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2023-06-28 07:18湯錫蹄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6期
關鍵詞:德育滲透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摘 要: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立德樹人是我國現代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旨在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中國學生,

推動祖國的建設與發展。這就需要身為教學工作者的我們,抓緊抓牢小學這一學生成長發展的啟蒙教育階段,加強對小學生的德育,幫助學生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鑒于此,文章將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為德育的主要載體,從分析德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滲透意義出發,提出了“案例教學,充沛學生情感”“文化引入,陶冶學生情操”“組織實踐,深化學生感受”等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教學策略,旨在有效優化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助力學生健康成長與終身發展。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40-012.9?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6-0061-03

引? 言

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啟蒙階段,在小學教育中,把握住德育滲透的重要載體——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塑造“三觀”,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與思想認知,助力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但就目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情況來看,多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存在重智育、輕德育的教學認識,導致學生難以實現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對于現代小學教育而言,加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勢在必行。

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義

(一)有助于學科核心素養發展

德育是素質教育所提出的“五育”之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合理地引入德育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改善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問題,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課堂的主體[1]。此外,在探尋德育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融合路徑的過程中,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想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師開始積極學習與運用更新穎、更具創意的教學手段,這在無意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投入課程學習中,實現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與提升。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轉變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思想性與工具性較強的學科,相較于語文、數學、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等課程,其知識內容更枯燥乏味。在以往的課堂學習中,學生多依賴機械記憶、背誦識記的方式,這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導致學生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習出現反感、抵觸等消極情緒[2],從而嚴重影響學生學習水平與質量的提高。而在新時期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合理地滲透德育,能夠有效地改善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種種不足,其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德育的滲透能夠轉化師生關系,使學生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學生能得到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其學習方式、方法也會得到更新,逐漸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學習的質量。

其二,德育的滲透能夠構建開放、高效的課堂。德育的滲透需要教師加強對各類教學資源的開發,這在一定程度上便打破了傳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空限制,使更多內容、資源、活動、方法走進課堂。不但教師的教育教學手段更靈活、新穎,學生的學習方式也會更加多元、豐富。如此一來,學生的學習體驗便會得到深化,良好學習習慣也會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形成,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夯實基礎。

二、德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融合路徑

(一)案例教學,充沛學生情感

小學生的年齡普遍較小,其認知能力與學習思維尚未發展成熟,這就使學生在實際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個人因素的影響而難以實現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識,其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也會因自信受挫而降低。這不僅不利于學生道德與法治學習水平的提升,對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同樣也會產生嚴重的阻礙。為規避與杜絕此類教學問題的發生,教師就可基于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思維方式,合理地引進案例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在理解、認識與自身生活相關的案例中得到思想的啟迪與情感的豐富,實現道德水平的提升與思想認識的升華。

案例教學法是毋庸置疑的有效德育滲透途徑,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若想充分發揮其教學效能,教師就必須謹記以下應用原則[3]。

1.方向性原則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痹谛W道德與法治德育滲透中,教師必須堅持正確的道德觀念,承擔起引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發展的教育使命,讓學生學會知對錯,識榮辱,辨是非,認黑白。這需要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積極開發極具指向性與引導性的教學案例,讓學生在辨別是非對錯中,形成良好的素質與品性。

以“我很誠實”一課為例,為使學生形成誠實守信的素質與品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案例教學中可以列舉正例與反例,引導學生分辨,在正反對比中深化學生對“誠信”這一精神品質的認識,使學生在現實生活人際交往中也能夠誠實守信。

正例教學:可從學科融合視角出發,引入小學語文課文《我不能失信》。此文主要講述了小慶齡為履行自己與朋友的約定,沒有和父母去大伯家玩,而是在雨天獨守空房等待朋友的故事。雖然在故事的結尾,小慶齡的朋友并沒有來,但是小慶齡仍無悔自己“不失信”的選擇。由此,教師就可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向學生提問:“你有過違背朋友約定的行為嗎?你認為這種行為是正確的嗎?如果可以重新來一次,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為什么?”以此來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誠信的可貴,在生活中也積極踐行誠信誠實行為,如拾金不昧,考試不作弊,不抄襲他人作業等。

反例教學:可引入學生耳熟能詳的“匹諾曹”故事。引入反例的目的在于利用正反對比的方式深化學生的印象,讓學生在童話故事的熏陶中深刻理解撒謊、騙人的錯誤,深化學生對誠實守信的認識,有效增強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效果。

2.現實性原則

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如在案例教學中引入的案例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不僅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而還會加劇學生的理解困難。因此,為有效規避此類現象的發生,教師就要從學生的現實生活中取材,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例如,在“我們排好隊”一課中,為更好地深化學生對公共秩序的認識,促使學生形成守秩序的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就可以學生在食堂排隊打飯為原型,為學生提供這樣一個案例:

“下課鈴聲響起,上午的課程結束了。學生們都饑腸轆轆地在食堂窗口排隊打飯。三年三班的華華同學,在上課鈴聲結束后,先去了廁所,拜托同桌麗麗幫他排隊?,F在,他急急忙忙地跑到食堂,走到麗麗身后。而華華同學的這一行為引起了許多學生的不滿,你認為華華同學哪里做錯了?如果你是華華你會怎么做?”

