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2021-12-16 16:50高玲玉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古詩詞教學應用

高玲玉

摘 要:支架式教學模式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提出的一種為學生搭建腳手架、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的教學模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古詩詞是小學語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在古詩詞教學中為學生創設教學支架,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他們迅速進入古詩詞教學情境,逐步培育學生的探索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支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探討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支架式教學模式;古詩詞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35-02

【Abstract】The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l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o build scaffolding for students and guide students to construct knowledge independently,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cient poetry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Creating a teaching support for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can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help them quickly enter the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situation,and gradually cultivate students' exploration ability and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scaffolding teaching,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ms in primary schools.

【Keywords】Scaffolding teaching mode;Ancient poetry teaching;Application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深遠的意境、豐富的情感以及精練的語言深受人們的喜愛,經過多年的傳承,依然閃爍著藝術光芒,長期以來,古詩詞都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古詩詞教學,能夠讓學生體會到我國語言的博大精深,可以陶冶學生情操,并增強其文學素養。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將學生的需求作為出發點,為學生搭建古詩詞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意識,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為學生創設出合作、探究的學習情境,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所學古詩詞知識的意義建構。

1.支架式教學的應用價值

支架也被稱為腳手架,最早是建筑行業用語,后來,被應用到教育理論中。支架式教學中的“支架”,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幫扶,這種支架是短暫性的,當學生學習完畢后,就可以將支架移除。支架式教學屬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為學生進行知識建構的框架,真正做到以學生作為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現有發展水平,應用系統的方式來為學生提供支持、引導和協助,幫助他們主動完成知識的建構,培育學生的綜合技能。支架式教學具有幾個特點:

首先,可調節。支架設置不能脫離學生實際情況,不同個體對于支架的需求存在差異,因此,支架的設置應當是可調節的。如對于小學古詩詞基礎薄弱的學困生,考慮到他們的能力,為他們提供適合的支架;對于基礎較好的優等生,可以提高支架難度,讓學生能夠通過思考來突破最近發展區,實現能力提升。

其次,暫時性。支架的提供并非永久的,當學生在學習環節出現困難,無法獨立解決時,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可以為其適當提供支架,隨著學生能力的增強和水平的提升,即可將支架撤除。

最后,漸消性。隨著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需要逐漸撤除學習中的支架,但是,支架的撤除并不是一刀切的,應當是逐步遞減,至于怎樣撤除,撤除到什么程度,需要由學生的能力、發展水平來決定。

2.支架式教學模式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

(1)分析學情,搭建腳手架

要發揮支架式教學在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作用,在教學前,教師要對學情有準確把握,掌握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這樣才能設計出適合學生實際的概念框架,利用概念框架作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腳手架。所謂學情,就是學生在某個時間內對某項學習活動的學習狀態,學情分析包括學習習慣、學習思路、學習方式、學習效果以及學習進程等方面的分析。從當前小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現狀來看,他們的古詩詞學習能力相對偏弱,處于初級狀態,其影響因素包括個體思維差異、環境差異以及學習習慣差異等方面,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對古詩詞有參與感,考察學情就非常重要。掌握學生學情的方式多種多樣,具體來看,教師可以利用統計分析來考查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習能力。從古詩詞的特點來看,可以通過詩詞鑒賞、古詩詞默寫兩種方式來進行考核,做出橫向和豎向對比,并根據學生的作文書面化、小練筆等考查學生在課外對古詩詞的閱讀情況。同時,還要通過與家長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課余生活、對古詩詞的興趣愛好等,通過各類數據的整理來掌握學生的學情。只有準確掌握學生的具體學情,掌握他們的最近發展區,才能設計出恰當的概念框架。如在《登鸛雀樓》這一課教學中,通過課前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該班級的學生大部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古詩語言講究形象、色彩有一定的了解,通過一定的啟發引導,學生可以掌握這首古詩的內容、用詞、寫作意圖等,但對該詩的韻律及古詩詞知識的遷移有所不足,根據這些學情可以設計出基本概念框架:學會本課6個生字“樓、依、盡、欲、窮、層”,能做到讀音準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通過朗讀來掌握該詩的平仄韻律;知道作者寫這首詩的意圖,能悟出這首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在對古詩寫作理解的基礎上,從作者王之渙的《涼州詞》《送別》這兩首古詩進行一定的知識遷移,對文章進一步加深理解。

