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幼兒在農味課程中養成良好習慣

2022-05-30 02:56龔越
文理導航 2022年33期
關鍵詞:習慣養成學前教育

龔越

【摘? 要】學前教育的目的旨在幼兒的成長發育期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感化方式引導他們逐步樹立正確的社會認知態度,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以此適應未來將要逐步提升的學習生活壓力,助力他們快速的成長。但就目前的大多數幼兒的生活及學習習慣而言,這樣的“構想”顯然沒有實現,本人作為學前教育階段的基層教師,常常發現幼兒在生活及學習過程中的部分習慣,存在“陋習”風險,對于他們生活中事物的認知態度不正確,部分習慣亟待改變,部分幼兒無法感知我國悠久的農業文化,對于農味生態課程的參與熱情不高,興趣泛泛。針對這個問題及現象,本人認為,我們應該從自身出發,通過一系列的改變帶動幼兒充分感知農味生態課程的內涵,在課程的參與當中感知日常生活中的好習慣,從而達到讓農味課程實踐助力幼兒習慣養成的目的。

【關鍵詞】學前教育;農味生態課;習慣養成

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常常發現孩子們存在或多或少的“小陋習”,比如:不能夠按照園內的統一安排回到教室中自己的座位上;部分學生在幼兒園進食期間浪費或糟蹋部分食物;面對園內的花花草草肆意采摘,春天的時候花開沒幾天就過早地“凋零”;院內外的草地上常常出現孩子們“印刻”在上面的腳印等等。雖然作為教師及幼兒家長的我們明白“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的道理,但是從一定層面來說,這樣的習慣的的確確可以被概括為“陋習”,幼兒這般的行為習慣需要我們加以重視,并結合當前的教育教學課程進行及時監督糾正,從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日后的學習成長奠定基礎。依本人所見,在園內教學中適當加入農味生態課程,讓孩子們在農味課程中發現自身的問題,以此激發他們行為習慣的轉變是一個不錯的方法,本人將以園內開展的種植課程作為分析切入點,下文將對此進行詳細闡述。

一、借助影像資料引導幼兒發現自身陋習問題

當前處于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大都是家庭中的“小王子”或者“小公主”,日常生活中家里的父母及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大都“不舍得”因為一些小問題,如浪費糧食、踐踏草坪或遇到問題半途而廢(學習某項課外技能時常常出現)而訓斥他們,部分家長甚至會出現主動引導幼兒在吃飯過程中“多取少吃”,外出游玩時“到草地上和父母(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合照”,學習某項技能時遇到一些問題或者身體上受到小的磕碰便勸他們直接放棄(如學習騎自行車時);在幼兒園中,他們一個個都是老師“寵愛”的對象,部分幼兒在幼兒園午休時段或因為自身自理能力較差還需要老師或者其他小朋友穿脫衣物等等,諸如此樣的“陋習”大多數幼兒身上都存在。

在引導幼兒發現自身生活學習陋習過程中,筆者并沒有直接在課堂中點出某些同學的錯誤行為,而是借助班內的多媒體設備播放了一個公益短片,短片的第一部分記錄的是一個班的小朋友集體去植物園開展春游活動,每個人都和家長或者小伙伴在一個草地上合了影,他們走后一片草地已經露出了土色。播放到這里短片停止,我問小朋友們這片草地有什么變化。小朋友紛紛回答道:“本來都是一片綠色,最后卻出現了一小點黃色?!庇械男∨笥炎穯柕溃骸袄蠋?,這是為什么???”我則很嚴肅地回答:“草地是綠色的,因為那是一片富有生命的小草,但是當人們踩踏它的時候,它的生命也就遭受了‘傷害,長時間的踩踏將小草的身體踩進了土壤里面,小草消失了,草地中也就會出現土地本來的黃色,你們可以想象一下我們幼兒園的草坪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黃土呢?”說完給了他們一個意味深長的問題,讓他們思考并發現自己身上的問題。第二個公益短片則是國家近年來號召的“光盤行動”,短片描述了水稻從發芽到成長最后變成大米進入到我們的餐桌的整個過程,每個階段都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時間標注,以此喚起學生的主動思考。播放完畢,我問孩子們:“看完你們知道一碗米飯從發芽到進入我們的餐桌需要多久了嗎?”孩子們紛紛回答:“知道了,動畫片里面標注了需要大概三個月,也就是一百天左右?!蔽矣肿穯枺骸耙话偬熘皇菚r間,其中還需要農民伯伯的辛勤勞動,食堂阿姨的烹調,才能進入到餐桌,然后為你們的身體補充能量,想想自己生活中有沒有成為一個‘小負心人的經歷,浪費糧食呢?”孩子們聽完,陷入了思考,沒多久幾個小朋友便愧疚地低下了頭。見狀,我說道:“犯錯不可怕,只要加以改正就好,老師相信你們都是知錯能改的好孩子,好的生活習慣需要培養和延續,我相信你們可以……”

