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課堂閱讀指導策略

2021-03-11 00:40陳慧芳
天府數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閱讀指導方法策略數學課堂

摘 要:在小學數學階段,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閱讀。在數學課堂中指導學生閱讀,有效的閱讀方法是促進有效閱讀的關鍵:慢讀每個文圖,初步感悟知識;抓準核心字眼,挖掘知識本質;標記閱讀符號,提煉知識精華;銜接前后知識,捋清知識脈絡;翻譯數學語言,提升練習質量。

關鍵詞:數學課堂;閱讀指導;方法策略

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數學的視覺材料主要是文字、符號、公式、圖表等。在小學數學階段,要重視學生的閱讀,引導學生正確、有效地閱讀。數學閱讀應該是從視覺感官的觸碰,通過語音表達出自己的理解,再動手舉例去驗證的一個過程。學生是主體,意向是主動的;教師是主導,意在如何引導學生閱讀數學。在數學課堂中指導學生閱讀,有效的閱讀方法是促進有效閱讀的關鍵。

閱讀數學強調學生閱讀數學課文,進一步提升學生“讀、說、聽、寫”的能力,并不斷走向深度學習。有利于解決深度學習的意義理解與知識遷移兩個方面的問題,并通過閱讀,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去構建知識的“最近發展區”,[1]在此基礎上合作交流、質疑答疑、獨立練習,這種做法就是在幫助學生在任何學習時段都能真正地成為深度學習的主體。

一、慢讀每個文圖,初步感悟知識

“閱讀數學”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的數學教學策略,“讀、說、聽、寫”是其基本教學程式,具體地說,“讀”即學生的閱讀,重在獲取知識;“說”即學生的演講,重在理解知識;“聽”即學生的傾聽,為了辨析知識;“寫”即學生的練習,為了運用知識。也即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閱讀數學課文初步獲取數學知識,在閱讀的基礎上,再通過“說、聽、寫”等多種方式加深理解、應用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學中的師生成為課堂學習共同體,最先學會閱讀的那部分學生成為“小先生”,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讀、說、聽、寫”等教學活動由“不自覺的學習者”逐步轉變成“自覺的學習者”。[2]一個例題的呈現及教材的編寫,總有它的意圖。因此,要指導學生放慢速度,將每個圖、每個文字細讀慢品,初步感悟新課的知識內容。若能先將圖文結合的閱讀,即使是粗淺的,也能對知識有個大致的了解與把握,至少不會偏離課的知識點。

二、抓準核心字眼,挖掘知識本質

例如在教學《倒數》一課時,應當從“什么是倒數”入手,讓學生反復閱讀“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從中,不難看出“乘積是1”中,關鍵在于“乘積”,而不是“和”“差”“商”,這應該解讀出來;其次是“兩個數”,而非三個數。學生在不斷推敲字眼過程中,掌握知識的本質。此時,讓學生舉例,怎樣的兩個數乘積是1。學生能說:,而不僅僅停留在……從學生的舉例中,我們再讓學生思考,像2和0.5,5和,25和0.04這幾組的每兩個數是否互為倒數,為什么?生回答:是互為倒數的,因為這幾組的兩個數相乘,積都為1。像這樣抓準核心字眼,推敲字眼,挖掘本質的教學,才不會把學生的思維禁錮與局限。假設一開始讓學生去觀察: 算式中你發現了什么?學生也能得出一定的結論:乘積都等于1,兩個分數的分子與分母交換位置。此時,課堂是熱鬧的,再讓學生舉例,學生總會被這些已有算式所局限,最終偏離本節課的本質。這樣不閱讀課本的教學,浮于形式的課堂,只會使整堂課如石沉大海般,越來越沒有生氣。

三、標記閱讀符號,提煉知識精華

閱讀始于讀,行于記。如果只是閱,那只能停留在眼,如果先讀、后說、再記,就會使“記憶通向理解”的發展,這是弗萊登塔爾提出的。教師將留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學會做課堂閱讀筆記,重在讓學生學會讀,學習的好習慣是讀,是讀深,是深讀;要深讀,要成為習慣,則記筆記是非常行之有效的策略。閱讀筆記是每個學科有效閱讀的重要方法。不同學科,筆記方式截然不同。對于數學學科,應注重簡約、直觀的創意符號,突顯知識的內在。如,五(下)《通分》,“像這樣,把異分母分數分別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在這句話中認真閱讀這句話,可以將“異分母”“同分母”“相等”三個詞提出,將一長句的文字轉化成符號,并做上讀書標記(如圖),讓學生從具體的實例中理解,這樣的記憶更直觀、更具體,讓學生在實際通分過程中有清楚的思維步驟,而不是機械記憶什么叫“通分”。在很多概念認識課當中,這樣的閱讀符號標記,能夠有效且直觀地幫助學生提煉知識精華。

