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

2022-07-17 12:40闕莎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35期
關鍵詞:舞蹈教學中職院校培養

闕莎

摘要:隨著現代人們對美學的鑒賞能力逐步提高,對文化的包容度也越來越廣。相關人員在傳播和弘揚各自領域的文化時,無論是通過視覺還是聽覺展現給觀眾的藝術表演,都需要在從前的標準上做出更深層次的理解與詮釋。中職院校對學生開展的舞蹈教學與多年前的教學形式相比,被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征;現階段的舞蹈教師不僅要嚴格把控舞蹈動作的準確度,更要提升學生舞蹈“感覺”,培養高雅氣質,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教學目標展開一系列的舞蹈教學指導。本文旨在此背景下,探究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注重“舞感”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培養學生“舞感”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中職院校;舞蹈教學;“舞感”培養;教學策略

引言:中職院校作為中國教學領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目的是為了培養全方位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面對中職學生開展舞蹈教學時也是一樣,教師不僅要從培養實用型人才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更要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的舞蹈“感覺”和藝術鑒賞力為主要目的設計相關課程。舞蹈生培養起了一定的“舞感”后,不僅能極大程度上提高自身在作品表演時的表現力,更能夠通過自身的優美舞姿向觀眾展現出舞蹈作品中所賦含的精神內涵。

一、在中職舞蹈教學中注重“舞感”培養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的舞蹈表現力

學生在表演一段舞蹈作品的時候,觀眾是通過視覺去感知舞者在舞動過程中的個人心境,以及舞者通過動作所展現出來的作品內涵,因此,有一定視覺沖擊性的舞蹈作品是能夠打動觀眾的關鍵,這就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舞臺表現力。若學生不具備良好的“舞感”,只有連貫性的動作和一定的動作準確度,是無法促成一個具有強大表現力的舞蹈作品。動作的連貫性與“舞感”的培養缺一不可,正是二者的結合,才能夠讓舞者和舞臺融為一體,進而帶給觀眾一場酣暢淋漓的舞蹈盛宴。若沒有一定的“舞感”,缺乏藝術鑒賞能力的學生是無法理解透徹每個作品所展現的精神內涵,因此也就無法通過個人的形體去將其展現出來,打動觀眾。

(二)更好展現舞蹈精神內涵

舞者作為觀眾和藝術作品之間的精神傳遞載體與文化溝通橋梁,肩負著將優秀藝術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內涵無偏差地傳遞給觀眾的使命,務必要在作品展出之前,努力提升舞蹈實力,充分建立起對舞蹈的“感覺”,將作品的潛在內涵理解透徹后,用自己的演繹展現給觀眾,成為一個有豐富感染力的文化溝通使者[1]。

二、中職院校舞蹈教學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現狀

仔細觀察會發現,在中職的舞蹈學習生活中不乏有舞蹈實力優異的學生,她們對動作細節的捕捉、對整體的流暢度的把握都十分優秀,但是整個作品觀賞下來,往往會給人一種缺乏靈氣的感覺,雖說不出是哪里做錯了,但就是覺得這樣的作品不夠吸引人、無法打動觀眾。其實這都是因為學生對“舞感”的把握還不夠透徹,對這類學生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去提高自身舞蹈硬實力,而是要重點去提升自身對舞蹈的“感覺”把控。在接觸一個新作品的時候,可以先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感知舞者傳播的是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學生在對作品有透徹的理解后,再加上個人的理解去做深層次的作品演繹,自然會比單純的學習動作、捕捉細節來得更有成效,更能促成一個具有豐富感染力的舞蹈作品。在當前對學生開展“舞感”培養的教學中,學生的個人藝術素養有待加強,教師也需更進一步去深入思考目前課程的有效性;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從而促成一堂切實可行的“舞感”培養課程。

