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省在押未成年犯現狀和教育矯正的完善

2020-09-02 06:47同康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矯正教育

摘要:利用SPSS統計軟件對調研問卷進行分析,某省在押未成年犯居住區域以農村地區為主,家中普遍多子,家庭結構缺失較為普遍;自身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父母文化水平低,家庭經濟狀況較差;低齡化趨勢明顯,暴力犯罪多發,涉性犯罪占比較高,后果嚴重。對于在押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應當樹立人本主義理念,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政策;進一步提高民警的教育矯正能力,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教育矯正;進一步豐富教育矯正的手段和方法;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犯的再社會化工作。

關鍵詞:在押未成年犯 教育 矯正

中圖分類號:D9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077-03

未成年人犯罪從本質上說不是“惡”,是“錯”,我們應該本著治病救人的態度,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秉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理念,通過教育改造,使未成年犯重新融入社會。

一、本次調查研究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的對象是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服刑人員。調查的方法是通過問卷調查法,向服刑人員發放調查問卷,得出相關基礎性數據,利用SPSS軟件(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對基礎數據進行描述性分析,得出相關結論,進而針對未成年犯罪提出有針對性的預防對策建議。

本次調查研究采取社會調查法和文獻分析法,通過走訪未成年在押服刑人員和分析相關文件資料,得出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對策建議。

本次調查研究存在的不足:由于女性未成年在押服刑人員羈押在女子監獄,數據上缺乏女性相關數據;數據僅體現目前在押服刑人員相關數據,缺乏歷史深度,體現不出縱向上犯罪變化情況;調查問卷作為未成年犯心理問卷調查的一部分,僅就犯罪的部分信息進行了統計,但也可以從宏觀上反映未成年犯罪的現狀。

二、未成年犯現狀簡析

未成年在押服刑人員居住區域主要為農村地區,頻率為95,占總數的46.75%。

非獨生子女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力軍”,頻率為133,占比65.2%。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均值為15.99歲,犯罪年齡主要集中在16歲,頻率為90,占比為44.1%;15歲頻率為49,占比為24%;17歲頻率為51,占比為25%。

在押未成年犯年齡最小的為15歲,最大的27歲,均值為19.86,其中未成年占比14.9%,其余為已成年未成年犯。

已服刑期均值為3.9年,已服刑三年以上的占比49.3%,已服刑時間最長的為11年。

服刑未成年犯普遍文化程度低,高中(中專)畢業僅占8.82%,高中(中專)未畢業占比6.86%,初中畢業占比20.59%,初中未畢業占比46.57%,小學畢業占比8.82%,小學未畢業占比8.82%,尚有6名服刑人員為文盲和半文盲,占比2.9%,

服刑未成年人家庭缺失較為普遍,單獨生活的未成年人占比9.8%,單親家庭占比23%,與祖輩生活的占比9.3%,與繼父(母)生活的占比2.9%,家庭缺失總比例為45.1%。與父母共同生活占比39.7%,與父母和祖輩共同生活占比11.3%。

在罪名的調查中,搶劫罪占比最高為35.8%,占比超過10%的罪名有強奸(21.6%),故意殺人(10.8%),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10.8%)。侵犯人身和財產犯罪是未成年犯的主要犯罪行為。

未成年犯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普遍為初中或小學水平。其中父親為小學文化水平的占31.4%,初中為38.2%;母親為小學文化水平的占29.9%,初中為35.8%。高中以上文化水平父親占比17.2%,母親為15.7%;接受高等教育比例僅為1%和1.5%;尚有7.8%的父親、12.7%的母親為文盲。

未成年人父母工作以打工和務農為主。其中父親打工比例最高,為36.8%,母親為27%;父親務農比例為21.1%,母親為28.9%。

在服刑期間,今后的生活是目前最主要的困惑,占比為44.1%,心理壓力占比20.6%,家庭關系、身體健康、特殊的成長經歷分別占比8.3%、4.9%、7.8%。

在未成年人教育改造中,最吸引未成年人的方式是觀看影片、文字、圖像,占比為44.1%,其次為集體活動,占比為33.3%。選擇講座和與教員一對一交流比例較低,分別為7.8%和9.8%。

