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德育課程與信息化教學的融合路徑研究

2020-09-02 06:47胡娟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德育課程融合信息化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我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教育管理、思維方式、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無不受到新技術的影響。但是“技術替代不了教師,但抵制技術的教師終將被替代”。因此,在研究如何更好地發揮信息化手段對德育課程的實效性提升的基礎之上,對新時期德育課程與信息化教學的融合路徑開展了研究。

關鍵詞:信息化 教學 德育課程 融合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185-02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加速發展和應用,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中國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變革,隨之而來的將是教學整體的變革,這場變革是劃時代的、根本的、徹底的。

一、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德育課程新型師生關系研究

在信息化發展的大潮和德育課程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德育課程的新型師生關系應該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1.師生平等

教師和學生的平等關系主要體現在日常校園交往,以及校園德育工作的建設中,與傳統理念中的“以師為首”不同,平等的師生關系不僅要關注德育教師的成長與需求,也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成長與需求。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地位上應該是平等的,這是師生合作、共同進步的前提條件。一切教育活動都應該建立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之上,才能構建互相信任、互相協調、互相進步的教學模式。

2.尊重學生

尊重學生一方面要求德育教師在思想意識上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高高在上主宰課堂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幫助者,進而與學生保持良師益友的朋友關系;從另一方面說,尊重學生要求德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聽學生意見,課堂上給予學生充分的發言機會和空間,遇到問題多調查、少說教。

3.以學生為本

以“學生為本”不僅體現在學校的校園工作要以學生為中心,也表明德育教師的教學工作也要以學生為中心。同時,在新時期,德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授知識,還要注意對學生的感情投入,用愛心感化學生,用耐心教育學生,用真心幫助學生。

二、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德育課程新型教學方式變革

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德育課程新型師生關系的變化就意味著德育課程在教學方式上也要相繼發生變化。以本校為例,在德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德育課教師不僅僅是依賴傳統的理論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還借助了恰當的信息化教學手段推進德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實現。為了摸清教師和學生在德育課程學習中的有關情況,本項目組對我院德育課教師的德育課程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根據對本次問卷的調查分析,大多數的教師在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技術;一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使用云班課App、微博微信等新技術手段。

我校德育課程的教學主要集中在一號教學樓和二號教學樓進行,兩座教學樓共計107間教室,每一間教室都裝有教學一體機設備。此設備能夠幫助教師生動直觀地展示教學資源并完成相關的教學任務。

我校于2018年采購并初步完成了VR教室的建設工作。VR教室主要包含了與教學功能相匹配的電腦、3D立體信號發射器、3D主動立體眼鏡、虛擬現實橋接軟件、異地多人協同虛擬現實引擎平臺、虛擬現實全息臺等設備。德育課程教師力圖通過VR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在情景模擬、互動體驗式和游戲中快樂地學習,通過實踐掌握、理解、深化相關的德育素養。該實訓室的主要有中控臺、三星電腦、投影機、圖形工作站、數字圖像融合機、視頻矩陣切換機、專業會議音箱、專業功放等教學設施。本實訓室不僅能夠使學生在交互仿真的訓練環境中完成實訓課程,還為德育課程中的《禮儀》《職業道德與法律》《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的教學提供實踐教學場所。

三、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德育課程新型學習方式變革

與教師的信息化教學方式變革相對應,學生在德育課程的學習方式方法等方面也要發生變化。這種變化主要對學生在信息化生存新環境中的認知工具、全面發展,以及信息社會中生存能力的培養產生深刻的影響。教學的信息化對學生最直接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出了新要求,學生信息素養的提高需要有效的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運用,信息素養是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重要目標之一;二是需要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自己的學習方式,信息化學習方式的運用又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養,學生的信息化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主要基礎。這兩者要求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具有內在邏輯關系。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使用信息化學習方式就是教師必做的功課。

結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慕課、SPOC等在線課堂逐漸興起,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日趨流行,我們認為學生在信息化背景下學習德育課程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改變。

