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保險+期貨”支持農業發展的應用研究

2020-12-23 09:37曹慧
西部金融 2020年10期
關鍵詞:金融扶貧農村金融鄉村振興

曹慧

摘? ?要:為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貫徹落實金融精準扶貧和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延安市自2018年開展了“保險+期貨+銀行”金融聯合支持蘋果產業試點工作。本文在總結前期工作基礎上,從優化流程、銀行有效參與的角度提出“銀行+保險+期貨”支持農業發展模式,對涵義、參與主體、合作流程等進行了明確,對進一步推廣該模式給出“4321”風險共擔等建議,以期為支持農業發展、發揮金融合力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金融;金融扶貧;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F832.5?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017-2020(10)-0094-04

2016年至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連續5年指出推廣及優化農業“保險+期貨”試點工作。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政策措施,進一步提升金融精準扶貧、金融支持鄉村振興效果,中國人民銀行延安市中心支行在轄內創新性地開展了蘋果產業“銀行+保險+期貨”試點工作,經過兩年多的扎實推進,試點工作從貧困戶拓展到所有農戶、從政府補貼逐漸走向市場化、從銀行扶貧出資到信貸業務介入,共42個鄉村的1078戶農戶、6家期貨公司、1家銀行、1家保險公司參與到試點工作中。2017-2019年,投保、買賣期貨共1547萬元、為農戶共計賠付19.84萬元、補償保費521.96萬元,銀行向蘋果期貨交割庫企業發放貸款6400萬元,為下一步工作推廣提供了可靠的經驗借鑒和新的工作思路。

一、延安“保險+期貨+銀行”蘋果產業扶持案例

2017年,全球首個鮮果期貨——蘋果期貨推出后,延安市延長縣便積極開展“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已進行2輪操作。2018年11月,在試點基礎上,延安在全國率先開展了“保險+期貨+銀行”蘋果產業金融扶貧試點工作,探索出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的新機制,既規避了市場風險又穩定了果農收入,對整合金融資源、做大產業規模、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主體及責任

1.地方政府:協調各方工作、承擔20%保費補貼。

2.人保公司:通過其當地分支機構為農戶提供蘋果價格保險產品并免收通道費,與期貨公司合作。

3.期貨公司:期貨公司承擔45%保費,為保險公司設計相應的蘋果期貨價格場外衍生產品,對沖風險。

4.工商銀行:承擔15%保費,為農戶提供蘋果產業融資支持,通過融e購平臺設立扶貧專區銷售蘋果。

5.蘋果果農:承擔20%保費。

(二)合作流程

1.農戶購買蘋果價格保險。果農從保險公司購買蘋果價格保險,每噸蘋果需繳納560元保險費,其中,果農承擔20%、政府補貼20%、工行和期貨工程承擔60%,承保價格為10860元/噸。

2.保險公司購買場外期權。保險公司將所收保險費全額轉給期貨公司,與期貨公司簽訂場外衍生品交易協議、買入場外看跌期權,若價格下跌,保險公司對場外看跌期權進行行權,期貨公司將與賠款等額的行權收益支付給保險公司。

3.期貨公司進行風險對沖。期貨公司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對沖操作,用在期貨市場中獲得的收益,支付給保險公司的行權收益。保險公司可根據市場行情,選擇在價格合適時提前平倉、在價格下跌時進行行權、在價格上漲時選擇到期棄權等。

4.銀行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一是開發專項融資產品“蘋果貸”、“易農貸”,與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有限公司合作提供擔保類三農融資;二是在工行“融e購”電商平臺設立延長蘋果銷售專區;三是發行掛鉤蘋果專項理財產品,豐富果農理財產品等。

5.到期進行賠付、合同終止。若保險期內產品平均售出價格低于保險約定價格時,投保人可通過保險公司獲得“承保價格-市場價格”的差額賠付以鎖定收益;若保險期內售出價格高于約定價格,則保險公司不需賠付,投保人獲得市場較高收益。

(三)實施效果

2017年,延安市延長縣“保險+期貨”試點投保蘋果196噸,簽約6戶貧困戶,簽約的保障價格約為8000元/噸,實際收購價格約為6900元/噸,因此保險公司按照每噸約1100元的標準對投保農戶進行了賠付,共計賠付19.84萬元,按照簽約價格保障了參保貧困戶的收入。