四、銜接前后知識,捋清知識脈絡

知識,是一個點一個點的積累和學習。對于每個新知的學習,如果只求眼前的“利益”,那么這樣的學習就像不打地基的建筑——不牢靠。學習新知的過程,應該是“兩次倒轉”[3]的教學。面對新知,一部分學生可以知道怎樣解答,并通過自我理解開始找到為什么這樣解答的原因,由學生自主找到并自我喚醒新、舊知識的關聯,形成相對穩定的、清晰的知識脈絡或知識結構網。

再如,《分數和小數的互化》中,“怎樣能較快地把小數化成分數?”“小數表示的就是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所以可以直接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再化簡?!毙祷謹档倪^程是舊知識,只有解讀清楚這句話才能將新舊知識銜接好,捋清脈絡。從文字中可以解讀并做標記: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再化簡;而且,從左往右讀還不夠,還要能從右往左讀,得出=一位小數,=兩位小數=三位小數……這樣的反復解讀既解決小數怎樣化成分數,又解決了分數轉化成小數的問題。

五、翻譯數學語言,提升練習質量

課本中每個習題的設計都有它的意圖,如:三(下)P58《整理與復習》第1題(部分)。這樣的練習,不僅僅是在空格里填寫積,更應該在結果中發現變化規律,在本單元進行筆算乘法教學中,非常注重每一步是怎樣計算來的。實際上運用的是乘法分配律來解釋算理,而在學生還沒系統學習乘法分配律前提下,應該通過發現讓孩子去感悟,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表格發現,(橫看)20×22→25×22→30×22→35×22→40×22,每次的積都比前一個多110,為什么?是25個22比20個22多出了5個22即110……;(縱看)22×20→23×20→24×20→25×20又是怎樣變化的?教師只有引導學生翻譯出習題的數學語言,不只是為了結果求結果,更應跳出知識,站在更高的角度去辯證看,會讓學生有更深地理解,既拓展思維又提升質量。

又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的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來解決,在學習圓柱體積轉化成長方體并推導出公式時,其實不僅僅讓學生知道這一知識內容,更應該深層次地幫助學生解讀并翻譯:像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這樣的幾何體可以看成由無數個相同底面一層一層微分的樣子,因為沒辦法一個一個地數,高就相當于這些面的數量,體積就是這些面的總和;再引申出,如果直柱形的底面是梯形、三角形,甚至不規則花瓣形等,也可以用“底面積×高”計算出體積。有了這樣的深層次的翻譯,學生對于物體體積地計算就不會停留在表層,在要求計算圓錐體積時,學生就提出,底面積乘高一定不等于圓錐體積,因為,如果沿著它的底面平行切割成無數個面,每個面的大小都不同;再在計算如圖體積時,學生解決問題時就不會只出現用“正方體體積+半圓柱體積”來計算,而出現一部分的學生,先計算一個橫截面面積(半圓面積+正方形面積),再與長度相乘。

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閱讀要先行;在指導學生閱讀方法時,教師要先行。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其實教給的是自學的本領,學生會將方法內化成自己的能力,有了具體的方法指導,學生就能更好地進行數學表達、進行數學思考。

參考文獻:

[1]劉月霞、郭華.深度學習:走向核心素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39.

[2]鄭祥旦、吳昌琦、陳慧芳.小學數學一課一探究(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14-15.

[3]郭華. 帶領學生進入歷史:“兩次倒轉”教學機制的理論意義(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6(2):8.

[本文系2020 年大田縣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在明理思辨中促進深度學習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TKTX-2047 )的研究階段成果之一。]

3296500338215

猜你喜歡
閱讀指導方法策略數學課堂
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
淺談圖書館的課外閱讀指導對策
淺析高中圖書館的閱讀指導措施
淺析鉗工銼配技能競賽訓練的方法
新課改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數學史與初中數學教學整合的策略研究
張揚學生個性,展現課堂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中動手操作活動實施研究
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之我見
數學課堂信息化中的“三適”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