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學生對任務更有真實感
——以“圓的認識”一課為例

2022-12-28 07:53時睿源
江西教育 2022年46期
關鍵詞:圓的認識試教圓規

■ 時睿源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理提出“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著任務學習”,這就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任務設計應該更多的基于真實。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學生生存和生活,而基于解決真實任務的數學問題,就是培養學生數學素養的有效途徑。在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問題轉化為真實任務,將學生的思維嵌入任務探究中,教會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這樣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實用性,還能讓他們擁有真實的獲得感,以此達到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

“圓的認識”是蘇教版數學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本課旨在通過觀察圓和畫圓,了解圓心、半徑和直徑等知識;通過畫一畫、折一折、比一比活動,進一步體會圓的特征,加強學習圓的概念。結合兩次教學設計的對比,筆者對任務驅動式教學的“真實”有了更深的理解。

一、讓學生做真實的任務

【第一次試教片段1】

師:同學們,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嗎?它們在干嗎?

生:尋寶!

(學生一起來讀一讀村主任的線索:寶藏就藏在距離噴泉3米的地方)

師:為了方便尋找,把噴泉所在的位置用一個點表示,3 米用3 厘米表示,你們能根據線索在任務單上找到寶藏的位置嗎?試著畫一畫。

師:你們是怎么找到的?

生:從噴泉這點出發,量出3厘米。

師:寶藏一定在這兒嗎?

生:不一定。

師:你們是怎么找的?這樣的點找得完嗎?

生:這樣的點可以畫無數個。

師:接下來,跟著老師一起畫一畫寶藏的位置。

師(邊展示邊說):這無數個點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生:圓。

【思考】喜羊羊與灰太狼是學生熟悉的動畫角色,但是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童話情結”已經慢慢轉向了“現實情感”,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就將尋寶這一情境賦予了一個現實意義:禮物在哪兒?讓任務真實地發生在教室里,發生在每一個學生的身邊。

【第二次試教片段1】

師:同學們好!老師今天給大家準備了一份禮物??墒?,禮物被老師藏起來了。大家只有把禮物找出來,才能得到它。那禮物究竟在哪兒呢?你們有什么想法?

生:我覺得在講臺里。

生:我覺得也是!

師:你們的想法代表了大部分同學,還有別的想法嗎?

生:藏在了某張課桌里。

師:大家對于禮物在哪里是漫無目的地猜,老師來給大家一些提示。

[教師出示線索1:和( )同學位置有關的地方]

師:和誰的位置有關呢,老師告訴大家,就是A同學?,F在你們覺得,禮物可能在哪里?

生:在他的課桌里。

生:在他同桌那里。

師:還不趕緊找一找,找到了嗎?

生:沒有。

師:根據第一條線索找到禮物了嗎?

生:沒有。

師:那老師就只能給大家揭示第二條線索了。

[教師出示線索2:禮物在距離(A)同學3米的地方]

師:看著這條線索,想一想,禮物會在哪里。如果把A 同學的位置用一個點表示,3 米用3 厘米表示,你們能根據提示在尋寶圖1 上畫一畫禮物可能所在的位置嗎?

(學生拿出尋寶圖1開始操作)

(教師請一個同學上黑板畫一畫。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黑板上的3米用3分米表示)

師:這個同學畫出的點在A 同學的正北方??赡軉??

生:可能。

師:還可能是哪個方向?

師:除了這些點,還有嗎?

師:這些點雖然位置不同,但是有什么相同點呢?

生:到中心的距離都是3厘米。

師:到中心點是3厘米的點還有嗎?

生:還有。

師:讓我們接著畫,隨著點越畫越多,你們覺得,把這些點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什么圖形?

生:圓。

【思考】兩次試教指向的最終目的都一樣:禮物就藏在一個圓上。區別就在于第二次試教,這不是羊村的一個故事,而是發生在教室里的一個真實任務。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這個真實的任務當中去,積極地思考與探索。

二、讓學生真實地做任務

【第一次試教片段2】

師:圓規是由什么組成的?

