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技術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之探討

2022-03-21 04:07竇曉杰
經濟研究導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高職會計數字經濟專業發展

竇曉杰

摘? ?要:以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信息化技術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重要推手,也是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特征。通過對柳州城市職業學院會計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分析,從小處著眼,查找新技術對高職會計專業產生的影響,由此探究出一套可行的適應新技術背景下的高職學院會計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之路。

關鍵詞:新技術背景;高職會計;專業發展;人才培養;數字經濟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5-0095-03

隨著廣西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和布局不斷調整和完善,到目前為止,廣西全區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門類覆蓋18個專業大類,共124個專業,基本涵蓋了自治區所有重點配套的發展產業。就柳州市城市職業學院來講,所開設的高職會計專業就有著自身獨具的特點。

一、柳州城市職業學院高職會計專業發展現狀

(一)從人才培養方案視角看會計專業發展

學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形式為“2、2、4”,即在掌握會計專業理論知識和會計職業道德的基礎上,熟練運用電子計算機、外語等工具,初步具備比較扎實的會計核算、財務管理、財務審計、金融管理等四個方面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關注財務軟件運用和投資理財能力的拓展,培養有扎實學識和較強專業能力、良好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能力、較強服務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職業素質,以實現從事各類財務工作崗位職業能力的發展需要。此外,會計專業課程設置遵循教學規律逐步推進,大一學年主要以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為主,大二學年開設以仿真模擬實訓形式為主的綜合實訓課程及以專業限選課為輔的知識拓展課程。

(二)從會計專業建設項目視角看會計專業發展

會計專業建設依托與柳州銀行、柳州各會計師事務所、廣西國海證券等企業合作建立的大學生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共享資源、協同培育,引入真實業務,建設和打造“財會金融服務中心”一體化綜合性實訓基地,拓展“會計記賬工作室”服務功能,實現漸進式“學訓一體、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目標,最終提高會計專業學生擇就業質量。

(三)從會計專業就業視角看會計專業發展

會計專業就業率近三年與學校的整體就業率相比偏低或持平,就業多集中于廣西區內及本地市,就業領域普遍面向中小型民營企業、個體或有限公司,職業流向多為與財務類相關崗位,同時薪資水平較整體水平略低或持平。已就業學生較看重工作中的溝通交流、團隊協作、解決問題與專業技術能力,而對于創新能力和資源掌握能力卻略顯忽視或相對薄弱。綜上所述,從就業質量層面分析,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領域過窄、職業持續發展能力偏弱。

二、新技術背景對高職會計專業的影響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相對保守

一是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固化。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普遍與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機構等以財會領域為主的行業只在就業、技術技能培訓、社會服務方面開展合作,致使教育資源共享領域過窄,學生創新能力、信息技術運用能力、資源掌握能力的培養方面偏弱。二是會計專業相關課程設置相對滯后。課程多以會計基礎知識與財務相關知識相結合的專業理論課程為主,非程式化認識技能培養偏少,這使得學生在解決問題、分析研判、溝通交流等能力方面偏弱。三是會計專業教學形式過于傳統。會計專業教師普遍以傳統講授為主,利用財務軟件分析數據的能力及借用數據化財務資源構建課程的能力偏弱,同時智慧校園的建設仍須向縱深推進。

(二)會計專業建設項目成效不凸顯

實訓項目建設仍舊單一以依托與財務工作相關的專業實訓項目平臺,聯合本區域財務代理記賬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等傳統財務領域行業企業參與合作的形式進行構建,無法突顯本專業特色優勢,易受限于合作方的實力及業務范圍,缺乏全域經濟思想理念與新技術應用拓展能力,使目前會計實訓項目建設成效不明顯,校企未得到廣泛深度有效合作。

