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抽象為具象

2021-12-16 18:03陳雅倩
當代家庭教育 2021年31期
關鍵詞: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設計評價

陳雅倩

摘 要:隨著時代不斷發展,音樂學科的地位在不斷地提升。隨之而來的,也對音樂教師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在面對學生中考藝術測評的大環境下,本文通過研讀課標,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評價提供了非常標準化、具體化的方向及要求?;凇读x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程標準》,保證學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情況下,完成更高一層的藝術修養、審美體驗,以及對音樂文化的理解。

關鍵詞:音樂課程標準;教學設計;民族音樂文化;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 (2021)31 -0181-02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urrent society,the status of music discipline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As a result,higher and higher requirements are placed on music teachers. Facing the art evaluation of students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this article provides a very standardized and specific direc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teaching design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through studying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Based on the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tage",students are guaranteed to complete a higher level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aesthetic experience,and understanding of music culture while mastering basic skills.

【Keywords】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s;Instructional design;National music culture;Evaluation

1.教師對音樂課程標準的理解

首先,教師要對新課標的內容進行完整且準確的理解。深刻明白我們要做什么,通過什么方法,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音樂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優勢在于,它可以通過多感官達到我們對于這門課程的要求。音樂學科的人文性、審美性、實踐性這三個性質表明了它區別于其他學科。音樂學科的理念以及目標時刻圍繞著“感知、文化理解、藝術表現”等展開。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新課標中的定義梳理清晰,再融入自己對于新課標的理解,化抽象為具象,從而貫徹于教學設計及課程內容當中。

2.教師對課程內容的整合

無論是在義務教育階段教材與高中教材學段的銜接上,還是初中三個年級之間的教材內容銜接上,我們不難發現學科內也好,其他學科也好,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內容重疊。例如:音樂課程中的《陽關三疊》對應了語文課本中的《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學內容;《嘎達梅林》與《青春舞曲》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在地理學科學習中更深入地體驗到地域不同所帶來的人文差異。面對這些情況,我們需要對課程內容進行三個維度之間的課程整合。根據本校課程與課時安排,結合南京市的音樂作品分級方案,對教材進行梳理,合理刪減與合并,尤其是對于民族音樂文化傳播與傳承方面,要做到更加巧妙的融合。近些年來,民族音樂文化在音樂課程中的比重越來越大,說明我國越來越重視音樂文化的育人性。作為音樂教師,首先要對教材了然于心、理解透徹。

3.如何將新課標的要求具體到課程內容

(1)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節課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完成度。教學目標的制定要充分符合學生學情,考慮實際教學情況,制定合理。如若制定的教學目標不恰當,就會適得其反。根據新課標對于教學目標的要求,要從三個維度來制定(情感態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教師需要充分分析每一首作品、每一課內容并且將知識點有選擇的融進三個維度,確保學生在感知、體驗、分析、表現中完成設定的教學目標。在體驗中感受情緒,在實踐中學習并掌握知識,在演唱中陶冶情操。音樂課程的總目標就是希望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如何參與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來發現音樂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但是,教師不僅僅就是簡單的“梳理教材”以及“吃透教材”。每一個單元都要進行歸納與整合,將內容進行合理分配,制定出效果最大化的教學目標。

例:蘇少版八年級上冊《夢駝鈴》一課教學目標

第一,用深情的情感演唱《夢駝鈴》,感受對故鄉的思念和對歷史的詠嘆。第二,通過對歌曲旋律與節奏的分析,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意境與情感。第三,合作演奏、演唱歌曲,體驗絲路駝鈴的文化與底蘊。

(2)各教學環節的設計意圖。不論是歌唱教學還是欣賞教學,教學環節的設計,體現了教師個人的上課風格及其對于課標的理解程度。對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和要求,通過多樣的方式方法來呈現,層層遞進,不能為了展示而展示,使各環節之間過渡自然、合理。

第一,導入環節。導入環節作為整堂課的開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個好的導入可以使學生快速融入課堂氛圍,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同時,導入承擔著“啟下”的作用,學生可以通過導入環節快速獲取課堂內容的基本方向,一舉兩得。教師在設計導入環節上,需要注重與教學內容的關聯及合理性,從多感官入手,增強趣味性。另外,結合作品創作背景,可適當用其他學科作為切入點,實現跨學科整合,達到使學習內容融會貫通的效果。

例:蘇少版八年級上冊《夢駝鈴》一課導入環節

教師:同學們,在我國古代有一條橫穿亞洲、通往地中海的商路,你們知道是什么路嗎?(絲綢之路)。

(演示絲綢之路地圖)絲綢之路是從長安(現西安)出發,途徑陜西、甘肅,一路向西,最后到達我國的邊境——西域(西漢時期,西域指陽關、玉門關以西)。下面讓我們一起跟隨音樂(播放歌曲《絲綢之路》伴奏,教師范唱),聆聽歌詞所描寫的內容,想象一下,你看到了哪些景象?(大漠孤煙、流沙河水、駱駝......)