2018-2019年,延安市延長縣開展“期貨+保險+銀行”試點,為42個鄉村的1078戶農戶承保蘋果4.2萬噸,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03戶,涉及果園面積2.86萬畝,投保金額1547萬元。2018年與2019年簽約保障金額分別為10860元/噸、7900元/噸,保險期內蘋果銷售價格均高于保障金額,保險公司不需賠付,但為了減輕果農負擔,按照保底賠付方案仍向果農返還農戶自行交付的保費共521.96萬元,農戶在獲得市場高價收入的同時得到了返還的保費。同時,商業銀行先后向6家交割庫企業貸款6400萬元,其中運用再貸款金額為2220萬元,并于2020年積極推廣保單質押和倉單質押,幫助果企擴大冷庫規模和選果流水線設備。

二、“銀行+保險+期貨”農業支持模式簡析

“銀行+保險+期貨”是一種金融聯合支持產業發展模式,是隨著金融支持農業發展實際需要而不斷推進、創新的服務方式,銀行為產業發展提供融資支持,保險為產業發展保障最低收入,期貨通過設計價格場外衍生品對沖產業發展風險。

(一)農業保險

農業保險是指農業經營主體以支付小額保險費為代價,把農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由于災害事故造成的農業財產損失轉嫁給保險人的一種制度安排。農業保險產品按照繳費方式分為政策性農業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目前,政府給予保費補貼的政策性農業保險使用較多。農作物價格保險是同時應對生產風險與市場風險的保險產品,實際是保障最低價格,在保險合同規定期間保障最低收入價格,并允許投保人獲得一個更高的價格。

(二)“保險+期貨”

由于農作物價格保險風險巨大,保險公司承保能力有限,期貨作為避險工具,成為承接價格保險風險的最佳途徑,同時鑒于期貨市場是促進商品價格市場化和優化社會資源配置的有效措施,“保險+期貨”成為進行農業風險管理服務的模式。

“保險+期貨”是基于農產品價格保險,實現農業經營風險的承接、轉移和對沖的管理服務模式,涉及主體包括農業經營主體、保險公司、期貨公司和政府部門等?!氨kU+期貨”服務“三農”的主要節點:一是農戶或涉農企業通過購買保險公司的農業價格保險產品,以確保收益。二是保險公司通過購買期貨公司的場外期權產品進行再保險,以對沖農產品價格下跌可能帶來的賠付風險,分散其全部或部分承保風險。三是期貨公司在期貨市場上進行相應的期權操作,進一步轉移和分散風險,最終實現風險分散、各方受益。

(三)“銀行+保險+期貨”

雖然“期貨+保險”模式保障了農業主體的最低收入,但農產品收儲企業的現貨吞儲能力以及在產業鏈上的定價權對農戶收入影響較大,且農戶在無政府補貼情況下參與積極性不高。因而,在各方推動下,2018年延安市延長縣開展了蘋果產業“銀行+保險+期貨”試點工作,在“期貨+保險”基礎上創新性地引入銀行,銀行對交割庫或龍頭企業進行支持,在現貨銷售、貨物儲存及加工貿易環節提供融資支持。

隨著試點工作的推進,結合實際需求,銀行的支持范圍不限于企業,可以將包括農戶在內的所有農業經營主體納入支持范圍,“期貨+保險”是從收入端保障最低收益,而加入銀行可以從農戶產業投入、企業優質發展等產業源頭上給予資金支持,解決輸血問題,三個金融主體聯合支持,可從投入和收入兩個方向綜合支持,持續有效發揮“銀行+保險+期貨”產業支持的作用,有利于多維度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

“銀行+保險+期貨”是一種金融聯合支持農業發展模式,是政府補貼及擔保,銀行提供生產及經營資金,農業經營主體投保以保障收入,保險公司提供保險產品并利用場外期權對沖賠付風險,期貨公司在期貨市場進一步分散風險的五位一體、共擔風險、共同推動農業發展的模式。

