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

2023-05-30 10:48陳思羽
中國集體經濟 2023年15期
關鍵詞:中小微企業融資約束數字化轉型

陳思羽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數字化轉型正逐漸成為引領我國企業綠色價值創造新興經濟紅利。文章基于數字化轉型視角,闡述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的動力并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以 2010~2021年滬深 A 股上市公司為樣本,檢驗數字化轉型對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發現: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創新績效、員工積極性和研發資金投入效率,如降低組織資源冗余水平、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有效促進OFDI增長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綠色創新水平。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綠色創新;國有企業;中小微企業;融資約束

伴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嬗變,環境污染、資源損失、生態系統遭到破壞等問題也日益凸顯,與此同時,社會經濟也在持續增長。202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是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生態問題的基礎之策?!币龅介L期堅持、始終把改革穩定發展這個新階段經濟制度安排的四個重要任務的著眼點和核心著力點繼續放在鞏固發展經濟,強壯我國實體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上,著力促進全面構建國家現代制造業大數據產業體系。然而,加快推動優勢傳統制造業企業綠色創新,對于促進全面實現區域制造業經濟結構整體優化提升轉型具有長遠重要的現實意義,制造業也始終是一個國家實體經濟產業發展和支撐推動國民經濟轉型的脊梁,制造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轉型及發展仍是促進全國實體經濟產業升級與綠色經濟發展總戰略任務的重頭戲。由此可見,如何加強生態建設、產業結構化升級,加快推動綠色發展方式的形成,是以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基本點的高質量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全社會亟須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隨著數字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中國作為當前世界上規模第二的數字經濟大國,正迅速從數字消費生產領域向綠色生產消費領域拓展,數字化轉型正逐漸成為引領我國企業綠色價值創造的一個新興經濟紅利。從企業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數字化浪潮的到來打破了傳統的信息壁壘,能夠快速讓企業識別到綠色發展機遇,賦能企業綠色創造力發展。然而,從目前的學術文獻分析來看,將數字化轉型戰略與綠色創新體系納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之內的理論研究資料較少。那么,數字化轉型是如何實現推動中國企業綠色創新成長目標的呢?其影響的機制、過程路徑及結果又如何呢?本文嘗試以滬深A股為樣本,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和綠色創新進行分析,驗證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從而對企業綠色創新及數字化轉型進行實證檢驗。

一、文獻綜述

(一)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經濟后果

數字化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主要是發展一種基于原有業務數字化后的標準化(Digitization)業務和原有業務數字化轉換的數字升級的服務化(Digitalization)服務,進一步實現涉及公司核心業務的數字化向高層次數字化服務轉型,目標是建立一個公司新業務的一種全新商業模式。從現有的研究來看,很多學者都圍繞著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產生的經濟后果展開了廣泛的討論,并且都有自己的觀點,絕大多數的觀點都是圍繞著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的創新能力、市場表現以及風險管控和治理的影響展開的,認為數字化轉型對企業提升價值創造水平、保持長期競爭優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至于數字化轉型具體是如何去影響一個企業能力,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進行具體討論:數字化轉型可以用來實現資源價值優化賦能利用和社會資源有效協調利用,降低現有企業中對某些專有性資產的資源依賴,進一步去盤活原有資源,降低社會資源存量,削弱對其的負面激勵效應,因為社會過多的資源和冗余資產會不利于整個企業高效率生產力的協同創新。同時,數字化轉型可以使企業的市場表現得到明顯改善,并且隨著今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深入,這種影響也有增強的趨勢。還有另外一些研究資料發現,制造密集型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也有助于促進內部管理控制流程質量能力的全面顯著提升,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的時間越長、在生產價值鏈流程管理改造中的應用滲透的深入程度范圍越寬廣、質量提升越好,其中企業生產組織數字化、產品技術數字化、服務營銷數字化、管理創新數字化將是提升企業進行內部生產控制、業務流程質量提升的主要應用路徑之一;企業通過數字化轉型對我國OFDI高速增長模式產生了積極有效的推動作用,既可以彌補國內部分OFDI數量上面臨的明顯劣勢,又可以直接幫助企業有效突破區域工業發展政策環境上的明顯局限;通過企業數字化轉型,進而有效幫助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的規模效率轉化和產品技術效率轉化的大幅提升,對科技金融環境對企業技術創新融資機制約束有明顯的緩解作用。但在同時也有學者經過研究以后發現:由于給企業內部進行數字化審計改造大幅增加了企業內部舞弊錯報的風險,審計師事務所將因此被迫收取更高的數字審計費用,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程度越高,其審計費用也就越多。Petzolt,S等學者指出,對于現有組織,尤其是中小型企業(SME),最具挑戰性的困難之一是管理由技術變革驅動的數字化轉型。 Nasiri,M等學者證實,數字化方向和數字化強度本身并不能促進公司的財務成功。具體而言,數字化強度在數字化方向和財務成功之間起到了負面調節作用,這意味著它降低了數字化方向的績效影響。

