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凝傳統文化,淺析幼兒教育中的國學傳承

2023-07-21 12:23杜佳
求知導刊 2023年12期
關鍵詞:國學教育幼兒教育傳統文化

摘 要:在當今幼兒園開展的文化教育活動中,幼兒教師越來越重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幼兒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如何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和生活經驗開展有效的傳統國學主題教育,如何有效發揮國學的教育價值,已成為目前幼兒教育領域的熱門課題。文章將從環境熏陶、主題實踐、游戲教學以及國學經典匯演四個方面進行討論,分析如何促使幼兒養成尊重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關鍵詞:傳統文化;幼兒教育;國學教育

作者簡介:杜佳(1997—),女,江蘇省淮安生態文化旅游區楓香路幼兒園。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而這一命脈的延續與創新關鍵在于教育。在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文化資訊無處不在,面對外來文化的強烈沖擊,如何讓祖國的下一代保持和彰顯中華民族的初心,銘記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積極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是每一位幼兒教師都必須思考的課題。作為華夏兒女,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勢在必行,沒有終點,它要求每一位幼兒教師用行動來踐行、來履諾。

一、國學的教育價值

國學,簡單來說就是我國自身的原始學術文化依據所在,是我國各時期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結晶。諸如《論語》《孟子》等經典讀物可以稱為國學典范,諸子百家的思想書籍、中國藝術成品、中國國粹內容也可以稱為國學經典,其可為我們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系統性學習提供來源。所以,國學在幼兒教育中有著重要價值,其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內容、精神兩個方面。

(一)內容

國學是在西周的時候興起的,分為大學和小學兩級,其與鄉學為相對概念,主要是為官宦子女而設的優質教育場地。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學的內涵定義變得更大也更加豐富,從場地變成了所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名詞。所以,其成了西學的相對概念。要知道,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之所以可以在不同時期一直以獨立姿態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因為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連綿不絕的滋養。所以,教育部門提出,應當對優秀的傳統文化進行傳承與發揚。當然,在進行傳承時,我們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一定的揚棄與創新。這不僅是迎合時代發展的需求,也是文化在更迭中的意識形態變革與新發展。此外,通過對國學進行創新,可以為國學的深度、廣度拓寬提供保障。

(二)精神

中華民族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始終在背后支持。而國學中最不易領悟和傳達的就是精神層面的含義和情感。所以,通過國學內容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滲透,可使幼兒自小便受到精神啟迪,從而為其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例如,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入“愚公移山”的故事,使幼兒在聽故事的過程中感受鍥而不舍、勤勞樸實、大智若愚的優秀品質;又如,教師可以將《史記》的部分內容通過表演的形式化繁為簡,為幼兒講解,幫助幼兒了解古代戰爭與博弈中人們不斷進取、忍辱負重的精髓。

值得一提的是,精神傳承并不是固守,而是接納與融合。對待其他民族的優良精神品質,我們也應持接納與歡迎的態度,以選擇的眼光去看待。我們要采用適合的方法挖掘各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共同點,讓幼兒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拉近與傳統文化的距離,習得核心品質。

由上述內容可以看出,國學是有著豐富教育價值的,但是在進行傳承時,我們需要做到內容的傳承、發展與創新,精神的保持、學習與融合。而且在長時間的實踐中筆者發現,幼兒教育與國學經典的有機結合,可以使幼兒自小便形成明辨是非的意識、能力,使幼兒的道德品質、素養得到有效培養;可以使幼兒的心智得到啟迪、智力得到增長;可以使幼兒對我們的民族文化產生由內而外的認同感。

二、國學的教育策略

(一)營造國學環境,熏陶傳統文化

環境對于幼兒的學習和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幼兒園當中營造良好的國學環境對于傳播國學文化尤為重要。通過相關環境的創設,我們可以讓幼兒意識到傳統文化離自己的生活很近,甚至可以說是在生活當中無處不在。例如,教師可以結合相應的傳統節日來與幼兒共同布置班級環境。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經常帶領幼兒誦讀經典國學作品,聆聽傳統樂器演奏,認識體驗傳統服飾,等等,這些對于傳播國學文化都非常有幫助。國學教育在我國已經開展多年,其重點始終在幼兒園和中小學校,不少幼兒園當中都有和國學經典相關的校園文化、走廊文化以及班級文化。這些文化建設不僅能夠打造出儒雅馨香的校園環境,還能讓幼兒長時間沉浸在國學環境中,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國學教育關乎全民族的道德進步和人文素養提高,故而教師應當多組織國學經典主題活動,把學習、宣傳國學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實踐的重要內容,鼓勵幼兒學習先進道德模范,加大對好人好事的表彰力度,豐富傳統國學文化的活動形式[1]。