三、“銀行+保險+期貨”農業支持模式推廣的意義

“銀行+保險+期貨”農業支持模式源于金融精準扶貧、服務于鄉村振興,銀行從投入端提供資金,保險和期貨從收入端保障收益,該模式的推廣應用可以用金融的力量和市場的手段,提高農業主體改進生產、參與保險、銷售經營的積極性,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對收入影響,通過金融引導為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穩定農戶收入,提升涉農企業抗風險能力

通過保險與期貨合作,增強了保險公司承保能力,更多的農戶和涉農企業參與保險,保障了最低收入;涉農企業不僅可以通過購買保險保證收益,而且通過參與期貨交易、套期保值,可大大提高抗風險能力,甚至從期貨市場獲取資本收入。

(二)解決融資難題,為農業搭建金融對接橋梁

政府、銀行、保險、期貨深入合作、風險共擔,銀行可降低信貸風險,積極為農戶提供信貸融資,為企業提供收購資金、生產經營資金等;期貨公司打開了與農業對接新渠道,向農業主體普及了更多期貨知識,培育了更多客戶,提升了農產品期貨市場參與度。

(三)掌握價格走勢,緩解各賣各價、好貨賤賣的情況

期貨價格公開透明,農戶、企業容易了解農產品期貨價格,進而折算自己的產品價格,有利于在交易時獲得公正合理的價格,有效緩解私下磋商時價格不公平問題,解決價格發現效率滯后出現的好貨賤賣、囤貨滯銷情況。

(四)轉變生產經營觀念,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由于期貨產品要求高、具有統一標準,該模式通過執行交割標準引導標準化生產,企業借助“期貨+訂單”業務、運用“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引導農戶提高管理水平,解決缺乏統一標準、農戶標準化生產意識不足、高質量農產品較少的問題。

四、“銀行+保險+期貨”農業支持模式相關建議

從延安市“期貨+保險+銀行”蘋果產業支持試點可以看出:該模式不僅為農業發展提供了風險管理工具,而且通過銀行融資可從源頭上解決產業投入資金短缺的問題,值得積極推廣,但由于試點是基于金融精準扶貧開展,政府補貼、金融機構援助資金為保費主要來源,銀行信貸投入市場化機制尚未有效地參與融入,本文就推廣步驟、推廣方式等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采取“4321”模式,深挖銀行信貸產業源頭投入潛力

在試點過程中,銀行信貸投入仍基于原有的抵押、擔保等傳統信貸模式,只向果企發放相關貸款,并且作為“期貨+保險+銀行”模式的最后一環開展。在推廣過程中,應積極采用“銀行+保險+期貨”模式,從銀行信貸解決源頭問題,有效提升政府、銀行、保險、期貨合作深度,通過共擔風險加大對農戶、企業等產業源頭的信貸投入。如可采取“4321”風險共擔信貸模式,銀行對項目參保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項農業經營貸款,省農業信貸融資擔保公司提供40%擔保,市或縣政府提供30%擔保,銀行承擔20%違約風險,保險公司在發生價格下跌、農業經營主體收入下降無法歸還貸款時將賠付款劃至銀行、承擔10%的貸款還款責任等。通過增強各部門的粘性,充分發揮政府農業貼補、擔保金作用,提高銀行放貸積極性,提升農業經營主體貸款獲得率。此模式可在生產環節就通過信貸方式使農戶獲得資金、充分調動農戶生產和投保的積極性,在企業收儲、建庫、更新生產線時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可大大優化企業的發展模式,從目前的“輸血式”扶貧變為“造血式”致富。

收稿日期:2020-08

作者簡介:曹? ?慧(1985.01-),女,陜西延安人,碩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延安市中心支行。

注:本文為作者觀點,文責自負。

猜你喜歡
金融扶貧農村金融鄉村振興
區塊鏈技術助力農村金融發展研究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江蘇農村金融扶貧創新思路與對策
金融支持精準扶貧模式創新研究
金融扶貧的具體實踐及優化措施
農村金融大變身
安順:榮升全國首個農村金融信用市
金融支持民族地區縣域扶貧問題研究
農村金融效率的界定與測度:文獻綜述視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