在教育改造中,選擇家人的鼓勵作為促進改造的主要原因未成年犯罪人有132人,占64.7%;民警的鼓勵占14.7%,獲得獎勵占8.3%,獲得幫教占7.4%。

在教育改造中,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主要為家庭變故和與其他服刑人員的矛盾,分別占比44.6%和34.3%;勞動時間過長和民警偏袒分別占比14.7%和6.4%。

三、未成年犯特點分析

(一)家庭以農村為主,普遍多子,結構缺失普遍

農村未成年犯占到總數的46.75%,鄉鎮縣占9.80%,城鄉接合部占到5.39%。非獨生子女占到65.2%。家庭缺失總比例為45.1%。單獨生活的未成年人占比9.8%,單親家庭占比為23%,與祖輩生活的占比9.3%,與繼父(母)生活的占比2.9%。農村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治安狀況較城市有一定的差距,未成年人輕微越軌和違法行為往往第一時間得不到糾正,容易由錯入罪。家庭對于子女的教育和學習的關注度也不夠,家中多子使得父母無暇很好地照顧每個孩子,家庭結構的缺失使得未成年成長缺乏良好的環境和家庭親情的溫暖。9.8%的未成年犯屬于獨自生活,沒有合適的監護人;9.3%的未成年犯與祖輩一起生活,有一大部分屬于農村留守兒童,缺失雙親的未成年人易造成親情缺位,祖輩的關愛無法彌補親情的不足,祖輩由于身體和心理的因素容易造成監護不力;23%的未成年犯為單親家庭,單親家庭養育子女擔負在一方,容易對未成年人疏于教育,單親家庭未成年人也易產生自卑心理,缺乏安全感,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未成年人的排擠,導致“被害—加害”現象的發生。

(二)文化水平較低,家庭經濟狀況較差

服刑未成年犯普遍文化程度低,未完成義務教育的人數占比中初中未畢業占比46.57%;小學畢業占比8.82%;小學未畢業占比8.82%;尚有6名服刑人員為文盲和半文盲,占比2.9%。文化程度與犯罪與否并無必然聯系,但文化程度越高,對自身行為的認識越清楚、自控能力越突出卻是不爭的事實。本應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由于家庭原因輟學,由于越軌、違法行為被學校開除或者勸退,由于社會的普遍歧視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使他們被迫過早進入社會,接受社會生活的考驗,容易受到不良誘惑,走上歧途。

未成年犯父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普遍為初中或小學水平,還存在著文盲和半文盲的情況。父母較低的文化水平使得未成年人缺乏正確生活經驗的傳授,自身教育的缺失使得父母不能很好地教養未成年子女,未成年子女會較早進入社會以負擔家庭的重擔。較差的家庭經濟情況使得未成年人不能很好地接受教育,未成年人父母以打工和務農為主,缺少時間和能力對未成年人進行指導。

(三)犯罪呈低齡化、暴力化,涉性犯罪多發,后果嚴重

在押未成年人犯罪年齡主要集中在16歲,頻率為90,占比為44.1%;15歲頻率為49,占比為24%,在押未成年人犯罪年齡的均值為15.99歲。搶劫、故意殺人、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等暴力犯罪多發,其中搶劫罪占比最高為35.8%,故意殺人占比10.8%,故意致人重傷或死亡占比10.8%。涉性犯罪占比較高,其中強奸罪占比21.6%,強迫賣淫罪占比4%,猥褻婦女罪占比0.4%。

