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英語復習課中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

2023-06-15 06:39王祉燕
小學教學參考(綜合) 2023年4期
關鍵詞:思維品質教學策略

王祉燕

[摘 要]Recycle模塊是人教PEP版英語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復習課的優質教學資源。教學Recycle模塊時,教師可從讀前、讀中、讀后三個角度對復習課的教學策略進行探究,激活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圍繞單元話題復習相關的詞匯、句型和語法,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使英語核心素養在復習課中落地生根。

[關鍵詞]英語復習課;Recycle模塊;教學策略;思維品質

[中圖分類號] G623.3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12-0067-03

復習課是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構建知識體系、提升語用能力的基本課型。人教PEP版英語教材中的Recycle模塊是復習模塊,其圍繞單元話題展開,由一個話題延伸出此話題涉及的相關詞匯、句型和語法,是復習課的優質教學資源。教師要積極開發并充分利用這一教學資源,引導學生圍繞單元話題表達自己的觀點、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人教PEP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下冊Recycle 2創設了Zhang Peng、Sarah和Amy一起去農場野餐的情境,綜合了Unit 4至Unit 6的相關詞匯和核心句型,旨在加深學生對相關詞匯和句型的語義及語用情境的記憶。其中,“Read aloud”板塊的內容分為兩個部分——野餐前和野餐中,即野餐前大家為野餐做的準備和野餐的過程?;诖?,筆者將本課主題確定為“Lets have a picnic”,結合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通過場景補白,把獨立的場景串連成野餐前、野餐中、野餐后的一個完整的野餐活動。

一、讀前啟思:巧用導圖,喚醒舊知,激活思維

Pre-reading是學習語篇的熱身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喚起與語篇相關的舊知,為學生輸入和輸出文本信息、構建知識體系和提升學習能力打好基礎。思維導圖是一種圖像式思維工具,也是一種利用圖像輔助思考的工具。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幫助學生進行記憶聯想和再創造。本課“Read aloud”板塊中的第一幅插圖為Zhang Peng與同伴們在野餐前談論天氣的場景。在Pre-reading環節,筆者先圍繞“Zhang Peng與同伴們去野餐”這個話題引出野餐前的討論:“What do they need to do before the picnic?”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從主題意義、生活常識等方面發散思維,要求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自己的思考(見圖1)。然后,筆者繼續提出問題:“Before the picnic, Zhang Peng made a plan.Whats? the plan?”學生依據提示進行思考,討論Zhang Peng與同伴們在野餐前需要做的準備,初步完成思維導圖(見圖2)。這樣,學生從簡單直觀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深層次的抽象思維,提高了課堂的參與度、專注度和思維的活躍度。

接著,筆者基于學生初步完成的思維導圖進行追問(見圖3):“Where will they have a picnic?”“Who will have a picnic?”“When will they have a picnic?”“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What will they wear?”“What will they buy?”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討論,結合思維導圖有序地復習相關知識點,并列出了場所、時間、食物、服裝等各類詞匯。思維導圖的利用能讓學生把先前所學的單詞進行歸納整理,使知識點一目了然、重點突出,不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而是有結構的、有邏輯的、符合思維習慣的。學生能調動已學知識,圍繞野餐的地點、人物、時間、天氣、要做的事情等方面進行表達,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讀中促思:解讀語篇,合理補白,發展思維

While-reading是學習語篇的核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語篇的內在邏輯關系,厘清文本脈絡,而且要有效滲透閱讀的技巧和方法,幫助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挖掘內涵。這樣結合語篇進行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判斷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

1.挖掘細節,補白插圖,培養邏輯思維

本課“Read aloud”板塊中的第二幅插圖描繪了Zhang Peng與伙伴們為野餐進行購物的場景,第三幅插圖描繪了他們進行野餐的場景,但第三幅插圖中出現的面包與果汁在第二幅插圖中并未涉及,即購買面包與果汁的過程被省略了。筆者敏銳地捕捉到圖片中的留白信息,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補充了這樣一個場景:“在野餐前的準備活動中,Zhang Peng想要購買面包與牛奶。他該如何進行購買呢?”學習了第二幅插圖后,學生已經復習了購物的句型,筆者創設去面包店購物的情境,讓學生分別扮演售貨員、Zhang Peng與其同伴,引導學生再次進行對話,幫助學生鞏固對相關句型的運用。

S1(Salesman):Can I help you?

S2(Zhang Peng):Yes, some bread, please.

S3(Sarah):And a bottle of juice, please. How much is that?

S1(Salesman):Thats 30 yuan in total.

S4(Amy):OK, thank you!

