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校園欺凌問題的調查研究與解決措施

2020-09-02 06:47林秋羽牛魯寧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校園欺凌中小學生法制

林秋羽 牛魯寧

摘要:近年來,發生在各城市的校園欺凌事件層出不窮,校園欺凌問題已經成為嚴重制約國家發展的“短板”。為了補強國家的“短板”,以中小學校園欺凌為基礎,通過跨學科、寬視域、多方法的創新研究模式,從四個方面調查研究校園欺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和解決措施,為中小學校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法律與心理支持,促使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解決校園欺凌問題。

關鍵詞:校園欺凌 中小學生 法制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65-02

校園欺凌一直是個全球性的問題,它普遍存在于各個國家和地區,中小學更是校園欺凌的高發地,嚴重威脅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靶@零欺凌”創新項目是希望通過對校園欺凌問題進行法律與心理研究,促進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預防和解決校園欺凌問題,還校園一片凈土。

一、校園欺凌問題的現狀

調查發現:男生一般是欺凌者的主力軍,占欺凌者總數的57.57%,女生則占42.43%,女生更傾向于通過網絡或者拉攏關系孤立他人的方式進行欺凌,也就是網絡欺凌和關系欺凌。

調查顯示,對于校園欺凌發生原因:55.43%的人認為欺負別人有成就感,51.32%的人認為欺凌者缺少朋友內心孤獨,還有48.36%的人認為是想吸引別人的注意,其他人則覺得是施暴者有心理疾病。

據統計,面對校園欺凌90.77%的學生選擇尋求幫助,其中79.3%的學生會選擇向學校教師尋求幫助,11.46%的學生會選擇尋求法律幫助,僅9.24%的學生會向家長求助,但仍有部分學生選擇默默忍受或事后報復。

二、校園欺凌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開放程度不斷提升,整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貧富差距擴大,人們的行為及生活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這一社會大背景下,校園欺凌問題的發生大概可以歸結為兩方面。

1.網絡信息泛濫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中大量欺凌等有害信息以網絡為載體,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為追求高收視,近年來,一些影視作品充斥著較多暴力等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信息。青少年判斷力、控制力相較成年人差,不能控制好自己的行為,進而導致校園欺凌問題的發生。

2.法制尚不健全

雖然通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規,以及基本的社會修正手段等來治理“社會魔童”,但魔童不是哪吒,極端魔童的存在是部分家庭、學校等教育的失敗,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反思。司法保護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最后一道防線,防治校園欺凌要依靠公權力機關的力量,要讓社會成員有法可用。

(二)學校教育

校園欺凌已經成為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威脅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中小學校園欺凌問題頻發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學校在教育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1.學校缺乏法制教育

部分學校一味注重學生的學習,將學業作為學校教育的全部內容,忽視法制教育的作用。法制教育的缺乏直接導致青少年對法律法規不了解,成為“法盲”。調查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不了解校園欺凌相關的法律。錦州某學校教育工作者表示,如今中小學普遍缺乏對校園欺凌的法律教育和事后的心理教育?!皩W校在法律和心理方面的教育確實有所缺失,需要專業人士來填補空白”。

2.學校缺乏心理教育

部分學校放任后進生的言行,甚至對其進行人格侮辱。在此種環境下,惡性循環,導致部分學生的心理產生變化,以校園欺凌作為情緒釋放的出口,最終產生不良影響。無論對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來說,更為重要的是培養一個性格健全的人,每個人心里有正義,因此,心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3.學校缺乏系統的規范管理

學生一般不會選擇在上課時間、自習時間等教師在場的時候進行欺凌,而多選擇課間、午休等教師看顧較少的自由活動時間實施欺凌。這說明部分學校缺少系統的規范管理,而越缺乏監管就越容易產生校園欺凌。另外,校園欺凌的發生地點一般集中在走廊盡頭或拐角、宿舍等相對密閉且隱蔽的空間,這更加體現了學校的管理不當,為校園欺凌無形中助力。

4.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教師自身素質較差,師德亟待提升。作為學生行為的直接影響者和規范制定者,部分教師存在言行儀表不規范等情況,比如會公然辱罵甚至毆打學生,這樣不但不能對學生的言行起到規范和引導作用,反而產生負面影響。

(三)家庭環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所占的比重達75%以上,可見家庭對一個人成長的巨大作用。青少年的行為舉止、待人處事都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

1.父母言行的影響

校園欺凌源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子女的成長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模仿的過程,一些家長解決問題行為粗暴,不講原則,子女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不善溝通、暴力解決問題的性格。更有家長本身品行不當,對子女的成長不聞不問,甚至縱容、慫恿子女的違法行為,不僅不能對子女的成長成才起到示范作用,反而帶來消極的影響。

2.家庭教育的缺位

近年來,離婚率的提高導致越來越多單親家庭的產生。父母離異或是長期分居的情況使得青少年缺少家庭的溫暖和親情,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農村家庭的留守兒童由于父母長期外出打工不在身邊,也導致缺乏安全感,性格過于內向,有自卑心理。還有些家長不注重法制教育,對于校園欺凌,只當作是子女之間的小打小鬧,正是這樣的無知與忽視,使得子女的家庭教育缺位。

