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逍遙游》對先秦議論文發展的貢獻

2022-04-05 00:04楊鵬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22年2期
關鍵詞:逍遙游比較研究孟子

楊鵬

摘要 《逍遙游》作為經典內涵無盡,其文章結構對先秦議論文體的成熟亦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本文通過比較《孟子》諸篇與莊子《逍遙游》論證異同,梳理了先秦議論文發展的脈絡。

關鍵詞 《逍遙游》 《孟子》 先秦議論文 比較研究

“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從不會耗盡它要向讀者說的一切東西的書?!钡拇_,一部《逍遙游》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它一帶而過的“窮發之北”之語,顯示出古人在地理上對于北方窮寒荒漠的認知,遠超屈原《天問》中對神話的依傍;它對天空顏色的思考質疑,比起費馬和牛頓光學理論的研究早了2000年;它對于“無己、無功、無名”的猜想,與印度佛學中“破我執、破法執”的大小乘理論暗暗相合,遠啟魏晉玄學,為后來佛教在中國的順利傳播奠定了哲學上的基礎。經典就是這樣讓人不斷探索而內涵無盡、韻味無窮。僅以文章的結構而論,《逍遙游》對于中國先秦議論文體的成熟也有巨大的推動與示范作用。本文即從先秦時期議論文體的逐漸成熟過程,通過比較《孟子》諸篇與莊子《逍遙游》論證結構、方法、目的的異同,來梳理先秦議論文逐漸發展、走向成熟的脈絡。

一、論體初具與專論過渡

從生卒年月看,莊周(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年)與孟軻(約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大致同時。他們既年齡相近,各自作為儒家和道家的代表性人物,在諸子爭鳴之中也是針鋒相對,以二人的文章形式作對比,具有時代和思想上的可比性。

先秦說理散文是在語錄體的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熟的,孟子的散文也是語錄體,大多是圍繞主客之間的對話展開。相較《論語》的格言體,《孟子》的論述并非片言只語,而是圍繞明確的論點列舉眾多的事例和現象展開,已經具有明顯的議論文結構特征。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先對“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兩個分論點分別進行了論述,而后推理出“人和”最重要的觀點,進而歸納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結論,邏輯思路清晰?!渡趹n患,死于安樂》列舉了諸多名人飽經憂患而后成就非凡的事例,歸納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舉例論證結構井然??梢姟睹献印返奈恼?,多是典型的論點加論據的歸納式組合模式,初具議論文的結構特征,顯示了先秦議論文逐漸走向規范的趨勢。

《逍遙游》則提供了另外一種嚴密的邏輯推理形式,從普遍到特殊展開演繹。它以“逍遙”為論題,以萬物皆有所待為普適性原則,從空間、時間和認知上層層推進,排除了種種不逍遙對象,從而自然限定了“逍遙”的確切內涵。文章一開始從驚天動地的大鵬與野馬塵埃的對比之中,可以看出事物無論大小,要獲得空間上遷移的自由必然有所憑借,萬物如是,概莫能外;之后以蜩與學鳩對大鵬的嘲笑引出“小知不及大知”感慨,論及事物在自由上的差別不僅僅限于空間上的差異,也取決于認知上的差異,而認知又與事物自身的知識積累、生活閱歷有密切的關系,“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又從認知上的差異引出了生存時間上的差異,也即生之有涯導致了知之有涯。以寓言的故事闡述自然之物的種種不“逍遙”之后,又結合人類社會進一步展開論述,無論是“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的世俗成功者為名利所誘惑,還是已經看破世俗名利的宋榮子為社會觀念所束縛,抑或是御風而行的列子為自然之風所束縛,人世間的眾多事例又進一步印證了空間、時間和認知對人的自由的束縛。在層層否定之后,自然地得出了“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的結論。如何做到無所待而逍遙,莊子更是給出了明確的策略途徑,那就是無己、無功和無名。莊子的論述層層推進,邏輯嚴密??梢哉f,《逍遙游》是作為整體的思辨推理邏輯結構而存在,并非是簡單的論點加論據的形式,因此顯出先秦議論文向嚴謹的專題論文過渡的趨勢。

二、輕率歸納與精密推理

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論述攻城戰時,攻方“環而攻之”,可謂優勢極大,卻因“天時不如地利”不能取勝?!叭镏?,七里之郭”算什么樣的地理優勢?攻守雙方裝備、策略、士氣、人心向背、周邊形勢如何?對于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賭局而言,僅以微不足道的顯性地理優勢便斷言成敗,這種歸納過于輕率;在論述“地利不如人和”之時亦是如此?!渡趹n患,死于安樂》一文列舉了傅說、膠鬲、管夷吾、孫叔敖等人歷經艱難后成功的事例,得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論,也頗有些幸存者偏差的意味。從不同的歷史時期擷取一些偉人成功的個例來論證逆境對人的激勵和催發作用,明顯過于偏頗。文章既沒有從順境成就人的角度來論述,也沒有從逆境傷害人的角度來分析,更沒有從一般人面對逆境的不同走向來論述,便得出這樣的結論,僅有證實而無證偽,所以這樣的結論是一種不完全歸納的結論,其可靠性值得懷疑。

