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用型本科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2022-02-05 00:18李赫男孫立晨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李赫男 孫立晨

摘 要:以社會需求為根本,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基于校企合作,從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內容、特色化的專業能力及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師資隊伍建設以及構建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的一系列實踐探索,探討了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為地方經濟建設提供人才保障。

關鍵詞:中草藥栽培與鑒定;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30-03

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是一個立足于農學、面向中藥學的專業,介于兩大行業的交叉滲透處[1],有機融合了中藥學、農學及生物學的課程體系,旨在培養具備中藥學基本理論、中藥資源與栽培、中藥鑒定與檢驗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職業素質、創新創業意識和社會服務能力,從事中藥材栽培、采收加工、貯藏養護、品質鑒定、質量控制、基地建設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高素質人才。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理念、教學目標、培養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最終要培養出素質高、能力強的專門人才。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校企合作作為一種合作型的辦學模式,可以有效實現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互補,提高人才的實用性和實效性,是高技能、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2]。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于2008年創辦了中草藥栽培與鑒定本科專業,歷經10多年的人才培養實踐,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近年來,該校為適應轉型發展,培養能勝任經濟建設一線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利用校企合作這一有效途徑,探索構建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實現“社會需求為根本,能力培養為目標”這一人才培養目的。

1 凝練特色化人才培養方案

通過校企合作進行的人才培養,能最真實、有效地培養出符合企業崗位要求的人才[3]。近年來,該校中草藥栽培與鑒定專業致力于中草藥種植行業發展與人才需求調研,與建立校企合作的企業進行深度探討研究,通過與企業一線技術人員交流和進行崗位體驗等多種形式,掌握企業急需的技術能力,切實獲取崗位需求與能力標準,確定人才培養專業技術和能力目標,科學制訂與優化了人才培養方案。先后深入到撫松、靖宇、通化及長春等地合作企業走訪調研,掌握崗位人才需求及行業未來對人才的能力及素質要求,聘請長春玖盛堂、撫松參王植保、延邊大陽參業等行業企業參與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確定人才培養規格。同時還聘請東北師范大學、吉林農業大學等兄弟院校專家、教授共同探討教學方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并在通修課程及專修課程基礎上,采取分散加集中的頂崗實習形式,即:第五、六學期生產旺季學生到企業進行4~6周的頂崗實習實踐,讓學生逐漸接觸實際工作崗位,將理論與實踐融合,逐步提升實踐操作技能;第七、八學期根據學生不同的就業意向分別深入企業進行28周的頂崗實習。內容涵蓋中草藥引種栽培能力訓練、加工鑒定能力訓練、分析檢測能力訓練,讓學生熟悉崗位技能要求,真正學到實用的技能和經驗,實現社會需求與人才培養的直接對接,凝練鮮明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草藥栽培與鑒定人才培養方案。

2 優化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實質所在,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基礎。在當前全社會倡導創新創業的背景下,學院始終堅持知識、素質和能力的協調發展,把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能力、提高專業技能作為教學目的一部分,整合優化課程內容,突出實現能力培養、技能提高這一教學目標。學院成立了由院長及教師、企業領導及專家組成的校企合作專家委員會,共同探討并制定課程教學大綱及教學內容,校企合作共同開發研究課程。堅持能力為核心,立足于學生未來就業崗位的需要,調整、充實、優化相關課程內容,以理論“必需、夠用”為度,突出課程的實踐性,整合了一些在內容上有交叉的學科課程,比如將藥用植物遺傳學和藥用植物育種學2門課程通過內容優化整合為藥用植物遺傳育種學,弱化理論、突出實踐;把強化能力培養的課程進行細化,如藥用植物栽培學和藥用植物病蟲害防治等課程,為適應企業需求,藥用植物栽培學在開發課程培養內容和方向上作了調整。與學院合作的撫松縣參王植保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集農藥銷售、質量監測、人參植保技術研發為主的企業,企業除需要人參種植崗位外,還對銷售崗位及檢測崗位人才需求量也較大,因此在課程內容設置中專門增設了該2項培養目標,培養“地方用得上、留得住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4]。

3 培養特色化專業技能及創新創業能力

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以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相當部分只能在實踐工作場所才能獲得。學院多年來充分利用校內外資源,加強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將專業技能與創新能力培養和提升不間斷地貫穿教學始終。

