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與應對

2023-07-21 09:18閆麗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后疫情時代

摘? 要: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環境、教育方式、教育對象都出現了新的變化??挂叨窢幦〉玫木癯晒侵袊裨谥卮笸话l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具體化展現,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定信心、奮勇前進。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應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變化和挑戰,強化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在育人過程中實現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日?;?、具象化、實踐化,使其貫穿日常以啟智,立體生動以共情,融入實踐以促行,成為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動力。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后疫情時代;應對路徑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面臨的一次重大危機,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戰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取得了重大決定性勝利,進入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相統籌、相協調的新階段?!昂笠咔闀r代”是習近平總書記同塔吉克斯坦總統通電話時提出的,意在克服疫情給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從中總結經驗教訓,恢復各項工作,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應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總結規律、探索方法,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的與時俱進。

一、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挑戰

伴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環境、教育方式、教育對象發生了新的變化。只有對此進行深刻的剖析,才能厘清現象產生的根源,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青年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網絡依賴性增強,多元思想博弈干擾學生判斷力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網絡成長起來的一代,對網絡有著很強的適應融入能力,網絡已經成為他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疫情的三年期間,為了減少感染風險,較長時間居家成為大學生的生活常態,大學生同外界現實生活的接觸減少,大學生的網絡生活時間進一步增加?!兜?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的人均每周上網時長為29.5個小時,較2021年12月提升1.0個小時?!?sup>[1]學校教育教學秩序恢復正常之后,學生對網絡的依賴度仍然較高。

多元化信息沖擊和消解著主流價值觀對學生的正面影響,增大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難度?;ヂ摼W行業的快速發展,降低了信息發布的門檻,激發了個體表達的欲望。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制造、傳播的主體。個體不同的立場態度、文化水平、經驗閱歷,加之資本進場控制輿論,國外政治勢力爭奪青年,使互聯網內容紛繁復雜、良莠不齊。豐富的內容展現了不同視角、不同生活方式的別樣精彩,但是也混雜著虛假、主觀、片面、夸大的信息。有些自媒體為了追求閱讀量、點擊量,在事實尚未明晰的情況下,故意夸大渲染情緒,甚至歪曲事實真相。大學生由于價值觀尚未成型,極易被情緒裹挾,容易在未加核實的情況下,通過“朋友圈”轉發表達自己的態度,形成同學間情緒的共鳴共振,但最終事實真相如何已經不被關注。

小眾化社群和精準化推送容易導致學生思維固化,形成知識偏見。網絡平臺的增加促進了網絡多元化發展,平臺從以文字、圖片為主逐漸走向以視頻為主。不同平臺通過垂直領域細分,吸引需求不同的受眾,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圈層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需求,為學生發展特長、學習某一領域的知識提供了便利,但同時由于群體內部觀點相似,交流時多為相近觀點的反復闡釋,這不利于學生形成全面客觀的認知?;ヂ摼W通過大數據分析,了解用戶使用習慣與興趣點,通過推送關聯信息吸引讀者注意力。這使得同質化信息的疊加限制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進入“信息繭房”之中,不利于學生以開放的態度接受正面引導。

(二)供需匹配度不足,無差別供給忽略學生個性需求

伴隨著全面復學復課,學生們重新從電腦前回到了教室里。師生間的線下交流和互動,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理解程度,調整講課節奏。但線下課程有相對統一的進度,主要采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授課方式,而習慣了網上匿名發言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線下課堂提問交流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其次,思想政治工作承擔著價值引領,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使命。理想的高遠性和理論的深刻性,與學生對現實的感性認知、關注和關心的熱點話題仍然存在一定距離,加上教師理論水平的差異,無法完全實現個體化、具體化的解疑釋惑功能。再次,線下課程無法像線上課程一樣可以暫停、重播,學生存在跟不上教師講課進度的問題,教育教學效果受到影響。

學生個性化需求越來越豐富,但并非每位學生都能主動尋求幫助或被關注,如果長期得不到支持,學生可能會陷入挫敗感和無力感之中。疫情帶來的不穩定性和不安全感,讓很多學生產生了焦慮、恐懼、孤獨等情緒,長時間居家讓親子關系變得緊張,對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消極影響;同學之間由于物理距離的增加,各自居家狀態、興趣愛好、時間安排的不同,共同話題減少,情感也有所疏離,同學間的社會交往頻率降低,社交意愿和能力下降,同學間的社會支持弱化;思政工作者有較多事務性工作,且通常為一對多的教育管理模式,疫情期間的“云交流”讓師生關系多了生疏,教師可能會因此忽略學生的心理狀態,只能就共性的問題予以解答,學生需求多樣化同教師供給單一化的矛盾突出。

