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緒管理結合營養管理模式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理狀態、營養狀況的影響

2022-11-10 11:02李瑜
心血管病防治知識 2022年23期
關鍵詞:乙組甲組評分

李瑜

(龍巖人民醫院,福建 龍巖 364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種臨床常見性疾病,依據發生位置不同可分為左心力衰竭、右心力衰竭、全心力衰竭,不同類型的慢性心力衰竭癥狀有一定差異,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體液潴留、活動耐力受限等癥狀,若不予以及時治療,疾病發展到終末階段可能導致患者死亡[1]。慢性心力衰竭病程漫長,患者長時間飽受疾病折磨將容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同時患者受胃腸道水腫影響會出現食欲不振、胃腸功能障礙等情況,可引發營養不良,加劇患者的病情發展[2]。為了改善上述問題,應加強對患者的情緒管理和營養管理,來調節患者的身心狀態,加快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復。本研究將以我院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為例,分析情緒管理結合營養管理模式對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觀察對象:我院收治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20年1-12月常規護理干預為甲組(45例)、2021年1-12月增加情緒管理聯合營養管理為乙組(45例)。

納入標準:(1)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3];(2)年齡≥45歲且≤85歲;(3)臨床資料完整;(4)具備溝通、理解能力;(5)對研究知情,同意參與。排除標準:(1)伴有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心絞痛等患者;(2)伴有肝、腎等嚴重功能障礙者;(3)合并惡性腫瘤者;(4)伴有先天性心臟病者;(5)伴有精神、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1.2.1 甲組應用常規護理,遵照醫囑對患者采取利尿劑、血管擴張藥物、強心藥等治療,密切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指標變化,對患者及家屬普及慢性心力衰竭相關知識,規范患者生活不良習慣,指導患者科學飲食、運動等。

1.2.2 乙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情緒管理聯合營養管理,具體落實方法如下:

(1)情緒管理:通過了解患者病情狀況、生活習慣、認知功能、性格特點等,來綜合評估患者的精神心理狀態,分析影響患者情緒變化的因素,以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引導。每周護理人員將組織全體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一次集體心理干預,了解患者對疾病困惑,通過播放宣教視頻、解答問題等來提升患者對疾病正確認識,增加患者對自身病情了解,并鼓勵病友之間分享自我調節情緒的方法以及自我護理經驗,來激勵彼此戰勝困難,堅定患者康復信心。每天護理人員將同患者建立一對一交流,用時15 min左右,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來予以引導,讓患者可以積極表達自我感受、訴求,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糾正患者的病態思維,讓患者可以發現生活的樂趣,更多的感受來自身邊的關心和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同患者講解負性情緒對疾病的不利影響,讓患者從主觀上去調節自身狀態,為幫助患者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心境,鼓勵患者參加社交活動,讓患者發掘自己的興趣愛好,來轉移對疾病本身的關注度,發現生活的樂趣。

(2)營養管理:營養師將參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臨床護理,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態,結合患者的治療方案、飲食喜好制定適宜營養方案,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科學研究報告(2021)》的基礎上合理劃分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占比,嚴格限制鈉鹽攝入,避免過多飲水,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的食物,保持排便通暢,護理人員將監督指導患者嚴格遵照營養方案飲食,記錄患者每餐食物,向患者強調營養補充重要性,以提高患者飲食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1)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量表可用于評定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臨界值分別為53分、50分,評分位于臨界值之下表示患者心理狀態良好,在臨界值之上則評分越高患者抑郁、焦慮情緒越嚴重。

(2)采集患者護理前后空腹靜脈血5 mL,置于離心機中處理5 min(轉速為3000 r/min),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上層清液,記錄前白蛋白(PA)、轉鐵蛋白(TF)、血紅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

(3)應用心臟彩超測定兩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心排血量(CO)水平;選擇一處平坦無障礙的走廊,記錄患者在6 min內承受的最快速度行走距離(6MWT);運用生活質量量表(SF-36)為患者生活質量評分,評分區間為0-100分,評分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基本等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對比[n(%)/±s]

組別甲組乙組χ2/t值P值例數(n)4545男性24(53.33)23(51.11)女性21(46.67)22(48.89)年齡(歲)63.73±5.6262.89±5.250.7330.466病程(年)6.86±1.297.02±1.150.6210.536性別(n)0.3860.535

2.2 兩組心理狀態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乙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低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s,分)

表2 兩組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評分對比(±s,分)

注:同護理前對比,*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別甲組乙組t值P值例數(n)4545護理前60.29±3.4561.12±3.321.1630.248護理后48.42±3.53*44.28±3.42*5.6500.001護理前60.14±3.0360.79±3.850.8900.376護理后47.74±3.52*43.69±3.81*5.2380.001抑郁自評量表 焦慮自評量表

