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課程“三度”建設 對教學管理的啟示

2021-11-12 12:20譚瑞梅劉雅斌
經濟研究導刊 2021年29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課程

譚瑞梅 劉雅斌

摘? ?要:課程“三度”建設是“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建設的簡稱,是對教育部打造“金課”要求的積極回應,是一項體現“以本為本,四個回歸”精神的重要教育教學改革舉措,主要涵蓋教與學兩個方面,以提高課程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宗旨為核心,同時對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良好的教學管理能夠為課程“三度”建設這一系統工程取得實質成效提供優質服務和有效保障。

關鍵詞:課程“三度”建設;教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

中圖分類號:G473.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9-0076-03

一、課程“三度”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一)打造“金課”:教育部關于提高課程質量建設的部署

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新時代全國高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以本為本,四個回歸”,要求高校將精力和注意力聚焦于本科教育。同年8月下發《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淘汰‘水課,打造‘金課,合理提升學業挑戰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切實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1]。9月,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強調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锻ㄖ泛汀兑庖姟窚蚀_把握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本為本,以“回歸常識、回歸本分、回歸初心、回歸夢想”為基本遵循,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激勵學生刻苦讀書學習,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努力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三度”建設:學校對打造“金課”要求的積極響應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積極響應學生生源結構變化內環境,有效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學校緊扣提高課程質量目標,持續聚焦課程建設,按照《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中對學生培養過程中的具體要求,以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為宗旨,明確提出開展 “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建設(簡稱課程“三度”建設),并適時出臺了課程“三度”建設實施指導性意見[3]和推進方案[4],強調從課程體系對標“五種品質”(指培養學生在價值觀養成、專業方法掌握、思維方式訓練、專業技術運用和職業能力具備五大方面的品質)、課程大綱國際化、精品課程網絡化、核心課程小班化等方面進行持續、系統的教育教學改革,專注于核心課程質量建設,優選每門課程建設內容、課程教學方式和課程考核方式,以加強課程建設、提高課程質量,持續不斷地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三)人才培養:“三度”建設的目標與宗旨

辦好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是本,本科教育是根?!盵2]本科教育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事業的成敗。課程“三度”建設正是學校積極回應時代發展要求、推動學校自身發展需要的重要表現,是為實現培養高質量人才的目標和宗旨而推行的一項師生全員參與、各專業各門課程全部參加的深度教學改革,真切反映了學校加深課程質量建設的緊迫感和使命感,希望通過課程改革引領教育教學觀念轉變,帶動人才培養質量提高。

二、課程“三度”建設堅持的原則與標準

(一)課程“三度”建設與推進應堅持的原則

1.堅持質量核心,以“早”、“新”為先

課程質量直接與人才培養質量相關,要求師生樹立質量核心理念,在課程信息量、學科觀點、專業理論和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上加強課程“三度”建設。該原則要求:一是起步須早,不可等待拖延,努力做到知識先知先覺、飽和度先見識先受益、方法先學先用和應用價值先感受先體現;二是強調方法須新,即在“專業知識的系統性架構”條件下突出新觀念、新觀點、新內容、新方法和新技術?!霸纭焙汀靶隆笔恰叭取苯ㄔO制度設計的重點。

2.堅持系統設計、管理同步

課程“三度”建設是一個包含學校主導制度設計、二級學院組織任務落實、各系各專業全體教師全部課程具體執行、全體學生參與、受益和各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全程跟蹤、監督評價的完整系統。因此,既要高度重視教與學兩個關鍵環節,也要重視發揮教學管理工作在系統性行動中的重要作用。唯此,才能更好地為課程“三度”建設提供更為系統的支持,為學生組成無縫銜接的有飽和度、深度和緊張度的“四年學業拼圖”。這一原則要求,在制度設計層面應具備系統性和完整性,以及在組織執行層面上的多方聯動、立體多元、上下呼應與協調配合。

3.堅持“加減”有度、精細存量

該原則要求在學校、學院、專業以及課內外各方面圍繞提高“課程飽和度、深度及學業安排緊張度”目標做“加法”,提高專業核心課學分及其要求;同時,在學分總量上和課外活動上適度做“減法”。這就為確保師生能夠集中精力專注于課程“三度”建設提出了辯證理解與執行的要求,注重喚起學生的課程質量自信和學業自信,以進一步取得與同輩群體的競爭優勢。

三項建設原則的確立為深化改革的整體行動所確立的三項推進原則,即堅持回歸初心、秉持“生為本”,堅持持續改進、凸顯“再設計”,堅持成果導向、重在“見成效”,提供了邏輯基礎與前提。建設原則和推進原則,共同為評估考核、總結反思課程“三度”建設指明了方向, 準確把握住了“以本為本,四個回歸”要求的內涵實質。

(二)課程“三度”建設的標準

課程飽和度、課程深度和學業緊張度是一級評價標準指標,對應設置了課前預習、課程實施和課后任務,知識重組、思維培養和知識運用,學業任務、學習投入、課程考核和考核資源為各自的二級指標,并具體確立包括預習任務、參考書目、預習方式、課堂檢測、課程導入、內容設計、課堂任務、教學組織、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主動合作、課程資源、課后習題、課程作業、作業反饋和課后輔導,方法求新、重組反思、問題意識、批判思維、思辨精神、遷移創新和成就獲得,以及課外閱讀、寫作任務、學習時長、課程考核、課程論文和題庫建設共29個具體的考核評判觀測點,對每個觀測點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如每門課程提供不少于3本參考書目、不少于2種專業期刊、不少于10篇專業論文并安排學生的閱讀任務(含讀書筆記),開展寫作訓練,每門課程撰寫不少于2篇課程論文,等等。建設標準的確立,使得師生明晰了課程“三度”建設的具體要求和行動方向,同時使教學管理工作在各環節上獲得了可操作性更強的規則指引。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課程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中職學校如何加強教學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機制研究
職業技術院校教學改革創新與人才培養質量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