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

2022-02-05 00:18盧紫冰
安徽農學通報 2022年1期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人力資本

盧紫冰

摘 要:為提升河南省農業人口的人力資本,該研究聚焦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狀,分析了現行培育政策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結果表明: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存在政策環境缺失、農村人力資本結構失衡、農業領域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職業農民培育模式模糊等問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河南省的農業發展。因此,在對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政策解讀的基礎上,提出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科學設置培育課程,開拓創新培育路徑,引進農村實用人才等對策建議,以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效率。

關鍵詞: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人力資本

中圖分類號 F3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1-0155-04

1 引言

自2012年中央在一號文件中首次提出大力培育具有經營能力的新型職業農民以來,隨后8年每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均強調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重要作用,并對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作出戰略指導。同時,各地方政府積極開展相應工作,致力于培養出一支具有中國“人地關系”特色的“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1]。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作為提升農業人力資本的重要手段,對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如院校數量、課程設置、認定標準、政策執行等問題都不同程度地影響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胡焱[2]研究了改革開放后農業中等職業學校數量的急劇減少現象,得出現有農業培育資源的嚴重短缺阻礙了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陳新忠[3]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通過對農民職業能力的需求分析,發現當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培訓內容陳舊、培育資源未能有效統籌等問題;閆志利[4]運用KSAIBs模型分析了全國20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縣經驗,發現生產經營型、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3種類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標準并不統一;沈瓊[5]通過對河南省主要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構農民展開的問卷調查,提出農業風險高、營商環境弱均負向影響新型職業農民持續務農意愿。梳理現有文獻發現,其研究多是從鄉村振興角度、農業現代化角度分析職業農民培育模式、體系建設方面的研究[6-8],而對當前職業農民高質量發展所需的基礎建設和文化培育等問題認識并不全面,這正是本文所關注的問題。本文基于對河南師范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實地考察,從培育各方角度深刻分析了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探究其背后的本質原因,以期探尋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效率的工作路徑。

2 河南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

河南省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也是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整體推進示范省。2019年,河南省播種面積1.468×107hm2,居全國第1位,糧食產量6.695×107t,居全國第2位,而第一產業占比由1982年的41.1%降至2019年的8.5%,農業作為保障性產業其生產總值的貢獻水平在逐年降低,產業間存在發展不平衡現象。在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的經濟發展水平,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是關鍵。據此,本部分主要從培育對象、培育師資和培育基地3個角度分析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現狀。

2.1 培育對象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的直接受眾是農民,農民數量和質量均對培育政策效果產生了直接影響。據第7次全國人口普查后河南省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1—2020年間,城鎮人口數不斷增多,而鄉村人口數不斷減少,城鄉人口的二元結構于2017年出現拐點。截至2020年11月1日,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508萬人,占河南省總人口數的55.4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4429萬人,占河南省總人口數的44.57%(見圖1)。

正如著名的“劉易斯拐點”——勞動力過剩向短缺中間經歷的一個轉折點,一方面,在工業化、現代化的生產過程中,農村富余勞動力由農業產業向非農的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轉移而導致農業勞動力由富余到不足,不利于農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農村富余的人口資源無法接受培育而轉換為優質的人力資本,農民對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能、農產品經營理念不關心,對農業現代化發展道路不清楚、不堅定,嚴重阻礙了農業現代化、專業化發展。

已有研究表明,農民的受教育程度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有顯著影響[1,9]。在河南省常住人口中(見表1),擁有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依次為27.57%、42.13%、17.11%、13.19%,擁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最多,兩側擁有小學文化程度、大學和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較小。取得的成果得益于我國全力推行的九年義務教育,而對于發展現代化農業,農民文化程度較低和專業知識匱乏的現象會直接導致農民在對培育內容的接受和理解上存在困難,從而影響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河南省勞動力還表現出不同年齡段人口比例失調現象,年齡大的成員擁有較長時間的務農經驗,短時間難以轉變固有的農業生產習慣,表現為即使參加了職業農民培訓也未必將新技術和新方法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所帶來的農業生產力有限,導致農業發展未來面臨人才的困境。

2.2 培育師資 師資是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過渡的橋梁,在調節農業生產技術發展與農民的可接受程度之間起到關鍵性作用。在實地調研中發現,雖然部分職業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聘請了高校院所專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但對滿足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胡國良[12]對于全國各地農民開展的調查中,超80%比例受訪者期待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智利紅[13]對河南省830名培育對象問卷調查的結果中,有46.5%的農民反映培訓內容與所需技能不符,29%的農民反映缺少培訓后服務,表現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師資隊伍種類設置缺乏針對性、師資質量參差不齊。