(三)會計專業畢業生發展路徑過窄

新技術背景下的市場經濟,對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需求缺口日益擴大。所謂復合型管理會計,在具備扎實財務知識的基礎上,更強調熟練運用信息化技術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提出相應解決對策并能組織實施。相反,高職院校輸出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則更多集中就職于基礎性財務崗位,從事著傳統手工賬務處理等較簡單且重復性較強的會計工作。這種供需結構的不匹配,是造成會計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不佳的重要原因,同時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專業畢業生未來職業生涯發展。

三、依托數字經濟構建高職會計專業發展新生態圈

新技術背景下的市場經濟將是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作為信息經濟、知識經濟和智慧經濟的核心要素,通過不斷升級的信息工具和利用新信息化技術,增強人類處理大數據的能力,推動人類經濟形態由工業經濟向信息經濟—知識經濟—智慧經濟形態轉化,從這點出發新技術對會計專業的發展是挑戰更是機遇。要突破新技術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發展的瓶頸,就要轉變思維,用“未來社會需要什么人才,我們就培養什么人才”的思維方式來推動人才培養建設,借助職教“十三條”釋放的政策紅利,讓高職會計專業轉型,由被動變為主動,主動適應并融合以推動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構建以“產業+教學”的學習工廠模式和以“校企+研究”的轉換工廠模式相結合的“產學研”一體化會計專業培養體系(見圖1),全力打造新技術背景下會計專業發展新生態圈,為“十四五”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建設起好頭開新局。

(一)引好數字經濟產業資源

從國家經濟環境來看,數字經濟是工業4.0或后工業經濟的本質特征;從區域經濟發展條件來看,智能制造將成為未來數字經濟的一項重要引擎;從學校發展規劃來分析,要立足本區域發展,輻射全區,面向國內外,服務智能制造,培養綜合型新技術人才。用數字經濟產業資源打造新會計職業實踐基地,將擴寬校企合作領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全面深化校企合作。至于如何引進來,一是要深度挖掘與會計縱向相關的數字經濟產業鏈的合作模式,如上游國內外一流信息化軟件開發企業,中游區域智能制造企業、電子電商物流企業,下游零售跨境商貿業與金融業等;二是要創新擴展與會計橫向相關的數字經濟專業群的合作方式,充分利用ERP(企業資源計劃)模擬沙盤平臺,建立虛擬工廠(公司或企業),為相關專業創建“員工”角色,如市場營銷是“銷售員”,物流管理是“物流員”,會計是“財務人員”,工商管理是“管理者”,信息技術是“軟件開發員”等,仿真開展“理實合一”的全流程全要素實習實訓課程。

(二)搭建好“產業+教學”學習工廠模式

將數字經濟產業資源引入后,對資源進行重組優化配置,搭建好“產業+教學”學習工廠模式,發揮“產業+教學”學習工廠模式效用提升會計人才培養質量。

1.推動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

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應圍繞“新技術+數字產業”自上而下進行改革。以掌握現代會計理論知識和管理知識為前提,熟練運用新技術進行財務數據統計分析與賬務核算處理,具備一定管理決策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新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建立跨專業聯合培養、分專業發展方向、以項目任務為導向“理實合一”的人才培養模式:“云計算+會計”-大數據會計方向、“軟件技術+會計”-信息化會計方向、“市場營銷+國際貿易+會計”-管理會計方向,同時,打破專業壁壘,根據數據產業特點聯合企業開發綜合實訓項目,以任務驅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團隊合作、溝通交流能力。人才培養結構采用“實踐型+能力型”并重的二維度視角,突出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的亮點與優勢,以知識結構為基底,將職業發展能力結構嵌入能力結構中;同時,在職業素養中增加非程序化交互能力與認知能力。課程建設方面,基于新技術背景下大會計學視野,一是重組優化課程設置,靈活安排教學計劃;二是采用新技術、新內容和新教學方式自主研發“定制課程”,培養學生綜合專業能力。

2.提升會計專業實訓項目基地新建設

會計實訓項目基地要打破專業各自為陣的傳統建設理念,以數字經濟為中心,以大數據為資源共享,以互聯網為技術媒介,融合各專業經濟業務,全新打造財務數據鏈實訓項目。同時,與數據產業合作企業共同建設“1+X”證書系列之會計信息化、數據分析師等級證書考證培訓基地。