(二)綠色創新的影響因素

迄今為止,對于綠色創新概念的定義,學者們尚未達成統一意見,認同度較高的定義是:包括企業綠色產品設計和流程創新涉及節能、污染預防、廢物回收、組織管理支持和創新執行等方面,以應對環境問題和實現特定的環保目的和可持續發展。對于所有影響中國企業綠色驅動創新升級的各種外部環境因素變化而言,法律政策、企業持股、環境規制是大多數學者較為關注的方面。在金融法律政策方面,綠色信貸政策將主要包括通過有效提升信貸企業風險可控承擔力水平、降低授信企業經營代理運營成本、提高貸款企業資金的配置及效率與傳導信息渠道覆蓋率等政策方式,提高對重污染領域企業的投資和綠色企業創新研發積極性,對生產率水平較高的企業綠色創新產生更為積極的影響;在企業持股方面,緩解內外信息不對稱和獲得政府創新補貼是“國家隊”持股推動企業綠色創新的重要傳導路徑;在環境規制方面,市場激勵和規制可以通過增加研究投資來倒逼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倒逼效應和研究投資的中介效果更偏向于中小企業的發明專利類型,同時在重點污染領域中的體現尤為突出。在非國有控股公司中,環境嚴格規制可以通過增加研究投資倒逼公司綠色發展。但有研究表明,不論是增加公司的綠色專利申請,還是綠色專利許可,通過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媒體關注的正向驅動作用都是顯著的。此外,也有研究者發現,在所謂“骯臟”行業的企業中,綠色創新與就業之間存在著正相關關系,而主動引入綠色創新的企業與僅僅為了遵守法規而引入的企業之間,這種關系更為強烈;綠色創新活動對企業的環境表現和競爭優勢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尤其是解釋環境表現和競爭優勢變化的綠色工藝創新。企業基本流程的綠色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而且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實力。

總的來看,影響當前企業綠色科技創新效率的主要因素有很多,但直接基于產業數字化和轉型發展的視角上進行系統研究也并不多見,本文試圖對國內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綠色創新發展的實踐現狀進行理論分析,以逐步驗證實現數字化轉型對中國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及機制,從而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國內企業綠色創新成效的綜合影響進行實證檢驗。

二、數字化轉型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機制

隨著社會、環境和政府規制的壓力越來越大,將環境和可持續發展實踐納入企業競爭戰略成為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綠色創新已成為幫助社會、組織和企業實現環境可持續性發展、獲得競爭優勢和經濟績效的重要工具。然而,分析企業進行自身綠色創新的驅動力,以及企業外部各種環境因素是如何迅速傳遞反饋到整個企業及內部傳播渠道中并且達到其傳播效果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問題,因為企業綠色創新本身具有研發周期相對長、成本高、風險比較大等特點,同時存在雙重外部性,以至于外部環境因素傳導到企業內部渠道受到影響,進而導致企業缺乏綠色創新的內源動力。

推動世界經濟發展變革的重要動能之一——數字經濟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推進數字化轉型以及經濟發展升級的著力點,數字化轉型企業越來越成為支撐國家數字競爭力快速提升的核心產業驅動增長因素,激發企業活力,促進國家經濟發展結構的質效和動力變化。2021年,我國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將“加快數字化發展,建設數字中國”單列成篇,提出實現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政府在改革的戰略設計研究中明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戰略及定位,以推進數字化轉型和帶動社會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控制方式等的根本性變革。

