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產品設計表現技法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

2023-03-26 17:01任敏
景德鎮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互聯網+

任敏

摘 要:文章基于“互聯網+教育”的背景,借助教學平臺和社交軟件等,探討《產品設計表現技法》課程雙主場、雙主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師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模式的教學實施中,線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按需學習,全程把控學生學習情況;線下根據學情,相應調整教學設計,并結合課堂討論、課堂示范教學、開展師生點評、生生互評等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制定多元化考核機制,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考核和評估,確保學生成績的真實性和準確性。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混合式教學模式;線上線下教學;產品設計表現技法

中圖分類號:TB47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699(2023)06-0105-0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已然成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對各階段教育行業教學的方式、設計、評價等方面都會造成解構與重構的大變革。借助互聯網技術,依靠大數據提供的教學平臺,以學生為中心、線上線下有效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迅速成為一種新興教學模式的代表?!懂a品設計表現技法1》課程是大學本科藝術設計類產品設計專業開設的專業基礎課,重點培養具有藝術審美能力、設計表達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目前該課程存在的問題如下:(1)由于課時和學生人數的限制,教師多以課堂講解和作業點評為主,無法實現個性化輔導;(2)教師多以講解和示范為主,重視手繪技能訓練,缺乏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3)課程教學中師生互動形式單一,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合上述存在的問題,基于“互聯網+教育”模式的推廣,后疫情時代開放和多元的混合教學將會成為常態,楊全中[1]依據現有課程的教學大綱,精簡、分類教學內容,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文章將以《產品設計表現技法1》課程教學實踐為具體案例,為后疫情時代探求多元混合式線上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1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相關研究

當前混合式教學已由“在線學習與面授教學的混合”,正式演變為根據學習者的實際需求,基于具體教育情景,選擇合適的教學技術,在適當的教學手段、方法和組織形式之下將學習要素加以整合,實現最高效的教學過程。目前,已有多位學者對混合式教學進行相關研究。例如馮曉英等[2]分析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的相關文獻構建了混合式教學的概念和分析框架,整理出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的經歷三個階段以及三個維度;李逢慶[3]在結合四種理論作為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上,構建了ADDIE教學設計模型,闡釋了混合式課程的教學設計,并對三個階段的師生活動進行了深入探討;羅映紅[4]融入現代信息技術,創新構建了高?!岸S三位一體”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張策等[5]提出了“MOOC 教學發展建議與未來發展趨勢展望”;趙宏梅等[6]認為教學模式構建應該從理論依據、教學目標、操作程序與操作策略等方面來進行;魏武華[7]認為應該以網上教學平臺的構建為基礎,對教學模式和教學策略再設計,提出了“混合式教學設計框架”;楊曉宏[8]提出了“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策略”,以期推動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的建設進程,并為中國高校信息化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和借鑒。綜合以上理論研究,明確了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實施時,要將教學目標向學習目標轉化,從學生層面進行指引和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同時還需要對課程教學設計進行重構框架,從而更好引導教學研究與實踐。

2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設計與實施

2.1 課程信息

《產品設計表現技法1》授課對象是產品設計專業大二年級的本科生,每班約40人。共40個學時,其中理論學時為24學時,實踐學時為16學時。該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程,建設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是了解《產品設計表現技法1》的基礎理論知識以及培養產品設計表現中手繪技法能力,通過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教師重難點講解掌握。

(2)能力目標是能夠理論聯系實際,掌握產品設計手繪的繪制流程和項目研發流程,為《產品設計表現技法2》打下理論基礎,便于以后繪制產品設計的方案以及建模等相關設計問題,通過課堂實踐訓練和課后作業訓練掌握。

(3)素質目標是綜合所學讓學生掌握手繪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具備設計手繪能力和專業素養,通過“課程拼圖”+ “螺旋式上升”的課程內容學習實現。

2.2 混合式教學模式設計

(1)“雙主場、雙主體”的教學模式設計

該課程一改傳統的教師講授、學生學習的單一教學模式,融合線上教學組織靈活和自主性強,線下教學臨場感強和反饋及時的特點,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表現技法的同時也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在混合式教學模式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將線上線下、教師學生互動等混合式教學要素與教學目標、課程質量緊密連接,使教師“引導者”角色和學生“參與者”角色在網絡平臺的作用下相得益彰,從而構建“線上+線下”“教師+學生”的“雙主場”“雙主體”混合式教學模式,如圖1所示。