培育過程中農民作為弱勢群體,在進行農業生產活動過程中的實際需求難以被發現。種植結構不同的農民或是種植結構相同而處于不同時期的農民,對于培育的需求不同,有農戶局限于自家小農經濟,有農戶通過土地流轉而進行規?;洜I,也有農戶從事于農產品的加工制造,等等。隨著農業生產規?;?、現代化的發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專業種養大戶、龍頭企業等新型生產經營主體不斷涌現,他們現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已不局限于生產技能類問題,更加深于對產品經營管理理念與品牌營銷技能的需求,如農產品營銷、農業企業管理、農產品市場運作和農產品品牌策劃等多方面涉及自我能力提升的知識。

2.3 培育基地 培育基地作為新職業和新技術創新能力的實踐教學單位,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14],其建設水平是影響職業農民培養質量的重要因素。由于培育基地建設涉及經費、師資、場地、仿真生產環境和管理等一系列問題,其社會服務功能也受到阻礙。一方面,培育基地與職業農民培育院校在實訓目標、實訓體系和師資隊伍上的差異,且政府存在公共財政投入不足現象,導致培育效果不佳;另一方面,受限于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培育基地的生產成效難以及時顯現,見效周期長特點嚴重阻礙了農民對于農業技術的熱情。此外,政府還鼓勵涉農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充當培育基地。在實際調研中發現,涉農企業的社會責任感并不強。企業固有思維認為人才培養是政府的事情,總以利潤為目標,致使實際培育過程中相當一部分的校企合作僅限于掛牌或簽約的形式,沒有在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過程中發揮積極作用。在涉農企業缺位情況下,職業學校僅滿足了教學需要,達不到現代化農業培育標準,未能真實還原現代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的真實場景。缺乏涉農企業深度參與的培育基地建設不利于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造成農民理論與實踐脫離,技能應用能力低,而導致培育效果不佳。

3 現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問題分析

以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為基礎,厘清現行培育政策下存在的主要問題,能夠有效提升培育政策的效率。

3.1 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環境缺失 政策環境的缺失嚴重阻礙了農業教育的普及和推廣。在財政支持方面,截至2019年,僅有11%的新型職業農民能夠拿到規模經營的相關補貼,政策支持力度還有較大提升空間。當前的農業支持政策僅限國有企業和大型農業經營單位能夠獲取大多數的補貼支持,而發展中的小規模新型職業農民容易遭到忽視。在信貸業務和利率優惠等方面,國家尚未形成完善的職業農民扶持體系,新型職業農民的發展的資金問題亟待解決[15]。在農村社會保障方面,我國當前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在醫療服務、養老保險等領域還有待完善,保障范圍有待擴展。在不能保證廣大農民能夠安心學農、安心務農的情況下,農民會由于機會成本而不愿接受農業職業培訓[16],繼續向城市二、三產業部門流動,不利于農業經濟發展。

3.2 農村人力資本結構失衡 在工農協同發展進程中,農村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是正?,F象,也是必然規律,但農村勞動力的流動應當是合理的適度的,大量流失會反而會引起一系列經濟和社會問題。面對城鄉工資收入差異,優質勞動力將源源不斷向城市流動。根據培育對象數據顯示,2011—2020年間,河南省農村人口數量占比由59.43%下降至46.80%,農村人才流失現象嚴重。農村優質勞動力外出打工導致農村缺乏有技術、懂經營、善管理的復合型農業人才,農村出現經濟“空心化”現象,經濟活力匱乏,導致農村土地擱荒撂荒、農村環境無人治理等一系列問題[12],從而限制了農村發展的動能和勁頭。此外,養老問題和教育問題隨著農村人口的大規模流出也會愈加嚴重,老無所依、幼無所靠問題亟待解決,缺乏合理的人力資本結構,職業農民培育培育落實的對象選擇受阻,從而不利于產生較好的培育效果。

3.3 農業領域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據王歡[17]對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去向意愿的調查數據,76%的涉農專業畢業生更傾向于工作于城市,而非涉農專業的這一比例竟高達91%。同時在農業機械組織內部,相關工作人員老齡化、低學歷化問題日趨嚴重,嚴重阻礙了農業機械化進程,從而制約了農業現代化在我國的推進和發展[18]。一方面,農業是比較利益低的產業,一直以來國家犧牲農業利益來扶持工業的發展導致在農業部門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平均收益低于工業和服務業;另一方面,在我國傳統思想中,很多人認為農村是社會的底層,農民是社會底層的人,傳統的“跳農門”觀念也促使農村的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而城市的人們更不愿流入農村。在教育觀念方面,大多家長學生在選擇專業時會刻意避開涉農院校和涉農專業,他們大多認為從事農業工作是一種教育失敗和教育浪費。以河南為例,根據河南省2017—2020年的本科一批投檔線,2017—2020年河南農業大學的投檔線長期居同水平學校的末次,農業在缺乏人才流入和優質生源的情況下,農民職業培訓受限嚴重。