例如,在開展傳統國學活動“品茶”時,教師可以提前將活動室布置成茶室,準備好茶具和茶葉。當教師通過課堂演示的方式帶領幼兒認識茶具、了解品茶的步驟和方法后,幼兒的好奇心自然會驅使他們主動去學習、了解茶文化,主動學習如何識茶葉、辨茶色、沏茶湯與品茗。開展國學教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關鍵是要從細微處抓起。在活動中,幼兒雖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品茶的相關知識,但卻能夠在心中埋下一顆國學文化的種子。從教育實踐來看,開展茶文化教學,讓幼兒仔細觀看茶葉的沖泡過程,能使幼兒切實體會到中國茶文化的內涵;觀看與茶文化相關的視頻和課件,能讓幼兒直觀了解到茶葉的種植與采摘過程,并感受到茶文化的悠久歷史,這能夠帶給幼兒一種全新的生活體驗,使其更深刻地明白勞動最光榮。這一系列活動都在潛移默化中熏陶著幼兒,讓他們于不知不覺中養成熱愛勞動、尊重他人勞動成果等良好品德與習慣。

(二)開展親子活動,弘揚國學文化

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離不開學校,也離不開家庭。不少家長會讓幼兒接觸手機或者電視,幼兒長時間接觸電子產品并不利于提升個人的綜合能力,也不利于親子關系的發展。調查研究表明,開展親子主題活動不僅有利于促進親子關系,還有利于幼兒從心理上熱愛學習。因此,在幼兒園教育中,每個學期班級至少應開展一次親子主題活動來增進家庭與園所之間的關系,促進家庭關系和諧。在國學主題的宣揚背景下,通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來引導幼兒感知傳統文化,踐行傳統習俗十分有用[2]。

例如,在茶道活動中,教師可以先向幼兒和家長分別介紹茶杯的種類、茶匙的用法以及聞香杯、品茗杯等茶具的稱謂,再示范如何正確使用這些茶具,引導家長帶著孩子體驗品茶的流程,完成燙壺、置茶、溫杯、高沖、低泡、分茶、敬茶、聞香、品茶等一系列沏茶活動。孩子能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體會茶道的內容與意境,在學習茶文化的同時,了解茶文化的悠久歷史及延伸文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沏茶給父母喝,通過茶文化明白傳統禮儀及處事待人之道。在實際操作中,幼兒都學著古人的樣子,雙手捧起茶杯,恭恭敬敬地將自己沖泡的第一杯茶孝敬給自己的父母。盡管孩子們敬茶的動作略顯生澀、稚嫩,但是都完成得十分認真,家長也十分高興。茶道活動一方面能夠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能通過親子活動促進親子交往。通過一次次的茶道活動,幼兒和家長都深深地沉浸在清新淡雅的茶香中,盡情體會中國茶文化的魅力。

(三)開展游戲教學,傳播國學文化

中國悠久的文化不僅是一個中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更是一種應當從小開始培養的精神力量,復興國學是當今時代的必然要求。隨著中國的綜合國力不斷上升以及全球化的發展,弘揚國學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是每一位幼兒教師應當為之奮斗的國學教育目標。在傳統的教學活動當中,國學文化給人的印象通常是晦澀難懂的古詩文,而對于學齡前的幼兒來說,晦澀難懂的古詩文并不適合他們學習。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在傳承優秀國學文化的同時,應當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生活經驗,因此,開展游戲化教學是國學教育活動的關鍵。

用游戲的形式展現國學經典,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開展“走進國學文化”主題活動時,教師可以以圖片游戲的方式讓幼兒認識國學經典著作,這也是將幼兒引入國學文化世界的一種簡單的方式。把傳統文化融入幼兒游戲之中,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為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做準備,從而提高幼兒的國學文化修養。除此之外,體育活動也可以更改為具有民間特色的傳統游戲,如丟手絹、跳長繩等,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文化意識。教師還可以組織大班的幼兒進行舞龍、舞獅等表演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舞龍、舞獅等傳統民間習俗。傳統的民間童謠、兒歌、故事等元素亦可植入幼兒盥洗、進餐等各個生活環節,讓幼兒在音樂的熏陶下,提高自身的語言能力,在潛移默化中了解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精神的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在幼兒用餐的時候播放古詩《憫農》,并通過講解讓幼兒明白這首古詩表達的含義,從而讓幼兒在吃飯的時候做到珍惜糧食,懂得糧食來之不易,杜絕浪費糧食的行為;可以在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播放古典音樂《高山流水》,讓幼兒感受音樂的力量,并通過講解讓幼兒明白友誼的可貴之處;可以在活動課的時候植入民間小游戲元素,如翻花繩、剪紙、制作中國結等,多讓幼兒參與到集體游戲當中,發展幼兒的手腦協調能力,讓傳統游戲成為幼兒的日?;顒?。

