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023-07-12 15:57李木香
當代家庭教育 2023年12期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李木香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在立德樹人中起著關鍵作用,基于《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教師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遵循學生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將逐步擴展的學生生活作為課程設計的基礎。本文首先對生活化教學概念、生活化教學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意義進行分析,其次對新課標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策略進行著重探討,希望能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提供一些啟示,使生活化教學的應用效率更高。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12-0215-03

道德與法治在立德樹人、鑄魂育人方面起著非常關鍵作用的一門課程,來源于學生身邊的生活、人物和學生真實內心體驗,教師需要系統的把這些體驗串聯起來,讓學生形成客觀的正確的認識。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在教學中必須貫徹和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將課堂教學立足于學生實際生活,重視學生的親歷和體驗,在課堂教學中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積極融入生活中,使學生形成客觀理性的價值體系,鍛煉綜合能力,進一步深化核心素養,進而全面助力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質量提高。

1.生活化教學概念

生活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運用生活中的事例,采用生活化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并且在生活情境中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感受學科教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系,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的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是素質教育背景下的一種全新教學模式,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經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觀點,認為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哲學家、教育家杜威也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經驗的改組、改造,教育即生長。生活是道德成長的基礎,也是學生成長賴以存在的根基。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真實生活為基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不斷擴展的生活世界和日益增長的生活經驗相結合,引導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不斷成長。

2.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意義

學生在生活中成長,生活是他們成長的基礎,是教學設計的底色。而生活化教學作為一種課程理念,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反映學生成長需求,解決他們成長中面臨的問題,能引導他們更好地生活,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實施生活化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1)有助于學生將課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增進學生的理解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有許多知識比較抽象、理論性強,初中生對待事物的看法以及思考的方式都是從小學過渡之后形成抽象的邏輯思維方式,在生活或者學習上的看法,因此很多時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以及喜歡鉆牛角尖。而生活化教學理念倡導教師從學生經驗和實際出發,選擇學生生活的場景和內容展開教學,以學習知識為明線,以學生生活為暗線,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這樣的課程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解決了學生學習中知識和行為不一致的問題。生活化教學把課程的知識邏輯與生活邏輯結合起來,即符合道德與法治學習的規律,也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2)有助于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價值,提升核心素養

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源于社會和學生生活,能滿足學生成長的需要,從與學生成長、國家發展密切相關的現實問題出發,引導學生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長期以來,在實際教學中,有部分學生、家長認為道德與法治課是副科,對這一科目不太重視。而生活化教學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生活,將有助于改變道德與法治課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學生意識到道德與法治課既能幫助他們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又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品質,提升他們的道德品質和公民素養,將有助于學生認識到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價值,提升核心素養。

(3)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探究、獨立思考、大膽實踐的精神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許多問題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而且學生對此已有了一定的經驗,甚至對某些問題已有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如學生熟悉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其他各種活動場景等。教師善于抓住這些有利的資源,讓學生把課堂中學習的理論知識與自己日常生活中見到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可以培養學生探究知識、運用知識能力,同時也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使其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自信心。

3.新課程標準背景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1)挖掘生活素材,激發學生興趣

生活化教學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生活就是道德與法治學習的大課堂。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捕捉家庭、學校、社會等熟悉的生活現象,善于挖掘資源,選擇學生真正觀察、感受、體驗、熟悉的現實生活素材進入課堂,變抽象為具體,變無味為生動,變枯燥為有趣,促使學生深切體會原來道德與法治就在自己身邊,激發學生自主思考的興趣,在思考中分析、選擇、感悟、內化,從而提高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質量與水平。例如,在學習“改革開放”這一課時,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參觀交流、調查走訪、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日新月異的城市變化,增強學生關注社會的意識。教師首先可以出示一組城市的圖片,里面有美景、美食及建筑和交通工具,讓學生發現自己家鄉的獨特之美,感受改革開放前后的巨大變化,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中化身為課堂的小主人,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話題的討論,讓學生結合實例去思考問題,從淺顯易懂的生活案例中汲取知識,拓展思維,激發興趣,體會學習樂趣。

(2)創設生活情境,啟發學生思維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必須基于學生的真實生活,并與他們的現實生活貫通。如果離開了生活,教育是無意義的,也是沒有效果的。在教學中將學生實際生活中的事例融入課堂中,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帶給學生更為真實的感受,促使學生認真思考問題,達成拉近知識與學生的距離達到高效教學的目的。以教學“孝親敬長”一課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體驗一下父母的角色,感受父母每天起早貪黑,為工作忙碌,為生活奔波,為孩子的學習操心,讓學生從一天的角色扮演中知道父母的不容易,進而深刻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明確了解作為孩子,自己為什么要孝敬父母。通過這樣的生活情境體驗引起共鳴,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并學會為父母分擔,在生活實際中行動起來孝敬父母。再如,在講述九年級“參與民主生活”時,教師可以設計問題情境,“小福因為附近夜間施工擾民,于是撥打市長熱線電話進行反映。你如何看待小福撥打市長熱線電話的行為?小福還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反映社會問題?”這個事件與學生日常聯系緊密,是學生關注度比較高的事件,學生自然參與熱情就高。貼近生活,基于生活,可以引導學生理性、清晰、客觀地看看待生活中的問題,進而提升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引入時事熱點,引導學生探究

