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教媒體讓音樂課堂活起來

2021-12-16 16:50陳城關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合理運用創設情境

陳城關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存在著一些教學上的困惑,如教學手段的單一、教學媒介的貧乏、教師課堂教學費力等,這些都影響了音樂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筆者旨在介紹音樂課堂中利用電教媒體來激活音樂課堂,以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創設情境;豐富內容;教研質量;合理運用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087-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there are some teaching confusion,such as: teaching means of a single,poor teaching media,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effort,these have affected the effect of music teach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usic literac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introduce the use of audio-visual media in music class to activate music clas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music class.

【Keywords】Create situation;Rich content;Quality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Rational use

電化教學如今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中,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筆者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借助電教媒體直接將音樂的藝術形象通過音像的形式表現出來,大大地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電教媒體替代了傳統的教師個人講述或彈唱,代之予豐富多彩的視聽情境,給課堂帶來了生機。在音樂教學中巧用電教媒體,能充分地展現音樂的藝術魅力,更有效地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下面談談筆者的探索與做法。

1.創設情境,培養審美意識

傳統的音樂教學手段常常是先識譜唱旋律,然后讀歌詞,最后帶入歌詞演唱,其間穿插樂理知識講授。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單一乏味、枯燥無趣的,不能很好地讓學生接受到歌曲要傳達給大家的豐富內涵,比如律動、舞蹈、歌曲的背景、傳遞的情感內涵等,電教媒體的介入使音樂學科的教學變得直觀、活靈活現,學生學得興趣盎然,而且能感知到許多豐富的音樂知識和技巧。

(1)聲效情境,趣味導入。

我在教學第八冊《小溪流水響叮咚》時,于課前精心創設了課件,課堂上這樣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三種自然界的聲音,你們想聽嗎?

生:(個個兒來了興趣)想聽!

師:大家聽的時候,可要說說你聽到了什么?每一種聲音的速度怎樣?(出示課件,播放三種音效)

水滴:滴答 滴答 ︱ 滴答 滴答‖

小溪流:嘩 · 啦 ︱嘩 · 啦 ‖

大海:唰— ︱唰— ‖

學生聽著三種美妙的聲音,想象著自然界的美麗畫面,從而體會三種聲音速度的快慢,進而認識了 2/4 ⅹⅹ ⅹⅹ 、 ‖ⅹ·ⅹ‖ 、 ⅹ—‖三種節奏類型。

又如在教學《鈴兒響叮當》時,為了激發學生地興趣,教師設置了以下開頭:

師:同學們,現在讓你們聽聽各種鈴聲(自行車、電話、鬧鐘、門鈴等),猜一猜這是什么鈴兒在響叮當?(出示課件)

學生們個個豎起耳朵,認真地聽著、思索著,積極地回答著……

教師隨即出示課件(自行車、電話、鬧鐘、門鈴等)圖片,引起了學生的興趣。

這樣的聲效情境創設,較好地還原了事物的原貌,拉近了音樂知識與生活的的距離,這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起到醞釀鋪墊的作用。

(2)動畫情境,激發興趣。

以往的教學模式,教師呈現給學生的常常是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書,或者是利用單一的錄音設備,讓學生反復聆聽。這樣做既浪費時間,又單調乏味,久而久之,學生對音樂學科的興趣不高。在音樂課堂上巧妙地運用電教手段,呈現給學生以圖文并茂的視屏播放,會飛的鳥兒、會跑的動物進了課堂,沒聽過的聲音、沒見過的畫面都可以通過課前的準備請進課堂,新鮮的事物、動態的畫面極具吸引力,迅速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對音樂知識充滿興趣,快樂地學習。

我在教學第七冊《我是少年阿凡提》時,通過FLASH使學生對歌曲進行初步的鑒賞,通過觀賞阿凡提與小毛驢的生動有趣的畫面,加上言簡意賅的解說,感受悅耳動聽的音樂,圖文、視聽、動畫栩栩如生,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由此可見,多媒體與音樂教學的有機結合,大大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能夠切實提高音樂學科的教學效率。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是多方面的,而對新鮮事物的好奇是他們產生興趣的主要原因之一,它誘發了孩子超強的注意力。課堂上,多種多樣的電教手段恰好能更新生硬呆板的教學模式,改變因循守舊的教學套路,創造性地把這諸多因素繪制成投影或錄制成錄象帶,由靜態變為動態,動靜結合、聲像合一,有助于促使學生強化記憶,深化對作品的理解,還能觸景生情,激發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欲望,使學生輕松舒暢地發展個性、全神貫注地投入學習。

2.省時高效,豐富教學內容

(1)利用電教媒體豐富教學內容

音樂的延展性是很強的,比如視聽和舞蹈方面、音樂作品背后的故事等,單純的教材可能較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這么豐富的音樂知識。教學中運用電教媒體,許多教學的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比如在欣賞第八冊交響童話《彼得與狼》時,教師先簡單地描繪一下童話故事的內容、樂曲所用的樂器,然后播放制作的電腦課件,在悠揚的樂曲聲中,彼得、小鳥、小鴨子、小貓、狼、老爺爺、獵人依次出現,他(它)們所代表的樂器名稱小提琴、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圓號、大管、定音鼓也相繼呈現,事先制作好的提示性文字資料也同步顯示在屏幕上,畫面與聲音交相呼應、動靜結合,優化了教學結構,從而使學生們展開了豐富的審美想象,獲得了真實的情感體驗。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拓寬了課堂傳授知識的容量,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輕松、愉快地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又比如在教學音樂基礎知識時,為了使學生愿意聽、樂意記,不感到枯燥無味,就必須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展開聯想,把死知識變活,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于是筆者制作了一個簡單有趣的課件(見圖1)。