(四)舉辦國學匯演,強化文化自信

在幼兒園開展傳統國學文化教育,有利于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為幼兒今后堂堂正正做人,做胸懷壯志的中國人,養成良好的品格奠定基礎。舉辦文藝匯演是一種檢驗國學文化學習成果的方式,表演活動重在參與,幼兒參與其中,就會為了表演成功而積極地做準備,能夠主動進行排練,養成自主計劃、積極主動的性格。在籌備文藝匯演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幼兒體驗傳統文化,讓其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學習到的傳統文化用藝術的方式表達出來。幼兒可利用誦讀國學經典著作、演繹國學經典舞曲等藝術形式進行表達。開展文藝匯演不應以會背誦多少詩歌,會說多少成語作為評價幼兒學習成果的唯一標準,而應關注國學帶給幼兒的成長。讓幼兒在孩童階段接觸國學其實是在幼兒的心中埋下一顆國學的啟蒙種子,作為教師只需要靜候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每一位幼兒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采用幼兒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國學教育,使幼兒的心靈受到滋潤與凈化,培養幼兒成為愛祖國、愛民族,崇尚傳統美德、傳統文化的新一代。

例如,教師可組織幼兒集體參與由《三字經》改編的歌曲的演唱,這一場文藝匯演需要全班同學共同演繹《三字經》當中的片段,通過童聲合唱的方式將《三字經》唱出來。這種新穎的表現形式,既能夠讓幼兒在籌備表演的過程當中背誦《三字經》,又能夠提高幼兒的藝術素養,培養幼兒的音樂演唱能力。很多幼兒第一次參加文藝匯演,第一次登上絢麗的舞臺,在面對臺下的家長和教師時都會感到緊張,而參加文藝匯演就是讓幼兒戰勝恐懼,在大庭廣眾之下穩定發揮,把自己所學的知識展現在家長和教師面前。因此,開展文藝匯演活動能夠培養幼兒自信、冷靜的心態,文藝匯演的舞臺對于幼兒來說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機遇,是幼兒童年珍貴的記憶,更是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因此,在幼兒園開展文藝匯演活動,一方面能夠豐富幼兒的課余生活,陶冶幼兒的藝術情操;另一方面能夠讓幼兒把文藝匯演當成生活當中的“調味劑”,使得童年的回憶更加豐富。

三、總結

國學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豐富的內容,也有獨特的精神內涵。將國學融入幼兒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傳統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文章首先分析了國學的教育價值,包括內容和精神兩個方面。內容上,國學涵蓋了諸如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等豐富的知識體系;精神上,國學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以及道德倫理、仁愛和謙遜等美德。國學的教育價值在于其對幼兒心靈成長、品德塑造和文化修養的培育。針對如何在幼兒教育中傳承國學,文章提出了四個具體的教育策略:一是營造國學環境,熏陶傳統文化。通過布置教室、設置課程、安排活動等方式,讓幼兒在濃厚的國學氛圍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并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二是開展親子活動,弘揚國學文化。通過組織家長參與國學主題活動,讓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傳承國學,從而增進親子關系。三是開展游戲教學,傳播國學文化。利用游戲的形式將國學知識融入幼兒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能使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國學。四是舉辦國學匯演,強化文化自信。通過文藝匯演這樣的集體活動,讓幼兒在展示自己學到的國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傊?,凝傳統文化,淺析幼兒教育中的國學傳承,旨在通過提高幼兒對國學的興趣和認同感,使他們從小建立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敬仰和自信,這對于培養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張曉輝.淺談幼兒傳統文化教育[J].現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4):164.

劉胡權.幼兒傳統文化教育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校長,2020(4):37-39.

猜你喜歡
國學教育幼兒教育傳統文化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國學教育
在民族預科融入國學教育的意義與途徑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如何有效利用游戲實施班級管理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