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生活走向物理,讓物理應用于生活

2022-06-27 00:59唐思芳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0期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生活化

唐思芳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新高考正在如火如荼地推進,國家對于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因此,教師應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教學方式方法。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物理課程改革也在向前推進,其方向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因此,我們的物理教學也應該建立在生活的基礎上,走向社會,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人才。本文立足于生活,探討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式。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素質教育

在新一輪的物理課程改革中,將“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作為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近幾年的高考題也體現了物理“生活化”、“社會化”的思想??傮w考查更偏向生活化場景,注重日常生活實踐的試題情景設計,考查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展現生活中實際問題情境,考查學生通過抽象建構物理模型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如2020年山東卷第1題中的電梯問題、第7題中的“天問1號”、第13題中提到的珠穆朗瑪峰的海拔測量、第15題中的“拔火罐”問題以及第16題中的“滑雪”問題;2020年全國I卷16題的“蕩秋千”問題等與生活和生產實際密切聯系的物理情景,作為一名物理教師,應該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課堂改革的力度。

一、傳統物理課堂的不足之處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源于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同時也是一門偏向理性思維的學科。對部分學生來說,高中物理是一門比較頭痛的科目,他們形成了“難學物理、物理難學”的思想。同時也是教師比較難教的課程。對于物理學科,很多學生想學好,可是不知道怎么學。因此,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核心環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方法。一節課從上課講到下課,有時還要占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只為講完最后一道大題。教師上課的時候,總是怕這怕那,怕學生對試題理解不透徹,怕學生不能靈活運用公式等等。因此,從物理公式的含義、公式的運用、典型例題的解法、練習題,全部都由教師講解,學生到最后只收獲了教師得出的最終結論。教師的怕,就導致了學生的懶惰和無能。從表面上看,“滿堂灌”的物理課堂,教師講得有聲有色,學生坐得秩序井然。但是課后學生對物理知識知之甚少,容易忘記,對物理公式的運用更加困難,對典型例題的變式無法解答,知識遷移能力較弱。從而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學不懂,學習興趣下降,對于物理的學習進入惡性循環。所以,教師應改變認識,學生不是一個個盛裝知識和試題的容器,教師一個勁地灌,灌得學生昏頭漲腦,身心俱疲,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消化物理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心累。要改變這樣的教學模式,教師要學會“放手”,讓學生起主導作用,要相信學生有能力通過看書、動腦、動筆、動口和動手,鞏固已學的物理知識并獲取新的知識。因此,教師不應該成天圍繞著“高考”、“會考”、“月考”、“期末考”等等各種考試轉,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一切為了學生,從提高全民素質的高度來認識教育,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進行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

二、轉變觀念,從生活走向物理

建構主義提倡情景教學,也稱實例式教學,即要求教學內容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問題的基礎上,知識的意義存在于情境之中。有效的情境能促進有效的教學。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十分重視問題情境的創設,為新知識的學習創造良好的前提。在物理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自然、生活、物理實驗、趣味故事、學生的體驗和多媒體技術等手段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

在物理教學中,涉及生活的內容特別多,教師要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將物理知識和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如(1)為什么對著電腦畫面拍照,要關閉照相機閃光燈和室內照明燈,這樣照出的畫面才更清晰?(2)為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藍色的,但是放在手中卻是無色的?(3)為什么跳高的時候,不彎腿就不會跳得很高?(4)火鏟送煤時,是利用什么將煤送入火爐?(5)往保溫瓶灌開水時,為什么不灌滿能更好地保溫?(6)為什么煮熟后滾燙的雞蛋放入冷水中浸一會兒,更容易剝殼?(7)為什么汽車爬坡時要調為低速?(8)剎車以后,自行車為何能停止?這一系列的生活問題,能夠引發學生從實際生活入手,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學也會讓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認識到物理知識不再遙遠,而是存在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進行生活化教學時,物理教學還可以跨學科融合,如在講分子的熱運動時,教師可以吟一首南宋文學家陸游的《村居書喜》:

紅橋梅市曉山橫,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氣襲人知驟暖,鵲聲穿樹喜新晴。 坊場酒賤貧猶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賦足,經年無吏叩柴荊。其中這句“ 花氣襲人知驟暖”充分體現了分子熱運動?!盎庖u人” 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無規則運動加快的結果,而溫度影響分子運動的激烈程度,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激烈。所以詩中蘊含了:“擴散和升高”的物理知識。教師將語文課知識與高中物理課堂相結合,讓熱分子運動不再局限于布朗運動,既形象又貼近生活,增加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講到平面鏡成像時,可以引用唐朝詩人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的詩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此句抒發了客游異鄉孤寂凄涼之情,然而從物理學的角度分析,“江清月近人”一句是不符合科學道理的,原因是什么?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學生自主討論、探究,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利用生活中常見的月亮進行物理教學,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同時,在教學中有很多演示實驗,如研究摩擦定律、自由落體運動、牛頓第二定律、向心力大小的決定因素、單擺的振動定律、電阻定律、電磁感應現象和楞次定律等等。在這些實驗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如易拉罐、礦泉水瓶、乒乓球、兒童玩具、建筑和裝修的各種材料等等。讓學生體會物理來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實感受,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巧設習題,讓物理運用于生活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一個好的習題,就是一個科學問題,在設計練習和習題時,應選擇有實際科技背景或以真實物理現象為依據的問題,習題的背景可以從物理學史、生產和生活的實際、現代科技等方面選取。這類題和生活實際聯系緊密,能很好地考查學生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學科核心素養。如在講到電磁場時,可以采用這樣的例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無線充電已經進入人們的視線.小到手表、手機,大到電腦、電動汽車的充電,都已經實現了從理論研發到實際應用的轉化.下圖給出了某品牌的無線充電手機利用電磁感應方式無線充電的原理圖。關于電線充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無線充電時手機接收線圈部分的工作原理是“電流的磁效應”

B.只有將充電底座接到直流電源上才能對手機進行充電

C.接收線圈中交變電流的頻率與發射線圈中交變電流的頻率相同

D.只要有無線充電底座,所有手機都可以進行無線充電

此題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無線電充電,將生活中常用的電子設備搬到了物理練習題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提升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俗話說生活是一部百科全書。生活經驗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物理現象,在教學時應該鼓勵學生多思考、多觀察、多探究,讓他們形成科學的認知。此外,在物理教學中,還應該培養學生實事求是、講道理的科學態度和習慣,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尹慶豐 “課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教學

[2]程美琴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分析

[3] 潘月濃 源于生活,回歸生活——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初探

[4]楊梔 淺談高中物理的生活化教學B50AED29-1DFE-4A28-8C39-876EFE929BB2

猜你喜歡
高中物理教學素質教育生活化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在素質教育中樹立文化自信
作文生活化教學指導策略
“則”與“擇”:指向生活化學習的幼兒園數學活動實施的原則與選擇
生活化美術教學的課程設置及實踐應用
淺析我國的素質教育政策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學高效課堂初探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淺析數學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體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