同學們都非常棒,邊塞、大漠、陽關、玉門關、歸雁都是絲綢路上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今天,我們一起去那絲綢之路,感受歷史的變遷與大漠的風情。

第二,歌唱類教學。初中學段的課程教學內容依據對作品學習要求的不同分為歌唱類教學和欣賞類教學。按照南京市初中音樂教材作品分級方案的設置要求,將所有作品劃分等級作出分級達標要求。歌唱類作品分為一級曲目和二級曲目。其中,一級作品要求能在伴奏下熟練地演唱歌曲;二級作品的要求是能根據作品旋律判斷歌名。教師在歌唱類作品教學設計過程中,不僅僅要引導學生分析、解決重難點,普及音樂常識和基礎知識,還需時刻關注學生對于作品演唱的熟練情況,進行實時反饋。

教學片段:分段學唱《夢駝鈴》

A段:跟鋼琴,唱譜,重難點提示:a.大附點和全音符的時值唱準確,b.6-6八度大跳的音準與情緒,c.反復記號的使用。

B段:作為歌曲的高潮樂段,它的情緒顯然是高漲起來。我們演唱的時候要將飽滿的情緒推上來。

跟鋼琴,唱譜,同樣注意大附點和全音符的時值要充足。

教師:大家是否發現了這首歌曲的旋律特征呢?(老師舉例唱譜,并在音階圖示中用手勢表示出來。)

(旋律多為級進下行,偶有大跳。)

歌曲旋律大多級進下行,節奏舒緩、沉穩。這就營造了一種蒼涼的氛圍。帶著這樣厚重的情感,我們帶入歌詞,完整地演唱一遍歌曲。

第三,欣賞類教學。相比于歌唱類教學,欣賞類教學對于教學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更加多樣性的要求。一級欣賞曲目要求:1.明確音樂主題(尤其第一主題);2.知曉作品名稱、作者名、作品結構、演奏形式、樂器音色、作品體裁,等等。二級曲目要求能分辨作品名稱、知曉音樂家并對音樂主題(第一主題)有所了解。教師將知識點貫穿于整個欣賞過程,運用多元化方式、多感官參與,積極引導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掌握作品。在重點賞析音樂主題(第一主題)過程中,甚至可以運用小樂器或者演唱主題旋律,一遍遍加深學生對于主題旋律的記憶。同時,在教學環節設計中,對作品的知識點要層層遞進,如出現不合理的設計,可能會影響學生對于作品的學習理解程度和課堂效果。面對一些欣賞類作品,教師也可以將作品知識點前置,以“小游戲”的方式提前熟悉,達到初次了解的目的。

教學片段:蘇少版七年級上冊《金蛇狂舞》“螺絲結頂”節奏

a.節奏“克隆”

教師:首先,老師想考考大家的耳朵,我們來玩一個節奏“克隆”游戲。什么意思呢?請大家來模仿我的節奏,我拍一句,你們拍一句。(生模仿師打節奏)

b.出示節奏譜,師生“節奏接龍”

教師:這就是我們剛剛打的節奏譜,我們看著譜子再來一遍,做個節奏接龍,這次速度稍微快一點。(師生接龍)那么接下來我們將要欣賞的樂曲中也有這么一段相同的節奏,聽聽看你能發現嗎?

(用節奏游戲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情境,同時節奏練習為樂曲的欣賞做鋪墊。)

(3)評價與實施。評價需要多維度。終結性評價與過程性評價相結合,融合自評、他評及互評,多方面評價學生,提高學生對于音樂學科的重視度以及藝術素質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每一節音樂課堂上進行藝術表現。1.對于一些需要重點掌握的知識點,我們可以采用“快問快答”的游戲方式,將一節課進行歸納總結;2.歌唱曲目:以小組展示匯報形式,進行評價量化;3.通過“翻轉課堂”等方式對小組的匯報展示繼續評價。

例1:在戲曲劇種的課程內容設置中,可以選擇“翻轉課堂”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首先整合需要的4劇種,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分工,每一組負責一個劇種,按照提前整理的知識點要求,學生課后收集相關資料,設計10分鐘的教學環節,制作PPT,并學習相關劇種的演唱曲目進行展示。教師提前準備好評價表與導學案,根據最后學生對于評價表的填寫以及導學案的完成度來進行分析?!胺D課堂”使學生變換身份,首先要求學生自己對于知識的掌握需要牢固,其次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使課堂氛圍熱烈,學習效率將事半功倍。

例2:在總結分析作品體裁時,教師可以采用音頻、視頻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將體裁分類的表格以導學案來發放;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進行連線分類(進行曲、圓舞曲、抒情歌曲、頌歌、諷刺歌曲,等等)。在作品分析的時候,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小組劃分,再進行任務分工,討論、分析并總結出相關體裁的音樂特征。學生通過交流得出的結論,并通過自己的語言總結出來,加深他們對于知識點的強化,提高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

以上兩個案例都可作為小組測評的方式或者測評依據。

(4)教師專業素養的不斷提升

教師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F代社會知識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數量越來越多;傳播的途徑與方式方法越來越多樣化。教師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符合現代學生適用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積極參加市級到區級一次次的教研活動,還有“小樂器”培訓、“即興伴奏”培訓等,充分體現對于學科教學,我們一直在學習、進步的路上。包括合唱比賽、小樂器比賽、教師基本功展評等,也是在不斷督促教師前進。

4.結語

《音樂課程標準》為中小學音樂教師如何備課、上課提出了具體要求以及策略方法?;谡n程標準,教師在必要的音樂常識和基本樂理知識的學習基礎上,更加要注重審美感知、藝術表現以及文化理解。在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方法上,相信通過每位教師認真鉆研、理解新課標,一定會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路青青.新課程標準下對中小學音樂教師知識和技能需求的探究[J].北方音樂,2020(22).

[2]柏云.基于新課標下的中學音樂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J].新課程,2020(42).

猜你喜歡
民族音樂文化教學設計評價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民族音樂文化傳承中的作用
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
音樂教育中弘揚民族音樂文化的對策
高中數學一元二次含參不等式的解法探討
“仿真物理實驗室” 在微課制作中的應用
翻轉課堂在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分析及改善建議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2006—2016年度C—NCAP評價結果
2006—2015年度C—NCAP評價結果(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