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即是企業以大數據創新為驅動,加強新業務研發與先進技術相互融合,提升生產數字化和運營水平,優化人力資源配置,實現生產管理技術升級優化和組織模式變革創新,以運用大數據、云計算數據庫等多種數字技術方法和先進數學算法工具為技術手段,打通整個企業在生產管理經營方面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達到全面降低成本、節能增效、促進現代企業快速優質發展的目的。綜合以上方面來看,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能夠有效降低生產成本與融資約束、提高管理效率,且通過強化外部監督提升產能利用率、增加透明度、發揮溢出效應。

基于本文上述案例分析,結合企業綠色創新實施周期長、成本高、風險大等內在特點,本文進而提出:在其他條件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數字化轉型是實現企業綠色創新目標的關鍵驅動力,且它能夠積極作用諸多種內外部因素,有利于我國企業全面持續綠色創新。

三、企業數字化轉型與綠色創新現狀

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在國內外新形勢下必須經歷的可持續轉化過程,由“不得不轉”向“積極主動轉”轉變的企業越來越多。各個企業或許有不同的實現路徑,但其核心目標是一致的,即通過數字化轉型提升融資能力、強化外部監督、優化資源配置,以實現更強勁、可持續的績效增長。目前數字化轉型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為企業打開了無限增長先機。

我國國有企業既有重要經濟地位,也有重要政治地位。國有企業上下游覆蓋廣,推動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將形成有效的示范效應,帶動其上下游協同轉型。即使國有企業的分類角度、分層視角、行業屬性各有不同,其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動因、路徑機制大體上是一致的。從數字化改造的動因看,國企進行數字化轉型是內外兼修的共同結果,具體而言,推動國企數字化轉型的主要內因是“利用新的生產要素”;二是“與國家戰略相呼應”;“連接生態企業”這個原因也在應對同業競爭中占了一定比重。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可分為技術引領與場景驅動兩種典型路線,兩種路徑呈現雙螺旋式平行結構,彼此之間互相作用和影響。技術引領是以技術為向導的線性自發轉化過程,以某技術升級為源,驅動場景升級,一般多產生于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初期,符合技術演進邏輯。該路徑早期強調技術能力的積累,從技術的角度出發來看可以實現哪些業務的升級;場景驅動是從業務場景及其價值需求出發,從單一場景轉型切入,尋求局部最優解決方案,縱向形成快速復制,橫向打通各業務重要節點,實現全面數字化轉型。該路徑是強調要從解決企業和內部客戶實際的用戶需求點入手,以企業場景數據為核心單位來實現企業整體的數字化轉型升級。近年來,大多數國有企業選擇了管理部門(優化行政和決策)/用戶部門(優化營銷和服務)→產品部門(優化研發和生產)這一順序。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我國當前對國企數字化轉型面臨的選擇以及選擇不同路徑的難易程度。

綜合比較來看,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多種內外動力因素疊加共同效應驅動之下的直接結果,在轉型過程中普遍選擇采用自建或定制的模式,主要是基于把握數字化轉型的主動權及關鍵技術自主可控的安全考量。

表1和表2是2010~2021年的綠色專利和數字化轉型數據。

根據這兩張數據表格可以大致看出,2011~2021年間,刻畫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高低的詞匯和頻次數量整體呈現逐年快速遞增發展的趨勢,表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水平整體呈現提升的發展狀態,代表企業綠色創新水平的五個詞匯: 綠色發明專利平均數,自主發明專利平均數,綠色實用新型專利平均數,聯合發明專利平均數,綠色專利平均數,表明企業數字化轉型在很大程度上對其綠色創新具有推動作用。

四、案例分析

(一)行業屬性為能源的國投電力投資集團公司

走進這里,會自動識別人臉面部通過門禁,電梯無接觸到達指定樓層;智慧照明、智慧辦公等一系列模塊應用,讓工作界面更加友好,也讓節能低碳融入點滴日常。這是2021年國家電投打造的總部大廈智慧綜合體。2022年,通過國家電投總部大樓和“自發自用綠電+認購非補貼光伏項目綠證”工程的運行方式,實現了電網全年供用電線路100%實現綠色化,為促進綠色電力生產消費發揮了央企的示范帶頭作用。在未來一年內,它都將充分有效發揮央企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的重要引領示范作用,有序推進發展綠色電力的消費服務工作,進一步擴大我國綠色電力產品消費使用比例范圍和消費范圍,引導社會提高對綠色電力節能產品消費保護意識,促進全國能源綠色消費及綠色經濟低碳結構轉型,為進一步落實推進國家綠色“雙碳”戰略貢獻力量。