《逍遙游》中的論述則更多體現了嚴密推理的特點,論證問題的嚴謹性遠遠的超越了孟子的相關篇章。大鵬扶搖直上至南海須待六月的大風,野馬之像、塵埃之動也有賴自然氣息吹拂。從極大到極小,代表一切事物空間上的移動都需要能量,都是受限的。生命短暫的朝菌、蟪蛄、一般人,相較于彭祖而言。他們的生命都處于一種時間上嚴格受限的狀態。斥鴳、蜩、學鳩等小動物和“知、行、德、而”的世俗成功者,被自己知見束縛,失去了探索獲得更大生命自由的可能。莊子在分層列舉了諸多事物在時空認知上的種種不自由之后,自然的引出對“逍遙”概念的嚴格確認,那就是無待逍遙,完全沒有任何憑借才算逍遙,因為沒有憑借就沒有束縛。無論是歸納的合理細分,還是推理的次第嚴謹,《逍遙游》思辯的精深與論證的嚴密已遠遠的超越了孟子文章疏闊的歸納。

三、執于說教與會心之妙

面對“征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的濃重的時代血腥,孟子選擇了直面現實,以仁政的主張救民于水火;莊子則選擇對生命層次的超越,追求渡越現實苦海的舟楫。二者擇仁擇智,此不贅述。從著書立論目標看,孟子要實現仁政的理想,則溝通說服各國的執政者成為不二的選擇;莊子要將自己關于生命真諦的探尋解說清楚,更要折服上根利器的智者,兩者同樣是高難度的動作。

葉圣陶說:“議論文是把作者所主張的某種判斷加以論證,使論敵信服的文章?!惫氐热苏J為:“議論文是以邏輯為基石,以論據為結構,以說服讀者接受觀點或采取行動為寫作意圖的文章?!笨梢?,議論文論證的最終目的是說服他人。從實現的方式看,孟子文章帶有強烈的說教色彩,雖以仁政為標的,箭矢卻更多的指向君主的德行錯誤,無論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微諷,還是率獸食人的厲責,最終只能使君主顧左右而言它,遑論使自身的政治主張得以推行。言辭多說教又不顧受眾心理,自然難以起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從孟子與梁惠王父子的交談來看,孟子很明顯忽視了魏國兵挫地削、危在旦夕的戰略困境,置魏國存亡的“急所”不顧,拋開兼并戰爭殘酷的國際環境,只是一廂情愿地論述王道仁義的政治愿景,與君主的現實需求有很明顯的差距,因而被視為迂闊而不合實際。由此看來,孟子的論述尚缺乏論理服人的目的意識,還殘留語錄體圣人立言的高端姿態,文章的說服效果值得懷疑。

較之孟子對政治問題的論述,莊子對生命解脫的感悟,本是大象無形、難落言筌的境界。但在《逍遙游》中,莊子以其如妖的才智,如椽的大筆,將生命的境界推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莊子期待人的生命克服外在的自然環境的束縛,擺脫社會世俗名利的浸染,拋開自身認知的狹隘閉塞,以“無己無功無名”之法,任生命的自性與宇宙的本質融為一體,逍遙自得,絕對自由。莊子對“逍遙”的論述與后世佛家大小乘的解脫道殊途同歸,他對于生命境界的探究遠遠超越了那個時代,無怪乎有學者說莊子是一部關于未來的書?!跺羞b游》說理活潑玄妙,頗有拈花一笑、映月干江的韻致,令智者會心不遠、悠然神往。

綜上所述,從文章的思想內容來說,莊子的出世與孟子的人世各有千秋,但是從議論文文體的成熟和表達效果而言,《逍遙游》開后世專題論文的先河,在議論文的文體開拓上有了長足的進步。

[作者通聯:甘肅民樂縣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逍遙游比較研究孟子
磨刀不誤砍柴工
《逍遙游》中“而”字的用法與讀音
莊子的人生境界探析
大魚海棠——中國動畫的逍遙游
宋榮子:《逍遙游》中不應被忽視的人物
中外數據新聞編輯流程比較研究
各國稅制結構與我國的比較研究
資產減值新舊會計準則比較研究
淺析媒介體制比較研究的框架設計和技術邏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