的語言之美。

《紅樓夢》第七十七回中,王熙鳳因小產身體欠佳,終日靠尋醫問藥養身。一次需要二兩人參做藥引,于是變向王夫人借用人參二兩,而王夫人的人參都被邢夫人借了去,不得已王夫人只得向賈母去尋,結果賈母給的二兩人參雖然是百年人參,但是年限已久,失去了應有的藥效,不得已王夫人自己派人去買了二兩人參去。而她吩咐下人說這就是賈母給的人參,并沒有向外人告知賈母的人參已不能用之事。譯文如下:Mrs. Wang saw the Mid-Autumn festival has passed, sister Fengs disease has been reduced, although not more, can walk in and out of the day, still ordered the doctor daily pulse medicine, and opened the pill prescription.Searching through the day, only into the small box making several branches of Dan's thickness. Mrs Wang anxiously said: “There is no need to have, but used, can not be found.”so have to ask Mrs. Xing to borrow ginseng,neither Mrs. Xing. Mrs Wang had to go to Mother Jia to find, As a result, although the ginseng Mother Jia gave is a hundred years of ginseng, but the years have been long, lost the due drug effect, Mrs. Wang herself have to buy ginseng herself.And she ordered the servant said that this is the ginseng Mother Jia gave, and did not tell the outsiders that Mother Jia's ginseng is no longer usable.文中,賈母的人參雖然是百年的老人參,但是卻年久已失效,不中用。從側面,也可以看出賈母的威望和掌控榮國府的實力也就像這人參一樣,隨著歲月的腐蝕,也漸漸失去了自己的作用和應有的功能。而譯文中通過一個副詞“anxiously”的運用,將王夫人著急找人參卻尋兒未果的焦急表情、情緒暈染于字里行間。而通過尋找二兩人參這樣一個曲折的過程,也側面說明賈府由盛轉衰的過程。此種譯法不僅與原文貼合,體現了原文的語義美,而且將王夫人為人處世的心思縝密加以體現,將作者背后的寫作意圖完整地呈現給目的語讀者,以體現原文的意蘊美。

五、結束語

總而言之,翻譯美學研究極具一定的制約性,所以,在進行譯文評論的同時,需要分析應用美學中存在的問題。在上述研究中,直觀地將文學翻譯和美學原理進行結合,通過對此種關聯進行分析可見,兩者具有相輔相成的促進作用,美學能夠充分地發揮引導文學翻譯的審美作用,而文學翻譯則能夠將文學中美的一面體現出來。在《紅樓夢》中作者利用獨特的表達形式及表達方法體現出故事情節,帶給人們美的感受,盡可能地通過語言這個中介將目的語讀者帶入到其中的故事環境中去。同時在進行翻譯工作時,譯者應盡量將原著的語義美與意蘊美呈現出來,使目的語讀者實現同源語讀者相同的語感體驗。鑒于此,本文對《紅樓夢》譯本的審美再現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仍有很多的不足,以期在以后的研究中可對譯作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究,以充分挖掘出其潛在的藝術價值。

——————————

參考文獻:

〔1〕肖海.翻譯美學視角下《紅樓夢》譯本的審美再現[J].語文建設,2015(12X):57-58.

〔2〕張婭.翻譯美學視角下霍譯本《紅樓夢》的人名英譯淺析[J].湖南稅務高等??茖W校學報,2015(06):52-53.

〔3〕王劼,溫筱青.翻譯美學視角下譯本的審美再現——以林語堂譯《莊子》為例[J].內蒙古財經大學學報,2017(04):32-36.

〔4〕胡紅梅.翻譯美學視角下中國古詩英譯審美再現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學,2012.

〔5〕李亞棋.翻譯美學視闕下《牡丹亭》的審美翻譯研究[J].雞西大學學報,2014,02(12):76-78.

〔6〕劉宓慶.翻譯美學導論[M].臺北書林出版,1995.

(責任編輯 賽漢其其格)

Aesthetic Reproduc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WANG Wen-jing

(Fuyang Normal University, Fuyang 236041, China)

Abstract: As one of the four great classics in China,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a perfect carrier to present classical art and has a high aesthetic significance. In order to deepen the research on the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of it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concept of literature and its related aesthetic principles, the author should study its potential aesthetic value as well as the status of its translation.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which aims to make an aesthetic appreciation of th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Keywords: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Th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Aesthetic Reproduction

猜你喜歡
譯本紅樓夢
論《紅樓夢》中的賭博之風
從《紅樓夢》看養生
話中話:《紅樓夢》直接引語中的元話語分析
《〈紅樓夢〉寫作之美》序
《佛說四人出現世間經》的西夏譯本
別樣解讀《紅樓夢》
《通玄記》的西夏譯本
翻譯中的“信”與“不信”——以《飄》的兩個中文譯本為例
1949年前譯本的民族性和異質性追考
《孫子兵法》俄譯本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