食堂打飯排隊是小學生日常生活中常接觸到的實例,從學生生活中取材更容易調動學生的原有經驗。學生在思考與分析這一案例時便會從自身經歷出發:

“人有三急,華華下課時間上廁所是不可避免的。但拜托麗麗幫其排隊是非常不好的插隊行為,華華著急吃飯,別的同學也急著吃飯。華華這一行為違反了秩序,是自私的。如果我是華華,我會按照秩序有序排隊打飯?!比绱艘粊?,學生便會將自己的真實感受帶入案例分析中,并更好地體會維護秩序、遵守秩序的重要性。

(二)文化引入,陶冶學生情操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合理地引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能夠借助文化的多樣性、豐富性充實課堂教學,還能夠借助傳統文化的底蘊與內涵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對傳統文化的引入與應用,更好地塑造學生的品格,健全學生的人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生心中生根發芽,實現進一步的弘揚與傳承。

例如,在“快樂過新年”和“新年的禮物”課程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示我國人民歡度除夕的視頻,為學生創設真實的節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屆時,教師再抓準教學時機,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家有什么過年習俗?父母會做什么飯?”以此引發學生的思考與交流,以學生回答出的“吃餃子”“貼對聯”“放鞭炮”為文化滲透點,引入我國傳統節日——春節的節日文化,為學生講“年”的民間故事,普及各個民族在過春節時的不同習俗,有效升華學生的學習感受,使學生更深入與全面地認識我國傳統文化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形成保護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的意識與興趣。

又如,在“美麗文字,民族瑰寶”一課中,教師可向學生滲透漢字的發展歷史,從“倉頡造字”說起,講到甲骨文、金文……最后再到現代漢字,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國家、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使學生在感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的過程中,生成學習書法藝術、將漢字文化發揚光大的意愿。

再如,在“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一課中,教師可以中華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為傳統文化滲透點,讓學生在文化的感染與熏陶下繼承中華傳統美德,實現道德素質的提升。比如,在程門立雪、圯上受書、曾子避席等成語故事中,讓學生學會尊敬老師、尊師重道;在臥冰求鯉、黃香溫席、鹿乳奉親等成語故事中,讓學生學會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在懸梁刺股、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成語故事中,讓學生勤學好學;在鐵杵成針、水滴石穿等成語故事中,讓學生形成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品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華傳統美德源遠流長,這均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德育中的寶貴資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積極挖掘與開發可利用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學生接受健康、正確的文化熏陶,更好地塑造學生的品格、磨煉學生的意志,使學生在傳統文化的陶冶下成長為弘揚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踐行者。

(三)組織實踐,深化學生感受

德育強調與關注知行統一,德與行之間存在密不可分的必然聯系。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組織與設計教學活動時,不能夠將德育僅局限在課堂之內,只對學生進行口頭上的教導,而是要積極突破傳統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時空條件限制,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與認知習慣去設計與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受與體驗,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的德育質量。

例如,在四年級“讓生活多一些綠色”單元教學結束后,為確保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也積極踐行環境保護行為,教師就可召開以“綠色衛士”為教學主題的活動。一方面,教師可讓學生將自己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環保知識以黑板報、海報、手抄報的形式呈現出來,并鼓勵學生合理利用塑料袋、易拉罐、廢棄輪胎等材料制作可用的物品來裝飾教室、校園,有效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操作能力,同時使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更好地認識與理解環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則可鼓勵學生在為期一周的主題活動期間,堅持乘坐公交車出行,不使用一次性物品,不隨意丟棄垃圾廢物,讓學生親歷環保行為,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行為習慣,將低碳、環保理念積極貫徹于日常生活中。

結? 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并不是教育形勢所迫,而是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育發展的必經之路,同樣也是小學生實現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的關鍵舉措。因此,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及時轉變以往重智育、輕德育的認識,緊密結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課程屬性,加強對德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積極探尋高度契合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與特點的德育路徑,增強學生的課程學習體驗,調動學生的學習欲和探究欲,使學生逐漸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具有新時代特征的高素質中國學生。

[參考文獻]

謝芳.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滲透德育教育[J].華人時刊(校長),2021(10):62-63.

鄒金娟.德育教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的根本[J].華人時刊(校長),2021(9):60-61.

張琳.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如何有效開展德育教育[J].新教育,2021(2):26-27.

作者簡介:湯錫蹄(1972.1-),男,福建寧德人,

任教于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獅城第三小學,校長,一級教師,大專學歷,曾榮獲寧德市語言文字先進個人、周寧縣優秀教育工作者。

猜你喜歡
德育滲透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探究“學講計劃”背景下的語文教學
選課機制下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
研讀教材,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
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與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談小學語文課堂的生活教學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