3.青少年自身原因

青少年無論是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具有特殊性,因此,發生校園欺凌問題也存在青少年自身的原因。而在校園欺凌中扮演不同角色的青少年的心理原因也不相同,根據角色的不同分成三個部分進行調查研究。

(1)欺凌者的心理。根據之前的調查結果不難得出,他們是想通過欺凌行為來吸引別人的注意力,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欺凌者心理一般并不成熟且往往有較強的嫉妒心,容易盲目跟風、攀比等;此外,欺凌者一般都缺少對他人的尊重,以及與他人溝通的能力。

(2)被欺凌者的性格。他們一般性格懦弱、膽小怕事、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可能害怕與他人溝通,不敢向別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意愿,因此當校園欺凌發生后,他們也往往選擇閉口不言,不愿尋求幫助,他們更怕的是尋求幫助后欺凌者變本加厲的報復;當面對他人不合理要求時也不懂得如何拒絕,給他人留下“懦弱”“好欺負”的印象,從而更容易成為他人欺凌的對象;此外,被欺凌者往往家庭經濟條件較差,長期缺少父母陪伴,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較弱,也更容易情緒化,因此更容易產生人際矛盾,遭受校園欺凌。

(3)旁觀者的漠視。他們往往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殊不知正是他們的沉默,才助長了欺凌者的氣焰,讓他們更加肆無忌憚,最終造成了嚴重后果。

三、校園欺凌問題的解決措施

(一)結合社會力量,推進立法完備

1.完善立法,改進司法,依法防治

遼寧省人大等有立法權的城市應該做好調研和準備工作,可以采取實地訪談、調研問卷等方式方法,并且要提出具體可以實施執行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還應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執法檢查。各級相關的單位和部門,還應遵照相應的法律法規去處理相關的事務,只有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校園欺凌問題的發生。

2.發揮社區在預防校園欺凌時的重要作用

防治校園欺凌除了依靠學校、家庭的力量,更要依靠社會的力量。社會介入方式主要是通過社區介入對欺凌者加以督導,一是為其提供正確的指導,二是所在社區應當對其開展有針對性的系統的基礎教育、心理疏導,使他們走回正路。

(二)完善學校管理,加大教育力度

1.完善學校管理

學校保護很關鍵。調研表明,當中小學生面對校園欺凌時,90.77%的人會尋求幫助,而他們尋求幫助的第一人選就是學校教師。因此學校和教師應擺正立場,加強事前干預、事前防范,有效減少校園霸凌現象的出現。

2.加大教育力度

學校應開展校園欺凌方面的法律和心理教育,讓同學們了解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規定。調研表明,雖然學校絕大多數都開展過校園欺凌方面的教育,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的同學不了解校園欺凌的相關法律,因此學校應該真正落實法律和心理教育,而不是“花架子”。

受訪者表示學校會對欺凌者與被欺凌者進行相應的教育,做好調解工作和對被欺凌者心理的疏導工作,鼓勵同學與受欺凌的同學做朋友,最重要的還是做好事前預防教育,不鼓勵以暴制暴,任何時候以暴制暴都是最無奈最不理智的舉措。

(三)家長關心陪伴,正確引導教育

1.關心與陪伴

作為家長,應當給予子女最基本的陪伴,平時家長當多關心子女的心理狀態和行為表現,觀察子女的身體是否有變化或是傷痕,多與子女溝通,了解子女在校的情況。

2.引導與教育

家長應當對子女進行正確的引導和教育,教會子女自我保護,不能誘導子女以暴制暴;還要教育子女在學校不主動與同學發生沖突,教子女如何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告訴子女一旦發生沖突,不能忍氣吞聲默默承受,要及時向教師和家長溝通尋求幫助。欺凌者的父母一定要告訴子女,欺負他人的行為是完全錯誤的,并告訴他們這樣做可能會造成的嚴重后果,給以警示;而被欺凌者的父母,要安撫其的情緒,并給予足夠的安全感;得知子女遭受校園欺凌后,家長應當第一時間和學校進行溝通,并拿起法律武器維護子女的權利。

(三)不做沉默者,積極尋求幫助

1.受欺凌者積極尋求幫助

校園欺凌的受害者應當學會自我保護與適當反擊,一味地忍讓只會讓欺凌者更加肆無忌憚。受欺凌者應向教師尋求幫助,跟家長進行溝通,說明具體情況,要勇于與校園欺凌做斗爭,但也要有策略,要時刻保持冷靜,不主動與他人發生沖突激化矛盾。

2.欺凌者勇于承擔責任

欺凌者應當好好進行自我反省,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情緒,學會主動道歉,勇于承擔責任。

3.不袖手旁觀

對于旁觀者而言,不應坐視不理、默不作聲,應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向被欺凌者伸出援助之手,化解矛盾,阻止嚴重后果的發生,或是向學校教師報告,讓教師出面解決,避免事態惡化。

責任編輯:劉健

[作者簡介]林秋羽,遼寧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牛魯寧,遼寧大學在讀本科生,研究方向:法學。

猜你喜歡
校園欺凌中小學生法制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遺魅力
打開法制文明的大門
玉門市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社交媒體背景下中學生校園欺凌探析
影響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要素庫及權重分析
陪讀現象產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
淺談涼山彝區中小學“學困生”的轉化
應立法解決“校園欺凌”難題
漫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