1.注重思維的深度學習

與傳統的死記硬背學習方式不同,新形勢下學生學習德育課程的要求不僅僅局限在知識目標方面,更注重情感目標和實踐目標的實現。比如根據《經濟政治與社會》這門課程的大綱要求,本課程的主要目標是使同學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愿景,更加明確奮斗目標,更加堅定行動方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做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

2.面向真實的體驗學習

根據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理論,一切知識都是來源于實踐,因此,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德育課程的知識要和實踐活動緊密結合,建立必然的聯系。目前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改革的方向就是在教學中增加實踐活動和實踐機會。同學們應該將理論知識與課外活動緊密結合起來,自覺參與演講辯論、模擬活動、知識競賽等,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會服務等活動,在實踐中提高辨析社會現象、主動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3.強調融通的跨學科學習

職業院校德育課程的學習不僅僅局限在德育課堂,也貫穿于其他專業課的學習之中。高質量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我國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精益求精、執著專注的“工匠精神”與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工匠精神是恪守職責、心無旁騖的愛崗敬業,是嚴謹求實、一絲不茍的精益求精,是鍥而不舍、專心致志的執著專注,是藝無止境、推陳出新的創新進取。把“工匠精神”貫穿專業課程的學習之中,塑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培養具有綜合素質優良的新型人才,滿足學生自身未來發展的需要,使學生就業以后愛崗敬業,推動社會文化的健康發展,促進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不僅僅是職業學校對學生負責的表現,也是職業學校對用人單位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的表現。

4.創設聯結的無邊界學習

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德育課程的學習方式已經開始超越校園的圍墻,走向農場、工廠、企業等社會的大家庭中去,因此,學生在未來德育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應該擴大學習的維度,創設無邊界學習的機會,在任何可以學習的場所提高和涵養自己的德育素養。

四、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德育課程教學內容研究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新形勢下德育課教師的核心教育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接班人。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如何在教育內容方面對中職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就成為德育課教師的重大責任??梢哉f,德育課教師自身應樹立并堅定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念,形成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一致的價值取向不僅僅是一項教學任務,也是更為重要的政治任務。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邀請更多的優秀黨員同志加入德育課程的教學,或者積極發展德育課的群眾教師入黨,為中職生正確價值觀的引導做好教師隊伍建設的思想引領工作。

五、信息化教學環境下德育課程教學評價方式的變革

在教育和技術的結合越來越緊密的教學背景下,信息化教學手段助力學校課堂教學創新與實踐。教師通過教室大屏打造互動課堂,在課堂形式的演變中激活課堂,使課堂評價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及課外。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通過布置作業、提問問題、考試等方式難以使教師全面掌控案例教學過程中的學生參與情況,無法有效評估教學效果。而利用必要的信息化教學手段就可以基于大數據對教學效果進行分析,得到更加精準的數據,為教學工作提供精確的指導方向,也為學生開展基于數據的精準學習創造了可能。

雖然使用信息化教學方式進行德育教學的優勢在于對過程的考核,也就是平時成績的獲得通過在線呈現,讓學生看到差距,及時改進。但是由于使用這一手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需要考驗教師的控班能力,因此,根據教研會上德育課教師們的反饋,目前認為在班風、學風較好的班級運用起來效果會比較好。在本校每學期都會組織學生匿名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線上評價,這樣既使教師清楚地把握自己的授課質量和授課動態,也為學校全面合理地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提供了簡便、全連通的活數據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水珍.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用探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1):131-133.

[2]劉麗.論信息化技術在高職院校德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18(9):3-4.

[3]陳曉星.信息化教學在中職德育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5):153-154.

[4]蘭業騰.關于中職德育信息化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4):121+123.

[5]黃丹峻.淺談信息化技術對中職德育課程教學的促進[J].課程教育研究,2017(28):160.

責任編輯:劉健

[作者簡介]胡娟,鄭州財經技師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法律。

猜你喜歡
德育課程融合信息化
“五學”融合:實現學習遷移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剛柔并濟
破次元
“一核三軸”:信息化時代教學管理模式的探索
融椅
簡談中職學校的教育創新
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