接著,筆者在第三幅插圖與第四幅插圖之間補充以下情景:“Sarah被動物的叫聲吸引,一個人去遠處看動物。這個情景該如何描述呢?”以此組織學生對重點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Are these/those...?”進行操練,引導學生自發地提問、想象和預測,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如何在不脫離教材情境下,將Unit 4至Unit 6的知識點進行復習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利用場景補白創設情境,能夠順利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將知識點的復習落到實處。

細節之處可做文章。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基于學生的興趣,深度解讀教材,挖掘教材內涵,通過問題發散學生的思維。教材中的插圖是以靜態的形式呈現的,其服務于教學內容,有效地提示和補充文本的情節。課堂上,教師將插圖化“靜”為“動”,讓原本無聲、靜止的圖片變得生動形象起來,使文本內容更加豐富,教學過程充滿趣味。

2.深讀文本,問題引領,培養發散性思維

教師要引導學生深讀文本,通過文本的顯性信息,挖掘文本的隱性內容。在學生基本掌握文本大意后,筆者引導學生關注本課的第四幅插圖,并提問:“Will Amy share the tomatoes?”學生思考后回答:“No,Because the tomatoes are Sarahs.”因為這些西紅柿不是Amy的,所以Amy不能決定是否要分享西紅柿。這樣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主意識,即不可以隨便處理或決定別人的東西。接著,筆者將第四幅插圖中的“Quick!”作為教學的切入點提出問題“At this time, what will Sarah say?”,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S1(Amy):Are you hungry?

S2(Zhang Peng):Do you want to eat tomatoes?

S3(Sarah):Lets share! Here you are. Eat my tomatoes.

文本插圖的留白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想象的空間,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分析、聯想來推理故事的發展、走向,獨立思考故事結尾,自由表達對文本獨到的見解,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以歌為媒,以圖為引,培養批判性思維

有韻律的說唱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式之一,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學生在有節奏的說唱活動中能消除疲勞、輕裝上陣,為接下來的語言輸出做好準備。教學時,筆者借用人教PEP版英語教材三年級下冊Unit 6 Shopping中“Lets sing”板塊的歌曲旋律自創歌曲(見圖4),以“Zhang Pengs picnic”為主題填入歌詞。歌曲旋律活潑,歌詞內容以舊知引新知,學生跟著節奏說唱,在鞏固知識的同時樹立了愛音樂、愛生活的價值觀。

為了達到立德樹人的目標,教師要基于教材對學生進行愛護動物和保護環境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猜測“What will Sarah say?”這個環節中,筆者總結道“Sharing makes people happy.”,向學生傳遞關愛動物、樂于分享的正能量;接著提問“After the picnic, what will they do?”,并通過多媒體出示兩張自然環境的對比圖,一張圖中環境優美、綠草青青、流水潺潺,另一張圖則垃圾遍地,臟亂不堪。學生感受到強烈的對比,由視覺沖擊產生心靈沖擊。筆者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得出結論:“人人都應愛護和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边@樣教學,引發了學生的深度思考,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彰顯了教材的育人價值,最后的情感升華自然水到渠成。

三、讀后拓思:提煉語篇,以讀促寫,拓展思維

Post-reading是檢測學生語篇學習效果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整個語篇,依據文本脈絡提煉語篇的內容,內化語篇并準確輸出文本的語言,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通過讀后深化,以寫輸出,層層提升,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1.基于文本,搭建支架,整體輸出語篇

復述課文是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完整而連貫的敘述,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重構原有的知識體系,運用新的語言材料將課文內容重新表述出來的過程。筆者將文本中的對話改編成為微型的語篇,先把要復述的對話改成語段,再將核心詞句、語法知識點以填空的形式,形成語言支架(見圖5),讓學生基于支架復述課文。這樣,可以檢測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掌握情況,增加學生語言輸出的機會,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筆者借助多媒體呈現語言支架,保留的句型支架有如無形的拐杖,有助于降低學生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此環節將對話文本轉化為語篇,其實是幫助學生內化語言知識的過程,為接下來的寫作環節做好鋪墊。

2.深化文本,以寫輸出,提升語用能力

英語復習教學要有梯度,遵循“聽說領先,讀寫跟上”的原則。在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后,筆者設計了寫作環節,要求學生構思自己的野餐計劃并將其寫下來。根據“示范—模仿—創造”的寫作教學模式,在學生動筆前,筆者先通過思維導圖向學生呈現寫作思路,供學生參考,再出示寫作范例(見圖6),進行寫作策略教學,強調寫作時要做到表達清晰、格式準確。筆者鼓勵學生用已學的語言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個性化表達,以此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寫作完成后,筆者利用投影呈現學生的作品,根據寫作標準對學生進行點評,最后讓學生修改、完善自己的文章。學生在感知、理解、思考和表達的過程中,習得了知識,提高了思維能力,學習目標得以達成。

綜上所述,人教PEP版英語教材Recycle模塊中的語篇教學,是對已學知識的回顧和復習,也是學習新知識的又一起點,需要教師不斷探索和研究。只有教師深入研讀教材和課程標準,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思維能力,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才能讓核心素養在英語復習課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 參 考 文 獻 ]

[1] 邱麗花.巧讀教材插圖優化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42(3):25-31.

[2] 吉桂鳳.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7,40(7):21-27.

[3] 毛佩瑩.基于核心素養背景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小學生英語學科思維品質[J].校園英語,2020(6):121-122.

(責編 韋於坊 杜 華)

猜你喜歡
思維品質教學策略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培養初探
在“教學做合一”中優化思維品質 提升創新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