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時代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

2020-09-02 06:47李曉媛
現代交際 2020年13期
關鍵詞:人居環境改善新時代

摘要:聚居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和奠基石,也是人類生產活動的最終目的,集中展現了人類輝煌的文明成果。當今世界,面對愈加嚴重的全球范圍內的生態危機,人們的視線逐漸聚焦于人類的生存和生活環境上,人居環境建設的問題和發展對策都非常值得關注,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有很大的關聯,通過改善人居環境可以進一步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關鍵詞:新時代 改善 農村 人居環境

中圖分類號:F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13-0250-0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促進城市化是一個有機整體,解決好“三農”問題,才能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奠定基礎。人居環境建設方面存在許多問題,是一項重要而長期的系統工程,也是一項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工程。十九大報告中對此做出了明確指示,鄉村環境的治理是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工作,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就要想辦法補齊農村人居環境和公共衛生服務方面的短板,這樣才能夠實現農業強國、美麗鄉村和農民富裕的目標。

1993年吳良鏞先生根據自薩迪亞斯的人類聚居學理論[1]提出應該建立“人居環境科學”這一學科,并對人居環境的釋義及構成進行了詳細的闡述。2001年他出版了《人居環境科學導論》,提出該學科結合地理、生態、社會、工程等相關學科,主要探討人與環境間的關系,將人類聚居作為一個整體,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科學體系,使得人類對人居現象發生和發展的客觀規律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建立符合人類理想的聚居環境。

一、農村人居環境保護現狀

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在新時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與過去相比,建設水平與農民住房條件都有了質的飛躍;同時在農村的社會保障方面也有了很大的進展,不僅推動了一體化的建設,而且在落實人們的基本養老、醫療和社會保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此可以看出,農村在某方面已得到了改善和提高,例如住房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農村部分地區住宅模式也有所改變,人們對居住環境的愉悅感、舒適感、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

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方面,農村人居環境改善具有艱巨性和緊迫性,尤其在這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庇纱丝梢?,實現美麗農村就是要做好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的整治。

二、當代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現階段我國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正處于瓶頸期,當前農村人居環境的綜合管理工作有很多急需解決的問題,也有許多需要完善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農村的人居環境理念相對落后

長期以來,農村居民生活的環境和固有的生活習慣使得人們對人居環境的認識不深,對環境污染存在的潛在危害很大程度上缺乏了解[2]。由于很多居民科學素養水平不高,沒有形成人居環境理念,人們不知該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繼而導致行動自覺的缺失。應該提高農村居民對人居環境建設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主動配合,主動參與。

2.農村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

中國農村地區經濟發展模式一直比較粗放,具有高消耗和高污染的特征。個別地區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的速度,卻忽視了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導致生態環境惡化[3]。農村地區環境治理能力還不夠強、治理體系還不健全。一些工業企業把工廠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也對農村的生態環境造成威脅。再加之農藥化肥和農村生活垃圾都給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3.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

國家雖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強對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但基層政府及相關部門對于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工作存在還缺乏重視的現象。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有一部分地區人居環境建設的部署執行力度不夠,發展不均衡,實際效果不明顯。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比較滯后,在規劃、選址、規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例如規模比較小、規劃凌亂、選址不合理,對于土地的利用程度也不高。除此之外,對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方面缺乏有效治理,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覆蓋面也非常有限,僅僅把鄉鎮的周邊村作為整治區域,并且技術和管理等方面也比較落后,管理機制不完善、技術設計不適用,鄉村的環保建設大多是效仿城市的治理模式,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

三、新時代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新要求

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雖然在農村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農村人居環境保護形勢依舊嚴峻。要想解決農村人居環境建設中的突出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環保意識

思想是行動的前提,正確的思想將指導正確的實踐,要實現人類居住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統一,必須以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城市建設理念為指導,樹立一種以人為本、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科學發展觀[4]。還要通過網絡、電視、報紙、廣播等多種方式來對農民進行人居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使人居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深入人心,從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2.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要堅持以“綠色”“創新”作為建設發展的根本,協調統籌發展。注重人居環境建設的制度、規劃等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的創新,改變農村固有的生活方式,重點解決在人居環境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大綠化力度,改善生產活動用水,倡導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為農村發展創造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還要引導企業進行從高能耗到低能耗、從高排放到低排放的轉型升級,企業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手段也要不斷優化。

3.建立健全監管機制

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發展處于初級階段,人居環境建設的制度和規劃依舊存在很多不足,加強人居環境建設,必須合現階段經濟發展狀況和人們生產生活所需,制定出一套適合城市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科學規劃,從而為城市建設提供科學保障。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推進過程中[5],要注重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長效機制?;鶎诱矐扇∮行Т胧?,完善基層環保機構建設并配合長效機制,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查漏補缺,逐步解決農村基礎設施落后、垃圾亂堆亂放的問題,保證農村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

4.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

根據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內容,依據政府占主導地位、公眾積極參與的原則,采取多種措施,建立多方資助機制,對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的投資機制進行多元化設計,對于農村在醫療衛生、基礎教育、垃圾分類方面存在的問題,要切實加強改進;對于農村交通道路的建設、污水排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維修和管理工作,基層政府要及時跟進,不斷完善,建立起對人居環境管理和保護的長效機制。

四、結語

農村人居環境的改善對農民生活質量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雖然目前農村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但是總體來看還存在一定問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前提和基礎。當前農村人居環境面臨的主要問題有:農村的人居環境理念相對落后、經濟發展方式比較粗放、人居環境治理措施落實不到位、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等。針對這些問題,應從加強宣傳教育、提高環保觀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監管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

參考文獻:

[1]吳良鏞.人居環境科學導論[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38.

[2]郭紅.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現狀及建議[J].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29(4).

[3]趙霞.農村人居環境:現狀、問題及對策:以京冀農村地區為例[J].河北學刊,2016,36(1):121.

[4]蔣淑玲,王宏波.新農村建設中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思考:以湖南省衡陽市為例[J].農業經濟,2010(5):32.

[5]楊天.農村人居環境治理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發明與創新(大科技),2018(3):48-50.

責任編輯:張蕊

[作者簡介]李曉媛,南京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技術哲學。

猜你喜歡
人居環境改善新時代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設計研究
基于自然人文景觀資源的人居環境優化探析
淺談我國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創意人居城市”的結構方程模型分析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