3.4 職業農民培育模式模糊 現有的新型職業農民教育,未立足于農村的實際情況,只是將城市化的職業教育實施于農村,機械的復制教科書上的內容。多地區的農業職業教育未進行細化分類,不能根據農戶的經營規模、耕作方式、作物品種等情況對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專業化指導,也未對農業技術類、經營類與管理類農戶的需求分別展開研究,造成現有職業農民培育效率低下。在實地調研中發現,不論報名參加培育的農民從事哪種類型的農業生產活動,教學設置課程會統一安排給農民,部分課程內多設置有專業知識,對于普通農民的可接受程度未給予充分考慮。此外,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目前主要由科研院所、涉農院校、農業組織和政府部門共同承擔,各組織之間難以統一協調管理,容易產生多頭指揮的情況,這都需要我們改革現有職業農民培育模式,建立職業農民精準培育模式。

4 對策建議

基于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聚焦于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職業農民培育政策環境缺失、農村人力資本結構失衡、農業領域人才吸引力不足以及職業農民培育模式模糊等均阻礙了新型職業農民的效率。為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育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職業農民發展規劃,加強政策支持力度。為新型職業農民營造長期穩定的培育環境,政府應提前做好發展規劃。不僅加大對職業農民教育的資金支持,鞏固農民培訓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而且保障農業院校招生質量,提高農業院校對學生的吸引力。國家在農業院校生源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基于政策支持,提供優越條件促進青少年選擇農業院校。

(2)科學設置培育課程,開拓創新培育路徑。培育內容與農民需求相結合,依據當地農產業開展針對性教學,培育過程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活化各類職業農民培育主體現場教學,針對高水平的人才的培育因材施教,提高課程培育針對性。正確理解“農村實用人才”向“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對于培育課程提出的高要求,科學設置培育課程,滿足多元化農戶需求,提升農民對課堂培育的轉換率。

(3)引進農村實用性人才,全面提升農村人力資本。面對勞動力回鄉就業沒有發展前景、涉農專業對學生、農民吸引力低的現實,改變其固有觀念是扭轉“離農”思想是關鍵。在職業農民培育課程中,增加思想文化教育,依據農民普遍的文化水平進行教學設置,鼓勵當地農民積極參與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中去。

參考文獻

[1]吳曉婷,楊錦秀.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收入效應及其差異性研究——基于四川省的調查[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02):190-199.

[2]胡焱,王伯達.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困境及對策研究[J].理論月刊,2017(08):148-152.

[3]陳新忠,庹娟.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J].教育與職業,2020(01):101-107.

[4]閆志利,王偉哲,胡靜.新型職業農民的認定標準與培育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12):37-43.

[5]沈瓊.新型職業農民持續務農的關鍵因素及面臨的難題[J].社會科學家,2020(09):15-21.

[6]劉芙,劉玲,高珍妮,等.鄉村振興背景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法治保障研究[J].農業經濟,2021(06):62-64.

[7]劉琦.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精準培育策略研究[J].農業經濟,2021(02):86-87.

[8]劉暢,王思怡,馬國巍,等.農業現代化與農民職業化耦合視角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路徑——以黑龍江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20,41(04):568-577.

[9]周瑾,夏志禹.影響新型職業農民從業選擇的微觀因素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8,34(12):94-98.

[10]劉雙,佟明湛.中國農村人地關系的基本界定——基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分析框架[J].中國土地科學,2018,32(01):29-34.

[11]陳新忠,庹娟.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J].教育與職業,2020(01):101-107.

[12]胡國良,黃美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職教論壇,2020(04):94-100

[13]智利紅.河南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12):64-68.

[14]王金震.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研究——基于公共實訓基地建設[J].成人教育,2019,39(10):48-51.

[15]許榮,肖海峰.美國新農業法案中農業補貼政策的改革及啟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2):135-142,169.

[16]劉玉安,徐琪新.從精準扶貧看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的緊迫性[J].東岳論叢,2020,41(02):74-82.

[17]祁占勇,王志遠.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的現實困頓與實踐指向[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4):107-117.

[18]曾俊霞,郜亮亮,王賓,等.中國職業農民是一支什么樣的隊伍——基于國內外農業勞動力人口特征的比較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20(07):130-142.

(責編:張宏民)

猜你喜歡
新型職業農民人力資本
基于參訓意愿分析的新型職業農民創業培訓研究
四平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問題研究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探析
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長效機制初探
淺談國有企業人力資本投資與改革研究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機制研究
企業人力資本會計計量方法的新探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對貴州經濟發展的研究
淺析人力資本的經濟權利與企業剩余分配
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理論及實證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