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作業優化策略分析

2023-06-26 23:47仲乃英
學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初中物理

仲乃英

摘 要:初中物理教師通過科學布置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記憶課堂中的物理知識,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發展。但過去部分教師沿用落后的作業設計理念,設計的作業存在形式單一、數量過多等問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打消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課程育人目標的實現。針對這種情況,初中物理教師要認真落實“雙減”政策,依據“減量提質”的原則科學設計作業,不斷提高作業設計水平。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物理;作業設計;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3)20-006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0.022

在“雙減”背景下,減少作業數量、提高作業質量成為物理教師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作業具有延伸課堂教學的功能,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物理綜合素養。但以往形式單一、數量過多的作業不僅難以發揮這些功能,還會對學生的身心成長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初中物理教師要結合“雙減”政策的目標要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樹立科學的作業觀,既要控制作業數量,又要在作業設計中貫穿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作業優化原則

(一)育人性

教師承擔著重要的育人職責,在學科教學實踐中既要帶領學生掌握基礎性的物理知識,又要對學生的物理觀念、思維能力、創新精神等進行培養,促進立德樹人的深入落實以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順利實現物理課程的育人目標,教師要在作業設計中貫徹立德樹人要求,豐富物理作業的維度及內容,利用作業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二)科學性

為充分發揮物理作業的鞏固、反饋、導向等多種功能,教師需堅持科學性的原則開展作業設計,切實提高作業質量。一方面,教師要深入分析單元、課時的目標及內容,對學科育人資源進行挖掘,圍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等合理設計作業內容,保證能夠促進學生物理觀念、科學態度、社會責任等各個維度素養的發展;另一方面,教師要準確把握班級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以及發展需要,科學調控作業難度,設計具備梯度、層次的作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

(三)多樣性

常規書面紙筆作業的設計難度及批改難度較小,是教師最為常用的作業形式。但此種作業較為枯燥和無趣,無法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和探索,難以保證作業布置效果,甚至還會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習興趣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教師在布置常規作業的基礎上,可將調研考察、實驗實踐、閱讀表達等作業形式綜合引入過來,這樣既可以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發展情況等進行全面判斷,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創新思維能力。需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在引入多樣性的作業形式時,要靈活采用對應的評價方式,包括自我評價、生生互評等。

(四)實踐性

實驗實踐是物理課程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路徑。如果在課程教學中缺乏實驗實踐環節,將難以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不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學科性質,積極設計實驗實踐型作業,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探究實驗及實踐活動,促使學生在深入理解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提升綜合素養。為了調動學生的實踐熱情,教師要深入挖掘生活中可供利用的實驗主題與實踐資源,增強實踐作業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作業優化策略

(一)設計探究類作業,培養思考探索能力

“雙減”政策要求教師遵循“減量提質”的原則,避免對作業數量過于關注而忽視了作業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提高作業質量,設計利于學生思考探究的作業。此類作業既可以幫助學生回顧總結過往知識,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又能夠拓寬學生的思考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探究能力。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結合課時教學內容分別設計課前探究性的預習作業以及課后探究性的復習作業,全面改善學科教學效果。

第一,課前預習作業?,F階段,很多物理教師將課后作業設計作為關注的重點,課前預習作業遭到忽視,這樣難以全面體現作業的價值,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預習能力及思考探究習慣。因此,教師要提前分析教學重點與難點,設計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熱情的預習作業,讓學生在自主預習的過程中依次解決作業中的問題,初步了解新知內容及學習重點。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時,教師可設計探究性課前作業:(1)聲音的產生原理是什么?(2)人們是怎么發出聲音的?通過什么聽到聲音?(3)聲音依靠什么傳播?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章節重點,且具備較強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夠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為學生的自主預習提供指導。

第二,課后復習作業。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后,為幫助學生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教師要及時設計復習型作業,引導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回顧和總結,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設計實踐中,教師不要采用以往知識性、抽象性較強的題目,而是要融入一些生活元素、趣味元素和實踐元素,調動學生的思考探究熱情,更好地發揮復習型作業的功能。例如,在完成“聲音的產生與傳播”知識教學后,教師可設計這些復習型作業:(1)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雷雨天氣,為什么總是在看到閃電后才能夠聽見雷聲?(2)為驗證聲音是否能夠在真空環境中傳播,小明想要利用暖水瓶開展實驗探究活動。如果給你提供一個暖水瓶與聲音播放器,你會如何設計這一探究實驗?這些問題不但能夠讓學生復習課堂知識,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與創新能力,有助于改善教學效果。

(二)設計實踐類作業,培養知識運用能力

物理現象、物理規律在現實生活中隨處可見,教師通過設計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實踐性作業,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知識的實用性,增強學生的物理學習動機,還可以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現實應用技巧,培養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過去一些教師對輔導材料、課外習題過于依賴,著重向學生布置書面型作業,沒有積極聯系現實生活與社會實踐,導致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得不到培育和發展。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以“雙減”為契機,及時變革作業設計觀念,向學生布置生活性、實踐性較強的作業,引導學生打破書本、課堂的限制,在日常生活中嘗試應用物理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以致用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意識能夠得到同步培養。