發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需要我們幫助他們發現自身的陋習并加以改正。但是行為習慣的培養并不能只存在于孩子們的口中和腦中,我們需要借助園本課程開發中的農味生態課程,幫助孩子們將意識習慣逐步變為行為習慣,從而幫助他們快速成長。

二、如何種植我知道——在資料搜集中養成知識整理儲備的好習慣

當孩子們逐步發現自身的不良習慣后,作為教師的我們就應該把握這個機會,“趁熱打鐵”,利用園本課程開發中的農味生態課程,幫助幼兒逐步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讓農味課程實踐助力他們的習慣養成。

在公益短片教育課開展不久,我帶著事先準備好的農味生態課程教學道具小麥種子、部分土壤和幾個花盆進入了教室,一一將它們羅列在講臺之上。孩子們看了以后紛紛發出疑問:“老師,這是什么???老師,今天我們要種它們嗎?老師,怎樣種植,它才能長出來???”眾多問題紛紛進入本人的耳朵里面,聽后我笑著對他們說:“小朋友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些不一樣的東西,這是一袋小麥的種子,還有部分的土壤和花盆,未來的一段時間內我們要將小麥種在土壤里面,觀察它們如何生長?!焙⒆觽兟犃思娂姷溃骸罢娴膯??這可太有意思了!但是老師,這個東西怎么種呢?種下去之后我們還需要做些什么呢?就只是等著它自己長大嗎?”聽了孩子們的問題,我故意搖搖頭,說道:“這個老師也不知道呢!現在你們的家里面應該都有電腦和手機,請你們今天放學回家后,請自己的家長幫幫忙,找到一些‘如何正確種植小麥的資料,用畫本的方式進行記錄,將種植的過程畫下來,然后明天來到教室內我們一起討論好嗎?”孩子們紛紛回答道:“好!”

第二天的農味生態課中,孩子們針對昨天的問題,紛紛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將自己搜集到的知識以畫本的方式交了上來,討論中A小朋友站起來說:“小麥的種植需要有三個必要的條件,一是有種子,二是有土壤,三是有肥料?!彼f完,B小朋友站起來說道:“除了這些,還得有太陽,我爸爸說太陽散發的陽光是植物的主要能量,沒有太陽小麥苗是沒辦法長高的,我們也是一樣,沒有了陽光我們也長不高?!苯酉聛鞢小朋友補充道:“除了太陽光照之外,麥苗還需要適當的水分,沒有水它也無法成長,但是太多的水分會導致種子爛在土壤里面,也沒辦法得到良好的生長?!盌小朋友接著補充道:“除了他們說的,麥苗的生長還需要適當的環境,其中雜草會影響他們吸收養料,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如果吃不飽就不可能長高,雜草對于小麥苗來說就是和他們‘搶飯的角色,所以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時刻注意麥苗的旁邊雜草的去除,這樣的小麥苗才能夠健康而且快速地長大?!?/p>

聽著孩子們紛紛將自己對于小麥種植的“心得”進行踴躍交流,我則笑著對他們說:“小朋友們看來對小麥種植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嘗試一下糧食種植的快樂與辛勞吧?!闭f完,我便將事先準備的小麥種子、土壤、花盆和部分肥料分發給班級的小朋友們,引導他們幾人為一組進行種植,約定一個月后看誰的麥苗最“強壯”。