師:圓規有兩只腳:一只是針尖,另一只是鉛筆,兩只腳可以隨意叉開。初步認識了圓規,你們想嘗試用它來畫一畫嗎?在紙的反面,自己試著畫一畫。

師:這個同學很快地畫出了一個圓,分享一下你們的成功經驗。

師:老師也來畫一個圓。

師:掌握了畫圓的方法,請同學們畫出寶藏所在位置的那個圓。

師:你們是怎么畫的?

生:兩腳叉開,固定針尖,旋轉成圓。

師:我們已經把寶藏所在的位置的圓畫了出來。雖然我們沒有找到寶藏的具體位置,但是寶藏一定就在這個圓上。

(接下來的教學,教師依次介紹了圓心、半徑、直徑的定義以及特征)

【思考】在出示了圓的概念之后,教師讓學生參與畫圓,然后介紹圓里面的相關概念。筆者覺得這一部分的教學內容是與任務的推進“脫節”的,只是為了教而教,又回到了常規數學課堂,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嘗試。

【第二次試教片段2】

師:通過這兩個線索,讓我們從一開始的漫無目的,到現在我們知道禮物就被老師藏在了距離A 同學3 米的圓上。為了進一步研究,我們要畫出尋寶圖,尋寶圖上有什么圖形?

生:一個圓。

師:是的,一個圓。你們會像剛才那樣用尺子來描點畫圓嗎?

生:不想,太麻煩了。

師:那你們想用什么畫圓?

生:圓規。

師:圓規是什么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它有一個頭,兩只腳:一只是針尖,另一只是鉛筆。兩只腳可以拉開,可以合攏,那在黑板上怎么才能畫出離A同學3分米的圓呢?

生: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3分米。

師:是的,就是把針尖放在A 同學的位置,兩腳間的距離拉開到3分米。

師(轉,描點):這個點離中心是3 分米嗎?(再轉,描點)這里呢?

師:圓規上有一把看不見的尺在幫我們畫圓呢,畫出的每一個點離中心都是3分米。

師:認識了圓規,你們能自己畫出尋寶圖上的圓了嗎?

師:這是我們第一次用圓規畫圓,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成功了,但還有些同學沒有畫出圓。結合剛剛的畫圓過程,說一說圓規畫圓時要注意什么?

(學生交流畫圓注意點,教師適時小結)

師:記著這些注意點,請大家和老師一起來畫一個圓。

師:掌握了圓規畫圓的方法,有問題的同學請修改一下,沒有問題的同學以下面的B點、C點為中心再畫兩個不一樣的圓。

師:圓的位置是由什么決定的?

生:圓的中心。

師:是的,這個中心在圓里,有一個專門的名字,就叫圓心。圓心通常用O表示,也就是這個同學的位置。

師:圓的大小是由什么決定的?

生:圓規兩腳叉開的距離。

師:連接圓規兩腳之間的線段就是這個圓的半徑,半徑通常用r表示。

師:那半徑是從哪里畫到哪里的?

師:是的,半徑就是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圖上的半徑表示多少米?

生:3米。

師:3米就是A同學和禮物之間的距離。請大家在自己畫的圓中標出圓心和半徑。

【思考】圓心和半徑不再是書上的一個定義,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名詞”,學生看到了知識的“力量”。

【第二次試教片段3】

師:結合前兩條線索,我們知道了禮物就藏在這一個圓上。那到底在哪里呢?老師這里有一根3米長的繩子,你們想怎樣用它在教室里找一找?

生:一端應該放在A同學手里,然后拉直。

師:為什么讓他拉?

生:他表示圓心。

師:為什么要拉直?

生:拉直的繩子表示半徑。

師:老師在課前已經拿這根3 米長的繩子在教室里轉了一圈,大家看,這是我們教室的俯視圖。禮物就在以A同學為圓心、3米長為半徑的圓上。通過俯視圖看一看,禮物可能藏在哪些同學的位置上?請在這個圓上的同學舉手向老師示意一下。

師:大家找一找,線索可能就藏在你們的課桌里!

