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中高學段作業設計策略初探

2022-07-09 13:43劉錦華
快樂學習報·教育周刊 2022年24期
關鍵詞:語文作業設計策略雙減

劉錦華

摘要:雙減環境下,在小學中高年級階段作業設計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分析小學生存在的差異性,增加更多定向化的作業內容,使得小學生在課后完成語文作業期間能夠產生全新的感悟。本文對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其中的作業量大、作業內容設置隨意以及作業布置形式單一的問題進行探討,并且提出在當今雙減環境下布置中高年級階段語文作業的策略,以尊重學生差異性、采取分層設計為主,融入更多趣味性、實踐性探究作業,參照課本內容,布置更多生活化作業,以此來引導學生對相關語文知識點進行細致地學習。

關鍵詞:“雙減”政策;語文作業;設計策略

引言

在雙減環境下,語文教師布置中高年級階段的語文作業需要融入更多實踐類項目,結合精益化的作業內容、作業項目,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高效地學習,同時教師也需要布置相應的合作類作業項目,使得學生能夠相互交流、思考,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品質和效率。

一、小學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作業量大、作業內容設置隨意

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后作業還存在較多的問題,傳統小學語文作業項目中包含大量書面抄寫以及機械化背誦記憶的作業內容,同時教師在布置語文中高年級階段的作業時也未考慮學生具體的學習需求。在設置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也未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后自主學習的訴求,此外部分語文教師在布置完語文作業之后也未及時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比如將作業交由課代表或家長進行批改,而教師卻沒有對語文作業中所反饋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

(二)作業布置形式單一

大部分語文教師所設置的語文作業內容過于單一、隨意,缺乏頂層設計,未考量布置語文作業的根本目的,只是按照傳統的作業設計思維、布置策略,試圖讓學生進行機械式的學習來掌握相關知識內容,以至于學生在課后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不具備較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小學語文教師在中高年級階段布置語文作業期間也未考慮當前教學工作開展的實際需求,同時也未結合該年級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來布置相關語文作業。比如在中高年級階段,教師往往讓學生抄寫生詞生句,同時讓學生用相關生詞進行造句,并且還會嘗試讓學生模仿寫作,此類枯燥、單一、乏味的作業元素無法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同時也不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以至于學生對語文作業不具備較高的學習興趣。并且大部分語文教師也忽視了對實踐性作業內容的布置,在語文作業中還缺少探究性元素,以至于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期間無法獲取全新的感悟。當前大部分學生具備較大的課業壓力,往往需要學習到很晚來完成作業,以至于學生在第二天無精打采,從而不利于提高自身的學習效率。

二、雙減環境下小學語文中高年級階段作業設計的策略分析

(一)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采取分層設計

語文教師在為中高年級階段的小學生布置語文作業時應當考慮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比如部分學生對詞句短語的掌握相對較為熟練,此時教師需要適當減少書面抄寫的作業項目,融入更多的探究性作業內容,以此來幫助學生鞏固已經學習到的知識點;而對于部分作文書寫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教師則應當多布置閱讀類的作業項目,以此來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短板。教師應當考慮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需求,采取差異化的作業設計策略,優化作業內容,使得小學中高年級階段的語文作業更加具備針對性,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實際的學習難題。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適當地減少背誦、抄寫、朗讀類作業項目,盡可能將其轉變為實踐探究類作業內容,使得學生能夠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對相關知識點進行熟練使用,促使學生做到知行合一??傮w來說,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中高年級階段的語文作業時應當采取層次化、差異化的作業布置措施,考慮每一位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采取分層作業設計策略,確保每一位學生在課后均能夠收獲到成功、喜悅。

(二)融入合作探究類趣味性作業

為了提高小學生參與到作業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教師在設計語文作業時也需要側重融入相應的合作探究類以及具備趣味性的作業項目。在布置語文作業前,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同時給予每一位學習小組成員相應的作業任務,引導小學生在課后進行更加高效的作業練習,之后讓學生嘗試將學習到的作業內容以及掌握的知識點進行交流分享。在此期間,教師可以融入多樣化的作業項目,比如教師可以結合成語接龍游戲,讓學生在課后收集與相關漢字具備直接關聯的成語典故,完成對成語詞匯的收集。在雙減背景下,教師應當側重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培養學生相互交流合作的意識,同時融入趣味性作業,使得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能夠發展自身的學習思維,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三)參照課本內容布置語文作業

語文教師布置語文作業更多是要讓學生完成對課本知識內容的鞏固練習,因此語文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時也需要緊緊貼合語文教材,布置更多與課本知識關聯性強的作業項目,從而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需要將課本資源進行合理分類,同時融入更多實踐性作業元素,使得學生能夠在課后實踐學習過程中對課本知識進行鞏固練習。比如在完成對《落花生》的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收集視頻資料來學習花生所具備的特性,同時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以讀后感的形式評估那句“做人要做有價值有作用的人”,以此來幫助學生更加細致深入地理解文章知識內容,從而加深學生對本篇文章的學習領悟層次。除此之外,在參照課本內容布置語文作業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也需要做到有的放矢,結合學生實際的生活學習需求,將課程知識、實踐探究項目進行完美融合,使得學生在完成學習之后能夠獲取全新的感悟,進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結語

總體來說,語文教師在布置語文作業期間應當考慮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引入更多差異化的作業項目,引導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期間進行自主高效地學習探究。

參考文獻:

[1]汪紅玲."雙減"之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策略研究[J]. 少年寫作,2021(34):3.

[2]楊薇."雙減"政策下小學語文中高學段作業設計措施分析[J].讀與寫:上旬,2022(5):3.

猜你喜歡
語文作業設計策略雙減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贛鄱生態水產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
淺議郊野公園對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設計策略
設計策略決定企業品牌形象
大連智慧旅游平臺UI浪漫設計研究
談學生語文作業糾錯評價的有效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