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東南亞留學生中國形象的自我建構與調適

2020-09-02 06:47于勇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調適中國形象

于勇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形象的地位日益凸顯。新時代,良好的中國形象是中國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東南亞學生來到中國留學,對中國形象的塑造與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國家形象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支撐下,分析東南亞留學生對于中國形象的自我建構與調適情況,并提出了建議,從整體上反思了面向東南亞留學生的國家形象建構問題與策略。

關鍵詞:東南亞留學生 中國形象 自我建構 調適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47-03

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顯著增強,國際地位也穩步提升。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與實施,更是向全世界講述中國故事,闡釋中國精神,展現中國形象。東南亞留學生作為來華留學生的重要群體,是新時代傳播中國形象的參與者與見證者,對于推動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更高水平、更高層次的雙邊合作有著重要意義。如何利用好東南亞留學生這一媒介,對于塑造良好的中國形象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有關國家形象的理論界定

中外學者對于“國家形象”的界定看法不盡相同。結合多角度國家形象概念,筆者認為它包含以下幾層含義:第一,各國的國家形象會隨著世界的發展而動態變化,并非永久不變;第二,由于認識主體的多樣化、復雜化,即認識主體的文化背景、信仰觀念、經濟和階級等不同,致使其對同一事件有著不盡相同的主觀評價;第三,國家形象的塑造在國際社會中具有相對穩定的地位。因此,國家形象在某種程度上是可塑的。

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伴隨著認知心理學的批判、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學習的過程是根據已有知識經驗,發揮主觀能動性并積極建構意義的過程。此過程中,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為學生制定了符合其自身水平的學習方案,并給予引導,在為學生創造更為有利的學習條件的同時,也幫助學生解決了問題。學生通過通化、順應、平衡三個過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進而對所學知識完成認知建構。

面向來華留學生的中國形象建構,學生處于主體核心位置,而建構的過程需要更多互相轉換的復雜介質,而這些介質不僅僅局限于課堂,與他們對社會大環境的適應度與認可度、生活環境的滿意度、價值觀念的接受度、衣食住行的便利度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三、新時代東南亞留學生對中國形象自我建構的影響因素

(一)客體性因素

1.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地緣文化共性

東南亞位于亞洲的東南部,地處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中國通往非洲、歐洲的海上要塞。由于緊鄰中國的西南部,許多東南亞地區的河流、山川向北延伸,與中國一水同源。中國自漢代開始就開通了通往東南亞的海上航路,明清時將東南亞稱為“南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進行往來。陸上交通也十分便利,民間開辟了“南方絲綢之路”。從歷史角度來看,中國對東南亞各國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同時,東南亞是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之一。因此,中國與東南亞各國有著地緣優勢與親緣優勢,而東南亞各國更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友好國家,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已成為經濟、文化、安全息息相關的區域命運共同體。這些都拉近了中國與東南亞留學生的心理距離,增強了文化認同感,有利于中國形象在東南亞留學生群體中的自我建構。此外,東南亞留學生中有一部分是華裔,其族群認同感、身份認同感、文化認同感比較強。他們這一關鍵群體也在間接影響著東南亞非華裔留學生的中國形象建構。

2.經濟—文化雙驅動的大國崛起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中國正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心。在新的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加強積極主動的外交活動,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型國際關系、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積極倡導建立經濟東亞共同體,順應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趨勢,這些理念和倡議不僅是中國軟實力的體現,更為提升中國形象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外國人眼中,中國是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形象,是一個多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國家。中國古代思想家就曾提出“親仁善鄰”的思想,而在當今對外交往中,中國堅持平等相待、和而不同、誠信正義、立己達人等傳統優秀文化價值觀,給國際關系帶來了新風范。

在經濟—文化雙驅動下,中國對國際社會產生了主動型的國際影響力,為全球社會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因此,東南亞留學生普遍認為中國的快速發展也為東南亞各國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而中國在國際實務上所呈現的負責任的大國形象也提升了中國形象。

3.高校趨同化管理

趨同化就是不同個體或團體之間平均或一致化的動態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相同的發展方向是基礎,主體間的互相學習、互相模仿是主要路徑,主體形成形似或相同的生存運作機制是最終理想狀態。來華留學生的趨同管理模式就是以高校中國學生的教育管理模式為參照,在教學、培養、管理等方面進行相同教育管理的動態過程體系。

留學生教育是以知識和技術為導向的國際競爭的手段,對于各國宣傳自身意識形態與價值觀念、謀求政治經濟利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來華留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有著重要政治意義。對東南亞留學生的趨同化管理可以在留學生和高校之間形成“高要求—高滿意度”的良性互動關系。趨同化管理模式下的東南亞留學生,會受中國管理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逐漸形成對華友好傾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這些被他們接受與認同的價值觀念在其留學期間甚至回國參加工作后,體現在其政治立場上,從而成了解中國文化與聲音、支持熱愛中國的友好力量,進而在國際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中發揮親華、友華的重要作用,為中國形象營造和平的國際政治環境。

猜你喜歡
調適中國形象
淺析女研究生就業壓力成因及調適
淺述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表現與調適
美國保守主義權勢集團對杜魯門政府對華政策的影響
東方主義在大正日本文學中的探討
西班牙媒體眼中的中國形象
大學生學習心理障礙教育對策研究
電影《老炮兒》的價值困頓
19世紀中后期東西方畫報中的晚清中國鏡像
從香港恐怖片看中國內陸形象的演變
年輕教師課堂不良情緒與自我調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