(三)實踐活動縮減,行動力弱化阻礙學生全面發展

實踐是對理論的運用和創新發展,能夠使高度概念化的知識轉變為具體操作化的理解,促進學生對思想理論的吸收內化,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實現全面發展。疫情的三年期間,學生長期處于家庭場域之中,實習實踐、社會交往等活動都處于停擺狀態。相對寬松的家庭氛圍,使學生缺少像學校一樣規律的作息安排和嚴格的紀律約束。外部規范動力不足,學習的狀態較為松散和自由,造成理論知識掌握不牢。無法獲知朋輩群體的學習狀態和效果,降低了內部進取動力。很多學生出現了學習專注度不高,計劃完成效果不佳等問題。他們內心渴望自律,但現實卻是行為拖延。復學返校之后,走出家庭舒適區,學生表現出對學校生活不適應,缺乏明確的自我成長目標和現實的行動規劃。

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對學生能力發展來說缺一不可。較長時間的網絡學習和線上實習實踐,脫離了知識應用的現實場景。僅靠觀摩和思考,無法滿足實際操作、動手練習、親身體悟的需要,停留于“想當然”的狀態,少了代入感和參與感。這致使學生缺乏對專業知識的體悟和認知。此外,實踐不僅是單純的知識應用,而且有助于提升表達溝通、團結合作、組織協調等綜合能力。實踐過程中人與人的交往交流、人與社會的相互影響,是社會大課堂帶給學生的獨特成長,蘊含著科學理論之外的豐富教學資源,有利于學生形成專業認同感和職業歸屬感。

二、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挑戰的應對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高度重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推進到哪一步,思想政治工作就要跟進到哪一步”[2]。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特點和新挑戰,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理念、與時俱進??挂叨窢幦〉玫木癯晒侵袊裨谥卮笸话l公共衛生事件背景下的具體化展現,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堅定信心、奮勇前進?!叭藷o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3]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力軍,其人生成長與全面發展需要精神和價值的引領。因此,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日?;?、具象化、實踐化,以中國人民艱辛卓絕的抗疫事跡豐富思想政治工作資源,把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注入學生成長成才的精神追求和行為表現之中,對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強化對大學生的思想引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日?;?,培育學生理性認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倍加珍惜抗疫斗爭的重要成果,講好中國抗疫故事,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必勝信心,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披荊斬棘、奮勇前進?!?sup>[4]隨著教育教學秩序的全面恢復,高校學生開始了集體生活,出于生活便利性考慮,加之對病毒的輕視,防護意識下降,防護措施有所放松。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日?;?,并將之融入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之中。

第一,把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融入日常思想政治工作中,實現教育常態化。人類對病毒的認知是漸進式發展的,現階段仍處于研究之中。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開展經常性教育,通過邀請醫護人員與科研人員開設講座、開展主題班會、撰寫科普文章等方式,使學生了解病毒起源發展、疫苗研發進展、科學防護等最新科學研究成果,以科學態度對待病毒,不恐慌,不漠視。

第二,實現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教育全覆蓋。一方面,應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梳理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理論邏輯、現實基礎、精神品質,分析中國取得抗疫成果的根本原因,形成科學認知,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另一方面,加強課程思政建設??箵粢咔槭且豁椣到y性、綜合性大考,涵蓋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的統籌協調和創新應用,各門課程應研究自身專業在抗疫中運用和發展的案例,將中國抗疫故事與抗疫斗爭取得的成果融入課程之中,實現知識傳授與價值引導相統一。

第三,實現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教育長效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把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潛移默化地融入到學生教育管理的各個方面,從細節入手,落到實處。日常管理服務中應始終堅持以生為本,加強人文關懷,形成制度化、人性化的管理方案。后疫情時代,一方面要提高校園管理信息化水平,運用技術手段實現學生實時數據和思想動態監測,簡化辦事流程,提升為學生服務的效率。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把管理與育人相結合,把制度政策的出發點和思路原則解釋好,做到解決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相結合,及時回應學生的疑慮問題,耐心細致地解答學生困惑,切實滿足學生差異化需求。

(二)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具象化,引發學生情感共鳴

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是從14億中國人民同疫情英勇斗爭實踐中提煉概括出的精神文化,具有理論化、抽象化的特點??挂叨窢幦〉玫木癯晒谌敫咝K枷胝喂ぷ餍枰M行創造性轉化,豐富其表現形式和載體,使學生產生沉浸式、體驗式的感悟和思考。

