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動互聯網環境下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2021-12-30 12:31
科學咨詢 2021年1期
關鍵詞:課程內容案例教學方法

姚 遠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 山東濟南 250103)

目前,大多數高校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模式仍舊停留在教師居高臨下“滿堂灌”,學生麻木“記死過程”的惡性互動中,教學效果不佳。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學習資源如潮水般涌來,一邊是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一邊是乏味的課堂教學。面對如此窘境,教育界甚至出現了可以取消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的荒謬言論。

本教學研究以計算機輔助設計AI課程的教學實踐為基礎,以移動互聯網思維、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教學為著力點,旨在梳理相關教學經驗,開拓教學思路。個人認為,新的教學思路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一、課程內容建設

課程內容的充分、合理是開展有效教學的關鍵。傳統教學環境下,教師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及輸出上占據主導地位。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大發展使網絡學習資源極為豐富,課程內容的“壟斷性”明顯降低。面對移動互聯網技術及移動互聯網思維,學生的知識來源、學習習慣均有改變。在新環境下,教師對課程內容的重新審視尤其重要。個人認為,課程內容的建設應體現以下幾個原則。

(一)注重完整性

互聯網資源的極大豐富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為師生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另一方面它可能導致課程內容選擇的盲目性。課程內容的完整性要求課程內容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符合人才培養計劃。課程內容的選擇不可根據師生意愿隨意增減。

(二)注重時效性

課程內容的時效性要求課程案例與行業需求相匹配,緊跟時代的發展。為了保證課程內容的時效性、新鮮度,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是十分必要的。豐富的互聯網資源為及時更新課程內容提供了更多選擇。個人認為,更新課程內容可通過自選與他選兩方面著手。所謂自選,是根據教學計劃,由教師篩選優秀教學案例(教材資源、項目資源、網絡資源);所謂他選,是由學生篩選教學案例(網絡資源)。鼓勵學生探尋教學資源,對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具有積極意義。

(三)注重啟發性

計算機輔助設計重實操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陷入“記死過程”的陷阱。為了避免上述情形的發生,注重所選教授內容的啟發性是十分必要的。這要求教師在案例教學中,一方面注重探尋固定案例效果的多種解決方案,一方面注重探討固定操作技巧的多樣性應用。[1]

(四)注重銜接性

教學案例的選擇要體現與后續課程的銜接關系。例如,在AI軟件教學中,教師要適當增添有關標志設計、VI設計矢量插畫繪制等方面的課程內容,與后接課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注重趣味性

增加教學案例的趣味性是避免課程沉悶,提升課程磁力的主要手段。課程內容趣味性的提升,要求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愛好和興趣點。實踐證明,教師適當地挖掘有關電影、動漫、時尚相關的教學案例,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學手段的選擇

調研發現,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普遍采用相同的教學手段:教學空間為電腦機房;教學信息傳遞采用幕布投影或教師端界面共享;文件資料傳遞采用文件件共享。相對于非計算機應用類課程而言,該課程教學手段現代化程度較高。然而,平心而論,目前該教學手段的應用至少已持續了10年之久,故步自封導致課程活力低下。面對新形勢,善用移動互聯網,提倡移動設備融入教學是適應互聯網時代教學要求的關鍵。個人認為,教學手段可以從以下方面尋求突破。

(一)網絡教學平臺應用

目前可供選擇的網絡教學平臺較多,選擇合適的網絡教學平臺是課程教學的關鍵。個人認為,網絡教學平臺的選擇應滿足以下要求:同時支持電腦及移動設備操作;操作便捷;支持視頻、圖像上傳;支持互動交流;可實現遠程課程。[2]

網絡教學平臺可選用對分易。對分易教學平臺的搭建體現了一線教育工作者的集體智慧。教師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可以輕松實現以下操作:

1.掃碼考勤

對分易網絡平臺有著強大的考勤功能。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通過手機輸入驗證碼或者掃碼便可實現有效簽到。另外,平臺具有考勤信息導出功能,有助于教師學期末考勤分數的核算。

2.視頻資源共享

教師通過對分易教學平臺可實現單個或批量上傳視頻文件的功能,為教學錄屏資源共享提供便利。學生可通過PC或者移動設備瀏覽、下載視頻資源。該平臺穩定,無卡頓現象。

3.問卷調查

對分易教學平臺有匿名問卷調查功能。教師通過該功能能夠及時、有效且全面、真實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

(二)錄屏設備適時錄播

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授重操作過程的演示。操作過程的錄制對學生學習的作用很大。個人認為錄屏資源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課上教學現場的錄制,一部分為課后反饋難點的錄制。課上教學現場錄制部分相對隨意,但更具有真實性和帶入感。該環節本著一案例一錄制,一錄制一上傳的原則,為學生上機練習提供幫助,有利于學生演練過程中遇到問題的高效解決,同時減輕教師的教學壓力。課后反饋難點錄制部分的錄制內容以學生反饋信息為依據,并適當增加難度,作為學生課后學習的補充,可以提高學生對軟件的綜合應用能力。[3]

(三)移動設備融入教學

在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中,移動設備的融入課堂豐富了教學形式,增加了課堂活力。課上,學生在演練過程中可通過移動設備觀看教師上傳的教學現場視頻,避免了教師對同一案例反復講解的困擾,提高了教學效率。課下,學生可通過移動設備進行教學反饋、查看教學視頻,為課后互動、課后拓展學習提供便利。然而,移動設備融入教學是把雙刃劍,如何做好引導與監控成為擺在面前的棘手問題。經實踐證明,通過把控課堂教學節奏、嚴抓演練作業質量能夠有效杜絕移動設備被另作他用。

三、教學方法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進而影響甚至改變了人們的思維習慣。移動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教學環境、學習習慣的變化推動著課程教學方法的深化與創新,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思維所具有的開放性、自由性、共享性是推動教學方法改革的著力點,同時也為教學方法的改革增加了難度。目前來看,學生們對課程的預期明顯提高。

然而,當下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教學方法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教師演示與學生演練相結合的單一教學仍為常態。傳統教學方法對知識的傳遞效率較高,但容易導致課堂氣氛乏味。面對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對教學的滲透,探尋并踐行更加開放的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一)發現式教學

移動互聯網時代,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教學應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呈現,要改變以往滿堂灌的教授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問題解決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增加案例自主研究環節。在本環節的案例制作教學中,教師應避免直接示范,而是提供一定的自主研究時間,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我探索。[4]

(二)討論式教學

討論法引入教學能夠更好地發揮學生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及獨立表達。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增加案例討論環節。案例討論主要針對時下主流的設計作品(電影海報、電商節慶海報等)展開,主要探討設計作品所用軟件技巧。通過課上討論,我們一方面通過大家感興趣的案例教學可以提高課程的趣味性,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啟發式教學

啟發式教學要求發揮教師在教學互動中的引導作用,將知識切實內化為學生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增加教學拓展環節。本環節要求教師在案例講解完畢后分享該技巧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該環節的融入有利于打破同學們對某一操作技巧的固化理解,是提高學生軟件綜合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兩面性。它為課程教學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為課程教學增加了“障礙”。如何揚長避短是每一位教師應當積極思考的問題。本文在課程內容建設、教學手段選擇、教學方法應用三方面展開探討,對相關課程的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猜你喜歡
課程內容案例教學方法
基于“課程內容六要素”的繪本文本解讀路徑探析
水彩畫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改革的必要性
簡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賽獲獎案例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析課程內容 謀教學佳策——“數的認識”模塊知識的教學思考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稿卷
初中數學教師不可忽視的幾種教學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