3.1 種植、采收、加工、檢測“一條龍”實踐不間斷 積極倡導“做中學”和“學中做”。一年級階段結合實訓基地建設,設置1周專業勞動,培養學生勞動意識和勞動態度,鍛煉勞動技能;學校有約20hm2的校內實訓基地以及現代化的中藥分析實驗室,學生從入學第二學期開始,結合專業能力培養目標進行中草藥栽培實踐,以小組形式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從整地、種植、田間管理、采收、加工到分析檢測“一條龍”的實踐。學生在整個流程過程中不僅掌握了藥用植物的栽培、加工及分析技術,同時培養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3.2 校內外實踐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為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本著“為地方經濟服務”的辦學宗旨,該校逐步探索出了人才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產學研相結合,努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三結合、三能力”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科研項目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研究,學院每年大約成功申報10余項學生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項目,自主設計試驗并出色完成,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學生還利用假期到學校周邊或回到自己家鄉深入農村基地進行科技服務實踐活動,向人參、五味子、桔梗、蒼術、玉竹等種植戶傳授專業知識,多年來贏得了好評,一方面促進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提高,畢業后能更快勝任生產一線工作,同時也培養提高了創業思維和能力。

3.3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服務就業 教學模式的改革實現對人才的培養,加強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是唯一路徑。學院結合自身的人才培養目標及專業特點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辦學模式,與地方中藥行業、企業緊密合作,實現了企業、學校、社會三方利益的共贏,已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果。中藥學院目前已與撫松參王植保、延邊大陽參業、吉林省輝南天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大藥房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合作,在二、三年級教學過程中階段性到企業生產旺季時頂崗實習,既解決了企業用工問題,又可使學生在崗位上得到了鍛煉,技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互利雙贏。學生在大四實行一整年(28周)的實際工作崗位實習,提高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對崗位技能的掌握,使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能夠迅速勝任崗位工作,縮短了試用期,也為企業減少了崗位人員培訓的投入。

4 建設特色化教師隊伍

校企合作為“雙能型”教師專業發展提供了重要路徑[5]。教師以脫產或不脫產的方式深入到生產一線進行專業實踐技能鍛煉,不但增強了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還及時掌握了企業對人才需求所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同時又使企業的理論和技術水平得到了提升,實現了“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雙贏模式。近年來,學院聘請企業技術能手作為兼職教師走進課堂,先后邀請了參王植保馮志偉、馬友德、吉林農業大學許永華等專家講授人參、五味子、北蒼術、細辛、平貝母等長白山藥用植物種植技術及藥材質量評價,傳授一線技術經驗,學生受益匪淺;另一方面,學院選派教師深入企業學習鍛煉,先后有多名主講藥用植物栽培學及中藥新產品開發課程教師通過“下場鍛煉”“科技下鄉”“三區人才服務”等形式分別深入撫松、集安、通化、延邊等企業或種植戶,為企業和農民進行培訓和指導,幫助解決生產中遇到的難題,同時教師的實踐技能也得到了強化和升華,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提高教學質量。近年來,學院積極引進人才充實教師隊伍,從企業引入3名技術骨干、4名博士為專業教師,將他們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前瞻性思維和知識融入到教學中,培養出更有競爭力的、企業和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5 建立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隨著社會和市場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逐步提升,傳統的評價體系與企業需求、素質教育理念不相吻合[6]。以往對學生的評價指標側重理論知識、學業成績、就業率,學業成績多為期末一次性考核,其成績不能完全反映人才質量。校企合作建立了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打破傳統死板的評價模式,結合企業用人標準的考核,真實地考察學生對能力掌握的實際水平,同時將學生在進行實踐活動中所展現出的團隊配合能力和職業精神等多個方面納入考評體系中。其考評模式由過去的集中一次考評變成分散的動態的考評體系,將考核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始終,將校內考核與企業內考核結合起來進行評價,注重“過程”的考核、能力的測試,淡化對“結果”的考核,構建了科學的質量評價體系。

實踐表明,校企深度合作辦學是實現合格人才培養的有效途徑,是一個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和企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促進了教學改革,提升了教育教學水平,保證并提高了專業技術強并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質量,能更好地為社會經濟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陳瓊,楊俊杰,尹健.藥栽培技術專業教育中多學科融合模式的探討[J].時珍國醫國藥,2007,18(6):1540-1541.

[2]郝傳波,王駿飛.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的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6:87.

[3]陽希.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移動通信技術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探討[J].智能城市,2016,7:284-285.

[4]張忠寶.關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路徑的探究[J].黑龍江農業科學,2020(8):110-112.

[5]張和平,勵寧.校企合作模式下“雙師雙能型”教師專業發展研究[J].遼寧教育,2018(22):40-43.

[6]申君歌,張國政.高校創新人才培養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建設[J].現代商貿工業,2015,36(21):100-102.

(責編:徐世紅)

猜你喜歡
人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下的應用型物流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茶學專業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探索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就業視域下卓越工程師校企合作培養模式探析
民辦高職院校軟件技術專業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對實訓教學體系改革進行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