第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大學生是疫情的親歷者,也是投身抗疫實踐的參與者,對于疫情有著較強的體會。思政課要運用好抗疫斗爭中的典型事跡,通過通俗接地氣的語言與音視頻素材來喚起學生的記憶。比如,“2003年非典的時候你們保護了我們,今天輪到我們來保護你們了”“我是黨員我先上”[5],這些鏗鏘誓言在疫情期間感動了無數人,其中蘊含著舍生忘死、敢于斗爭的精神品質,再次被提起時仍讓人感同身受。教師既要講述“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鐘南山、“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的事跡,也要講述抗擊疫情中千千萬萬平凡人的真實故事,因為后者更貼近學生認知水平和生活實際,能夠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價值認同。

第二,通過校園文化活化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校園文化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物理空間,也是影響學生成長發展的精神場域,由全校師生員工共同構建和創造,并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把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融入校園文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其一,營造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校園場景,如在公告欄張貼抗疫宣傳圖文作品、在校園廣播開設抗疫故事專題講述、在校園電子屏幕播放抗疫感人故事等。其二,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作為校園活動主題,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和體悟。如邀請抗疫先進人物開展宣講會、座談會,圍繞抗疫故事開展書畫、演講、合唱、舞臺劇等形式多樣的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浸潤和熏陶。其三,將中國抗疫故事融入校園網絡文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內容的供給側改革,將思想引領寓于學生想看與愛看的內容之中,形成立體化傳播矩陣。在學校與學院的公眾號、微博、B站、抖音等官方平臺,創作和發布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的表情包、漫畫、H5、短視頻、小程序等新媒體作品,以形象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親和力。

(三)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實踐化,養成學生行為自覺

知為行之始,行乃知之成,理論與實踐密不可分。唯有實現知行合一,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落實到行動中,才能使其轉化為學生進取奮斗、戰勝困難的動力。

第一,教育引導學生繼續做好防護工作,養成良好的衛生健康習慣。校園集體生活對高校防控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思想政治工作者應向學生闡明現階段校園防控政策,引導學生強化責任擔當,履行自我防護義務,規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個人和環境衛生。只有每位學生都樹立科學精神,正確對待病毒,遵循科學防護要求,才能保障整個校園的安全穩定。

第二,組建學生宣講團講好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學生宣講團對于分享者和受眾雙方都有促進作用。一方面,宣講團成員在分享之前,需要搜集關于抗疫故事的資料,而篩選、整理、歸納、表達的過程也是對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進行感悟和理解的過程;另一方面,由于朋輩群體之間年齡相近、話語使用方式相似、理解能力相當,大學生宣講員更加了解同齡人的困惑點、共情點,受眾學生更為容易接受。

第三,組織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應鼓勵學生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體悟中國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并將這種精神力量外化為為人民服務的自覺行動。教師可以倡導學生參加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學生在服務中學會擔當,在奉獻中實現價值;結合專業實踐,帶領學生走訪、調研當地抗擊疫情的重點單位,了解他們在抗疫中的行動,感悟中國人民在抗擊疫情中艱辛卓絕的故事;利用假期開展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結合時政熱點形成實踐調研報告,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用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激勵學生自覺投身為國家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行動中。

三、結語

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具體展現,在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艱辛斗爭實踐中錘煉出其特殊的精神品格,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和青年大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精神動力。在后疫情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著網絡思潮多元、學生個性需求多樣、實踐活動縮減所帶來的挑戰。面對挑戰,高校應積極將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過程,探索和實現其日?;?、具象化、實踐化,在教育管理工作、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理性認知、情感共鳴、價值認同,進而形成行為自覺,發揮抗疫斗爭取得的精神成果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學生全面發展的精神引領作用。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2-08-31)[2022-04-18].hhttp://www.gov.cn/xinwen/2022-08/31/content_5707605.htm

[2]把握改革大局自覺服從服務改革大局 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N].人民日報,2015-05-06(01).

[3]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10-22(02).

[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 聽取近期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N].人民日報,2023-02-17(01).

[5]習近平.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9-09(02).

作者簡介:閆麗,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組織部、黨校干部。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后疫情時代
后疫情時代高職學子服務于精準扶貧的方式研究
“后疫情時代”會計教學模式及教學平臺融合研究
“后疫情時代”的管理新焦點:辦公環境
掌控“后疫情時代”的五大商業趨勢
進擊“后疫情時代”
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問題與策略初探
基于網絡輿論環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社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著力點
微博輿情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影響分析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新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