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視頻時代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2021-10-12 01:51陳兵
傳播與版權 2021年9期
關鍵詞:大數據分析人才培養

陳兵

[摘要]短視頻的快速發展使新媒體行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新媒體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當下,高校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對學生短視頻創作和新媒體數據分析能力的鍛煉沒有做出詳細要求,需要高校盡快對培養模式進行優化調整。本文分析了短視頻時代高校新媒體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進而提出對應培養策略,以期推進我國短視頻創作和新媒體數據分析人才的供給側問題的解決。

[關鍵詞]短視頻創作;大數據分析;人才培養;網絡與新媒體專業

在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和4G技術的推動下,萌芽于2012年的短視頻行業在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艾媒咨詢2021年1月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短視頻頭部市場競爭狀況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短視頻市場規模達到1408.3億元,較2019年增長70%,用戶規模達到7.22億,較2019年增長15.2%[1]。伴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發展,短視頻相關領域人才需求大,大數據分析、短視頻運營、短視頻拍攝成為短視頻領域的熱門崗位。隨著5G技術的持續發展,短視頻行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而作為培養短視頻人才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調整培養模式,以滿足行業發展和社會需求。

一、短視頻行業發展對網絡與新媒體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

在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AR/VR等技術驅動下的短視頻行業,不斷突破傳統媒介傳播方式,構建起社交化、視頻化、交互的智能傳播生態,也可認為網絡傳播正在進入“讀頻時代”。而短視頻行業的蓬勃發展要求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育需要結合傳播學、計算機、經濟、管理、法律等方面內容,注重培養具備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一)具有以技術為主的復合型知識結構和創意能力

以短視頻為代表的媒介傳播方式極大地改寫了現有傳媒市場的版圖和游戲規則,傳統的媒介運作框架和盈利模式正在式微,催生了與這一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興產業模式[2]。獵聘網2021年2月發布的《短視頻領域就業大數據報告》顯示,2020年短視頻相關企業招聘職位相較于2019年增長67.10%,涉及的職位主要包括短視頻研發技術類崗位、短視頻內容運營、策劃、編輯、拍攝、剪輯等[3]。而智聯招聘發布的《2019年短視頻/直播行業人才發展報告》顯示,2019年三季度短視頻招聘崗位中短視頻運營的崗位占比將近三分之一,短視頻策劃、拍攝、剪輯崗位占比23.13%[4]??梢?,在短視頻行業快速發展背景下,短視頻行業更青睞于不僅掌握新聞傳播學科知識,還掌握短視頻相關技術、經營管理等跨學科復合型人才。此外,短視頻行業是一個充滿創意和創新的行業,這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善于學習、勇于創意的品質。

(二)具備數據收集與分析、數據可視化操作能力

數據已經成為短視頻行業乃至互聯網生態的核心資源,無論是短視頻內容的生產,還是分發機制,抑或是用戶的消費模式,數據意味著短視頻內容的呈現形式、用戶畫像、算法基準等[5]。短視頻行業一方面利用數據進行短視頻內容的策劃、拍攝和創作,另一方面采集、利用用戶的身份信息、興趣、行為等數據,以實現個性化的短視頻內容訂制和推薦。具備數據收集與分析、數據可視化操作能力成為短視頻行業選拔人才的標準和要求。獵聘網發布的《短視頻領域就業大數據報告》顯示,數據分析師位列短視頻行業招聘的20個核心職能中的第12位[3]。此外,數據也成為短視頻行業和機構進行精準營銷的重要依據,其通過搜集數據進行用戶行為畫像,拓展廣告營銷和進行產品優化??梢?,數據已經成為短視頻時代的生產要素,處于人才需求端的短視頻企業急需具備數據收集與分析能力的人才。

(三)具有堅定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短視頻的聲畫結合、分發渠道多元、互動性強等特征,改變了當今的傳播格局和輿論生態,但無論媒體格局和短視頻行業如何變化,短視頻行業作為泛媒介行業所具有的價值取向不能改變。2020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媒體深化融合應“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6]。短視頻在內容建設上應積極傳播“正能量”,摒棄短視頻內容為單純追求流量曝光、迎合大眾低級趣味、偏離主流價值觀的視頻。短視頻行業要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堅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短視頻內容在策劃、拍攝、剪輯、發布的每個環節不僅是經濟價值的實現過程,更是實現和傳承“滿足精神文化需要、傳播主流意識”的社會價值傳播的過程[7]。堅持短視頻“正能量”價值觀傳播的理念要求短視頻行業從業人員應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主流價值觀駕馭算法,減少低俗化、虛假類、色情類、暴力的視頻內容傳播,承擔傳播知識、傳承優秀文化的歷史使命。

