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音唱腔融入現代民族聲樂演唱技巧的探索

2022-03-09 13:24曾秀華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2年2期
關鍵詞:民族聲樂

摘 要:南音唱腔屬于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滲透南音唱腔文化,能使學生了解更多的南音歷史、文化特征等知識,拓寬學生音樂學習的知識面?;诖?,文章以小學低年級為例,探究現代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教學中南音唱腔的融入策略,以期提高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南音唱腔;民族聲樂;小學依據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2)04-0010-02

引? 言

南音唱腔帶有獨特的閩南特色,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音樂藝術形式,蘊含著較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價值。教師將其融入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能夠優化小學音樂課堂,進而解決小學音樂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低下、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教師要立足學生實際,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開展實際教學,以保證實際的融入效果。

一、創設教學情境,優化課堂教學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尚小,有較強的好奇心,不能長時間集中精力進行學習。因此,針對小學低年級的音樂教學,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將南音唱腔融入課堂中,進而使學生掌握相應的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應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在良好的課堂引導下實現全員參與,挖掘學生學習音樂的潛能。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對南音唱腔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開展實踐活動,促進教學開展

若想在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教學中融入南音唱腔知識,使學生掌握南音唱腔的演唱技巧,教師既要在課堂上開展直觀的教學活動,也要帶領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極具趣味性的實踐活動中學習音樂知識[1]。在南音唱腔演唱技巧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以下教學實踐活動。首先,教師可讓學生拿一些“下四管”,如響盞、四寶及雙鈴等,演奏《直入花園》。在這一曲目的演奏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全部參與到音樂演出中,讓一些學生負責樂器操作,另一些學生負責實際演唱。由于曲的部分較短,教師可讓學生一人負責一節,以保證所有學生均能參與其中。其次,教師要從學生的演唱中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南音唱腔的演唱技巧,發現其中存在的個性問題及共性問題,進而在課堂中進行重點講解,加強學生對南音唱腔演唱技巧的掌握。

三、從學生認知能力出發,實現有效教學

教師應選擇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作品,帶領學生欣賞南音唱腔,使其感受到南音之美,隨后再逐漸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相應的南音作品,在此基礎上開展音樂課堂教學。在實際教學環節、教師可向學生介紹南音曲目的創作背景、文化內涵、歌曲中的思想情感等,并將歌曲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拉近學生與南音作品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南音唱腔,實現有效教學。

四、科學選擇融入方式,增強融入效果

南音作品有較多的形式,均是在豐厚的歷史沉淀中流傳下來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小學低年級學生知識儲備少,并且理解能力不高,無法準確地理解與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及藝術價值,因而對南音作品缺乏興趣。這為南音唱腔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融入帶來了較大阻礙。所以,在小學音樂民族聲樂演唱技巧教學中融入南音唱腔時,教師應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科學選擇融入方式,以達到良好的融入效果。例如,開展南音教學時,教師不可直接向學生講授南音唱腔及一些演唱技巧讓學生進行學習與訓練,而是應該通過改編的方式,將南音轉變成學生容易接受的、感興趣的形式,先向學生介紹什么是南音唱腔,讓學生對其有初步的了解與認識,再拿出改編過的曲目,帶領學生進行學習與練習。教師可以結合視頻展示和講解的形式,加深學生對南音唱腔這種獨特的藝術形式的了解,使其掌握該藝術的表現形式及主要特點等。教師可適當改編傳統的南音曲目,將學生熟悉的故事或者課文作為腳本。如《皇帝的新裝》,教師先按照南音的方式進行表演,然后要求學生模仿教師的表演并進行練習。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學生學習到相應的南音唱腔知識,還能使其參與到南音唱腔作品的創作中,提升南音唱腔的學習效率。

五、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吸引力

在小學音樂教學環節進行南音唱腔藝術融入時,教師還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將其轉變成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從而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小學音樂課堂充滿生機與活力,提升對學生的吸引力。例如,在實際教學環節,在南音唱腔演唱技巧教學后,教師不可直接讓學生進行表演,而是將演唱過程進行分解,分為不同的角色、動作、臺詞等。然后,教師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向學生傳授分解后的內容,最終再將其融合,讓學生進行整體的學習與欣賞。比如,在講授南音唱腔演唱技巧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動作表演,為學生講述在不同的動作中,如何靈活地用聲音和動作表達情感,如何在不同場景下進行唱腔的控制等。教師通過豐富教學內容,使課堂氣氛更為活躍,能增強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最終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六、開展針對性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均處于不同的發展狀態,所以教師要關注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態,掌握學生的特點,開展針對性教學,從而不斷優化音樂教學活動。教師要基于引導啟發教學理念,提升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及思維能力,使之主動參與到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屬于一門藝術類學科,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南音唱腔教學中,教師應有效地滲透相關知識,為學生提供參與南音唱腔情感交流的機會,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教師通過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對南音唱腔的演唱技巧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將其視為一項技能獲得的過程,以達到實際的教學目的。例如,在南音唱腔演唱技巧教學環節,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通過視頻、音樂、圖片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南音唱腔的了解。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小組互動的方式,使每位學生均參與到南音唱腔演唱技巧的學習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七、實施趣味性教學,活化音樂課堂

為進一步優化小學音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思維意識,教師可將知識教學融入有趣的游戲中,進而促使學生較好地感知音樂、創造音樂、鑒賞音樂,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習效率。小學音樂教師在南音唱腔演唱技巧教學中,要實施趣味性教學,對小學音樂課堂進行活化,拉近學生與南音唱腔演唱知識間的距離,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樂理知識,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并增強自身學習感受。運用趣味教學方式能夠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獲得良好的思維認知,實現有效學習。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音樂課堂中,教師應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融入南音唱腔教學,以此促進學生掌握更多的現代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優化小學音樂課堂。為獲得良好的融入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創設趣味情境,優化課堂教學;開展實踐活動,促進教學開展;從學生認知能力出發,實現有效教學;科學選擇融入方式,增強融入效果;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吸引力;開展針對性教學,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趣味性教學,活化音樂課堂,以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趙雅琴.民族聲樂演唱技巧及教學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20,36(05):186-187,189.

基金項目:本文系德化縣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立項小課題“小學低年級南音演唱融入現代民族聲樂技法的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DHXKT2021-37)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曾秀華(1979.7-),女,福建德化人,任教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潯中中心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民族聲樂
淺談東北民歌與民族聲樂演唱風格
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研究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關于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研究
在“土”“洋”之爭中騰飛的中國民族聲樂
民族聲樂教學中男高音歌唱的技術訓練與能力擴展
論民族聲樂的科學訓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
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與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