(2)靈活整合的“資源+平臺”教學設計

引入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后,將40學時調整為線上為8學時,線下為32學時(其中理論16學時,實踐16學時)。該教學模式重構教學內容,以理論知識、繪制視頻兩個維度細化每單元教學目標,對教學知識點進行重新劃分,解決學習基礎知識與手繪實踐時間緊湊的問題,根據每個單元的學生學習情況,線下課程進行課程理論知識回顧和點評以及“一對一”技法繪制輔導。線上線下都靈活整合各種資源和平臺應用,課程教學計劃如圖2所示。

(3)線上學習交流

依托混合式學習模式和線上教學平臺進行教學。線上教學安排如下:首先課前教師在線上將每一章節的手繪理論知識和手繪技巧,繪制視頻上傳至超星泛雅平臺,明晰知識點脈絡,通過學習通發布公告,讓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根據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觀看并學習。然后學生已完成相關知識學習后,便在線下課堂中開展實踐訓練。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所產生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習通的討論區向教師提出,其他同學們也可以積極留言互動。同時,學生還可將自己的階段性實踐成果上傳至討論區,匯報給教師,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掌握學生的實訓情況與進展。教師還可以通過在線查看學生平時作業、在線討論以及學生線上學習綜合情況,并及時地進行在線反饋。

(4)線下學習互動

線下通過線上課程數據,進行課程回顧以及明確學習目標、補充說明課程的重點、難點,借助學習通“選人、主題討論、問卷、投票”等多種活動形式,與學生進行課堂實時交流,提高學生參與度,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開展比如課堂討論、實踐訓練、學生匯報、生生互評等形式的翻轉課堂活動,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貫穿于整個線下學習環節,激勵學生自主參與和積極表現。

2.3 課程資源建設及應用情況

現今依托超星泛雅平臺已上線的自建線上課程資源,面向專業學生開放兩期學習,如圖3所示。課程資源有6章教學內容,共計92章節,其中任務章節29個,非任務章節63個;錄制教學視頻17個,每個視頻8~30分鐘,共309分鐘;課程資料文檔21個,其他資料172個;課后作業7次,題庫總數共計40題;互動討論456次。

課程資源建設的核心是線上視頻,教師講解產品設計手繪理論知識和手繪技巧的繪制視頻能夠更加直觀地引導學生了解課程內容。讓學生在與教師見面前,通過視頻了解本課程教師的形象以及語言特點,以利于師生之間更好地交流與溝通。

2.4 課程教學內容組合設計情況

(1)“課程拼圖” 橫向組合模式

基于實踐訓練的“課程拼圖”組合模式方便老師從學習通視頻庫中選取對應的學習內容,課上與學生進行討論、互動,實施混合式教學。以“不同材料的表現”章節為例,它是融合了透視關系、線稿繪制、光影關系和馬克筆繪制技法等單元的綜合性實踐訓練。學生在進行不同材料表現訓練的同時,可以將畫面中標題、背景、箭頭、多角度圖延伸至下學期學習的內容《快題版面》。

(2)“螺旋式上升”縱向組合模式

整體教學依據布魯納的螺旋式上升學習理論進行設計,以該課程教學為例,在每學期課程內容構建過程中,設計線上視頻、PPT 等資源時,教師根據每屆學生的實際情況、考研實時動態以及設計公司需求,不斷更新視頻、PPT 等課程資源。讓線上學習的內容既有連續性又是螺旋上升的,根據不同的學情,難度設定由低到高,讓每屆學生在不斷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以及提高技能的同時,創新思維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也得到培養。

2.5 課程考核評價體系

該課程考核依據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數據而設立,考核方式是以“過程性考核+期末考核”相結合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的評估和考核。其中既包括線上學生出勤情況、學習情況、提交平時作業情況,又包括線下學生課堂互動情況、作業繪制情況。因此將過程性考核引入本課程作為考核方式,構建了多元化、動態化與全面化的科學評價體系,形成教學過程與課程考核相交叉的動態化考核過程,如圖4所示。