作為教師,我們每天都在課堂中教授給幼兒這樣或者那樣的知識,但是這些知識對于他們而言都是選擇性的掌握,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常常不盡人意,孩子們所表現出的求知欲較為泛泛,所學知識整理的習慣養成受阻。

三、感悟感知種植課程帶來的幼兒習慣養成

當小麥種植的全部物品分發下去后,筆者在教室內看到了一番熱鬧的場景,小朋友們紛紛將種子埋在花盆中的土壤內,撒下一把肥料,然后澆上或多或少的水??粗⒆觽冞@樣忙碌的場面,我不禁思考,或許這樣的操作能讓他們逐漸認知到有些東西需要循序漸進,學習生活也是一樣,太快的節奏反而會讓自己感到不適應。

正常的小麥發芽時間在一周左右,自小朋友們在花盆中播種后的第五天,在一節農味生態課程中,我引導他們將自己小組種植的小麥放到教室中進行展示,展示中很多小朋友都表現得不太高興。問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種植的小麥沒有發芽,看著一張張喪氣的小臉,我說道:“小朋友們為什么不高興,老師大都清楚了,是因為小麥沒有發芽并長出土壤對不對?”孩子們紛紛點點頭。隨后我又說道:“小麥沒有發芽的原因你們想過嗎?那天看著你們都十分激動地將小麥埋在土壤里面,然后撒下肥料澆水后就將花盆放在了教室的一旁不再過問,種植心得交流過程中你們還都在說小麥種植需要一定的水、肥料以及陽光,但是你們想想,作為小麥的‘主人,你們做到了這點嗎?不科學的肥料及水分、不充足的光照會讓麥苗‘不愿出現的?!甭犕晡业脑捳Z,小朋友們原本低下的頭,埋得更低了。沉默了片刻后,我嘗試著打氣說:“小朋友們,老師說過‘知錯就改善莫大焉,錯了我們就需要積極改正,接下來我們再種一次,這次我們一起來嘗試種植,老師會請園內負責花草的叔叔來指導你們,如何正確地施肥澆水及光照,希望這次我們每個小朋友的麥苗都不再‘害羞,勇敢地挺起自己的腰桿?!焙⒆觽兟牶蠹娂婞c頭,露出一張張陽光的笑臉。此后的種植課程,孩子們紛紛聽從園內負責花草管理的老師教導,從小麥種子埋入深度的合理把控開始,到肥料的播撒及水分的控制入手,每天都將自己的“麥地”放在陽光下照曬,當發現土地干裂的時候便開始澆水直到濕潤,如此的耐心養育場面持續了將近半個月,半月后的成果展示,一棵棵嬌嫩的麥苗像極了當下的孩子。

此次的種植課程,小朋友們的變化十分巨大,平時較為懶散的孩子逐步變得自律,每天休息的時候都會去觀察自己的麥苗,準時地放在太陽下,讓麥苗接受陽光的照射;在吃飯時筆者發現他們對于“糧食”的認知有了質的改變,平時容易漏飯的孩子對于糧食也表現出了格外的愛惜,他們的自律意識及愛惜糧食的習慣得到了充分的培養及加強。

總而言之,幼兒行為習慣的養成對于他們的學習成長具有較大的作用及意義,作為教師的我們不能夠僅進行口頭上的引導,而是需要將口述變為實踐,通過農味生態課程的教學過程引導幼兒逐步將知識搜集整理、自律意識及愛惜糧食的優良習慣進行培養,從而助力他們的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夕桐,王雙宏.水培種植運用于幼兒觀察力培養的策略研究——以廣西L縣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6):54-57.

[2]盛文娟.“全收獲”理念下幼兒園種植活動初探——以X園種植活動的組織與實施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32):59-61.

[3]潘玉婷.區角小種植讓幼兒思維活起來[J].河南教育(教師教育),2021(8):110.

猜你喜歡
習慣養成學前教育
養成教育之我見
幼兒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幾點做法
高中物理的“舉一反三”學習法
論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
單一向復合的發展研究
讓“量化”更加的“亮化”
淺論五年制師范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管理
論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引領藝術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