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如何通過初中歷史課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2022-04-21 21:24邰振鑫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家國情懷初中歷史培養

邰振鑫

摘要:家國情懷作為初中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對于學生的持久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培養家國情懷的同時可以強化自己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特別是提升自己對國家的認同感。從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概念出發,探究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意義以及主要原則,提出多種行之有效的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策略和有效途徑,希望能對初中歷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和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起到應有的啟發作用。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歷史;家國情懷;培養

初中歷史是中學生學習中國“四史”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學生可以學習到中國共產黨從出生、幼年、青年到成熟的成長史,可以看到從落后腐朽的舊中國到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如何以嶄新的面貌重新走在世界前列,可以學習到中國從落后被動挨打到逐步發展壯大的歷史。因此,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懷,樹立民族自信。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培養的概念

從初中歷史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是一個相對宏觀的概念,需要分解成為具體的素養才能確保多種教學工作順利開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則具體包含了唯物史觀、歷史解釋、史料證實、時空觀念以及家國情懷五大核心素養。

從實際來看,歷史知識的發展和研究包含了多種復雜的內容和機制,如果學生的歷史觀念較為正確,那么其多種價值觀念也將得到良好的培養。良好的歷史教學活動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深化,讓學生的史學觀念得到明確,使學生能夠對我國發展歷程和當前發展情況有著更加客觀的認識,確保學生的民族自信得到全面提升,讓學生能夠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使命開展學習活動。

二、培育家國情懷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的國家認同感不足

初中生的三觀正在發展,還沒有到完善的階段,而他們的想象力較為豐富,難免會因為知識的片面化而無法對事實形成正確的認知。與此同時,社會上有多種負能量的事情會讓學生受到影響,他們并不能正確判斷這些負能量的事情,這不利于培養他們的家國觀念。學生的家國情懷亟需提升。因此,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帶領學生回憶那個曾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再引導他們思考當時中國人的狀況和如今中國人的狀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家國觀念,增強自己對國家的熱愛之情。

(二)培養學生情感的重要性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同于平常的學習,這是因為教師除了要教會學生較為全面的知識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品格和能力。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以身作則,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讓學生以自己為學習榜樣。尤其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注重自己對學生核心素養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認知。如果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向學生傳遞正能量,讓學生注重在生活中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他們自然能夠對國家產生更加強烈的認同感,這對于學生三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幫助,對于學生終身的發展也大有裨益。

三、初中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實施建議

(一)重視歷史學科的愛國主義教育作用

初中歷史學科在培養愛國主義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學校應該以實際行動重視初中歷史課堂的正常開展,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課時學習歷史知識。歷史教師也應該對自己的課堂重視起來,讓學生能在歷史課堂上汲取知識養料;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學習新知識,充實自己的知識庫,了解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點,夯實自己的知識基礎,能夠輕松應對新時代的初中生。

(二)教師應該樹立科學的愛國主義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應該保持正確的立場,不應該帶有嚴重的個人情感和個人傾向,運用科學、正確的方法去做歷史評價。歷史教師應該正確帶領學生去評價歷史中的人物和歷史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是正確的愛國行為和愛國運動,從而銘記歷史,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感。

其次,歷史教師應該科學地看待中國與其他國家的關系,在實際中避免狹隘觀點,讓學生在學習屈辱史的過程中激發滿懷的愛國主義熱情。

(三)引入真實歷史事件豐富精神內涵

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而是要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來達到預期的要求。引入真實歷史事件是當前教學中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學生的年齡特點較為契合,能夠起到營造歷史情境,再現歷史場景的目的,讓整個歷史課堂教學變得更加形象與直觀。除此之外,歷史事件中本身也有著更加積極的人生觀念和價值觀念,要求教師能夠充分運用這些故事強化學生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引入真實歷史事件,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學習印象的目的。例如,在學習抗日戰爭這一單元時,教師在講述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時可以引入死字旗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老父親在兒子出征之前,為兒子送了一面死字旗,并希望兒子不要有后顧之憂,只希望兒子能盡忠的故事。這個故事不僅有著較為厚重的父愛,同時也表現了一個老父親的愛國主義情操,體現了中華民族一直傳承和延續的重要民族精神,讓學生能夠對全民族的抗爭這一抗日戰爭能夠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有著直觀的理解和體會。

(四)對課堂進行小結,對家國情懷進行升華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當注重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鑒古知今,結合歷史,加深于歷史的感悟,進而能夠從另一個維度對現實有一定的理解。

例如,在教授《辛亥革命》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小結部分將中國夢同孫中山先生的辛亥夢相結合,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進行暢所欲言,談談自己心中的辛亥夢。這不僅有助于他們加深對課本內容的理解,還可以讓他們能夠對中國夢有更深刻的認識。值得注意的是,初中歷史教學需要對學生的情感進行培養,而家國情懷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是核心素養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加強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的家國情懷,讓自己發展成為更全面的人,擁有受用終身的品格,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要進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以多種教學方式開展學習。

(五)組織主題教育活動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開展主題教育活動,能夠使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得到滿足,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取相應的成就感和滿足感,確保學生的參與意識得到全面提升,讓學生能夠迅速地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積極主動地探索和應用初中歷史知識。

結語:

家國情懷的培養一直都是初中歷史教學的價值追求,也是我國多年以來始終不變的追求,這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進步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開展相關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應將家國情懷滲透其中,提高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培養令他們受益終身的品質,這對個人的終身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有著很強的重要性。

參考文獻:

[1]謝菡.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3):2.

[2]耿霞.淺論家國情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2):1.

[3]李嚴萬.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5.

[4]張浩.談初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素養的培養路徑[J].教育界:教師培訓,2019(1):2.

[5]趙曉麗.核心素養下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家國情懷的培育實踐[J].2021.

猜你喜歡
家國情懷初中歷史培養
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家國情懷教育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核心素養與語文教學的家國情懷
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