二、短視頻時代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國內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培養方案及師資狀況的調查和研究,筆者發現國內高校新媒體人才培養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課程體系設置不能完全適應短視頻行業發展趨勢

目前,國內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課程設置存在以下兩方面問題。第一,理論課程和技術課程比例設置不均衡。國內高校網絡與新媒體本科專業普遍重視新聞理論基礎的培養而輕視相關技術課程。例如,西安交通大學研究人員在抽取國內“新聞傳播”專業排名前30的“211工程”高校中的8所高校相關專業培養方案時發現,技術類課程學分最高的高校僅25分,約占總學分(167分)的15.6%,最低的12分,約占總學分(144)的8.3%[8]。第二,課程體系中短視頻相關課程零散。國內多數高校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普遍開設視頻拍攝、視頻編輯、數據應用、新媒體數據分析等課程,但總體而言,課程設置偏重于新聞傳播基礎理論課程及文化修養類課程,系統涉及新媒體數據分析及短視頻創作的課程較少且未形成體系或者模塊,無法適應短視頻行業發展趨勢。

(二)師資隊伍建設不能滿足短視頻人才培養的需求

根據調查,國內多數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較為單一,且以人文社科為主,具有新媒體、大數據分析、影視制作等跨學科知識結構的教師相對匱乏,能夠完成短視頻策劃、拍攝、剪輯、市場運營的教師更少。此外,高校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的學歷普遍以博士為主,雖然專業教師擁有相對較高的研究能力和理論水平,但是多數教師沒有在短視頻行業工作的經歷,短視頻策劃拍攝的經驗缺乏。部分專業教師對短視頻產業發展的理解和認識并不深刻,甚至連短視頻運營的整個流程都不了解,這無疑導致其教學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的脫節。雖然不少高校會從短視頻行業或者短視頻培訓機構引入兼職或全職教師,充實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教學工作,但是比例相對較少。而引入的教師能否夠將實踐經驗轉化成理論傳授給學生也是未知,甚至有些高校出現短視頻的實踐類課程直接由毫無業界經驗的理論課教師代替上課的現象。

(三)學生面向市場化的實踐能力水平低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屬于實踐應用型專業,對學生專業實踐動手能力要求高。但目前該專業的學生面向市場化的實踐能力水平低下,主要原因除上述理論和技術課程設置比例不合理,還存在以下原因。一是近年來隨著新媒體人才市場需求量的急劇擴大,國內各大高校紛紛設立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并擴大招生規模,截至2020年,國內共有231所高校設立該專業,但是多數高校并未配套建立相關實驗室,學生日常課程實踐實訓課時難以保障。二是高校和實訓基地距離較遠,短視頻人才需求地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一線及省會城市,相對的各大高校的實訓基地主要集中于上述城市,學生到實習基地實習的意愿降低。三是學生日常課程缺乏進行能力實踐的機會。學生日常實踐實訓主要以課程為導向,多數學生實踐活動僅為完成日常的教學活動,課程結束意味著學生實訓結束,這導致學生實踐水平不足,未形成以項目為導向的常態化實踐訓練。

三、短視頻時代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路徑

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相較于其他專業設立不到十年時間,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仍然有許多方面需要完善。而近年來極其火熱的短視頻行業讓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站在了時代的風口,也向新媒體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科學規劃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課程體系

為培養短視創作和大數據分析人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的課程內容應設置為基礎類、專業類、模塊類課程?;A類課程體系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新聞傳播法規、人文社科知識、新媒體概論、傳播學基礎等。專業類課程包括媒介經營管理、新媒體用戶分析、傳播心理學、網絡信息管理、新媒體與社會等。模塊類課程主要圍繞兩個方向展開。一是短視創作方向,具體包括攝影基礎、手機攝影技術、視頻合成與剪輯、短視頻腳本創作、微電影創作、直播短視頻與網紅經濟。二是大數據分析方向,具體包括大數據基礎、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技術與應用、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模型設計、新媒體數據分析等新媒體數據處理類相關課程。此外,高校應構建和完善校內實踐教育環節,建立校企合作的短視頻融合實驗室和大數據實驗室,對接短視頻企業真實項目和仿真系統,讓學生真正掌握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的全過程。