四、未成年犯教育改造的完善

(一)樹立人本主義理念,落實未成年人刑事政策

人本主義尊重和保障人的價值和自主性要求,人不能成為實現目的(消滅和減少犯罪)的手段,即使是為了實現更高的目的。我國學者陳士涵將行刑實踐中的人本主義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關心和改善罪犯的物質生活,包括衣、食、住、醫療、衛生、體育等,這是行刑人本主義最基本的層次。第二,尊重罪犯的人格,維護罪犯的人權等,這是行刑人本主義的較高層次。第三,使罪犯的人格得到改造并健康發展,實現其作為人的價值,這是行刑人本主義的最高層次[1]。因此,未成年犯的教育矯正就是通過教育矯正,重塑未成年人的人格,使其重新融入社會,實現其人的價值。

1.嚴格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達到教育、感化、挽救的效果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均規定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但對在押未成年人的教育改造仍然沒有擺脫未成年犯是成年犯的例外的模式,不論是實體法還是程序法僅將未成年犯視為成年犯的特殊情況予以規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監獄法》也僅對未成年犯做出原則性規定。因此,未成年監獄的設置、人員的配備、績效的考核等方面均與成年監獄無異,難以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因此,在法律的完善上,應當制定單獨的“少年法”,詳細規定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實體法、刑事程序法、刑事執行法,擺脫成年刑事法的束縛,真正落實教育矯正理念。

2.在對在押未成年人的教育矯正中應當貫徹人本主義的理念

(1)做到以人為本、平等對話。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未成年犯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中,同其他服刑人員的矛盾和民警的偏袒占了很大比例,這就要求我們管教民警本著平等對待、平等對話的人本主義思想,與未成年犯真心相待,正確處理未成年犯之間的矛盾,耐心化解未成年犯的不良情緒。

(2)嚴格落實“以教育矯治為主、輕微勞動為輔”的方針。由于監獄有企業的性質,因此為追求經濟效益可能會犧牲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時間,影響教育效果。加上未成年人本身年齡小,不能較好地掌握勞動技能,進一步加重未成年犯的勞動負擔。在本次調查研究中,也有相當比例的未成年人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是勞動時間過長。因此,應當剝離未成年犯管教所的企業性質,增大并嚴格保障未成年犯管教所的各項經費,使行刑職能單一化,保障教育矯正工作。

(3)嚴格執行分別關押的原則。未成年犯與成年犯應當嚴格分別關押,成年后的未成年犯與未成年犯也應當分別關押,分別教育。

(二)進一步提高民警的教育矯正能力,鼓勵社會各界力量參與教育矯正

在押未成年犯與成年犯在犯罪心理、犯罪性質和成因等方面存在不同,在犯罪改造上也存在著理念上的差異,未成年犯監管民警不但需要具備一般的獄政管理學、罪犯教育學、罪犯改造學等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法學、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等綜合素養。因此,要以自我學習、脫產培訓、網絡培訓、專題講座等方式不斷提高民警綜合素質。由于未成年犯教育矯正具有復雜性和綜合性,涉及較為專業的技能培訓和心理矯正,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參與。對于開展技能培訓和安置刑滿釋放未成年犯的企業可以給予稅收或政策照顧;吸引行業協會、高校、社會組織等專業機構參與未成年犯的教育矯正工作,彌補未管所和管教民警在教育矯正中的不足。

(三)進一步豐富教育矯正的手段和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家庭、學校、社會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犯罪的發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矯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重新實現其人的價值。

1.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積極開展技能培訓,培養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

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未成年犯文化水平低、經濟情況差是一個重要特點。

(1)對在押未成年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對在押未成年人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教育,進行理想、道德、紀律等教育,培養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未成年犯因犯罪而受到教育矯正。因此,法制教育也是未成年犯教育矯正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法治教育使未成年犯正確認識自己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對自身、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危害,使其自身悔過自新,成為合格公民。

(2)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培養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在本次調查研究中,大部分未成年犯入獄前沒有固定職業,也沒有職業經歷,刑滿釋放后比成年犯更難回歸社會。因此,應當采取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做好就業指導、努力做好就業推薦等多項措施,使未成年犯刑滿釋放后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夠自食其力。