關注時政熱點、拓展國際視野、涵養家國情懷,是新時代青少年的責任與擔當。將時事熱點新聞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不僅是對生活化教學的貫徹與落實,同時也是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主動解決一些問題,實現學以致用,從而提高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教學時要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用時政熱點,以學生喜歡的方式設計、開展教學,如制作手抄報、課前三分鐘時政播報、熱點話題辯論賽等,引導學生對熱點的分析和探究,讓課堂更加生動新穎。例如,在開展“踏上強國之路”教學時,教師在講解有關“共同富?!钡闹R點過程中,可以引入當前的時政熱點,如鄉村振興、特色小鎮等,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作為青少年能為實現共同富?;蜞l村振興做些什么貢獻?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學會多角度、多方位觀察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

(4)整合多種資源,促進學生發展

一堂好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必然要有好的課程資源為依托。在教學中要想發揮生活化教學的重要價值,必須學會從生活中尋找課程資源。課程資源是教學設計與實施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載體。在教學中,豐富的課程資源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教學效果,還能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悟。這要求教師多去尋找、認識、選擇和積累資源,然后精選有助于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資源用于課堂。例如,教師可以挖掘和利用本地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活動形式;可以結合本地區道德模范榜樣示范作用,開展培養學生向榜樣學習的主題教育活動。

(5)開展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素養

上好道德與法治課,要豐富學生實踐體驗,促進知行合一。這就要求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與社會實踐活動相結合,加強課內課外聯結,實現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相配合。道德與法治學習不只在課程中、課堂上,還在課堂外。而且課外實踐活動更具有情境性和真實性,能夠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也可以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教師在開展實踐活動時,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訪問、現場觀摩、志愿服務、研學旅行等方式走向社會,增進學生對國情、社情、民情的了解,增強愛國情懷。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學以致用,知行合一。例如,在教學“國家權力機關”時,可以讓學生模擬人大代表會議;在教學“公民的基本權利”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類討論;在學習“綠色發展”時,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身邊的垃圾分類行為進行觀察調研等。除此之外,在上完“服務社會”這一課時,還可以組織學生去養老院關愛老人、去社區宣傳環境保護理念、去本地體驗傳統節日習俗等。這些豐富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感悟和學習,與此同時,用實踐活動代替紙筆考核評價,過程中更加注重激發培養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和創新,可以讓學生樂于實踐、敢于表達、善于合作,讓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真正植根于學生成長的土壤中。

(6)布置生活化作業,提升學生知識應用能力

作業作為溫故而知新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習評價的重要手段。過去部分教師會給學生布置過多的課后作業,且作業功能結構單一、目標意識缺乏、機械重復性類型多,主要以做題、背誦的枯燥形式為主,導致學生見題就煩、望之生厭,作業負擔大,導致出現應付、抄襲現象,沒有認真消化課堂上收獲的知識。生活化教學下,教師設計的課后作業要和生活緊密結合。加入生活元素不但可以減輕作業,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和平臺,還能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知識,學會知識融會貫通,提升知識應用能力,落實國家“減負提質”要求,真正實現作業應有的價值。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完“共筑生命家園”后,就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一個生活化的作業:針對你所生活的村莊、鄉鎮、城市的環境污染及環境破壞的情況,寫一份環保倡議書,向你身邊的人宣傳環保理念。與背誦知識相比,這種開放性強又充滿生活氣息的作業,學生更樂意做,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會對重難知識點有了一定的掌握,而且提高了環保意識,應用知識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實現了道德與法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目標。

4.結語

新課標背景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綜合素養、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與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遵循新課標理念,以學生生活為核心指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把生活情境化的教學融入課堂中,遵循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走進學生心靈,讓學生在不斷學習中啟發思維,提高自己對生活的認識和了解,從而促進道德認知,在生活中快樂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邵素紅.基于生活化教學法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J].文理導航,2019(07).

[2]韓震,萬俊人.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 年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3]王文彥.讓道德與法治課走進學生的心靈[J].中國德育,2019(08).

[4]魯曉琳.淺析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9(08).

猜你喜歡
新課程標準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學科課堂教學藝術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
創新視角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數學問題解決”的生活教學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的分析
新課程標準下如何培養初中生的數學思維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