(2)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古詩詞與他們的生活距離遙遠,加之古詩詞本身有著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在接觸古詩詞時,學生會出現疏離感。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和認知有限,他們很難對古詩詞展開自主聯想和想象,需要教師為其提供一定的支架方可完成。同時,現階段小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動機比較單一,主要是將考試成績作為學習目的,這種唯成績論的學習傾向,導致古詩詞喪失了應有魅力。在教學時,如果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情境,為其創設支架,那么就能夠讓學生具備參與感,更好地理解古詩詞中所要傳達的情感與思想。創設古詩詞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利用圖片設置情境,可為學生播放詩詞朗讀音頻或相關歌曲,也可為學生播放詩詞場景視頻,還可以通過詩詞現場演繹營造適合學生學習的情境,如在《登鸛雀樓》這一課在應用支架教學模式教學中,在上課時為學生創設情境支架,播放網絡資源:樂樂課堂的“王之渙《登鸛雀樓》賞析”視頻,在出示視頻后,為學生提供合理的問題支架:“鸛雀樓在什么地方?誰登鸛雀樓?作者為什么要寫登鸛雀樓?鸛雀樓有什么樣的美景?如果你們是詩人,看到這樣的情景,會有什么感受呢?如果想看到更多的景色,那么應該怎樣做呢?”通過這一系列的視頻+問題支架,很好地創建出學生喜歡的課堂情境,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詩詞內容,也在課堂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鍛煉了學生的聯想能力。

(3)獨立探索,創設內化支架

支架式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引導,根據學生實際搭建一定的內化支架,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支架幫助下進行自主學習、獨立探索。適合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的支架多種多樣,常見的有問題支架、范例支架、建議支架、圖表支架、工具支架、表達支架等,需根據教學進程的推進情況來搭建支架,將學習的主動權逐漸交給學生,幫助學生有效率地完成古詩詞學習。比如,可以在學生獨立探索時為學生提供問題支架和工具支架,在古詩詞教學中,不能只關注字詞解讀和詩句大意,而是要讓學生進行有效思考,梳理思路、發散思維,在實際的支架設置上,可以通過問題式支架與工具支架幫助學生理解,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中,先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任務單、在任務單里為學生創造幾個問題支架:“九月九日是什么日子?有什么風俗呢?”“這首詩是寫給誰的呢?”“這首詩中,你們認為哪些字用得非常傳神,它們有什么含義?”“結合注釋等方法,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薄敖Y合想象來描述一下你對詩歌中詩意的感知”,通過問題支架的層層深入,讓學生帶著問題來思考,揣摩詩中的字眼,了解詩歌的情感基調,引導學生不斷突破現有的思考水平,朝著更高水平邁進,在學生完成問題任務單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展臺等工具支架對任務單進行點評,說明優點、指出不足,引導學生優化任務單,進一步促進知識的內化。

(4)協作探究,完成意義建構

當學生初步了解了古詩詞之后,為了引導他們繼續賞析、分析,需要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協作探究,在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產生思維的碰撞,對古詩詞也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最終完成對所學古詩詞知識的意義建構。在協作探究過程中,可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來為學生搭建表達支架,考慮到小組成員對知識的掌握存在差異,學習任務的設置要突出層次性,難度適中,要求小組成員根據能力大小,將任務逐一分解,促進成員表達能力的提升。在《楓橋夜泊》的教學中可拋出問題:“詩人描寫了怎樣的江邊秋景圖呢?”接下來,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文章中的注釋來賞析本詩,小組成員自己劃分學習范圍,最后,將每位小組成員的理解整合起來,派一個代表來匯報,通過協作探究的方式來設置表達支架,幫助學生提煉詩歌內容,總結寫作手法,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交流能力,也完成了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5)效果評價,優化評價體系

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不能單單通過考試來判斷,盡管這種評價方式相對公平,但是,對于古詩詞學習質量的評價比較片面。在評價上,需要更多關注古詩詞的人文性和學習的過程性,從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貢獻、是否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等方面進行考量,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合作學習的角色、學習方法掌握程度、古詩詞學習效果等,衡量學生在不同階段中有無完成課標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怎樣,評價標準要緊密貼合課標內容。如可以從“教學目標完成情況”“獨立探索效果”“課堂思考情況”“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方法掌握程度”“領悟到的情感”“小組合作成效及起到的作用”“成果匯報”等方面形成評價量表來進行綜合性的評價,評價的方式也可以包括學生自評、教師評價、生生互評,促進效果評價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3.結語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育學生人格,幫助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在古詩詞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可以根據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為學生搭建出古詩詞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支架幫助學生進行獨立探索、協作探究,優化效果評價體系,進一步促進學生知識的意義建構,可以顯著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質量,激發出學生參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其文學素養水平,對于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均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張怡媛.基于支架式教學模式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研究[D].天水師范學院,2019.

[2]林舒青.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小學高段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9.

[3]潘國清.一種翻轉課堂的螺旋模型及實現[J].電化教育研究,2015(10).

[4]楊光. 支架式教學理論在小學古詩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

[5]陳國英.淺談小學古詩詞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7).

猜你喜歡
支架式教學模式古詩詞教學應用
中職英語口語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與思考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中的審美教育
淺析古詩詞教學中意象教學的策略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數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