(二)多渠道提升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的師資力量

國內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高校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教師一般不具備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的專業功底。因此,首先,高校要對現有教學團隊進行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相關課程培訓。其次,高校要多渠道提升專業師資力量,可將大數據分析課程設置成為公共基礎課程,并協調計算機專業教師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講授大數據分析相關課程。再次,高校要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引入雙師教學模式,聘請短視頻領域和大數據分析領域內的專家成為兼職教師或專業建設顧問,參與高校的培養方案制定和實際教學工作,而業界導師的授課模式可采用開放式教學模式,例如講座、在線直播、圓桌會議等。此外,高校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模式,建立高校教師定期到短視頻企業掛職實踐機制,讓專業教師熟悉短視頻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和運作流程,增強教師對短視頻行業的感性認識。最后,國內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應積極引進計算機、大數據、統計學、影視制作等專業人才,并在職稱評定和項目經費建設上給予相應的保障。

(三)校企互動、產學研融合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2017年1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提出“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以優化高校人才的培養模式。而短視頻時代尤為強調新媒體從業人員的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能力,各高校需要整合社會各方資源,深化校企合作、產學研聯合培養,幫助學生樹立市場意識和職業思維意識。高??赏桃曨l企業探索建立短視頻產品開發聯合實驗室、新媒體大數據實驗室、課程共建聯合實驗室、短視頻實踐實訓基地,聘請資深短視頻創作者、技術人員到高校授課,指導高校的短視頻課程實踐,打通理論和實踐壁壘,培養具有創意能力的新媒體人才。另外,高校還應整合校內外資源,構建以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的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實踐技能培訓模式,一方面指導和孵化大學生短視頻自媒體創業;另一方面對接政府和社會資源,承接政府和企業相關短視頻創作項目,以“項目制”構建學生的短視頻創作和大數據分析實踐教學體系。

(四)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

短視頻行業近年來出現的諸如版權紛爭、網絡詐騙、制假售假等亂象,原因之一在于短視頻行業從業人員急功近利、缺乏正確價值觀引導。短視頻行業一直是國內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就業的重點領域。因此,該專業需要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尤其是專業課建設應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背景相聯系。為此,高校應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貫穿到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認知、課堂教學、課程實踐、社團活動等專業建設的全過程中,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歷史典籍、民間習俗、地方文化、紅色文化、時代楷模等方面內容滲透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教學過程中。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短視頻特點滲透思政教育,利用短視頻發掘和傳播紅色文化、時代楷模人物先進事跡等優秀文化,最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要求的道德規范內化到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學生的具體實踐中,提升學生職業素養,為推動短視頻行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四、結語

短視頻時代的到來使網絡與新媒體專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一方面短視頻產業發展為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更廣泛的就業渠道,另一方面短視頻產業的發展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國的短視頻類企業及相關高校必須在重視短視頻所帶來的行業變革基礎上,深入思考,積極探索,更好地培養適應短視頻時代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艾媒網.短視頻行業報告:2021年市場規模將接近2000億,抖音逐漸與快手拉開差距[EB/OL].(2021-01-28)[2021-07-21].https://www.iimedia.cn/c460/76765.html.

[2]李明德,劉嬋君.對網絡與新媒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傳媒,2017(21):17-18,20.

[3]獵聘網.獵聘發布《短視頻領域就業大數據報告》[EB/OL].(2021-02-05)[2021-07-21].https://www.sohu.com/a/448939373_162522.

[4]楊桂芳.《2019年短視頻/直播行業人才發展報告》發布[EB/OL].(2020-01-02)[2021-07-21].

http://henan.china.com.cn/news/2020-01/02/content_41019915.htm.

[5]張錚,陳雪薇.從“數據新聞”到“數據傳播”—智媒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數據轉向及因應策略[J].中國編輯,2020(05):74-79.

[6]李飛雪,李涵.短視頻化:新聞輿論引導新趨向[N].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07-22.

[7]沈忠杰.新文科背景下網絡與新媒體人才培養探究[J].傳媒論壇,2021(12):159-160.

[8]楊揚,張文忠.媒體融合視閾下高校出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編輯學刊,2021(01):18-23.

猜你喜歡
大數據分析人才培養
大數據分析對提高教學管理質量的作用
基于大數據分析的電力通信設備檢修影響業務自動分析平臺研究與應用
面向大數據遠程開放實驗平臺構建研究
面向大數據分析的信息管理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傳媒變局中的人口電視欄目困境與創新
速錄專業 “三個一” 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