三、中職院校舞蹈教學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

(一)創新舞蹈課程,明確教學目標

在中職院校對學生開展舞蹈教學的過程中,一直以來更加注重的都是技巧層面的教學,似乎對培養學生舞蹈素養、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稍顯欠缺,這也是導致許多畢業的舞者以及在校舞蹈生,在進行舞蹈表演的時候技巧性十足、但卻難以打動觀眾,仿佛舞者個人和舞蹈作品是分離開來的兩個維度,這些問題都在促使中國的舞蹈教師對原有的教學形式做出改變與創新;教師需一改往日技巧至上的教學形式,多多設計與舞蹈相關的意識形態滲透課程,比如音樂、文學、美學等各方面的文化滲透教學,將之與基礎舞蹈課程做有機融合,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舞蹈學習體驗。學生在對舞蹈作品進行詮釋的時候,特別是與民族舞、現代舞有關的課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動作的精準度、肢體的協調性,更是對相關文化的理解與把握。因此,不同舞種教師在開展指導教學之前,必須先從理論層面出發對學生做文化知識滲透;比如民族舞中所適配的常用音樂就可能包含著不同的文化形式,如中國的傳統樂器、各個民族的舞種特點等等,都是需要學生去事先學習和了解的;有文化知識打底作為理論基礎輔助教學,從而開展舞蹈學習,會更能激發學生對舞蹈的“感覺”把控,增強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從而演繹出更具靈動性的舞蹈作品[2]。

(二)充分利用資源,激發學生思維

不同學生對于作品的理解和演繹方式大不相同,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要結合學生個人特點做針對性的有效鼓勵與指導;在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用網上資源,對學生做“舞感”的培養教學,在學習新舞種或新作品前可以制作相關的燈片,將作品的背景知識和精神內涵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現給學生,收集相關的舞蹈視頻給學生觀看,加深學生作品的理解和對細節的把控;這些都是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所要學習的作品賦上個人的理解并做出創新的有效方式之一。對于不同的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教師要以包容的態度去看待,不要去限制和打壓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要以鼓勵的教學態度去開展日常指導;針對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挫敗感、遲遲得不到進步的學生,教師要重點關注,及時開導學生,幫助學生找到情緒發泄的突破口、尋找靈感來源;讓學生在包容性極強的課堂中發揮自身潛能,創造更多的可能性[3]。

(三)規范舞蹈動作,提升整體氣質

俗話說得好,扎實的基礎實力是獲得成功的重要來源,在舞蹈的學習道路上,打下一個扎實的舞蹈基礎對所有學生來說,都是幫助他們提升舞蹈實力、在舞蹈道路上更進一步的重要基石。在開展“舞感”的培養教學中,教師絕不能對基礎的舞蹈教學有絲毫松懈,不管是日常熱身還是正式表演當中,針對學生的腳尖弧度、手臂力量、以至于學生的神態表情,都需要教師做細致的觀察,幫助學生規范和糾正;提升學生個人氣質和舞蹈“感覺”的關鍵,就在于這些細微的動作細節,體現在每一個繃緊的腳尖和每一次優雅的抬手之間。一個動作練過上百次與練習上千次所展現出來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對舞蹈的理解和“感受”的積累,是需要學生從最基礎的動作、從最日常的練習中去一點點地把握與理解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教師在幫助學生培養“舞感”的時候,切勿過于突進,而忘記“舞感”的培養非一朝一夕能促成的[4]。

四、結束語

總的來說,中職舞蹈教師要在開展基礎舞蹈教學的同時,不忘利用相關文化資源培養起學生對藝術的鑒賞能力,促使學生成為全方位發展的舞蹈人才。在幫助學生培養“舞感”的過程中,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中心,重點教授學生如何去把握舞蹈作品的精神內涵,如何把自身對作品的理解通過肢體語言展現出來,以此影響和感染觀眾,為觀眾帶去更多生動的、有生命力的舞蹈作品。

參考文獻:

[1]張琳琳.試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J].讀與寫:上旬,2021(6):0286-0286.

[2]陳茜.中職舞蹈教學中培育學生情感表現力的方法探究[J].中國文藝家,2020(3):2.

[3]張倩瑀.論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J].成長,2021(6):1.

[4]佚名.試論中職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舞感"的培養策略[J].東西南北:教育,2020(12):0255-0255.

猜你喜歡
舞蹈教學中職院校培養
中職院校Flash動畫精品課程的設計與開發
淺談舞蹈演員良好個人修養的養成
淺談舞蹈演員的舞臺表現能力培養
民辦應用型本科音樂表演專業舞蹈教學現狀、問題與對策
網絡環境下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探析
中職院校PhotoShop課程教學淺談
高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新形勢下航空計量人才培養
培養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策略研究
創新人才培養理論研究現狀及未來研究方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