師:這個同學第一個找到了,請你來說一說。

生:很遺憾,禮物在離A同學3米遠的另一個地方。

師:和他一樣的線索有沒有?你們都一樣嗎?有沒有不一樣的?

生:雖然禮物不在這里,但禮物在離我最遠的地方。

師:你們聽清楚了嗎?

師:禮物在離他最遠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第3條線索!

[教師出示線索3:禮物在距離(D)同學最遠的地方]

【第二次試教片段4】

師:通過這三條線索,我們最終確定了禮物的位置。還是用繩子來找一找,如果這一頭給D拿,你們覺得這根繩子應該是多少米?

生:6米!

師:為什么是6米?

生:禮物的位置離他6米。

師:能這樣嗎?

生:要經過A同學。

師:在這里嗎?還有一段懸著呢?說明禮物在哪里?

生:在教室外面。

【思考】在第二次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任務的“旁觀者”,還是任務的“參與者”。學生不僅感受到了任務的真實,也真實地參與到任務的推進過程中。這種真實的體驗,讓學生擁有了更多的“真實感”,真切地看到了知識的力量。而正是這種力量帶來的強大吸引力,驅使著學生在課堂上不斷探索。

三、任務解決有真實結果

【第一次試教片段3】

師:我們發現,寶藏在距離蘑菇6米的地方。

師:打開寶箱,我們獲得了《墨經》中的一句話:圓,一中同長也。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了解一下這句話的意思。

【第二次試教片段3】

師:是的,禮物就在窗戶外面,我們請一個同學出去看看是不是就在那里。

師:看到禮物了嗎?趕快將禮物拿回來。

師:這個禮物可是我們學校的定制版籃球哦!今天,老師就把這個籃球送給你們,大家喜歡嗎?其實啊,這個球和我們今天學習的圓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個內容大家會在今后的學習中接觸到。

【思考】第一次試教時,當學生看到寶藏之后,脫口而出:這就是寶藏??!失望之情溢于言表。雖然筆者的本意是將圓的本質定義告訴學生,但一來學生沒有看到“實實在在”的實物,二來他們也對這句話不是那么感興趣,所以最后看到寶藏難免產生了一種“被老師欺騙”的感覺。鑒于此,第二次試教時,筆者準備了學校的定制版籃球作為禮物。挑選籃球作為禮物,一是因為這個禮物是真實存在的,是學生解決完任務后的一個真實結果。二是因為籃球是球形的,雖然限于課堂教學的時長不能將這個內容進一步展開,但仍希望在后續教學中,能將“一中同長”的定義從二維拓展到三維,從圓拓展到球。

【總評】

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設計中,在創設任務情境時,承載本節課的大任務要盡量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任務推進的過程也要盡可能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真實的教學任務,能讓學生明白知識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只有讓學生知道今天學習的知識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學生才會感知學習的意義。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真實地參與。我們既要讓學生動腦動口,也要敢于讓學生動手,甚至是站起來動動腳,轉轉身子。一個好的教師,會賦予知識靈性,然后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讓學生真實地做任務,就能把“知識喚醒給學生看”,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知識的內在力量。

學生完成任務之后,要給予學生一個真實的結果。多年的“受騙”經歷讓學生明白,有時老師的“獎勵”只限于口頭,從不兌現。以至于筆者在一次試教結束之后,學生問到“找到的禮物老師會送給我們嗎”,這個問題讓筆者啼笑皆非,也讓筆者深思。所以筆者覺得,任務的完成還應該有一個“真結果”,而不是“假大空”。

總之,“任務驅動,真實情景,真實體驗,真實結果”要求我們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以學習內容為原動力,以學生興趣為切入點,通過任務的推進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鼓勵學生開闊眼界,積極動腦,學會表達。同時,教師也要在任務推進的過程中給予學生客觀的評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發揮任務驅動式教學的作用與優勢。

猜你喜歡
圓的認識試教圓規
圓規畫圓
圓規
一堂好課,需要反復“打磨”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提升數學思維能力
圓規小姐圓夢記
多措并舉,打造互動課堂
《圓的認識》教學實錄和反思
圓規和直尺
試教,你怎么看?
試教次數宜少不宜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