3 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有利價值

3.1 突破時空教學限制,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之中的應用,本質就是打破傳統化、單一化的線下教學模式。課程不再拘泥于班級以及固定的課堂,它能夠出現在每一位學生的移動通信設備中,而且能夠回放線上教學的整體過程,讓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高效。這對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掌握知識內容的學生而言,不失為一種強化自身學習認知以及記憶的有效學習方式。最突出的價值在于它能夠巧妙地突破時空對教學的限制,提高教學內容的廣度、深度和實用性,而且還能通過線上線下的多種形式呈現教學資源,從而達到比傳統課堂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并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9]。

3.2 節省課程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在《產品設計表現技法1》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將基本的知識點傳達給學生外,還需要讓學生充分發揮獨立思考和發散思維的能力,使自己真正成為知識的探索者,創新地設計出自己的作品,同時還要保證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得到教師的深度指導。教師如果在課堂上針對每個人的問題逐一講解,勢必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這不僅會拉低課堂的效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延緩教師既定的教學進度。教師若能夠將“檢查作業”等教學環節,在課前以線上的形式完成,課堂時長便能夠得到有效延伸,課堂效率也會大大提升。

3.3 能夠達成因材施教目的,全面強化學生學習能力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順應了產品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需要,為不同的學生提供更適合他們的教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堂上都能獲得不同程度的收獲,這對全面提高班級內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而言,有著積極的發展意義?;旌鲜浇虒W形式具有較高的互動性,能提高學生之間的協作能力和相互交流學習能力,最大限度地實現課內外結合、課堂師生互動學習的目標。而且,能夠記錄課堂上教師一帶而過的知識點,方便學生們進行線上的知識二次學習,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能夠根據個人喜好選擇更適合自己設計方向的學習內容,從而使得個人設計作品呈現出較強的“個性化”特征。

3.4 完善混合式教學體系,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的評價作用

在完善混合式教學體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優先從自身認知的角度出發,了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所包含的“知識講解”“任務下達”“設計步驟”“設計評價”等多方面內容,對標課程教學目標,從而實現課前知識的轉移、課堂知識的建構以及課后知識的鞏固與拓展,這樣才能夠有效搭建混合教學體系。之后為確保各環節教學的順利展開,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在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上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以此保證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實現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在前期的組隊劃分、小組討論等環節均得到有效應用后,教師還可以借助上述設立的班級討論小組開展學習評價。即以學生之間的分組為單位,讓同學依據彼此的表現進行組內、組隊間的相互評價,從而使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及時自我檢查、總結和評價學習效果。同時再將線上系統中過程性考核與上述互評相結合,使教師得到一份綜合性與多元性的學生評價,實現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的實時了解,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了解自己,對教師的后續課程安排,也將起到指導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開展產品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能夠拓展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除了要充分了解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外,還需深入思考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產品設計專業課程中的應用局限,包括線上教學模式與傳統線下教學模式間融合度不足、線上教學體系不完善等,并在此基礎上及時更新教學觀念,豐富線上的教學內容,完善線上教學體系。借助互聯網技術重構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構建一條由“淺層學習”邁向“深度學習”的高校高質量教育的必要路徑。

參考文獻:

[1]楊全中,李曉麗,董佳杰,等.基于慕課堂+騰訊課堂的醫學生物化學線上混合式教學實踐和反思[J].生命的化學,2022,42(12):2293-2299.

[2]馮曉英,王瑞雪,吳怡君.國內外混合式教學研究現狀述評:基于混合式教學的分析框架[J].遠程教育雜志,2018,36(3):13-24.

[3]李逢慶.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與教學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6,26(9):18-24.

[4]羅映紅.高?;旌鲜浇虒W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J].高教探索,2019(12):48-55.

[5]張策,徐曉飛,張龍,等.利用MOOC優勢重塑教學 實現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新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18(5):37-41.

[6]趙宏梅,洪云.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渤海大學學報,2016(4):107-111.

[7]魏武華,羅雅過,侯敏,等.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計算機時代,2020(3):87-89.

[8]楊曉宏,鄭新,田春雨.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課程的內涵、建設目標與建設策略[J].現代教育技術,2021(31):104-111.

[9]秦楠.“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7.

責任編輯:周瑜

猜你喜歡
線上線下教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互聯網+
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研究
線上線下教學手段在中職公共英語課程教學運用策略
基于《圖文信息處理》課程的混合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慕課與英美小說教學改革策略研究
混合式翻轉教學模式對高職院校外語師資的要求及建設策略
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媒體廣告制作》課程中的應用
淺談混合式教學模式在高校聲樂課程教學的應用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