2.拓展矯正方式方法,增強未成年犯行刑的社會化

即使對罪行嚴重、人身危險性較大的未成年人不得不判處監禁,也應采取靈活的執行方式,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盡可能弱化監獄的封閉性,加強服刑未成年罪犯同社會的聯系,以利于未成年人更好地重返社會[2]。

(1)拓展矯正方式方法,增強教育矯正的有效性。在本次調查研究中,易于被未成年犯接受的矯正方式中,講座、集體活動、觀看影片等方式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應當改變過去管教民警對未成年犯一對一的說教式的矯正方法,要請進來、走出去,利用講座、討論、參觀學習等方法加強教育矯治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淡化監獄的封閉性和罪犯屬性。

(2)進一步發揮家庭在未成年犯教育矯正中的作用。在本次調查研究中,促進改造原因中家人鼓勵占比超過60%,而在不良情緒產生的原因中,家庭變故占30%。家庭的支持與親情的回歸可以強化教育矯正的效果。結合社會化的行刑方式,利用會見、親情電話等常規方式,對教育矯正效果好的未成年犯,可以在過年過節時采取有條件的與家人團聚等方式使其重拾家庭的溫暖。

(四)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犯的再社會化工作

1.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一,加大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減少未成年犯再犯的環境因素,引導社會公眾接納和寬恕未成年犯,減少歧視和不公,減少刑滿釋放未成年回歸社會的阻力和障礙。第二,結合未成年人格調查制度,營造個性化的再社會化環境。社會調查制度對未成年人身心特征、成長環境、犯罪原因等方面開展調查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發揮其未成年人司法教育、挽救的功能[3]。對于刑滿釋放未成年人,可以利用人格調查的相關結論,有針對性地減少未成年犯罪的環境因素。例如對于因家庭原因犯罪的刑滿釋放未成年人,就要努力構建和諧的家庭關系,培養合格監護人;對于沒有監護人和監護人不履行義務的,應當由基層政府或社會組織擔當??梢詫ξ闯赡攴缸锶说幕顒訄鏊?、交往對象、活動的時間進行一定的限制。第三,嚴格落實未成年犯檔案記錄封存制度。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具有預防失足未成年人再次犯罪、促進失足未成年人的再社會化、銜接保護失足未成年人的相關法律規定、落實國際保護失足未成年人相關規則的功能[4]。

2.用心做好就業工作

政府應當制定相關政策做好刑滿釋放未成年人的就業工作,對自出創業的應當在稅收、培訓上給予政策上的扶植,對接納刑滿釋放未成年人就業的企業、社會組織給予政策上的傾斜。對于尚未成年和就業有困難的刑滿釋放未成年人,應當在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給予幫扶。

3.建立追蹤調查制度

對于刑滿釋放未成年人,建立追蹤調查制度,主要包括在押期間教育矯正效果評估、出獄后社會化效果評估、再犯可能性評估等內容。追蹤時間的確立可以根據犯罪的嚴重程度、人格調查的結果。每次評估的結果作為評估時間間隔和延長減少評估時限的依據。對于評估結果為負面的刑滿釋放未成年人開展干預措施,降低再犯率。

五、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未成年人犯罪從本質上說不是“惡”,是“錯”,我們應該本著治病救人的態度,通過教育矯正,使他們恢復理想信念,使他們重新融入社會。

參考文獻:

[1]陳士涵.人格改造論:下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1:677.

[2]馮衛國.“后勞教時代”未成年人刑事處遇制度的改革與完善[J].山東警察學院學報,2016(3):38.

[3]姚建龍.中國少年司法研究綜述[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259.

[4]郝雪.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3.

責任編輯:景辰

[作者簡介]同康,陜西警官職業學院司法系教學秘書,碩士,研究方向:刑法學,犯罪學。

猜你喜歡
矯正教育
論行為主義視野下幼兒學習行為的矯正
牙齒矯正這些誤區你知道嗎?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辦好人民滿意的首都教育
我國社區矯正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社區矯正制度的現狀與完善
監獄管理創新視角下的循證矯正研究
2020未來教育新思維
教育教學
矯正牙齒,現在開始也不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