2.3 兩組營養狀態比較

經過護理干預,兩組營養指標較護理前均有顯著提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乙組改善效果明顯優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營養狀態對比(±s)

表3 干預前后兩組營養狀態對比(±s)

注:同護理前對比,*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219.78±25.37220.29±25.090.0960.924干預后257.23±28.98*302.18±30.14*7.2120.001干預前1.78±0.321.81±0.290.4660.642干預后2.39±0.45*3.27±0.42*9.5900.001干預前88.78±12.2889.12±12.350.1310.896干預后98.93±14.04*110.53±15.73*3.6910.001干預前25.57±4.5226.14±4.080.6280.532干預后33.87±5.24*39.82±5.11*5.4530.001前白蛋白(mg/L) 轉鐵蛋白(g/L) 血紅蛋白(g/L) 白蛋白(g/L)組別甲組乙組t值P值例數(n)4545

2.4 兩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后,乙組LVEF、CO、6 min步行距離、SF-36評分均顯著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

表4 干預前后兩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表4 干預前后兩組心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

注:同護理前對比,*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34.88±3.1235.08±3.240.2980.766干預后40.82±4.15*46.35±4.47*6.0820.001干預前3.24±0.573.29±0.510.4390.662干預后4.02±0.74*4.95±0.89*5.3900.001干預前285.67±42.05284.09±42.480.1770.860干預后399.06±45.33*470.08±43.61*7.5740.001干預前52.37±4.2653.11±4.290.8210.414干預后70.06±5.16*79.13±5.49*8.0760.001左心室射血分數(%) 心排血量(L/min) 6 min步行距離(m) 生活質量評分(分)組別甲組乙組t值P值例數(n)4545

3 討論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瓣膜病、冠心病等器臟性疾病引起的心臟功能性障礙性疾病,多見于中老年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年升高[4]。近些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慢性心力衰竭發生率呈顯著增長趨勢,患者心臟心肌收縮力下降,導致全身各個器官組織無法得到正常血液供應,將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讓患者承擔沉重的心理負擔。

慢性心力衰竭目前尚無徹底根治手段,經過臨床規范治療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但容易反復發作,會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產生放棄治療消極想法,長期精神緊張、焦慮、煩燥、悲觀等還會使大腦皮質興奮和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為此應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5]。本研究認為常規護理缺乏針對性、主動性,對于患者的心理關懷效果并不理想,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應尋求一種更為有效的護理手段。情緒管理的開展可以有效彌補常規護理不足,通過每周開展整體心理干預,來加強患者對疾病以及自身的了解,減輕患者對預后效果的擔憂和恐懼,讓患者打開自己去建立交流,從病友身上獲取力量,提高患者面對疾病的勇氣和信心,同時依據患者認知能力、心理需求、性格特點等開展針對性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積極心理暗示,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患者,給予患者關心和鼓勵,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6]。在本次研究中顯示:經過護理干預,乙組SDS評分、SAS評分明顯低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了情緒管理對患者心理狀態的積極影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往往存在胃腸、肝臟的充血及淤血,會影響患者的消化吸收,降低患者食欲,長此以往將容易引起營養不良,延長患者的病情,增大患者的死亡風險,為此本研究認為應對患者采取飲食方面的護理干預,來調節患者的飲食結構,改善患者的機體營養狀態,來輔助提升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增加機體免疫功能[7]。營養管理將由護理人員、主治醫生、營養師共同參與,依據患者的病情特點、飲食喜好、營養狀態為其制定專屬營養方案,并監督患者科學飲食,在補充營養的同時降低患者血壓、血脂、血糖水平,消除心血管疾病發生危險因素,協助患者養成科學的飲食習慣[8]。本研究顯示:乙組護理后PA、TF、Hb、ALB等營養指標明顯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營養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本研究顯示:護理后乙組LVEF、CO、6 min步行距離、SF-36評分均顯著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主要為情緒管理和營養管理聯合應用可以從生理、心理等不同方面滿足患者的需求,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態,輔助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情緒管理結合營養管理模式,可以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預防營養不良發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病情早日康復。

猜你喜歡
乙組甲組評分
車聯網系統駕駛行為評分功能開發
APACHEⅡ評分在制定ICU患者護理干預措施中的應用研究
宮腔填塞水囊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產后宮縮乏力產后出血的觀察
雙周最佳陣容
雙周最佳陣容
阻止接球
謝靖開創新紀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一道奇妙的競賽題
一道奇妙的競賽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