3.助力會計專業“雙師”梯隊建設

要培養出適應新技術背景下市場經濟發展的會計人才,師資隊伍建設起著關鍵作用。要依靠以下三項舉措推動會計專業“雙師”梯隊建設。(1)打造一支具有高水平的會計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可分工進行財務模塊化教學。(2)“走出去”,依托校企深度合作,讓會計專業教師到數據產業企業掛職,落實全員輪訓制度,同時定期組織選派專業骨干教師到國內會計專業信息化建設前沿的院校進行觀摩與學習。(3)“引進來”,邀請企業財務主管或會計科研機構專家到校開展專業理論探討、信息技術培訓和行業資訊交流,同時招聘具有豐富企業實踐經驗且技能過硬的高水平財務人才任專任教師。

(三)利用好“校企+研究”轉化工廠模式

深入探討高職會計人才培養機制,將“校企+研究”的轉化工廠模式打造成為“產業+教學”學習工廠模式的成果轉化平臺,同時,將研究成果反向助推高職院校高水平會計專業群建設?;谛录夹g背景下會計專業發展的成效,由高校、合作企業與資深會計行業科研機構三方共同“打分”,比值各有側重,分值項目從人才培養教育教學過程、實習實訓過程、職業能力素質三方面予以評價。同時,從以下兩個維度呈現效果。一是學生角度,形成每位會計專業學生職業教育綜合素養成績單,以供用人單位參考。二是育人機制角度,形成會計人才職業培養效益報表,定期向社會公開,成為擴大招生規模提升生源質量的先決條件。

兩種模式協同并進,學習工廠模式為轉換工廠模式提供“生產資料”,轉換工廠模式又為學習工廠模式輸出“成品”,真正形成產學研一體發展的循壞生態圈,重構會計人才培養體系。

結語

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納入調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要求當中,將雙創教育融入到技能型人才培養的全過程,鼓勵學生創新創業,為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扎實的基礎。注重采取多樣化的實踐方式,不斷優化產教融合實踐內容,為高職學生在會計專業領域開展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實踐基礎。充分發揮產教融合的育人效果,有助于學生在財務服務和咨詢等領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數字經濟為會計的未來發展打開了一道門,在未來時代的發展中要將其“落地”并轉化為各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發展模式還有一道道坎兒需要跨越。要緊緊把握住時代的潮流,不忘職業院校辦學的初心使命,勇于開拓、不斷進取,努力將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新的高度,使學校專業建設實現質的飛躍和提升。

參考文獻:

[1]? ?倪銀珠.“大智移云”新技術背景下高職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3):76-80.

[2]? ?王奕俊,楊悠然.人工智能背景下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路徑與方向——基于會計職業相關數據的實證研究[J].中國遠程教育,2020,(1):35-45.

[3]? ?伍啟鳳,譚亞娟.民辦高職院?!拔迥暌回炛啤睍媽I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研究[J].營銷界,2021,(18):129-130.

[4]? ?王燕,白婕.“1+X”證書制度下職業院校教師發展研究——以會計專業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21,(4):66-67.

[5]? ?劉媛媛,仲鳳霞,陳君.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雙向掛鉤”教學資源優化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7):161-163.

[6]? ?魏國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與思考——以柳州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21,5(2):29-32.

[7]? ?李鋼,徐小燕.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會計工廠”實踐教學模式應用探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1,(4):178-179.

[責任編輯? ?妤? ?文]

3969501908223

猜你喜歡
高職會計數字經濟專業發展
OECD國家數字經濟戰略的經驗和啟示
從數字經濟視角解讀歐亞經濟聯盟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
高職會計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思考
高職會計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的思考
數字經濟對CFC規則的沖擊探究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教育教學
新時期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發展與人才培養探究
教育生態學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隊伍專業發展的幾點思考
論學習共同體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應對數字經濟下的BEPS現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