接著,讓學生比一比,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出這只“鳥”身上的樂理符號名稱。如此一來,課堂氣氛不僅活躍,而且省時高效,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巧用電教媒體提高教研質量

一堂高質量的研討課往往是教師花費極大的精力創作而成的,其課件資料也是較為成熟和可操作的,這樣的課件資料是可以被反復加以利用的,讓教研組教師省時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另外,教師還可以將執教的課錄成視頻,視頻課可以在教研組進行研討,探討教學過程中做得好的方面,以及做得不足的有待提高的方面。對于年輕教師來說,回看自己上過的課,也能很好地反思自己教學效果的。電教媒體的運用讓音樂教師既降低了音樂教學的勞動強度,又收獲了高質量的教學成效。

3.視聽相輔,開拓審美視野

課標指出,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體驗是學習音樂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部活動中……要善于用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悅,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

比如讓學生學習第十冊歌曲《地球是個美麗的圓》時,播放世界各國有代表性的生動、詼諧有趣的舞蹈片段,音像同步,讓學生進一步懂得同一陽光下的朋友心連心;又比如讓學生欣賞小提琴獨奏曲《思鄉曲》時,直接讓學生觀看現場演奏《思鄉曲》的錄像,這樣學生不僅用耳朵去聽音樂,就連身心都沉浸在音樂的現場演奏氣氛之中。如此的調動眼睛、耳朵等器官,學生都能主動地學習、聚精會神地聽課。不知不覺之中,他們對音樂的理解也就達到了情感共鳴的高度。

可見,電教媒體的運用,開拓了孩子的審美視野,增強了審美意識。

4.合理運用,突破教學難點

每首歌(樂)曲都有它不同的風格特點及思想感情,僅僅依賴教師的個人能力是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比如歌曲《我是中國人》《京調》等京劇對于地處閩南地區的學生是比較抽象、難學的,音樂教師都難于駕馭,何況是學生呢?所以,使用電教媒體進行圖文并茂的講解,帶給學生多重感官刺激,能夠解決大多數教師缺乏京劇表演的問題。

例如,在學習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時,教師可以這樣做,先提問:哪位學生能夠講講鐵梅的人物形象?學生會說,鐵梅勇敢、堅強、不怕犧牲。接著教師可以將課前準備的《紅燈記》的老電影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將學生很真切地帶入人物形象中。再接著,教師可讓孩子談談看了視頻的感受,然后在大屏幕上將描繪人物形象的詞匯展示出來,從而為領會《紅燈記》中鐵梅的形象打下穩固基礎。再如,《拉起手》《月亮姐姐快下來》《榕樹爺爺》等齊唱、輪唱、合唱歌曲,如果單純由教師獨唱示范,是不能表現齊唱的熱情歡快、輪唱的此起彼伏、合唱美妙的和聲效果的。在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課前查找資料,在課堂進行展示、講解分析,直觀地讓學生感受齊唱、輪唱、合唱歌曲的效果,這樣一來,教學難點就容易突破了。

因此,適時合理地使用電教手段,就能準確地表現歌(樂)曲各自的風格特點及音樂形象,提高音樂教學效率。

5.陶冶情操,豐富情感體驗

羅丹說“藝術就是感情”,一首歌(樂)曲中往往包含著豐富的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我們應該讓學生通過音樂的學習,使學生的情感受到感染和熏陶,培養音樂的鑒賞和評價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思想品質。比如,在教唱一年級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時,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老師運用電教媒體上網查找了天安門前升旗儀式的畫面,將其搬進課堂,課件一播放,那壯觀的場面深深地吸引了孩子們,他們個個兒看得入了神,整個欣賞課件的過程中是全身心投入了,不像平時嘻嘻哈哈的,那鼓舞人心的內涵在學生幼小的心靈里埋下了熱愛祖國的情感。又比如,在教唱二年級歌曲《小烏鴉愛媽媽》時,借助電教媒體制作了一幅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們通過目睹烏鴉反哺的過程,體會到小烏鴉用這種直接方式報答媽媽曾經對自己的付出,同時懂得尊敬愛護老人的道理。

在音樂教學中巧用電教媒體,合理利用交互網絡技術,不斷地優化教學活動,使音樂課“活”起來,這樣的教學模式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藝術素養以及知識程度,孩子們喜歡上音樂課了,在音樂課上真正學到了東西。在今后的音樂教學中,教師還應不斷地求新、探索,以適應現代音樂教育的需求,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努力提高音樂課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曹庭婷.智能化信息技術在戲曲教學中的應用——以《京劇唱腔聯奏》一課為例[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8(12).

[2]陳利娟.淺談音樂課堂因多媒體而更精彩[J].素質教育,2013.

猜你喜歡
合理運用創設情境
多媒體在小學教學中之我見
淺析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游戲的合理應用
涉眾型尋滋案中視聽資料的運用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科學運用現代教學手段
如何將生活實踐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相結合
建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之我見
淺談初三語文閱讀教學
也談多媒體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激勵機制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