(二)華為云云市場

云市場是由云廠商提供,專注于服務中小企業用戶的第三方應用市場和技術交易平臺。它充分利用和融合了來自華為云服務領域的龐大專業技術的力量和業務優勢,在數字化的新場景中將云商店的業務觸角進一步擴展至更廣泛的領域。而針對小微公司的數字化發展,華為云云店也通過多類對于中小微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華為云云商店通過將多類合作伙伴生態與政企客戶的行業經驗深度結合,圍繞中小微企業發展不同階段數字化需求打造一站式SaaS平臺:華為云SaaS Package。針對初創期企業,華為云SaaS Package聚焦優化企業從0到1所涉及的基礎需求,幫助企業為業務成長奠基;針對成長期企業,華為云SaaS Package立足于圍繞拓客營銷構建應用生態,為企業進一步發展助力;針對穩定的發展期企業,華為云SaaS Package則力圖更全面地通過應用生態幫助企業實現降本增效。目前,華為云云商店已有超過6800+家入駐企業,其針對企業初創、企業辦公、企業營銷、商業智能等領域的產品與服務被各行業客戶高頻采用,為客戶提升工作效率,拓寬服務渠道,促進產品質量提升。

五、結論和建議

(一)結論

企業可以通過數字化轉型,提高創新績效、員工積極性和研發資金投入效率,如降低組織資源冗余水平、提高內部控制質量、有效促進OFDI增長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綠色創新水平。

(二)建議

1. 針對大型中小國有企業

一是建議選擇"小而美"公司中的相關核心業務模塊項目,作為企業向互聯網數字化轉型經營和轉型重組中有效的戰略合作切入口。這里面自然會提出需要對企業本身進行更深入了解并分析公司當前實際存在的問題,確定了其中那些已經較為完善且具體可行的業務內容,以此來入手數字化轉型升級;

二是企業需兼顧短期和長期因素,在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時,需要考慮到短期和長期的因素,并確保數據戰略與業務目標高度一致。此外,需要對企業全部系統進行調整,以支持數據驅動型決策,并在組織中培養人才和數據文化,以推動人工智能的規?;瘧?,以期能夠更快地實現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價值收益。

2. 針對中小微企業

從企業“內”的實踐角度,即通過培養企業“自我轉型”的意識,幫助實現企業“協助轉型”,加強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內驅力建設力度;從企業“外”來看,要實現以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推動為中心,形成中小企業信息資源“集疏運”平臺,為我國中小企業全面提供數字化賦能支撐能力,解決“轉不轉”的難題。其次,以產業集散方式推動縣域層級上的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從長期來看,要加強多目標協同與分類分級的數字化轉型,厘清數字化轉型與企業可持續發展、國家實現碳中和等經濟社會領域的宏觀戰略的協同機制,降低轉型成本,提高轉型成效。

參考文獻:

[1]陳勁,楊文池,于飛.數字化轉型中的生態協同創新戰略——基于華為企業業務集團(EBG)中國區的戰略研討[J].清華管理評論,2019(06):22-26.

[2]梁琳娜,張國強,李浩,楊陽陽.企業數字化轉型經濟效果研究——基于市場績效和財務績效的分析[J].現代管理科學,2022(05):146-155.

[3]郭景先,魯營.科技金融有助于企業創新效率提升嗎?——兼論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調節效應[J].南方金融,2022(09):50-63.

[4]程振,趙振智,呂德勝.綠色信貸、企業風險承擔與企業綠色創新——“波特效應”的中國證據[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10):68-74.

[5]郭秋秋,馬曉鈺.市場激勵型環境規制對企業綠色創新的影響研究——基于上市公司綠色專利視角[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09):44-50.

[6]陽鎮,陳勁,凌鴻程.媒體關注、環境政策不確定性與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來自中國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管理工程學報,2023(04):001.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猜你喜歡
中小微企業融資約束數字化轉型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淺析中小企業財務壓力及策略
農戶融資約束的后果分析
試論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保護
我國民營銀行發展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中小微企業在四板市場的融資方式分析
融資約束:文獻綜述與啟示
盈余質量對投資效率影響路徑的理論分析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