例如,在學習“認識電路”知識時,教師利用課堂活動帶領學生學習電路知識,利用一系列真實的案例介紹電源轉化形式、電路狀態、電路結構組成等內容,讓學生掌握繪制電路圖的方法以及短路的危害。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后,可向學生布置生活性的實踐類作業: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使用到大量的電器,如燒水壺、電視、電風扇等。如果沒有規范用電,電器設備、電路中存在安全隱患,將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后果。因此,請你結合課堂中習得的知識,對自己家庭的用電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發現、消除潛在的安全隱患,采用適宜的方式記錄實踐過程。面對這樣新奇的作業,學生會主動積極地開展生活實踐活動,如一些學生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電源插頭已經老化嚴重,與家長聯合更換了新插頭等。教師通過設計此種實踐性作業,不但鍛煉了學生的知識能力與實踐能力,還增強了學生的安全用電意識。

(三)設計合作類作業,培養團隊協作精神

現階段,教師已經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但在作業布置環節,很多教師主要采用獨立探究類作業,沒有讓學生之間相互協作完成,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及精神。因此,教師要進一步變革作業設計理念,探索引入合作型作業,引導學生采用小組協作的方式思考、探究與實踐,共同完成相應的作業任務。和常規作業相比,合作型作業更能夠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且可以讓學生之間互幫互助,有助于促進班級學生的共同成長。特別是在“雙減”政策下,部分作業任務較為復雜,或具有較大的難度,如果讓學生獨立完成,將會增加學生的作業壓力。因此,教師需嘗試利用合作型作業替代部分獨立探索型作業,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創新意識及協作精神。為保證小組協作型作業的設計效果,教師要提前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具有不同性格特征、能力特長、學習水平的學生組合在同一小組,且明確劃分各個組員的職責,保證各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探索實踐中。

(四)設計層次性作業,促進全體學生成長

班級學生具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和接受能力,如果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將無法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要設計層次性、彈性化作業,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控作業的難度及數量,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順利完成作業,獲得一定的收獲。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自信將會得到逐步培養,全面提升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利用課堂觀察、考試檢測等形式了解班級學生的學習水平,從A/B/C三個方面劃分學生的層次,結合各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對應的作業任務。A層次學生的物理基礎相對較為薄弱,教師可向其提供難度較小、數量較少的作業任務,而C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突出,可適當提高作業難度,引入創造性、延伸性作業,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光的反射”知識時,為滿足各個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可設計層次性作業。針對A層次學生,教師可著重設計基礎性題目,如光的反射規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之間的關系、光路可逆性的內涵等,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基礎知識。針對B層次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課堂知識解釋生活中常見的反射現象,通過聯系現實生活,讓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的本質,掌握物理知識的應用方法。針對C層次學生,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改進課堂實驗,如替換實驗材料、更改實驗思路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五)優化作業評價與反饋,提升作業管理質量

為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和功能,教師既要創新作業設計理念,又要及時完善作業評價機制。目前,一些教師僅僅采用打鉤形式批改學生作業,導致作業評改的功能遭到減弱。面對這種情況,教師需積極優化作業評價與反饋,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優勢與不足,鼓勵學生進一步突破自我。

第一,優化作業評價。一方面,采用分層評價形式。如果教師采用統一的標準評價學生作業,容易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產生驕傲自滿心理,而基礎薄弱的學生則會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學生具有不同的能力水平與學習方式,因此教師要分層開展作業評價,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準確把握,制定適宜的評價標準。另一方面,采用多元評價形式。過去教師是單一的評價主體,學生只能夠被動接受,這樣不但容易加重教師的作業批改任務,還難以幫助學生養成自我反思、自我糾錯的習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豐富評價主體,如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評價等,在增強評價客觀性、全面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培養學生自我糾錯的能力。

第二,優化作業反饋。在完成教學評價工作后,教師還需要向學生反饋評價結果。在作業反饋環節,教師需注意這些要求:(1)及時反饋。依據相關理論得知,人在學習后會立即遺忘知識。因此,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作業,且向學生實時反饋評價信息,促使學生在明確學習思路的前提下真正地解決問題。(2)突出共性。教師如果面面俱到地進行反饋,將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且難以幫助學生明確重點。因此,教師要提前分析班級學生的作業情況,將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挖掘出來,引導學生對出錯根源進行分析,且將正確的思路、方法等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問題。(3)鼓勵為主。教師如果只盯著學生的錯誤,一味地進行批評,將會影響到師生關系,導致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的熱情。因此,教師要堅持鼓勵為主的方針,及時肯定學生的進步,表揚學生應用的新思路及新方法。同時,教師要指出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改正錯誤。在此種作業反饋模式下,學生的興趣及能動性可以得到激發。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推動“雙減”政策的有效落實、高效地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教師要全面優化作業設計、評價等環節,深入貫徹“以生為本、育人為先”的理念,不斷提高作業質量。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特點、學習需要以及課程目標加快推進作業改革工作,積極創新作業設計方式與評價理念,促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韓生輝.“雙減”政策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探析[J].新課程研究,2022(12).

[2] 李生貴.在雙減政策下優化初中物理作業設計[J].學周刊,2022(25).

[3] 高新琛.基于“雙減”政策下初中生的物理學科有效作業之實踐型作業的研究與設計[J].今天,2020(6).

[4] 錢曉麗.雙減背景下初中物理作業的優化設計[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2(14).

[5] 劉芳明.“雙減政策”下的初中物理校本作業設計[J].世紀之星(初中版),2021(6).

[6] 王理想.“雙減”視角下初中物理作業設計[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中教研究),2022(1).

[責任編輯 萬淑蕊]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初中物理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切入生活,構建魅力初中物理課堂
微課對提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